-
题名晚清民国稀见教育类史料载录书法教学情况初探
- 1
-
-
作者
丁少帅
-
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
-
出处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
-
文摘
近现代史料浩如烟海。晚清光宣年间作为新式学堂诞生的“萌芽期”,涌现出了许多的教育类著作,还有部分著作翻译自国外,介绍了西方的教育制度。整体来看,此时中国的学制受日本影响较大,并将“习字”纳入“国文”之中,并未独立出来,也不将其作为艺术学科的一种。进入民国以后,早期诸多地区出版了各种类型的法规与章程,显示出当时社会对于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既有共性,又有特性。中晚期则出现了私人撰写专业“书法类”教材的热潮。同时,晚清民国的中小学教育遵循着“实用主义”的观念,这与传统“私塾教育”和“艺术教育”既有差别又有联系,也从侧面反映出书法在晚清民国学科体制建设中所身处的尴尬境地。
-
关键词
习字
书法
学部
书法教材
书法教育
稀见史料
-
分类号
J292.1-4
[艺术—美术]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G52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简介
- 2
-
-
-
出处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
文摘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是由北京大学张剑、南京大学徐雁平、华东师范大学彭国忠主编,凤凰出版社陆续出版的大型史料丛书。旨在整合近现代即1840至1949年间稀见而又确有史料价值的日记、书信、奏牍、笔记、诗文集等文献,以期多层面、多角度展示出近现代中国波云诡时期的社会变迁。《丛刊》2014年出版第一辑,之后每年一辑,至2023年已届第十辑,共出版各类史料120余种。
-
关键词
诗文集
凤凰出版社
南京大学
中国近现代
稀见史料
近现代中国
史料丛书
社会变迁
-
分类号
K25-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民国“红楼戏”稀见史料论札
被引量:4
- 3
-
-
作者
谷曙光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
出处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1-266,共16页
-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京剧文献史料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1XNJ017)之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根据数种红楼戏的稀见史料及《申报》等,对民国红楼戏剧目之著录作增订,对演出红楼戏的班社、优伶等作补辑,并对已有研究之疏漏不周作订正。披露新发现的剧评家冯叔鸾未见著录之红楼戏三种;介绍梅兰芳红楼戏《黛玉葬花》特刊;爬梳海派名伶赵君玉主演的红楼戏《绛珠归天》;分析20年代奎德社演出的红楼戏《风月宝鉴》;推论民国规模最大、阵容最强的红楼戏是上海的《红楼梦大观园》;增补民国红楼戏《林黛玉》的另一版本;重新审视梅兰芳"失败"的红楼戏《俊袭人》。
-
关键词
红楼戏
民国
稀见史料
剧目
演出史
-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民国《新闻报》所载《红楼梦》稀见史料论札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张天星
-
机构
浙江省台州学院中文系
-
出处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0-339,共20页
-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民国话体文学批评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5ZDB066)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民国期间,《新闻报》共刊载《红楼梦》研究资料37篇(则),其中34篇(则)未被诸家《红楼梦》研究资料著录,也未被研究者称引,这34篇(则)为《红楼梦》研究资料之佚文,属稀见史料,可以丰富《红楼梦》研究文献。就批评方式言,民国《新闻报》所载《红楼梦》资料的主要批评方式是小说话,作者基本为报人作家。民国《新闻报》所载《红楼梦》资料的内容涉及《红楼梦》索隐、电影、影响、翻译、戏剧等方面,可以拓展我们对当时《红楼梦》研究、传播的认识,在红学研究史上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关键词
新闻报
红楼梦
稀见史料
小说话
价值
-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中国当代文学稀见史料开掘的意义与方法
被引量:6
- 5
-
-
作者
黄发有
-
机构
山东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9-80,共12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当代文学期刊发展史”(批准号:18ZDA266)成果。
-
文摘
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有价值的稀见史料可遇而不可求,发掘与研究都比较困难,大多数研究者关注的只是主流史料与常规史料。中国当代文学稀见史料包括手写史料、印刷史料、手写与印刷混合史料、口述史料、图像史料、网络史料等不同类型,其特征为罕见、缺乏有效传播、有价值、原生态等。发掘中国当代文学稀见史料有三方面的意义,即抢救史料、还原历史、找到新的学术生长点。在研究方法上,处理稀见史料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鉴别真伪,准确评估稀见史料的价值,实现新旧史料的融合与互证,在此基础上化"异"为"常";其次,在"同时代性"视野中寻找断裂的历史链环;再次,以碎立通,利用碎片化史料丰富文学史细节,通过关联与互证发现其整体性意义。
-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稀见史料
口述史料
有效传播
还原历史
学术生长点
原生态
意义与方法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作家通讯》中的郭小川佚文
- 6
-
-
作者
张高领
-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9-119,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人民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经验研究”(17ZDA270)阶段性成果
-
文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作家协会的内部刊物《作家通讯》是一份重要而“神秘”的刊物,目前已成为十七年文学研究中的稀见史料。1959年,郭小川作为作协秘书长分管《作家通讯》工作,在这份刊物上发表了传达作协官方意志的十余篇短论。然而,同年末的批判运动中代集体发言的短论,却被视为郭小川个人的错误言论遭到点名批评。由新发现的这组佚文可知,从传达集体意志到个人错误言论之间的转移,揭示了郭小川的“短论”写作不仅对于郭小川研究有史料价值,而且为考察当代文学生产与组织方式提供一种独特视角。
-
关键词
《作家通讯》
郭小川
稀见史料
“短论”写作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