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碱化血红蛋白液鉴定微量刻度吸管及稀释棒
1
作者 徐开银 齐华国 《医学检验进修杂志》 1997年第3期136-137,共2页
关键词 碱化血红蛋白液 微量刻度吸管 稀释棒
下载PDF
K2Cr2O7法校正微量稀释棒
2
作者 宋自阆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临床检验 K2Cr2O3法 微量稀释棒
下载PDF
国产微量稀释棒的精确度与实验误差的探讨
3
作者 李振堂 崔万锟 《陕西医学检验》 1993年第2期93-95,共3页
微量稀棒作为实验的倍比稀释工具,其操作方便,稀释速度快,容量固定(0.025ml),在基层单位实验室广泛应用。但因稀释棒的质量或因使用方法不当,对结果的影响较大。为此,我们对三种不同厂家生产的稀释棒进行了测试,现报告如下。 1
关键词 稀释棒 实验误差
下载PDF
微量稀释棒稀释准确性鉴定及影响稀释准确性因素的研究
4
作者 滕龙 王肖岚 徐爱萍 《陕西医学检验》 1996年第3期24-26,共3页
笔者设计了一种鉴定微量稀释律稀释结果准确与否的客观方法,并对稀释棒的取样方式,手握次数,稀释转递过程引起的误差进行实验研究。认为稀释棒取样以棒头伸入血清2mm为宜,取出应避免与试管壁相碰。实验证实,只需手搓旋转3~5次即... 笔者设计了一种鉴定微量稀释律稀释结果准确与否的客观方法,并对稀释棒的取样方式,手握次数,稀释转递过程引起的误差进行实验研究。认为稀释棒取样以棒头伸入血清2mm为宜,取出应避免与试管壁相碰。实验证实,只需手搓旋转3~5次即可,不宜过多过快,稀释转递过程稀释棒前后移动时也必须避免与V形孔壁相碰(稀释棒与血凝板垂直取起),并对血凝反应板孔的直径、深度提出具体要求,使之实验操作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稀释棒 血凝反应板
下载PDF
磁棒稀释法检测皮肤菌群 被引量:2
5
作者 祝小枫 熊德鑫 +2 位作者 蔡瑞康 李宏 张可英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95-195,共1页
近年来,我们在细菌定性、定量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皮肤菌群的特点,采用磁棒稀释法对部分正常人及黄褐斑、痤疮患者皮肤常驻菌群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标本采集对象:健康人104例(大、中学学生),男3... 近年来,我们在细菌定性、定量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皮肤菌群的特点,采用磁棒稀释法对部分正常人及黄褐斑、痤疮患者皮肤常驻菌群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标本采集对象:健康人104例(大、中学学生),男35例,女69例;年龄17~21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 皮肤菌群 测定稀释
原文传递
振荡法检测HBsAg的方法学改进
6
作者 周艺峰 《南京部队医药》 1997年第4期35-36,共2页
目前检测HB_SAg的方法较多,较灵敏的有ELISA法,此外尚有反向间接血凝法,胶乳法和斑点法等。反向间接血凝法检测快捷、简便和成本低廉,因而在临床上(尤其在大批量体检中)应用很多。笔者从10a余的HB_SAg测定工作中体会到在应用反向间接血... 目前检测HB_SAg的方法较多,较灵敏的有ELISA法,此外尚有反向间接血凝法,胶乳法和斑点法等。反向间接血凝法检测快捷、简便和成本低廉,因而在临床上(尤其在大批量体检中)应用很多。笔者从10a余的HB_SAg测定工作中体会到在应用反向间接血凝法测定时稀释棒不易搓匀,易发生稀释棒跳孔及产生大量气泡的现象,为此,对常规法(手工搓动稀释方法)作了改进,采用振荡法替代常规法,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待检血清223例HB_SAg阳性血清样本取自门诊或住院患者。1.2 HB_SAg诊断血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法 稀释棒 方法学改进 HBSAG 反向间接血凝法 常规法 稀释方法 稀释 批量体检 胶乳法
下载PDF
反相间接血凝法检测HBsAg的体会
7
作者 蒋虹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9年第6期331-331,共1页
关键词 反相间接血凝法 HBSAG 稀释棒 假阳性 非特异性凝集 稀释 血清分离 操作规程 结果判断 贵州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