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性过剩与全球失衡的单变量冲击分析——基于货币稀释理论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文生 刘树林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40,93,共19页
基于货币稀释理论建立流动性过剩与全球失衡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流动性过剩、储蓄、消费、金融发展、经济增长等因素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影响,证明了十个重要命题.通过这些命题的组合和演绎,能够从理论上全面、科学和合理地解释世界经济中... 基于货币稀释理论建立流动性过剩与全球失衡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流动性过剩、储蓄、消费、金融发展、经济增长等因素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影响,证明了十个重要命题.通过这些命题的组合和演绎,能够从理论上全面、科学和合理地解释世界经济中出现的经济现象.文章的结论不仅能够覆盖相关文献的主要观点,而且将文章提出的理论渗透到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逻辑.美国利用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在分配中无偿获得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成果.美国依靠比较优势发展的虚拟经济,在与别国实体经济的交换中获利,支持了美国的过度消费,导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造成全球失衡,对金融危机负有主要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全球失衡 货币稀释理论 单项分析
下载PDF
流动性过剩与全球失衡的世界经济冲击综合分析——基于货币稀释理论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文生 刘树林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58,共9页
本文对传统货币理论CIU、CIA和OLG进行了评析,提出了货币稀释理论。货币稀释理论揭示了纸币的本质特征就是对产出价值的稀释或分割,找到了纸币的价值来源。在货币稀释理论基础上,我们建立了流动性过剩与全球失衡的一般均衡模型,通过综... 本文对传统货币理论CIU、CIA和OLG进行了评析,提出了货币稀释理论。货币稀释理论揭示了纸币的本质特征就是对产出价值的稀释或分割,找到了纸币的价值来源。在货币稀释理论基础上,我们建立了流动性过剩与全球失衡的一般均衡模型,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各国具有降低本国利率的动机,因而造成全球低利率压力。第二,高储蓄、高增长和低金融发展的中国与高消费、低增长和高金融发展的美国形成经济中的对偶关系,这造成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第三,受美国世界经济地位和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影响,中国资本更多地流向美国,使美国资产在世界资产组合中的比例增大进而形成所谓的"格林斯潘难题"。第四,美国选择具有操作性的金融工具来控制世界经济,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不排除美国的精心策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全球失衡 货币稀释理论 综合分析
原文传递
流动性过剩与全球失衡联动研究——基于货币稀释理论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文生 刘树林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35,共12页
本文阐释了"货币稀释理论",据此理论建立了流动性过剩与全球失衡的一般均衡模型。在均衡解的表达式中包括利率、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消费(或储蓄)、金融发展、流动性过剩、外汇储备、经济地位等宏观经济变量。然后通过理论... 本文阐释了"货币稀释理论",据此理论建立了流动性过剩与全球失衡的一般均衡模型。在均衡解的表达式中包括利率、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消费(或储蓄)、金融发展、流动性过剩、外汇储备、经济地位等宏观经济变量。然后通过理论推演得出如下结论:(1)货币经济中的实际利率小于自给自足经济中的实际利率,由此得出金融资产具有流动性溢价,推广了Caballero et al.(2008)的结论。(2)在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条件下,全球失衡是必然的。(3)中国的马歇尔K值被高估。我们提出了"总K值""有效K值"和"流动性过剩放大系数"概念,并用中国数据验证了中国的"有效K值"明显低于其"总K值"。(4)给出并严格证明了经常账户和贸易余额、资产供求的渐近表达式,论证了经常账户和贸易余额之间的关系。利用此模型可以分析不同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对全球失衡的影响,从而全面理解世界经济,为经济理论、金融理论和世界经济研究提供新的分析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全球失衡 货币稀释理论
原文传递
夏季长江口无机氮的加入与转移 偏移理论稀释曲线的解释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奎 陈建芳 +6 位作者 徐杰 金明明 金海燕 李宏亮 高生泉 卢勇 黄大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7-87,共11页
利用2006年夏季长江口调查数据分析了长江口海域硝酸盐(NO3-)、亚硝酸盐(NO2-)、铵盐(NH4+)大面分布,NO3-浓度呈近岸高、外海低的特征,NO2-和NH4+浓度在上海市排污口位置有高值区并向外扩散。NO3-,NH4+浓度总体上符合咸淡水混... 利用2006年夏季长江口调查数据分析了长江口海域硝酸盐(NO3-)、亚硝酸盐(NO2-)、铵盐(NH4+)大面分布,NO3-浓度呈近岸高、外海低的特征,NO2-和NH4+浓度在上海市排污口位置有高值区并向外扩散。NO3-,NH4+浓度总体上符合咸淡水混合之稀释效应,与盐度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15,0.255,呈保守行为,而NO2-浓度与盐度的相关性系数为0.074,呈非保守行为。在确定了淡水端元和咸水端元的基础上,做出理论稀释曲线TDL(theoretical dilution line),由于上海市污染物的输入,淡水端元NO3-,NO2-,NH4+浓度不同程度地正偏于TDL,在外海深层水范围内有机颗粒矿化再生亦呈加入态势。对应高溶解氧的盐度羽状峰处,由于真光层初级生产较强,表层NO3-浓度负偏于TDL约1~19μmol/dm3,NO2-,NH4+浓度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小。在长江口最大浑浊带附近,由于高浓度悬浮物吸附NH4+而呈现明显的迁出机制。外海表层海水三氮营养盐浓度数据点偏离TDL程度较小,但在底层由于来自上层的有机颗粒耗氧分解而再生出营养盐,使NO3-,NO2-,NH4+浓度数据一般在TDL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硝酸盐 亚硝酸盐 铵盐 理论稀释
下载PDF
大环高分子合成中的浓度效应
5
作者 黄家贤 李春荣 +1 位作者 张敏 栗方星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8-23,共6页
根据成环反应和扩链反应竞争的具体条件 ,在Ruggli高稀释理论的指导下 ,设计出了一种符合无限稀释和完成现场成环的高度稀释装置 ,确定了三种合成大环高分子的技术路线 。
关键词 稀释理论 竞争反应 临界浓度 大环高分子 合成 成环反应 缩聚反应 尼龙-6
下载PDF
基于脉搏色素光密度法的心输出量测量系统
6
作者 赵银银 王钢 +1 位作者 张大可 蔡靖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7-290,共4页
临床上心输出量(CO)等心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是心脏功能状况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依据,传统CO检测方法操作繁杂、有创伤以及患者术后易引发并发症。针对此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脉搏色素光密度法的心输出量测量系统,以朗伯比尔定律和色素稀... 临床上心输出量(CO)等心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是心脏功能状况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依据,传统CO检测方法操作繁杂、有创伤以及患者术后易引发并发症。针对此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脉搏色素光密度法的心输出量测量系统,以朗伯比尔定律和色素稀释理论为基础,通过选取合适的双波长探测光源(805nm/940 nm)实现了动脉吲哚氰绿(ICG)色素浓度谱的无创实时测量,从ICG浓度稀释曲线中计算出CO的数值。将本系统测量的值与当前测量CO的金标准热稀释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平均误差为4.79%,相关系数为0.99。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设计的心输出量测量系统实现了CO的无创、准确测量,可为临床检测CO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输出量 脉博色素光密度法 吲哚氰绿 色素稀释理论 稀释
下载PDF
应用混合理论分析雷州半岛东岸海水入侵Ca^(2+)的迁移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向青 林进清 +2 位作者 张顺枝 甘华阳 潘毅 《勘察科学技术》 2015年第1期19-24,35,共7页
依据雷州半岛东岸的东寮岛滨海地下水测井潮周期取样测试数据,以Cl-为保守离子,应用海水稀释方法,探讨了在海水入侵过程中Ca2+的迁移性。结果显示,Ca2+含量随海水进退呈现波动势态,含量很高,远高于背景值和雷州半岛东岸其它测井,也明显... 依据雷州半岛东岸的东寮岛滨海地下水测井潮周期取样测试数据,以Cl-为保守离子,应用海水稀释方法,探讨了在海水入侵过程中Ca2+的迁移性。结果显示,Ca2+含量随海水进退呈现波动势态,含量很高,远高于背景值和雷州半岛东岸其它测井,也明显高于海水中的含量;Ca2+表现出明显的非保守性和迁移性,实际数据点位于理论稀释线TDL的上方,存在明显的阳离子交换现象;Δ表示测井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差异,可体现出海水入侵过程中孔隙介质对离子的吸附和释出。ΔCa2+平均为527.26~574.85mg/L,ΔNa+、ΔMg2+、ΔK+均<0,ΔCa2+与这三者逐时变化存在着反相特征,ΔNa++ΔMg2++ΔK+绝对值很高为阳离子充分置换提供了基础,ΔNa+当量比例超过50%,三种阳离子共同参与对Ca2+的置换,但以Na+为主;ΔCa2+时间变化趋势为基本不变,线性或者对数缓慢单增;Ca2+的阳离子置换促使Na+滞留于孔隙介质,降低了测井地下水的总溶解性盐类含量,但同时大量钙离子的迁出又使得测井地下水硬度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钙离子 咸淡水混合方法 理论稀释线 海水入侵
原文传递
从二创短视频案思考适当引用的司法认定标准
8
作者 徐佳琪 《法学(汉斯)》 2024年第2期1137-1144,共8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短视频市场兴盛与繁荣,越来越多的主体借助网络平台以制作短视频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创意,其中有的短视频因其具备自身独创性而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然而,也有不少作品系借用在先作品的已有元素进行二次创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短视频市场兴盛与繁荣,越来越多的主体借助网络平台以制作短视频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创意,其中有的短视频因其具备自身独创性而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然而,也有不少作品系借用在先作品的已有元素进行二次创作,从而引发侵权纠纷。如何判断二创作品是否侵权,涉及到著作权法中对于适当引用标准的认定。本文以新创华诉被告知识产权纠纷一案为例,首先围绕适当引用的判断条件提出问题,其次从美国合理使用四要素规则和德国稀释理论的域外视角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通过二创引用行为的认定基准与二创作品的市场利益边界两个方面给出了相关司法认定标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创作品 形象使用 适当引用 四要素规则 稀释理论
原文传递
更多兄弟姐妹是否降低个人教育成就?——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 被引量:20
9
作者 钟粤俊 董志强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5-89,共15页
文章利用多个微观数据集,检验我国家庭内同胞数量的增加是否会降低个体教育成就,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因个体性别而存在差异。实证结果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兄弟姐妹会对个体产生教育挤占效应,并且这种效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即个体的兄弟姐... 文章利用多个微观数据集,检验我国家庭内同胞数量的增加是否会降低个体教育成就,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因个体性别而存在差异。实证结果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兄弟姐妹会对个体产生教育挤占效应,并且这种效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即个体的兄弟姐妹数量增加,将导致个体的受教育年限下降,无论个体是男是女都如此,但对女性来说这种效应会更加严重。上述结论在多个微观数据集和系列检验中均显示稳健。研究还表明,中国家庭偏好男孩的传统观念以及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是导致同胞数量对女性的教育挤占效应更加严重的重要原因。文章的研究结论对改善女性在教育中受到的歧视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兄弟姐妹数量 资源稀释理论 教育挤占 性别差异
原文传递
同胞数量对小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斌 邵月芬 杜屏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8-75,共8页
从家庭资源稀释的视角探究同胞数量对小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发现:同胞数量对小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着同胞数量的增加,亲子关系水平先下降,再上升。同胞数量对亲子依恋和关爱的影响较大,对亲子冲突影响较小;独... 从家庭资源稀释的视角探究同胞数量对小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发现:同胞数量对小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着同胞数量的增加,亲子关系水平先下降,再上升。同胞数量对亲子依恋和关爱的影响较大,对亲子冲突影响较小;独生子女家庭和二孩家庭小学生的亲子关系及其各个因子的表现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三孩家庭的小学生亲子关系显著降低;且存在一个拐点,当同胞数量达到一定水平时亲子关系反而变好。父母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同胞数量对亲子关系的负向作用,且人际关系资源较经济资源的解释力更大。透过家庭资源稀释理论的分析可见,随着同胞数量的增多,父母资源被稀释,对亲子关系有负面影响,但另一方面,多子女家庭中还存在父母资源可共享的"规模效应"和多子女之间的"反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胞数量 家庭资源稀释理论 亲子关系
原文传递
同胞数量、出生顺序与儿童的家庭教育投入——基于CFPS2018数据的实证研究
11
作者 刘书冰 梁文艳 杨靖 《教育经济评论》 CSSCI 2023年第6期92-109,共18页
本文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2018)的义务教育阶段儿童样本,考察了同胞数量、出生顺序和儿童所获得家庭教育投入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虽然在家庭教育的经济与非经济投入上存在同胞稀释效应,但随着同胞数量的增加,该效应总... 本文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2018)的义务教育阶段儿童样本,考察了同胞数量、出生顺序和儿童所获得家庭教育投入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虽然在家庭教育的经济与非经济投入上存在同胞稀释效应,但随着同胞数量的增加,该效应总体呈现出边际递减的趋势。特别是在非经济投入的亲子监督指标上,稀释效应遵循“阈值模式”,即只有当同胞数量达到某特定值时,稀释效应才会显现。此外,在经济投入的基本性教育支出指标上,同胞稀释效应在不同出生顺序样本上存在异质性,即年长子女更加受到同胞稀释效应的影响。本文为同胞稀释效应相关研究贡献了最新的证据,并从生育配套政策、公共教育政策以及家庭教育投入决策的视角给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胞数量 出生顺序 家庭教育投入 资源稀释理论
原文传递
应用物理混合方法分析东海岛滨海地下水K^+的迁移特征
12
作者 黄向青 甘华阳 +2 位作者 刘鑫 路剑飞 潘毅 《勘察科学技术》 2015年第2期14-19,共6页
依据雷州半岛以东的东海岛滨海地下水测井潮周期取样测试数据,以Cl-为保守离子,应用了物理混合理论方法,探讨了在海水入侵过程中通过孔隙介质时K+的迁移性。结果显示,K+含量呈现波动势态,绝对含量明显低于Cl-、Na+,但相对变化幅度则与... 依据雷州半岛以东的东海岛滨海地下水测井潮周期取样测试数据,以Cl-为保守离子,应用了物理混合理论方法,探讨了在海水入侵过程中通过孔隙介质时K+的迁移性。结果显示,K+含量呈现波动势态,绝对含量明显低于Cl-、Na+,但相对变化幅度则与两者相近;其保守性低于Na+和Mg2+,实测数据点均位于理论稀释线TDL的下方,通过孔隙介质之后K+具有明显的向固相迁移行为;实测K+以及理论计算的ΔK+与Cl-同样保持线性关系,ΔK+在两个潮周期平均依次为-22.30mg/L和-14.37mg/L,潮周期逐时变化曲线与Ca2+具有反相特征,K+同样参与了阳离子置换,ΔγK+在-1.75^-0.09meq/L之间,其时间变化趋势有线性和对数缓慢单增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钾离子 稀释混合理论 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