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封开县杏花河旧屋后山遗址古稻双峰乳突及稃壳印痕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文绪 向安强 +1 位作者 邱立诚 姚锦鸿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用水稻双峰乳突、粒型特征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封开县杏花河古稻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封开杏花河古稻稃壳印痕双峰乳突单体的纵横比平均为1.01,处于籼、粳的分界线上,已处在籼、粳分化初期;双峰乳突判别函数为-0.99,处于籼、粳两亚种之... 用水稻双峰乳突、粒型特征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封开县杏花河古稻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封开杏花河古稻稃壳印痕双峰乳突单体的纵横比平均为1.01,处于籼、粳的分界线上,已处在籼、粳分化初期;双峰乳突判别函数为-0.99,处于籼、粳两亚种之间的中点附近,靠近普通野生稻,表明尚处在籼、粳未分化完成的原始状态;粒型显现出一种长而大粒的野生稻、籼稻中间型特征;相对距离测定表明其性状总体处在野生稻和籼稻的过渡阶段。经综合分析后认为,该群古稻粒型长而宽,大粒无芒,籼、粳属性模糊,属于一种古老的栽培稻;其双峰乳突形态种属特征不清晰,属于一种非籼、非粳、非野生稻的栽培稻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古稻 稃壳印痕 双峰乳突
下载PDF
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印痕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文绪 向安强 +1 位作者 邱立诚 肖东方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23,共4页
在缺乏古稻谷的情况下,稻壳印痕也不失一种鉴别古稻的方法,用此方法对100片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进行研究,确认石峡古稻是一个处于籼、粳分化,属性模糊的杂合种群,是古稻演化历史阶段的反映.石峡古稻所呈现的籼、粳模糊性... 在缺乏古稻谷的情况下,稻壳印痕也不失一种鉴别古稻的方法,用此方法对100片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进行研究,确认石峡古稻是一个处于籼、粳分化,属性模糊的杂合种群,是古稻演化历史阶段的反映.石峡古稻所呈现的籼、粳模糊性和分化状态特征,表明石峡古稻是我国栽培稻起源与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峡遗址 古栽培稻 稃壳印痕
下载PDF
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印痕研究
3
作者 张文绪 向安强 +1 位作者 邱立诚 肖东方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B07期154-157,共4页
水稻稃壳双峰乳突,纵列横行排列有序,是鉴别籼、粳亚种的主要性状之一;在缺乏古稻谷的情况下,稻壳印痕也不失一种鉴别古稻的方法。用此方法对100片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的研究,确认石峡古稻是一个处于籼、粳分化,属性模糊... 水稻稃壳双峰乳突,纵列横行排列有序,是鉴别籼、粳亚种的主要性状之一;在缺乏古稻谷的情况下,稻壳印痕也不失一种鉴别古稻的方法。用此方法对100片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的研究,确认石峡古稻是一个处于籼、粳分化,属性模糊的杂合种群,是古稻演化历史阶段的反映。石峡古稻所呈现的籼、粳模糊性和分化状态特征,表明石峡古稻是我国栽培稻起源与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峡遗址 古栽培稻 稃壳印痕
下载PDF
昙石山遗址出土陶片植物印痕的初步分析
4
作者 高雅云 《福建文博》 2023年第2期37-42,共6页
本文以陶片印痕法为研究手段,从昙石山遗址出土陶片中检测出水稻稻壳、狗尾草属种子及禾本科杂草种子三种植物印痕。陶片印痕中的水稻稃壳残损状态表明当时的人类对脱壳后的副产品进行加工再利用以充当陶土孱和料,而狗尾草属种子及禾本... 本文以陶片印痕法为研究手段,从昙石山遗址出土陶片中检测出水稻稻壳、狗尾草属种子及禾本科杂草种子三种植物印痕。陶片印痕中的水稻稃壳残损状态表明当时的人类对脱壳后的副产品进行加工再利用以充当陶土孱和料,而狗尾草属种子及禾本科杂草种子的植物印痕则可能属于无意中掺入。这一批植物印痕可作为昙石山遗址史前文化人群植物利用的遗存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昙石山遗址 陶片印痕 水稻稃壳印痕 植物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