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清除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程序性坏死因子-1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成忠 张迁 +1 位作者 薛建亚 梁雪松 《肝脏》 2011年第4期305-307,347,共4页
目的明确程度性坏死因子(PD-1)在免疫清除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达状态及其对患者病毒载量水平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45例ALT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对所有患者的外周血总CD8+T细胞和CD4+T细胞... 目的明确程度性坏死因子(PD-1)在免疫清除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达状态及其对患者病毒载量水平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45例ALT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对所有患者的外周血总CD8+T细胞和CD4+T细胞PD-1表达百分比和表达强度进行检测,其中18例患者接受肝组织活检,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肝内PD-1配体(PD-L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免疫清除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总CD8+T细胞和CD4+T细胞PD-1表达百分比以及单细胞PD-1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外周血总T细胞PD-1表达百分比和单细胞表达强度与患者病毒载量间均无明显相关性;ALT水平与外周血总CD8+T细胞单细胞PD-1表达强度之间有明显正相关性(r=0.338,P=0.02);ALT水平以400IU/L为分界线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病例外周血总CD8+T细胞PD-1单细胞表达强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但两组CD4+T细胞PD-1单细胞表达强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内PD-L1高表达,且与肝脏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正相关。结论在免疫清除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免疫调节中,PD-1单细胞表达强度起着重要作用,而并非由PD-1表达与否或表达百分比决定。PD-1单细胞表达强度与宿主炎症反应强度之间具有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坏死因子-1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清除期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反义抑制微小RNA-21对程序性细胞坏死因子4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在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株中表达及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小红 于建斌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07-1710,共4页
目的观察转染反义抑制微小RNA-21(miR-21)对A431细胞株中程序性细胞坏死因子4(PDCD4)和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对A431细胞转染反义miR-21(Anti—miR-21),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转染前后A... 目的观察转染反义抑制微小RNA-21(miR-21)对A431细胞株中程序性细胞坏死因子4(PDCD4)和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对A431细胞转染反义miR-21(Anti—miR-21),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转染前后A431细胞株中PDCD4和PTEN的表达,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检测转染前后A431细胞株中细胞凋亡。结果细胞组、转染无关序列组和转染miR-21反义寡核苷酸组PDCD4表达平均吸光度(伪)值分别为62340.03±2157.52、55871.36±7281.27和175302.34±1457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12,P〈0.05);细胞组、转染无关序列组和转染miR.21反义寡核苷酸组PTEN表达伪值分别为19206.26±655.01、19149.26±1058.29和135572.92±4685.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6.54,P〈0.05);细胞组、转染无关序列组和转染miR-21反义寡核苷酸组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9.90%、12.95%和3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1.79,P〈0.05)。结论转染Anti-miR-21后A431细胞株中miR.21表达下降,这种抑制可以上调A431细胞株中PDCD4和PTEN的表达,加速肿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微小RNA-21 程序性细胞坏死因子4 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 凋亡
原文传递
外周血T细胞表面PD-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期间的表达 被引量:11
3
作者 梁雪松 李成忠 +1 位作者 万谟彬 张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2899-2902,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HBV感染(CHB)免疫清除期PD-1的表达状态以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期间T细胞PD-1的表达,明确免疫清除期CHB患者PD-1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伴有长期ALT反复升高的CHB患者20例被纳入本研究,所有病例均接受为期6mo的Peg干扰素(1.5μ... 目的:观察慢性HBV感染(CHB)免疫清除期PD-1的表达状态以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期间T细胞PD-1的表达,明确免疫清除期CHB患者PD-1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伴有长期ALT反复升高的CHB患者20例被纳入本研究,所有病例均接受为期6mo的Peg干扰素(1.5μg/kg)抗病毒治疗,每周1次.应用流式细胞术对所有患者抗病毒治疗不同时间点(0、12、24wk)的外周血总CD8+T细胞和CD4+T细胞PD-1表达百分比和表达强度进行检测.结果:免疫清除期CHB患者外周血总CD8+T细胞和CD4+T细胞PD-1阳性率和PD-1表达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EG干扰素治疗早期CD8+T细胞PD-1阳性率呈现明显下降,且CD8+T细胞PD-1表达阳性率同ALT水平和病毒水平均呈现明显正相关(R2=0.22,0.357,P=0.001,0.002).结论:CHB患者外周血T细胞PD-1呈高表达;干扰素治疗诱导的病毒水平下降可导致CD8+T细胞PD-1表达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程序性坏死因子 干扰素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Vasohibin-1、PD-1、SDF-1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艳昕 刘庆滨 +2 位作者 周颖 黄江梅 肖芳 《癌症进展》 2018年第5期643-646,共4页
目的探讨Vasohibin-1、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0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和20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结直肠息肉组),比较两组患者Vasohibin-1、PD-1、... 目的探讨Vasohibin-1、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0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和20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结直肠息肉组),比较两组患者Vasohibin-1、PD-1、SDF-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Vasohibin-1、PD-1、SDF-1表达情况的因素。结果结直肠癌组患者的Vasohibin-1、PD-1、SDF-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结直肠息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为黏液腺癌、Ⅲ~Ⅳ期、肿瘤直径≥5 cm结直肠癌患者的Vasohibin-1、PD-1、SDF-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为管状腺癌、Ⅰ~Ⅱ期、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结直肠癌患者的Vasohibin-1、PD-1、SDF-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Vasohibin-1、PD-1、SDF-1阳性表达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Vasohibin-1、PD-1、SDF-1阳性表达率较高,且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程序性坏死因子-1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其表面免疫抑制分子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志勤 顾心雨 +6 位作者 平玉 胡金星 李华 闫婧雅 申珅 余祖江 张毅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2-336,共5页
目的:了解抗病毒治疗后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外周血 Treg 比例及其表面程序性坏死因子‐1(PD‐1)和 TGF‐β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CHC 患者86例,均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 目的:了解抗病毒治疗后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外周血 Treg 比例及其表面程序性坏死因子‐1(PD‐1)和 TGF‐β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CHC 患者86例,均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 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健康对照组为30名健康体检者。流式细胞仪检测 CHC 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和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和未获得 SVR 患者外周血 Treg 比例及其表面 PD‐1和 TGF‐β表达水平。统计学处理采用 t 检验。结果86例 CHC 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获得 RVR 29例,EVR 67例,ETVR 79例;随访24周时获得 SVR 67例。健康对照组Treg 比例为2.18+0.65,CHC 组为10.31+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8,P<0.05)。1b 基因型患者外周血 Treg 比例在基线、获得 RVR 、EVR 和 ETVR 时分别为14.44±3.78、11.01±1.79、8.24±2.98和5.36±1.47;2a 基因型患者外周血 Treg 比例在基线、获得 RVR 、EVR 和 ETVR 时分别为12.34+2.82、8.99±1.68、7.53±2.96和4.79+1.23,呈逐渐下降趋势。 Treg 表面 PD‐1和TGF‐β的表达也呈下降趋势。获得 SVR 和未获得 SVR 患者的基线 PD‐1分别为29.11±14.65和37.73±11.65(t=2.15,P=0.04);TGF‐β分别为41.20±18.96和56.75±14.42(t=2.66,P<0.01)。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时,PD‐1分别为10.36±4.81和36.46±10.52(t=13.95,P<0.01);TGF‐β分别为10.06±4.64和45.23±17.85(t=11.85,P <0.01)。结论抗病毒治疗后 CHC 患者外周血 Treg 比例及其表面PD‐1和 TGF‐β分子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动态检测上述指标可预测抗病毒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抗病毒治疗 T 淋巴细胞 调节性 程序性坏死因子-1 转化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