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6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在肺癌胸腔积液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冀玉珍 刘晓良 侯淼 《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胸腔积液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s PD-L1)的水平,并评估其对伴有胸腔积液肺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收集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肺癌组)68例,以性别、年龄、吸烟状态与肺癌组相匹配的良性肺部病变伴胸腔积液...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胸腔积液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s PD-L1)的水平,并评估其对伴有胸腔积液肺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收集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肺癌组)68例,以性别、年龄、吸烟状态与肺癌组相匹配的良性肺部病变伴胸腔积液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胸腔积液s PD-L1水平。结果肺癌组胸腔积液s PD-L1水平为(1.62±0.07)ng/m L,显著高于对照组[(0.90±0.04)ng/m L,P<0.000 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胸腔积液s PD-L1诊断肺癌的最佳切分值为1.33 ng/m L,其敏感性为69.1%,特异性为94.3%。肺癌患者胸腔积液s PD-L1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状况、病理类型均无关(P>0.05),而在肺癌不同分化程度、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肺癌患者胸腔积液s PD-L1≤1.33 ng/m L者总生存期明显长于胸腔积液s PD-L1>1.33 ng/m L者。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肺癌患者胸腔积液高s PD-L1水平是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指标[危险比(HR)=2.402,95%可信区间(CI)1.323~4.360,P<0.05]。结论胸腔积液s PD-L1水平可作为肺癌诊断和预后评判的独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 诊断 预后 肺癌 胸腔积液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李鹏 常玉喜 +7 位作者 闫相涛 张国伟 张米娜 张晓娟 杨金坡 王慧娟 马杰 马智勇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2-217,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总生存时间(OS)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2009年6月75例肺鳞癌患者术后病理组织并构建组织芯片,采用SP法对VEGF和PD-L1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总生存时间(OS)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2009年6月75例肺鳞癌患者术后病理组织并构建组织芯片,采用SP法对VEGF和PD-L1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同时提取癌症基因组数据库(TCGA)中肺鳞癌的相关数据,分析VEGF和PD-L1 mRNA表达水平与OS的关系。结果 75例肺鳞癌患者的中位OS为57.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临床分期和VEGF评分与OS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VEGF评分和临床分期为影响OS的独立因素(P<0.05)。44例VEGF高评分者的中位OS为59.0个月,26例低评分者的中位OS未达到(P=0.008)。30例PD-L1高评分者的中位OS为74.0个月,45例低评分者为76.0个月(P=0.378)。在PD-L1高评分的患者中,22例VEGF高评分者的中位OS为43.0个月,8例VEGF低评分者的中位OS未达到(P=0.026)。共提取TCGA数据库中肺鳞癌患者449例,224例VEGF低表达者的中位OS为63.7个月,225例高表达者为39.6个月(P=0.222);225例PD-L1低表达者的中位OS为44.9个月,224例高表达者为61.4个月(P=0.451)。在224例PD-L1高表达的患者中,126例VEGF低表达者的中位OS为69.5个月,显著优于98例VEGF高表达者的38.5个月(P=0.033)。结论 VEGF表达与肺鳞癌患者的OS有关,同时高表达PD-L1和VEGF的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癌 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 L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癌症基因组数据库(TCGA) 总生存时间(OS)
下载PDF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及T细胞斑点试验联合检测对菌阴肺结核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罗向波 文添博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7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sPD-L1)、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及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联合检测诊断菌阴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菌阴肺结核患者5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非结核感染的肺病患者50例为常规组。均... 目的探讨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sPD-L1)、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及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联合检测诊断菌阴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菌阴肺结核患者5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非结核感染的肺病患者50例为常规组。均进行sPD-L1、TB-PPD及T-SPOT.TB联合检测诊断。结果研究组sPD-L1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检测诊断特异性、敏感性、ROC曲线下面积及约登指数均优于一种检测指标。结论联合sPD-L1、TBPPD及T-SPOT.TB指标检测诊断菌阴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sPD-L1)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 菌阴肺结核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调控机制及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预后价值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辰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17期90-91,共2页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调控机制和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预后评价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8年3月首次治疗的HPV感染伴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患者108例,其中HPV感染宫颈细胞未病变54例为观察组1...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调控机制和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预后评价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8年3月首次治疗的HPV感染伴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患者108例,其中HPV感染宫颈细胞未病变54例为观察组1,HPV感染伴有宫颈病变54例为观察组2。另选取未感染HPV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三组宫颈脱落细胞表面PD-L1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2 PD-L1阳性细胞比例和阳性细胞平均荧光道数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和对照组PD-L1阳性细胞比例和阳性细胞平均荧光道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HPV宿主细胞基因组整合状态均能够上调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表达,有利于抗体药物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宫颈细胞表面的PD-L1表达水平也可作为HPV感染预后清除有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度性死亡分子配体1 宫颈癌 表达调控机制 人乳头瘤病毒 预后价值
下载PDF
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多肽类放射性核素标记分子探针研究进展
5
作者 朱诗宇 梁蓓蓓 +2 位作者 付加煜 林建国 邱玲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91-496,共6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是一个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水平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密切相关。由于肿瘤的时空异质性,临床上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是一个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水平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密切相关。由于肿瘤的时空异质性,临床上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患者体内PD-L1的表达水平,而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可在分子水平上无创、实时、动态、可视化监测机体内PD-L1的表达水平。本文主要针对靶向PD-L1多肽类放射性分子探针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寻找新型免疫成像的多肽类分子探针及免疫治疗适宜患者的筛选和疗效评估等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 多肽类分子探针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脓毒症患者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与短期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关浩 牛媛 刘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33-38,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1/PD-L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对铜绿假单胞菌(PA)脓毒症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22例PA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根据脓毒症...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1/PD-L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对铜绿假单胞菌(PA)脓毒症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22例PA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根据脓毒症治疗指南和实际病情开展治疗。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前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治疗前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T淋巴细胞水平(CD3^(+)、CD4^(+)、CD8^(+))以及血清PD-1和PD-L1水平。结果122例PA脓毒症患者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及其他科室后28 d存活101例(82.79%,存活组),死亡21例(17.21%,死亡组)。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高血压比率、慢性阻塞性肺病比率、慢性肝病比率、APACHEⅡ评分、CD4^(+)、CD4^(+)/CD8^(+)、PD-1和PD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疾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肝病)、APACHEⅡ评分、CD4^(+)/CD8^(+)、PD-1和PD-L1均是PA脓毒症患者短期生存的影响因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疾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肝病)、APACHEⅡ评分、PD-1和PD-L1均是PA脓毒症患者短期生存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PD-1/PD-L1信号通路对PA脓毒症患者的临床预后有影响,该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上调可增加PA脓毒症患者短期临床预后不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脓毒症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临床预后
下载PDF
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赵刚刚 张鸿毅 +3 位作者 肖克兵 杨辉 李子峰 赵华才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究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NKG2A)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PD-L1阻断免疫治疗后,根据治疗反应性将其... 目的:探究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NKG2A)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PD-L1阻断免疫治疗后,根据治疗反应性将其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对缓解组患者随访3个月,将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NKG2A和PD-L1在CD4^(+)和CD8^(+)上的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NKG2A和PD-L1预测膀胱癌患者治疗反应性的价值。结果:100例研究对象中,缓解组患者72例(72.00%),未缓解组患者28例(28.00%),两组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缓解组患者肿瘤直径小于未缓解组,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水平均低于未缓解组(均P<0.05)。膀胱癌患者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预测免疫治疗后缓解的AUC值分别为0.771、0.724、0.710;联合诊断的AUC为0.836。72例缓解患者中,出现复发29例(40.28%),未出现复发43例(59.72%),两组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直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复发组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预测膀胱癌患者缓解后复发的AUC值分别为0.775、0.740、0.728;联合诊断的AUC为0.874。结论:NKG2A、PD-L1/CD4^(+)和PD-L1/CD8^(+)在不同治疗反应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不同,三者对于膀胱癌患者PD-L1阻断免疫治疗反应性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预测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肿瘤直径 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免疫治疗 反应性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在垂体腺瘤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魏凯敏 胡玲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874-878,共5页
垂体腺瘤是垂体最常见的疾病,侵袭性垂体腺瘤和垂体癌对常规诊疗方式效果欠佳,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肿瘤免疫治疗新的选择,在垂体腺瘤中的应用受到关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 垂体腺瘤是垂体最常见的疾病,侵袭性垂体腺瘤和垂体癌对常规诊疗方式效果欠佳,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肿瘤免疫治疗新的选择,在垂体腺瘤中的应用受到关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目前研究得较为广泛,现重点阐述PD-L1/PD-L1抑制剂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垂体腺瘤 侵袭性
下载PDF
细胞核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国毅 陈科 叶章群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4年第1期61-63,共3页
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作为一种Ⅰ型跨膜蛋白,在肿瘤细胞或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中表达上调,并与T细胞上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结合导致T细胞功能障碍,引起肿瘤免疫逃逸。针对PD-1/PD-L1的免疫治疗在部分肿瘤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作为一种Ⅰ型跨膜蛋白,在肿瘤细胞或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中表达上调,并与T细胞上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结合导致T细胞功能障碍,引起肿瘤免疫逃逸。针对PD-1/PD-L1的免疫治疗在部分肿瘤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但不少肿瘤对此疗法无效果或很快产生耐药。最新研究发现PD-L1可转运至细胞核内,并在调节姐妹染色单体凝聚、免疫相关基因转录、细胞焦亡、肿瘤干细胞形成、细胞周期、细胞衰老和肿瘤血管形成等细胞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目前细胞核PD-L1的新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期望为以PD-L1为靶点开展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核程序性死亡配体1 核转运 肿瘤免疫 转录调控 治疗靶点
下载PDF
周围血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2 (sPD-L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周东青 帅宗文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1211-1222,共12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初步探讨sPD-L2在SLE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选择SLE患者10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26例和健...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初步探讨sPD-L2在SLE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选择SLE患者10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26例和健康体检者(healthy control, HC) 3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抽取周围静脉血,应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清中sPD-L2表达水平,根据数据特点和研究目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Spearman相关分析法,比较分析其与SLE常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1)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LE患者周围血中sPD-L2表达显著升高(28.04 ± 3.68 pg/mL vs 7.59 ± 2.07 pg/mL, P < 0.0001)。2) 与RA患者组相比,SLE患者血清中sPD-L2表达显著升高(28.04 ± 3.68 pg/mL vs 23.07 ± 3.39 pg/mL, P < 0.0001)。3) SLE患者中,sPD-L2与年龄(r = 0.296, P = 0.003),病程(r = −0.245, P = 0.014),浆膜炎(r = 0.208, P = 0.038)、SLEDAI-2K (r = 0.223, P = 0.026)、抗dsDNA增高(r = 0.205, P = 0.040)、低补体血症(r = 0.196, P = 0.068)、胸膜炎(r = 0.253, P = 0.011)、脓尿(r = 0.271, P = 0.006)、CRP (r = 0.211, P = 0.036)呈正相关关系,而与eGFR呈现出负相关关系(r = −0.360, P = 0.002)。结论:1) 与健康和RA患者人群比较,SLE患者周围血中sPD-L2的表达水平,不仅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且显著高于RA患者。2) SLE患者周围血中sPD-L2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度成正相关,可能成为临床判断SLE病情活动程度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2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11
作者 江雪 葛晓英 +1 位作者 郑丹 鲍蕾蕾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靶免联合治疗在晚期肝细胞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可接受的毒性。抗血管生成药物不仅可以使肿瘤血管系统正常化... 靶免联合治疗在晚期肝细胞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可接受的毒性。抗血管生成药物不仅可以使肿瘤血管系统正常化,还可以介导免疫微环境,增强PD-1/PD-L1抑制剂的疗效。本文总结了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概述联合治疗的作用机制,回顾和分析这些一线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以及差异性,并对其真实世界研究进行探讨,为后续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肝细胞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 抗血管生成药物
下载PDF
叉头框蛋白M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林勇 赵占学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17-420,共4页
目的 分析叉头框蛋白M1(FOXM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PD-L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间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在术中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124例;FOXM1和PD-L1 mRNA表... 目的 分析叉头框蛋白M1(FOXM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PD-L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间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在术中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124例;FOXM1和PD-L1 mRNA表达采用qRT-PCR检测;FOXM1和PD-L1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FOXM1和PD-L1与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胃癌组织中FOXM1和PD-L1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FOXM1和PD-L1表达与TNM分期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Kaplan-Meier法分析表明,胃癌组织FOXM1和PD-L1阳性表达病人3年生存率(39.47%)均低于阴性表达(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FOXM1阳性表达和PD-L1阳性表达是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FOXM1和PD-L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头框蛋白M1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 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配体1单克隆抗体增强DC疫苗致敏的B细胞靶向肿瘤干细胞的体液免疫
13
作者 胡阳阳 汪毅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2期155-159,192,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单克隆抗体是否可以增强ALDH high CSC-DC疫苗致敏的B细胞靶向ALDH high肿瘤干细胞(CSCs)的体液免疫作用。方法:建立B16-F10黑色素瘤小鼠模型,各组小鼠分别接受PBS、ALDH high CSC-DC+IgG、ALDH high CS...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单克隆抗体是否可以增强ALDH high CSC-DC疫苗致敏的B细胞靶向ALDH high肿瘤干细胞(CSCs)的体液免疫作用。方法:建立B16-F10黑色素瘤小鼠模型,各组小鼠分别接受PBS、ALDH high CSC-DC+IgG、ALDH high CSC-DC疫苗、PD-L1单克隆抗体、ALDH high CSC-DC联合PD-L1单克隆抗体的治疗,记录小鼠的生存时间及肿瘤的体积。实验结束时收集各组小鼠的肿瘤,单个肿瘤细胞悬液进行ALDEFLUOR染色检测CSCs的比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B细胞上PD-1的表达量。同时进一步行抗体结合试验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CDC)试验检测B细胞培养上清中的抗体结合和裂解CSCs的能力。结果:相较于单独治疗组,PD-L1单克隆抗体与ALDH high CSC-DC疫苗的联合治疗可以更加显著地抑制肿瘤生长,延长小鼠生存时间。联合治疗组小鼠活化的B淋巴细胞上PD-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仅为6.5%。抗体结合试验提示,与ALDH high CSC-DC疫苗单独治疗组11.3%的结合率相比,联合治疗组小鼠B细胞培养上清中的抗体可以特异地结合15.7%ALDH high CSCs。同时CDC试验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B细胞培养上清特异性地裂解ALDH high CSCs。结论:PD-L1单克隆抗体可以显著增强ALDH high CSC-DC疫苗致敏的B细胞产生靶向ALDH high CSCs的体液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肿瘤干细胞 B细胞 树突状细胞 程序性死亡配体1
下载PDF
放疗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光辉 冯小兵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期131-134,149,共5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放疗除了射线本身能够破坏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激发体内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效应达到抗肿瘤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放疗的免疫调节作用为...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放疗除了射线本身能够破坏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激发体内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效应达到抗肿瘤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放疗的免疫调节作用为全身抗肿瘤反应提供了新的亮点。通过恢复抗肿瘤免疫发挥全身作用的PD-1/PD-L1抑制剂与放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许多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已经显示放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因此联合治疗被认为是未来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放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放疗 联合治疗
下载PDF
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程序性死亡分子/程序性死亡配体抑制剂的不良反应挖掘及探讨
15
作者 木拉塔力·克力木 巴哈提古丽·叶斯木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94-0097,共4页
分析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程序性死亡分子(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 PD-1)/程序性死亡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1, PD-L1)抑制剂的不良反应(ADR)。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242例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替雷丽利单抗... 分析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程序性死亡分子(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 PD-1)/程序性死亡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1, PD-L1)抑制剂的不良反应(ADR)。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242例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替雷丽利单抗、信迪利单抗、特瑞普利单抗治疗的癌症患者进行闭环式药学服务,对其治疗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不良反应监测,总结PD-1抑制剂ADR发生情况,以回归分析识别相关引起ADR的危险因素,以Logistic完成因素分析。结果 242例癌症患者,经闭环式药学服务监测后,统计4种PD-1/PD-LI制剂的ADR发生情况,得出45例患者出现不同类型的ADR,以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皮肤及皮下组织和呼吸系统中占比较高,其他在肝肾系统、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中存在一定的发生率;两组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肝、肾功能损伤和合并慢性疾病、肿瘤转移史和治疗方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类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肝、肾功能损伤、年龄≥60岁、合并慢性病、体质量≥25 kg/m2及联合用药,是引发ADR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肿瘤免疫治疗药物PD-1/PD-LI在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皮肤及皮下组织和呼吸系统等有较高的ADR发生率,男性、高龄与高体质量患者、联合用药、合并慢性病及肝肾损伤是可提升ADR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治疗药物 程序性死亡分子 程序性死亡配体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微卫星不稳定型胃癌患者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张朝浩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期127-129,共3页
目的:分析微卫星不稳定型(MSI)胃癌患者癌组织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MSI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20年12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病理标本作为研... 目的:分析微卫星不稳定型(MSI)胃癌患者癌组织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MSI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20年12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病理标本作为研究样本,对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根据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情况,分为MSI组(26例)与非MSI组(99例)。比较两组患者胃癌组织PD-L1阳性表达率;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MSI胃癌患者的PD-L1阳性表达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MSI胃癌患者的PD-L1阳性表达的相关因素;比较MSI胃癌患者PD-L1阳性与阴性表达的3年总生存率。结果:MSI组患者PD-L1阳性表达率为61.54%(16/26),非MSI组患者PD-L1阳性表达率为37.38%(37/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3,P<0.05);MSI胃癌患者的PD-L1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Ⅰ~Ⅱ期患者的PD-L1阳性表达率低于Ⅲ~Ⅳ期患者(P<0.05)。以MSI胃癌患者的PD-L1阳性表达作为因变量,将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直径、肿瘤位置、分期情况、分化程度等观察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是MSI胃癌患者的PD-L1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66,P<0.05);MSI患者PD-L1阳性表达3年总生存率为37.50%(6/16),低于MSI患者PD-L1阴性表达3年总生存率为70.00%(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2,P<0.05)。结论:MSI型胃癌患者PD-L1阳性表达率较高,且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患者PD-L1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D-L1阳性表达的MSI胃癌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微卫星不稳定型 程序性死亡-配体1 预后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鹏 欧阳少波 +3 位作者 王军 黄自坤 王娇龙 廖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9-533,共5页
目的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PD-L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生物学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口腔鳞癌组)和2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 目的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PD-L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生物学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口腔鳞癌组)和2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的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中可溶性PD-1(s PD-1)和可溶性PD-L1(s PD-L1)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数及CD4+/CD8+T亚群百分数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口腔鳞癌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口腔鳞癌组血清s PD-L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s PD-1水平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 PD-L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状态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无关。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抑制,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及PD-L1表达显著升高。异常升高的s PD-L1可能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T淋巴细胞 程序性死亡分子1 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的表达与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邱亚娟 张明智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的表达与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4例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PD-L1表达与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的表达与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4例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PD-L1表达与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PD-L1在SCLC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9%(39/64)。PD-L1在SCLC中的表达与分期有关(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D-L1阴性表达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6个月,明显长于PD-L1阳性表达组(14个月,P<0.001)。PD-L1阴性表达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5个月,明显长于PD-L1阳性表达组(9个月,P<0.000 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D-L1的阳性表达是影响SCLC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6)。结论 PD-L1在SCLC患者中高表达,PD-L1阳性表达是SCLC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 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 预后
原文传递
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艳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92-95,共4页
目的探索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Tim-3)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初诊的3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和20例良性血液病患... 目的探索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Tim-3)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初诊的3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和20例良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疾病分为观察组(急性髓系白血病,34例)和对照组(良性血液病,2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CD3+T细胞Tim-3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水平,以及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髓Tim-3 mRNA和PD-L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CD3+细胞Tim-3的表达、骨髓Tim-3 mRN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CD3+细胞PD-L1的表达、骨髓PD-L1 mRN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Tim-3和PD-L1表达水平升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 程序性死亡分子-1 流式细胞术 荧光定量PCR技术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与微卫星状态在低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
作者 董峰 吴会芳 +2 位作者 牛跃平 李哲 高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与微卫星状态(microsatellite status, MS)在低分化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与微卫星状态(microsatellite status, MS)在低分化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9例CRC患者临床资料及石蜡标本,其中低分化腺癌49例(试验组);中高分化腺癌4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RC组织的MS和PD-L1表达情况,评估低分化CRC MS及PD-L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低分化CRC患者MS及PD-L1表达水平与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间关系,并利用Cox多因素分析对DFS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CRC中MSI为17例,发生率为19.10%(17/89),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肿瘤位置、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MS及PD-L1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CRC组织中MS在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T分期及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CRC组织中PD-L1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CRC的MSI患者DFS明显长于MSS患者(P=0.016),低分化CRC的PD-L1-患者DFS明显长于PD-L1+患者(P=0.002),PD-L1+/MSS亚组DFS短于PD-L1-/MSS亚组和PD-L1-/MSI亚组(P<0.05)。结论 MS与PD-L1表达是评估CRC预后的重要指标,具有MSI的低分化CRC患者可获得较好的预后,PD-L1阳性表达是影响低分化CR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微卫星状态 低分化结直肠癌 预后 独立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