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肺癌中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董洋洋 洪璇 《当代医学》 2024年第8期187-191,共5页
目前,传统细胞毒性化疗治疗肺癌的疗效进入平台期,近10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成为晚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近30%EGFR基因激活的NSCLC显示出对EGFR-TKI的原发性耐药,几乎所有EGFR-... 目前,传统细胞毒性化疗治疗肺癌的疗效进入平台期,近10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成为晚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近30%EGFR基因激活的NSCLC显示出对EGFR-TKI的原发性耐药,几乎所有EGFR-TKI治疗有效者在治疗后2年内出现获得性耐药。因此,探究影响EGFR突变肺癌患者疗效和预后因素成为研究热点。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与EGFR-TKI治疗临床预后及疗效均具有相关性。本文旨在对EGFR基因敏感突变NSCLC患者中PD-L1的表达情况及PD-L1表达水平对其预后及疗效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EGFR基因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有效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临床预后
下载PDF
不同阈值程序性死亡配体-1的表达在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肺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2
作者 宋开放 李桂芳 孙江涛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7期1087-1092,1096,共7页
目的 评估不同阈值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对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接受PD-L1免疫治疗的非EG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检测患者中不同阈值下... 目的 评估不同阈值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对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接受PD-L1免疫治疗的非EG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检测患者中不同阈值下PD-L1的表达水平。分析比较不同阈值PD-L1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75例患者中,PD-L1<1%和PD-L1≥1%组中,PD-L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ECOG评分、TNM分期、Ki-67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无关(P>0.05);PD-L1<5%和PD-L1≥5%组中,PD-L1的表达与Ki-67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D-L1<1%和PD-L1≥1%组中,PD-L1的表达与化疗客观有效率、PFS及OS均无统计学差异(ORR 58.5%vs 38.2%,P=0.106;mPFS 18.4个月vs 21.2个月,P=0.158;mOS 28.1个月vs 32.7个月,P=0.156)。PD-L1<5%和PD-L1≥5%组中,PD-L1的表达与化疗客观有效率、PFS有统计学差异(ORR 36.8%vs 61.1%,P=0.013;mPFS 17.1个月vs 23.2个月,P=0.020)。以TPS 5%为界,单因素分析Ki-67≥15%、淋巴结转移及PD-L1表达阳性是影响非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PFS的危险因素(P=0.031,P=0.003,P=0.004);多因素分析中PD-L1表达阳性是影响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不同阈值PD-L1的表达在非EG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中存在较大差异,提示不同阈值界定的PD-L1的表达可作为该类患者个体化治疗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腺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治疗效果 预后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通过调节T细胞免疫在脊髓损伤小鼠模型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3
作者 董文旭 郭守玉 胡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7-933,共7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通过调节T细胞免疫以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SCI)小鼠模型中发挥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57BL/6小鼠建立SCI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ham)、SCI组、SCI+PD-L1抗... 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通过调节T细胞免疫以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SCI)小鼠模型中发挥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57BL/6小鼠建立SCI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ham)、SCI组、SCI+PD-L1抗体组(SCI+Ab)和SCI+PD-L1蛋白组(SCI+PRO)。C57BL/6小鼠和PD-L1基因敲除小鼠进行SCI造模,分为假手术组(Sham WT)、PD-L1敲除假手术组(Sham PD-L1 KO)、SCI模型组(SCI WT)、PD-L1敲除SCI模型组(SCI PD-L1 KO)。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检测SCI后不同时间点脊髓组织中PD-L1的表达;通过Basso小鼠运动量表(BMS)评估小鼠运动功能;利用q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析SCI后炎症因子水平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情况。结果小鼠经SCI造模后脊髓组织中PD-L1表达上调,于第7天达峰值。与SCI PD-L1 KO组相比,SCI WT组的小鼠在SCI后7 d、14 d和28 d时BM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造模后第7天炎症因子IL-1α、IL-2、IFN-γ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SCI+PBS组相比,SCI+PRO组Foxp3水平显著升高,Th1和Th17细胞水平显著降低,Th2和Treg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SCI PD-L1 KO组相比,SCI WT组小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磷酸化程度显著升高(P<0.05);与SCI+PBS组和SCI+Ab组相比,SCI+PRO组PI3K/Akt/mTOR信号通路磷酸化程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PD-L1通过调节Th1、Th17、Th2和Treg细胞平衡,并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减轻SCI后的炎症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PD-L1有望成为治疗SCI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SCI)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 T细胞 炎症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影响高糖条件下成骨细胞分化的机制
4
作者 张万里 白涛 +4 位作者 韩念荣 艾克热木•吾斯曼 刘岩路 黄异飞 胡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521-3528,共8页
背景: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属于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可以调控成骨细胞分化、影响骨稳态,然而其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对高糖环境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及机... 背景: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属于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可以调控成骨细胞分化、影响骨稳态,然而其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对高糖环境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①动物实验: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与模型组(n=6),对照组常规喂养,模型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高脂饲料喂养8周建立1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模型。喂养8周后,取2组大鼠股骨,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micro-CT检测与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mNRA表达。②细胞实验:将第3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机分4组处理:正常对照组、高糖模型组加入低糖培养基,PD-1沉默组转染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siRNA,PD-1沉默空载组转染siRNA-NC。转染48 h后,正常对照组更换为新的低糖培养基,高糖模型组、PD-1沉默组、PD-1沉默空载组更换为高糖培养基,培养48 h后进行成骨诱导培养。成骨诱导21 d后,分别进行茜素红染色、qRT-PCR(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RUNX2 mRNA表达)与Western blot(β-catenin、GSK-3β、p-GSK-3β与Axin2蛋白表达)检测。结果与结论:①动物实验:苏木精-伊红染色与micro-CT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1型糖尿病骨质疏松造模成功。qRT-PCR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细胞实验: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高糖模型组、PD-1沉默空载组矿化结节形成能力低于对照组、PD-1沉默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模型组、PD-1沉默空载组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mRNA表达及GSK3β、Axin2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RUNX2 mRNA表达及p-GSK3β、β-catenin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高糖模型组、PD-1沉默空载组比较,PD-1沉默组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mRNA表达及GSK3β、Axin2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RUNX2 mRNA表达及p-GSK3β、β-catenin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③结果表明:沉默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表达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高糖条件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糖尿病 骨质疏松 成骨分化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工程化组织构建
下载PDF
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6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5
作者 郑永 刘杰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2207-2211,共5页
目的探讨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6(CMTM6)、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与脑胶质瘤病人预后状况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三中心收治的脑胶质瘤病人95例(观察组)和颅脑外伤病人89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目的探讨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6(CMTM6)、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与脑胶质瘤病人预后状况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三中心收治的脑胶质瘤病人95例(观察组)和颅脑外伤病人89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的CMTM6、PD-L1蛋白表达。比较两组CMTM6、PD-L1蛋白表达的差异。采用电话、门诊结合微信随访获取术后5年生存相关数据。分析CMTM6、PD-L1与脑胶质瘤病人预后状况的关系。结果观察组CMTM6、PD-L1阳性表达率为85.11%、5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97%、13.48%(P<0.05)。高病理级别胶质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95.24%、73.81%,明显高于低病理级别的71.70%、39.62%(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MTM6阳性表达组的4、5年累积总生存率较CMTM6阴性表达组的降低(P<0.05)。PD-L1阳性表达组的2、3、4、5年累积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较PD-L1阴性表达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CMTM6、PD-L1与脑胶质瘤病人病理学分级具有紧密的关系,且两者阳性表达往往提示预后状况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6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预后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抑制剂心脏毒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沈珈谊 吕玲春 韦铁民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3年第1期49-51,共3页
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席卷全球,相关研究及应用领域激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在肺癌、黑色素瘤、乳腺癌和淋巴瘤等适应证上的广泛使用,掀起了免疫抑制剂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PD-1/PD-L1抑制剂通过增... 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席卷全球,相关研究及应用领域激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在肺癌、黑色素瘤、乳腺癌和淋巴瘤等适应证上的广泛使用,掀起了免疫抑制剂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PD-1/PD-L1抑制剂通过增强自身免疫系统的活性而引起免疫系统相关的副作用,包括引起相关心脏毒性,通常表现为心肌炎、心包疾病、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猝死等,因其表现多样、致死率高,所以引起学者的关注。本文就PD-1/PD-L1抑制剂相关心脏毒性的机制、流行病学、作用特点、监测及管理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 心脏毒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结肠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与核转录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7
作者 陈燕枝 张可丽 方义湖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5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究结肠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核转录因子(SOX9)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6月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0例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与病变组织相距>5 cm的癌旁正常组织进行回顾... 目的:探究结肠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核转录因子(SOX9)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6月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0例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与病变组织相距>5 cm的癌旁正常组织进行回顾性分析。200例结肠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PD-1、PD-L1和SOX9检测,观察各项指标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了解其与肠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200例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PD-1、PD-L1、SOX9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NM分期Ⅲ~Ⅳ期的PD-1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的阳性表达率、SOX9的高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有密切联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L1和SOX9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其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密切联系,可将其通路靶点的免疫治疗作为患者的潜在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核转录因子
下载PDF
桃叶珊瑚苷通过调节PD-1/PD-L1信号通路介导的免疫逃逸对肺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8
作者 贺介甫 杜钢 +1 位作者 周福星 李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435-1441,共7页
目的探究桃叶珊瑚苷(Aucubin)通过调节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信号通路介导的免疫逃逸对肺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0~300μmol/mL的Aucubin处理人肺癌细胞NCI-H1299,MTT检测细胞活力。将... 目的探究桃叶珊瑚苷(Aucubin)通过调节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信号通路介导的免疫逃逸对肺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0~300μmol/mL的Aucubin处理人肺癌细胞NCI-H1299,MTT检测细胞活力。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放疗组(6 Gy组)、Aucubin组、Aucubin+放疗组(Aucubin+6 Gy组),克隆形成实验和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D-1、PD-L1蛋白表达。建立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放疗组(5 Gy组)、Aucubin组和Aucubin+5 Gy组。测量移植瘤体积与质量,ELISA检测TNF-α、IFN-γ、IL-2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D-1、PD-L1蛋白表达。结果与0μmol/mL比较,25~125μmol/mL的Aucubin能降低细胞活力,选择100μmol/mL的Aucubin进行后续实验。与Control组比较,6 Gy组和Aucubin组细胞克隆形成数、Edu阳性率、TNF-α水平及PD-1、PD-L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及IFN-γ、IL-2水平升高(P<0.05);Aucubin+6 Gy组细胞克隆形成数、Edu阳性率、TNF-α水平及PD-1、PD-L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6 Gy组和Aucubin组(P<0.05),细胞凋亡率及IFN-γ、IL-2水平高于6 Gy组和Aucubin组(P<0.05)。小鼠移植瘤实验表明,与Control组比较,5 Gy组和Aucubin组小鼠移植瘤体积和质量、TNF-α水平及PD-1、PD-L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IFN-γ、IL-2水平升高(P<0.05);Aucubin+5 Gy组小鼠移植瘤体积和质量、TNF-α水平及PD-1、PD-L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5 Gy组和Aucubin组(P<0.05),IFN-γ、IL-2水平高于5 Gy组和Aucubin组(P<0.05)。结论Aucubin可能通过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介导的免疫逃逸增强肺癌细胞放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叶珊瑚苷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信号通路 肺癌 免疫逃逸 放疗敏感性
下载PDF
安罗替尼联合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抑制肺腺癌的可能机制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泽军 谢海燕 +2 位作者 张宇 石文 夏宁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7期51-56,共6页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PD-1)单抗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原癌基因(VEGF/c-Kit)调控Wnt/β-catenin通路来抑制肺腺癌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C57小鼠荷瘤模型,并分为阴性对照组、安罗替尼组、抗PD-1单抗组和安罗替...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PD-1)单抗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原癌基因(VEGF/c-Kit)调控Wnt/β-catenin通路来抑制肺腺癌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C57小鼠荷瘤模型,并分为阴性对照组、安罗替尼组、抗PD-1单抗组和安罗替尼联合抗PD-1单抗组,每组8只。连续给药25 d后,比较各组小鼠肿瘤体积的变化。采用基因富集分析(GSEA)探讨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中肺腺癌(LUAD)队列中c-Kit和VEGF富集的相关通路;采用CIBERSORTx分析c-Kit和VEGFR对22种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分析c-Kit和VEGFR与免疫相关分子的相关性。采用细胞转染敲低c-Kit表达并分组,对照组为正常LLC细胞,si-c-Kit组为siRNA敲低c-Kit表达,安罗替尼处理组为安罗替尼处理LLC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c-Kit、Wnt1、β-catenin、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D-L1、c-Myc、c-Jun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安罗替尼组、PD-1单抗组、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组均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安罗替尼组、PD-1单抗组比较,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组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EA表明,IFN-γ通路富集在c-Kit低表达样本中,Wnt/β-catenin通路富集在c-Kit高表达样本中,血管生成及IL-6/JAK/STAT3通路富集在VEGFR高表达样本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BERSORTx分析发现,c-Kit高表达样本中有更少的抗肿瘤免疫细胞以及更多的免疫抑制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低表达样本中有更多的抗肿瘤免疫细胞以及更少免疫抑制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it与颗粒酶A(GZMA)、颗粒酶B(GZMB)、IFN-γ等促免疫分子呈负相关(r<0,P<0.05),与CD274(PD-L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和粘蛋白结构域-3(TIM3)等免疫抑制分子呈正相关(r>0,P<0.05)。VEGFR与GZMA、TNF-α、GZMB、IFN-γ等免疫促进分子均呈负相关(r<0,P<0.05),与CD274(即PD-L1)、TIM3、PD-1、低氧诱导因子-1A(HIF1A)、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TGF-β、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等免疫抑制分子均呈正相关(r>0,P<0.05)。Western Blot实验证实,安罗替尼或敲低c-Kit均抑制了Wnt/β-catenin通路及下游分子,调控TNF-α相关分子的表达。结论安罗替尼联合抗PD-1药物可以更好地抑制肿瘤生长,其可能机制是安罗替尼通过靶向c-Kit抑制Wnt/β-catenin通路调节免疫微环境,促进抗肿瘤免疫细胞浸润,有助于提高抗PD-1单抗抑制肿瘤生长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罗替尼 肺腺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癌基因 WNT/Β-CATENIN通路
下载PDF
补肾解毒方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抗体对HBV转基因小鼠T细胞免疫应答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蔡本强 贺劲松 +1 位作者 邢宇锋 马晓军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解毒方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抗体免疫,对HBV转基因小鼠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HBV转基因小鼠,使用补肾解毒方灌胃,PD-L1腹腔注射,共两周。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IFN-γ分泌水平、脾... 目的:观察补肾解毒方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抗体免疫,对HBV转基因小鼠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HBV转基因小鼠,使用补肾解毒方灌胃,PD-L1腹腔注射,共两周。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IFN-γ分泌水平、脾脏CD8+T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情况及脾脏HBsAg特异性T淋巴细胞体外杀伤活性。结果:免疫两周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IFN-γ分泌水平与脾脏HBsAg特异性T淋巴细胞体外杀伤活性,联合组明显高于PD-L1抗体组、补肾解毒方组及磷酸盐缓冲液(PBS)组,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脾脏CD8+T细胞PD-1表达水平,联合组较PD-L1抗体组、补肾解毒方组及PBS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结论:补肾解毒方联合PD-L1抗体免疫,可显著提高HBV转基因小鼠体内HBV抗原特异性CTL活性,提高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FN-γ水平,能降低脾脏CD8+T细胞表面PD-1分子的表达。这种联合方法有利于恢复慢性HBV感染时T细胞的免疫功能,增强其免疫应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补肾解毒方 药效学 程序性死亡受体-1 转基因小鼠 细胞毒性T细胞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B细胞表位预测与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旭东 程开 +2 位作者 吕开绩 张丽芳 朱冠保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7-12,19,共7页
目的:预测和筛选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B细胞表位,以期用于能够阻断程序性死亡受体(PD-1)和其配体结合的拮抗剂的研究。方法:以人和小鼠的PD-L1的全长氨基酸序列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采用Hopp&Woods的亲水性方案、Zim... 目的:预测和筛选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B细胞表位,以期用于能够阻断程序性死亡受体(PD-1)和其配体结合的拮抗剂的研究。方法:以人和小鼠的PD-L1的全长氨基酸序列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采用Hopp&Woods的亲水性方案、Zimmerman极性参数、Jameson-Wolf抗原指数方案和Emini表面可及性方案等,结合PD-L1的二级结构与其柔性区域对PD-L1的优势B细胞表位区段进行综合分析,建立3D模型,结合功能定位,进一步运用抗原指数分析预测,将人与小鼠的B细胞表位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多种实验动物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人和小鼠的PD-L1均为一型跨膜蛋白,均由29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均为33 kDa。人和小鼠PD-L1的胞外段分别位于N端的19~238和19~239。经综合分析,与PD-1、PDL1结合相关的人和小鼠的B细胞优势表位可能分别位于其氨基酸序列N端的41~46、60~63、71~75和40~48、58~63、72~88区段,即KFPVEK、EDKN、EEDLK和RFPVERELDL、EKEDE、EDLKPQH肽段;同源性分析显示包含本研究所预测的表位的氨基酸序列在多种动物之间高度保守。结论:将生物信息学预测B细胞表位的方法与3D模型建立及功能定位的方法相结合,筛选出人和鼠各3条与PD-L1功能区相近的优势B表位,为阻断PD-1和PD-L1结合的拮抗剂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B细胞表位 肿瘤 免疫疗法
下载PDF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和γ-干扰素在晚期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特征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孔评石 陈美云 滕凤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2期2689-2694,共6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和γ-干扰素(IFN-γ)在晚期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晚期肺癌患者(肺癌组)和消化道肿瘤患者(消化道肿瘤组)血清免疫标志物sPD-1、sPD-L1... 目的探讨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和γ-干扰素(IFN-γ)在晚期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晚期肺癌患者(肺癌组)和消化道肿瘤患者(消化道肿瘤组)血清免疫标志物sPD-1、sPD-L1、IFN-γ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分析其与健康人(体检组)和肺炎患者(肺炎组)间的差异;分析肿瘤患者IFN-γ及上述肿瘤标志物对sPD-1、sPD-L1的影响;分析sPD-1与sPD-L1,sPD-L1与IFN-γ的相关性。结果消化道肿瘤组和肺癌组CEA水平高于肺炎组和体检组(P<0.01);消化道肿瘤组CA125水平高于肺炎组(P<0.05);肺癌组CA153水平高于肺炎组(P<0.05);消化道肿瘤组CA199水平高于体检组(P<0.01);消化道肿瘤组CA724水平高于肺炎组(P<0.05);肺癌组、消化道肿瘤组Cyfra211水平高于体检组和肺炎组(P<0.01);肺癌组NSE水平高于体检组(P<0.05);肿瘤患者sPD-1和sPD-L1水平相对肺炎患者和体检者有升高趋势,其中消化道肿瘤组sPD-1水平高于体检组(P<0.05);消化道肿瘤组sPD-L1/IFN-γ高于肺炎组(P<0.01)。不同水平IFN-γ的患者其sPD-1和sPD-L1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D-1与sPD-L1在肺癌患者、消化道肿瘤患者和全部肿瘤患者中均呈正相关(r=0.688、0.594、0.550,P<0.05);在肺炎患者中IFN-γ与sPD-L1呈正相关(r=0.547,P<0.05)。结论sPD-1与sPD-L1在晚期肿瘤患者外周循环中整体呈高表达并且具有同步变化趋势;IFN-γ水平会影响sPD-1和sPD-L1的分布,sPD-1、sPD-L1和IFN-γ的表达特征对反映晚期肿瘤的免疫状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肿瘤的临床诊疗中具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Γ-干扰素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感染后猪PD-1及其配体转录水平变化和免疫抑制机制分析
13
作者 岳锋 周娟娟 +4 位作者 朱艳平 郭东光 夏黎明 祝仰钊 王选年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6-132,共7页
研究猪感染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D-L1、PD-L2),细胞因子[IL-2(Interleukin-2)、IL-10(Interleukin-10)、IFN-γ(Interferon-γ)]mRNA转录水平和外周血... 研究猪感染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D-L1、PD-L2),细胞因子[IL-2(Interleukin-2)、IL-10(Interleukin-10)、IFN-γ(Interferon-γ)]mRNA转录水平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增殖能力,探讨PD-1/PD-Ls通路在FMDV引起免疫抑制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猪感染FMDV后3、7、14、17 d,PD-1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感染后7 d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感染FMDV后3 d和7 d,PD-L1的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升高;感染FMDV后3 d,PD-L2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升高。感染FMDV后3、7 d,IL-2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下降;感染FMDV后1、3 d,IFN-γ的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下降,IL-2和IFN-γ的mRNA转录水平与PD-1及其配体mRNA转录水平变化趋势相反;感染FMDV后3、7、14 d,IL-10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与PD-1及其配体mRNA转录水平变化趋势相同。感染FMDV后,全血中FMDV的病毒载量随着感染后时间的推进逐渐升高,感染后7 d达到峰值,与PD-1及其配体mRNA转录水平变化趋势总体上相同。感染后7 d,PBMCs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综上,FMDV感染猪后,总体上上调了PD-1及其配体的mRNA转录水平,是FMDV感染引起机体免疫抑制的重要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转录水平 免疫抑制机制
下载PDF
微小RNA-338-3p调控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肺癌细胞株PC-9/GR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洪宇 史志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100-105,共6页
目的 探讨微小RNA-338-3p(miR-338-3p)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耐药肺癌细胞株PC-9/GR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PC-9细胞、PC-9/GR细胞,采用0、0.25、0.50、1.00、2... 目的 探讨微小RNA-338-3p(miR-338-3p)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耐药肺癌细胞株PC-9/GR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PC-9细胞、PC-9/GR细胞,采用0、0.25、0.50、1.00、2.00、4.00、8.00μmol/L吉非替尼处理确定用药浓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细胞中miR-338-3p表达。将PC-9/GR细胞分为对照组、miR-338-3p NC组(转染miR-338-3p NC)、miR-338-3p组(转染miR-338-3p模拟物)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抑制剂组(转染miR-338-3p模拟物+100μmol/L氟达拉滨)。4组均添加1.00μmol/L吉非替尼,转染后qRT-PCR检测细胞中miR-338-3p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印迹(WB)法STAT1、p-STAT1、PD-L1、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当吉非替尼浓度升高至1.00μmol/L时,PC-9细胞与PC-9/GR细胞增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C-9细胞相比,PC-9/GR细胞中miR-338-3p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qRT-PCR结果显示,miR-338-3p组、STAT1抑制剂组的miR-338-3p表达水平均高于miR-338-3p NC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iR-338-3p NC组相比,miR-338-3p组PC-9/GR细胞增殖率及细胞中PD-L1、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凋亡率及细胞中p-STAT1/STAT1、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iR-338-3p组相比,STAT1抑制剂组PC-9/GR细胞增殖率及细胞中PD-L1、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凋亡率及细胞中p-STAT1/STAT1、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338-3p可抑制EGFR-TKI耐药肺癌细胞株PC-9/GR细胞中PD-L1表达,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STAT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338-3p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耐药 肺癌细胞PC-9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凋亡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信号通路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5
作者 戴丽雪 汪俊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69-575,共7页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哮喘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一员,与配体PD-L1或PD-L2协同负调节宿主免疫反应...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哮喘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一员,与配体PD-L1或PD-L2协同负调节宿主免疫反应,阻断PD-1/PD-Ls信号通路能激活宿主免疫系统。PD-1是调节T细胞(Treg)激活T细胞的关键受体,PD-L1能直接参与Treg细胞的产生,Tregs通过PD-1/PD-Ls信号通路介导哮喘的气道炎症和调节气道高反应性(AHR);PD-1/PD-Ls信号通路能通过iNKT细胞介导哮喘的发生,也能通过抑制Th17细胞活性减轻哮喘的严重程度;PD-L2既能与PD-1结合抑制T细胞,减少Th2细胞因子的产生,也可以独立PD-1/PD-Ls信号通路的方式促进气道高反应性。PD-L2能通过Th9细胞(不同的T细胞亚群)介导哮喘的发生。本文就PD-1及其配体信号通路在哮喘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 信号通路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表达与胸腺癌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馨文 王波 许果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第4期51-56,共6页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E-钙黏蛋白(E-cad)、N-钙黏蛋白(N-cad)、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3(STAT3)表达与胸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我院就诊的69例胸腺癌患者,均手术治疗并于术后化疗,分析PD-L1、E-cad、N-cad、S...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E-钙黏蛋白(E-cad)、N-钙黏蛋白(N-cad)、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3(STAT3)表达与胸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我院就诊的69例胸腺癌患者,均手术治疗并于术后化疗,分析PD-L1、E-cad、N-cad、STAT3在胸腺癌组织及胸腺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收集患者术后3年的预后生存结局,绘制生存曲线比较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生存率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胸腺癌组织中PD-L1、N-cad、STAT3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胸腺组织,E-cad表达阳性率低于正常胸腺组织(P<0.05);不同TNM病理分期、Masaoka-Koga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组织中PD-L1、E-cad、N-cad、STAT3表达比较,不同肿瘤直径患者组织中PD-L1、STAT3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术后3年,69例患者中51例存活(73.91%),18例死亡(26.09%);PD-L1、N-cad、STAT3表达阳性组术后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组,E-cad表达阳性组术后3年生存率高于阴性组(P<0.05);不同TNM病理分期、Masaoka-Koga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切除情况、PD-L1、E-cad、N-cad、STAT3表达的胸腺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病理分期、Masaoka-Koga分期、手术切除程度、PD-L1表达、STAT3表达均为影响胸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PD-L1、STAT3阳性表达是胸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上皮-间质转化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 胸腺癌 生存率 相关性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1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伍筱玫 雷月 段晓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性蛋白4(CTLA-4)家族成员,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与调节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结合后能抑制T细胞增殖,参与T细胞受体信号的负反馈调节。研究表明,PD-1/PD-L1在...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性蛋白4(CTLA-4)家族成员,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与调节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结合后能抑制T细胞增殖,参与T细胞受体信号的负反馈调节。研究表明,PD-1/PD-L1在卵巢癌患者中肿瘤细胞、单核细胞和T细胞的表达水平与预后呈显著相关性。文中就PD-1/PD-L1在卵巢癌中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及生物学意义,PD-1/PD-L1表达的影响因素,相关药物研究进展以及针对卵巢癌的临床应用的可能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卵巢癌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志红 吴亚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9-453,共5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目前对于OSCC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序列治疗,但5年生存率仍不高。因此,对OSCC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就显得极其重要。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目前对于OSCC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序列治疗,但5年生存率仍不高。因此,对OSCC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就显得极其重要。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D-L1)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PD-1/PD-L1在多数OSCC微环境中高表达,有助于实现肿瘤的免疫逃逸。本文对PD-1/PD-L1及其抑制剂在OSCC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 口腔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卵巢肿瘤泛素异肽酶1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的表达相关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秀红 李坤 +1 位作者 靳爽 张中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3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卵巢肿瘤泛素异肽酶1(OTUB1)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D-L1)的相关性。方法分析肿瘤基因组数据库(TCGA)中NSCLC与癌旁正常组织OTUB1 mRNA的差异性。基于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PIA)探讨NSCLC中OTUB1与P...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卵巢肿瘤泛素异肽酶1(OTUB1)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D-L1)的相关性。方法分析肿瘤基因组数据库(TCGA)中NSCLC与癌旁正常组织OTUB1 mRNA的差异性。基于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PIA)探讨NSCLC中OTUB1与PD-L1 mRNA表达相关性。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NSCLC及41例癌旁正常组织蜡块OTUB1及PD-L1蛋白表达,收集临床病例数据及随访资料。分析OTUB1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OTUB1与PD-L1相关性、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无复发生存期(RFS)预测意义。结果 NSCLC与癌旁正常组织的OTUB1 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的OTUB1与PD-L1 mRNA无相关性(P>0.05),但两者蛋白表达有相关性(P=0.029)。OTUB1与TNM分期有相关性(P=0.039),与年龄、吸烟史、分化程度、转移淋巴结数及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TNM分期(P<0.001)、转移淋巴结数(P=0.001)及分化程度(P=0.042)是RFS的影响因素;OTUB1阴性及阳性中位RFS分别是18、1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分化程度(P=0.005)及TNM分期(P=0.006)是影响R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SCLC中OTUB1 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蛋白水平方面,OTUB1与PD-L1呈正相关。OTUB1表达与TNM分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卵巢肿瘤泛素异肽酶1 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 免疫治疗 相关性
下载PDF
食管癌细胞中脂多糖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慧玲 李惠武 +4 位作者 朱世茂 杨银银 海妮萨依姆·图尔荪 王永晨 李卉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568-1572,共5页
目的探讨在食管鳞癌Eca-109细胞中脂多糖(LPS)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2020年5―10月,在TNF-α诱导下,分别使用LPS干预食管鳞癌Eca-109细胞3、6、12、24 ... 目的探讨在食管鳞癌Eca-109细胞中脂多糖(LPS)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2020年5―10月,在TNF-α诱导下,分别使用LPS干预食管鳞癌Eca-109细胞3、6、12、24 h以及不同浓度的LPS干预食管鳞癌Eca-109细胞24 h,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Jak2、p-Stat3、PD-L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LPS干预对Eca-109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NF-α组中p-Jak2蛋白表达(0.79±0.05比0.63±0.11)、p-Stat3蛋白表达(1.48±0.24比0.45±0.08)、PD-L1蛋白表达(0.92±0.15比0.55±0.11)均升高(P<0.05),同时LPS组中凋亡率[(8.20±1.65)%比(4.77±0.15)%]和TNF-α+LPS干预组中凋亡率[(7.63±1.37)%比(4.77±0.15)%]明显升高(P<0.05)。与TNF-α组相比,TNF-α+LPS干预组中p-Jak2蛋白表达(0.46±0.05比0.79±0.05)、p-Stat3蛋白表达(1.10±0.22比1.48±0.24)、PD-L1蛋白表达(0.59±0.08比0.92±0.15)明显降低(P<0.05)。LPS的干预下调p-Jak2、p-Stat3、PD-L1的蛋白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LPS通过干预Jak2/Stat3信号通路下调PD-L1的表达水平从而对食管鳞癌Eca-109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进行调控,为进一步探索LPS干预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脂多糖 JAK2/STAT3信号通路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