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2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信号通路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
作者 戴丽雪 汪俊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69-575,共7页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哮喘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一员,与配体PD-L1或PD-L2协同负调节宿主免疫反应...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哮喘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一员,与配体PD-L1或PD-L2协同负调节宿主免疫反应,阻断PD-1/PD-Ls信号通路能激活宿主免疫系统。PD-1是调节T细胞(Treg)激活T细胞的关键受体,PD-L1能直接参与Treg细胞的产生,Tregs通过PD-1/PD-Ls信号通路介导哮喘的气道炎症和调节气道高反应性(AHR);PD-1/PD-Ls信号通路能通过iNKT细胞介导哮喘的发生,也能通过抑制Th17细胞活性减轻哮喘的严重程度;PD-L2既能与PD-1结合抑制T细胞,减少Th2细胞因子的产生,也可以独立PD-1/PD-Ls信号通路的方式促进气道高反应性。PD-L2能通过Th9细胞(不同的T细胞亚群)介导哮喘的发生。本文就PD-1及其配体信号通路在哮喘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 信号通路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信号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机制
2
作者 马小兰 赵济尧 +4 位作者 郑艳 尤力吐孜·艾尼瓦尔 王俊杰 徐维昉 李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699-1702,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信号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以及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8~10周龄C57BL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I组),I/RI+CPG-ODN组和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单抗处理组(I/RI...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信号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以及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8~10周龄C57BL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I组),I/RI+CPG-ODN组和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单抗处理组(I/RI+PD-L1组),每组5只,送单细胞测序,检测白细胞介素(IL)-2、IL-6、γ-干扰素(IFN-γ),蛋白印迹法检测组织中PD-L1、细胞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及bcl-2相关X蛋白(bax)的蛋白表达;将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缺氧/复氧模型组(H/R组)、H/R+CPG-ODN组、H/R+PD-L1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各组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检测各组LDH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中PD-L1、bcl-2、bax mRNA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I/RI后心脏组织中T细胞比例明显上升;Pdcd1基因[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的靶基因]是I/RI后变异系数最大基因;CCK-8结果显示H/R+CPG-ODN组细胞存活率高于H/R和H/R+PD-L1组(73.88±3.40比55.24±2.17、45.89±1.99,F=988.50,P<0.01);LDH检测结果显示H/R组、H/R+CPG-ODN组、H/R+PD-L1组高于Control组(171.972±2.551、140.276±8.204、231.931±12.932比113.806±13.526,F=73.20,P<0.05);H/R+CPG-ODN组低于H/R组(140.276±8.204比171.972±2.551,t=7.88,P<0.01);H/R+PD-L1组高于H/R组(231.931±12.932比171.972±2.551,t=6.39,P<0.05);I/RI组IL-2、IL-6、IFN-γ高于假手术组(95.51±5.29、156.27±11.89、43.75±0.87比38.13±2.67、59.38±5.55、26.66±0.23,t=37.11、12.80、41.15,P<0.001);蛋白印迹法结果显示,CPG-ODN组PD-L1高于H/R组(3.06±0.38比1.79±0.11,t=5.66,P<0.05);CPG-ODN组bcl-2高于H/R组(0.95±0.09比0.66±0.02,t=5.18,P<0.05),PD-L1组bax高于H/R组(1.54±0.02比1.18±0.01,t=6.88,P<0.05);H/R+CPG-ODN组PD-L1相对表达量高于H/R组(4.39±0.45比2.15±0.28,t=7.32,P<0.05);H/R+CPG-ODN组bcl-2相对表达量高于H/R+PD-L1组(0.91±0.08比0.45±0.08,t=7.40,P<0.05);H/R+PD-L1组bax相对表达量高于H/R+CPG-ODN组(1.826±0.138比1.060±0.113,t=7.44,P<0.05)。结论通过激活PD-1/PD-L1信号通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显著降低I/RI引起的炎性反应,从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信号通路 炎性因子 心肌保护
原文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脓毒症患者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与短期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关浩 牛媛 刘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33-38,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1/PD-L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对铜绿假单胞菌(PA)脓毒症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22例PA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根据脓毒症...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1/PD-L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对铜绿假单胞菌(PA)脓毒症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22例PA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根据脓毒症治疗指南和实际病情开展治疗。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前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治疗前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T淋巴细胞水平(CD3^(+)、CD4^(+)、CD8^(+))以及血清PD-1和PD-L1水平。结果122例PA脓毒症患者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及其他科室后28 d存活101例(82.79%,存活组),死亡21例(17.21%,死亡组)。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高血压比率、慢性阻塞性肺病比率、慢性肝病比率、APACHEⅡ评分、CD4^(+)、CD4^(+)/CD8^(+)、PD-1和PD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疾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肝病)、APACHEⅡ评分、CD4^(+)/CD8^(+)、PD-1和PD-L1均是PA脓毒症患者短期生存的影响因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疾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肝病)、APACHEⅡ评分、PD-1和PD-L1均是PA脓毒症患者短期生存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PD-1/PD-L1信号通路对PA脓毒症患者的临床预后有影响,该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上调可增加PA脓毒症患者短期临床预后不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脓毒症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临床预后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影响高糖条件下成骨细胞分化的机制
4
作者 张万里 白涛 +4 位作者 韩念荣 艾克热木•吾斯曼 刘岩路 黄异飞 胡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521-3528,共8页
背景: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属于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可以调控成骨细胞分化、影响骨稳态,然而其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对高糖环境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及机... 背景: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属于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可以调控成骨细胞分化、影响骨稳态,然而其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对高糖环境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①动物实验: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与模型组(n=6),对照组常规喂养,模型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高脂饲料喂养8周建立1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模型。喂养8周后,取2组大鼠股骨,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micro-CT检测与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mNRA表达。②细胞实验:将第3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机分4组处理:正常对照组、高糖模型组加入低糖培养基,PD-1沉默组转染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siRNA,PD-1沉默空载组转染siRNA-NC。转染48 h后,正常对照组更换为新的低糖培养基,高糖模型组、PD-1沉默组、PD-1沉默空载组更换为高糖培养基,培养48 h后进行成骨诱导培养。成骨诱导21 d后,分别进行茜素红染色、qRT-PCR(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RUNX2 mRNA表达)与Western blot(β-catenin、GSK-3β、p-GSK-3β与Axin2蛋白表达)检测。结果与结论:①动物实验:苏木精-伊红染色与micro-CT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1型糖尿病骨质疏松造模成功。qRT-PCR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细胞实验: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高糖模型组、PD-1沉默空载组矿化结节形成能力低于对照组、PD-1沉默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模型组、PD-1沉默空载组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mRNA表达及GSK3β、Axin2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RUNX2 mRNA表达及p-GSK3β、β-catenin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高糖模型组、PD-1沉默空载组比较,PD-1沉默组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mRNA表达及GSK3β、Axin2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RUNX2 mRNA表达及p-GSK3β、β-catenin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③结果表明:沉默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表达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高糖条件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糖尿病 骨质疏松 成骨分化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工程化组织构建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在肛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生存预后影响的初步探索
5
作者 温杰 王斌 +5 位作者 杨壮壮 熊建琪 韩安家 陈创奇 包勇 牛绍清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334-341,共8页
目的探讨肛管鳞状细胞癌(an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ASCC)患者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为免疫治疗在ASCC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研... 目的探讨肛管鳞状细胞癌(an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ASCC)患者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为免疫治疗在ASCC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研究,收集了2016年5月至2024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Ⅱ~Ⅲ期ASCC患者(n=20)的临床病理资料。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n=14)肿瘤样本中PD-L1的表达水平,采用综合阳性评分(combined positive score,CPS)评价PD-L1染色强度。PD-L1阳性判读标准为CPS≥1,根据所有患者CPS值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PD-L1高表达组(CPS≥20,n=7)和低表达组(CPS<20,n=7),并采用Log-rank生存分析比较PD-L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预后。结果20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3.4个月。所有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3.9%、78.6%、92.9%和85.7%。14例患者的肿瘤样本PD-L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为阳性(CPS≥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PD-L1高表达组和PD-L1低表达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0%和100%(P=0.37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0.0%和100%(P=0.134),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和100%(P=1.000),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60.0%和100%(P=0.134)。结论ASCC患者中PD-L1表达阳性率高,PD-L1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生存预后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肛管鳞状细胞癌 综合阳性评分 生存预后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与肾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6
作者 尚杰 周文艳 +2 位作者 惠红岩 苏蔚 狄文玉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7期1908-1911,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与肾细胞癌(RCC)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20例RCC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RCC患者PD-L1表达情况,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RCC患者PD-L1表达情况的影响因素。对所有...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与肾细胞癌(RCC)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20例RCC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RCC患者PD-L1表达情况,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RCC患者PD-L1表达情况的影响因素。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分析不同PD-L1表达情况RCC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120例RCC患者中,PD-L1阳性64例,阴性56例,阳性表达率为53.33%。不同病理类型RCC患者PD-L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临床分期RCC患者PD-L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临床分期Ⅲ~Ⅳ期均为RCC患者PD-L1阳性表达的危险因素(P﹤0.05)。PD-L1阴性RCC患者的生存率高于PD-L1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L1表达情况与RCC患者的年龄和临床分期有关。PD-L1阳性RCC患者的生存率较低。年龄﹥60岁、临床分期Ⅲ~Ⅳ期均为RCC患者PD-L1阳性表达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金混 陈永诚 +5 位作者 曾冬云 黄丽芬 卢圻 宁源佳 田琰清 韦花媚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2期1277-1280,1308,共5页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虽然大部分PTC患者治疗后预后较好,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复发、转移甚至死亡。因此,PT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较高的原因及对PTC患者的预后预测获得了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近几年,系统...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虽然大部分PTC患者治疗后预后较好,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复发、转移甚至死亡。因此,PT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较高的原因及对PTC患者的预后预测获得了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近几年,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与PTC的关系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对SII、PD-L1与PTC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复发、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甲状腺乳头状癌 免疫治疗
下载PDF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肺癌中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董洋洋 洪璇 《当代医学》 2024年第8期187-191,共5页
目前,传统细胞毒性化疗治疗肺癌的疗效进入平台期,近10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成为晚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近30%EGFR基因激活的NSCLC显示出对EGFR-TKI的原发性耐药,几乎所有EGFR-... 目前,传统细胞毒性化疗治疗肺癌的疗效进入平台期,近10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成为晚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近30%EGFR基因激活的NSCLC显示出对EGFR-TKI的原发性耐药,几乎所有EGFR-TKI治疗有效者在治疗后2年内出现获得性耐药。因此,探究影响EGFR突变肺癌患者疗效和预后因素成为研究热点。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与EGFR-TKI治疗临床预后及疗效均具有相关性。本文旨在对EGFR基因敏感突变NSCLC患者中PD-L1的表达情况及PD-L1表达水平对其预后及疗效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EGFR基因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有效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临床预后
下载PDF
外泌体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国志 厉兵城 +1 位作者 张林 孟令新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0期1053-1056,共4页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5%,是全球肿瘤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随着肿瘤免疫学的迅速发展,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不断进入临...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5%,是全球肿瘤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随着肿瘤免疫学的迅速发展,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不断进入临床实践,标志着免疫治疗的重大突破。免疫治疗的出现彻底改变了NSCLC的治疗现状,但仅有少部分患者能从中持久性获益。因此,筛选免疫治疗的最佳获益人群,进一步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外泌体PD-L1(exoPD-L1)有可能成为预测ICI疗效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对exoPD-L1预测ICI治疗NSCLC疗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疗效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新华 张春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824-3827,共4页
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 1,PD-1)及其配体PD-L1、PD-L2属于B7/CD28家族分子,在调节T细胞活化及耐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些年,许多学者认为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能与抗病毒的CD8^+T细胞耗竭有关,其机制通过上调P... 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 1,PD-1)及其配体PD-L1、PD-L2属于B7/CD28家族分子,在调节T细胞活化及耐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些年,许多学者认为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能与抗病毒的CD8^+T细胞耗竭有关,其机制通过上调PD-1负性调节通路,在体外阻断PD-1可恢复CD8^+T细胞的免疫效应功能.本文就慢性丙型肝炎中PD-1及其配体信号通路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程序性死亡 信号通路 配体 分子 CD8^+T细胞 B7 CD28 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11
作者 江雪 葛晓英 +1 位作者 郑丹 鲍蕾蕾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靶免联合治疗在晚期肝细胞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可接受的毒性。抗血管生成药物不仅可以使肿瘤血管系统正常化... 靶免联合治疗在晚期肝细胞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可接受的毒性。抗血管生成药物不仅可以使肿瘤血管系统正常化,还可以介导免疫微环境,增强PD-1/PD-L1抑制剂的疗效。本文总结了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概述联合治疗的作用机制,回顾和分析这些一线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以及差异性,并对其真实世界研究进行探讨,为后续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肝细胞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 抗血管生成药物
下载PDF
叉头框蛋白M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林勇 赵占学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17-420,共4页
目的 分析叉头框蛋白M1(FOXM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PD-L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间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在术中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124例;FOXM1和PD-L1 mRNA表... 目的 分析叉头框蛋白M1(FOXM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PD-L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间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在术中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124例;FOXM1和PD-L1 mRNA表达采用qRT-PCR检测;FOXM1和PD-L1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FOXM1和PD-L1与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胃癌组织中FOXM1和PD-L1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FOXM1和PD-L1表达与TNM分期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Kaplan-Meier法分析表明,胃癌组织FOXM1和PD-L1阳性表达病人3年生存率(39.47%)均低于阴性表达(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FOXM1阳性表达和PD-L1阳性表达是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FOXM1和PD-L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头框蛋白M1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 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放疗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光辉 冯小兵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期131-134,149,共5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放疗除了射线本身能够破坏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激发体内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效应达到抗肿瘤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放疗的免疫调节作用为...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放疗除了射线本身能够破坏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激发体内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效应达到抗肿瘤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放疗的免疫调节作用为全身抗肿瘤反应提供了新的亮点。通过恢复抗肿瘤免疫发挥全身作用的PD-1/PD-L1抑制剂与放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许多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已经显示放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因此联合治疗被认为是未来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放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放疗 联合治疗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中的应用
14
作者 徐芸 张鸿博 +1 位作者 王代勇 郑文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0期1113-1116,共4页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信封法将80例ES-SCLC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D-1/PD...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信封法将80例ES-SCLC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D-1/PD-L1抑制剂联合依托泊苷+铂类(EP)方案一线治疗后使用PD-1/PD-L1抑制剂维持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ORR、DCR均高于对照组,中位PFS和中位OS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以1~2级为主,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1/PD-L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用于ES-SCLC患者维持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延长患者PFS和OS,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安罗替尼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维持治疗
下载PDF
恩沃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复发/转移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阳性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效果
15
作者 万晶晶 韩永清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0期1123-1126,共4页
目的 探讨恩沃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复发/转移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阳性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70例复发/转移PD-L1阳性晚期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39,恩沃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和对照组(... 目的 探讨恩沃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复发/转移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阳性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70例复发/转移PD-L1阳性晚期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39,恩沃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和对照组(n=31,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水平、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SCCA、CD8^(+)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VEGF、SCCA、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沃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复发/转移PD-L1阳性晚期宫颈癌患者,能够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沃利单抗 阿帕替尼 宫颈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二线治疗
下载PDF
不同阈值程序性死亡配体-1的表达在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肺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16
作者 宋开放 李桂芳 孙江涛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7期1087-1092,1096,共7页
目的 评估不同阈值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对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接受PD-L1免疫治疗的非EG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检测患者中不同阈值下... 目的 评估不同阈值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对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接受PD-L1免疫治疗的非EG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检测患者中不同阈值下PD-L1的表达水平。分析比较不同阈值PD-L1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75例患者中,PD-L1<1%和PD-L1≥1%组中,PD-L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ECOG评分、TNM分期、Ki-67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无关(P>0.05);PD-L1<5%和PD-L1≥5%组中,PD-L1的表达与Ki-67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D-L1<1%和PD-L1≥1%组中,PD-L1的表达与化疗客观有效率、PFS及OS均无统计学差异(ORR 58.5%vs 38.2%,P=0.106;mPFS 18.4个月vs 21.2个月,P=0.158;mOS 28.1个月vs 32.7个月,P=0.156)。PD-L1<5%和PD-L1≥5%组中,PD-L1的表达与化疗客观有效率、PFS有统计学差异(ORR 36.8%vs 61.1%,P=0.013;mPFS 17.1个月vs 23.2个月,P=0.020)。以TPS 5%为界,单因素分析Ki-67≥15%、淋巴结转移及PD-L1表达阳性是影响非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PFS的危险因素(P=0.031,P=0.003,P=0.004);多因素分析中PD-L1表达阳性是影响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不同阈值PD-L1的表达在非EG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中存在较大差异,提示不同阈值界定的PD-L1的表达可作为该类患者个体化治疗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腺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治疗效果 预后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1信号通路在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皓雷 王金海 +1 位作者 杜小正 袁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53-656,共4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1(PD-L1)是免疫球蛋白CD28超家族的共刺激分子,其通路由多种途径激活后转导抑制信号,在肿瘤的免疫逃逸、病毒感染、移植排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特殊的免疫抑制作用也可能参与...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1(PD-L1)是免疫球蛋白CD28超家族的共刺激分子,其通路由多种途径激活后转导抑制信号,在肿瘤的免疫逃逸、病毒感染、移植排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特殊的免疫抑制作用也可能参与缺血性卒中相应的病理过程。作者对近年来PD-1/PD-L1信号通路在缺血性卒中领域的研究进行总结,发现PD-1/PD-L1通路通过调控炎性反应、促进免疫细胞凋亡、保护血-脑屏障、可能参与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发挥缺血后脑神经保护作用。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通路有望成为缺血性卒中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 缺血性卒中 综述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通过调节T细胞免疫在脊髓损伤小鼠模型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18
作者 董文旭 郭守玉 胡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7-933,共7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通过调节T细胞免疫以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SCI)小鼠模型中发挥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57BL/6小鼠建立SCI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ham)、SCI组、SCI+PD-L1抗... 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通过调节T细胞免疫以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SCI)小鼠模型中发挥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57BL/6小鼠建立SCI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ham)、SCI组、SCI+PD-L1抗体组(SCI+Ab)和SCI+PD-L1蛋白组(SCI+PRO)。C57BL/6小鼠和PD-L1基因敲除小鼠进行SCI造模,分为假手术组(Sham WT)、PD-L1敲除假手术组(Sham PD-L1 KO)、SCI模型组(SCI WT)、PD-L1敲除SCI模型组(SCI PD-L1 KO)。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检测SCI后不同时间点脊髓组织中PD-L1的表达;通过Basso小鼠运动量表(BMS)评估小鼠运动功能;利用q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析SCI后炎症因子水平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情况。结果小鼠经SCI造模后脊髓组织中PD-L1表达上调,于第7天达峰值。与SCI PD-L1 KO组相比,SCI WT组的小鼠在SCI后7 d、14 d和28 d时BM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造模后第7天炎症因子IL-1α、IL-2、IFN-γ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SCI+PBS组相比,SCI+PRO组Foxp3水平显著升高,Th1和Th17细胞水平显著降低,Th2和Treg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SCI PD-L1 KO组相比,SCI WT组小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磷酸化程度显著升高(P<0.05);与SCI+PBS组和SCI+Ab组相比,SCI+PRO组PI3K/Akt/mTOR信号通路磷酸化程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PD-L1通过调节Th1、Th17、Th2和Treg细胞平衡,并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减轻SCI后的炎症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PD-L1有望成为治疗SCI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SCI)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 T细胞 炎症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下载PDF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19
作者 江南 罗亮 +3 位作者 刘莉 孙小琴 姜星 蔡扬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目的了解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 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 PD-L1)蛋白表达与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相关性,探讨s PD-1/s PD-L1在RAU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30例RAU患者(轻... 目的了解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 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 PD-L1)蛋白表达与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相关性,探讨s PD-1/s PD-L1在RAU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30例RAU患者(轻型18例,重型5例,疱疹型7例)及18例健康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U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19+、CD16++56+),散射比浊法检测RAU患者体液免疫指标(Ig G、Ig A、Ig M、C3、C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RAU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s PD-1、s PD-L1蛋白表达,并对s PD-1、s PD-L1表达水平与RAU患者免疫功能状况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值相比,RAU患者CD4+水平降低,Ig M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U患者的s PD-1及s PD-L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轻型、重型RAU患者的s PD-1及s PD-L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疱疹型RAU患者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RAU患者s PD-1表达量与CD19+、C4存在正相关关系(r1=0.389,P1=0.034;r2=0.382,P2=0.037)。结论 RAU患者以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为主,同时伴有体液免疫功能的紊乱;RAU患者s PD-1、s PD-L1蛋白高表达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影响PD-1/PD-L1信号通路参与RAU免疫机制的调节,可能在RAU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免疫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颖梅 姜素 薛凤霞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59-861,共3页
子宫内膜癌晚期患者及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患者易发生转移及复发,预后较差,对这些患者的辅助治疗包括化疗、放疗、激素治疗等,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毒性较大。近年来免疫疗法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热点,其中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 子宫内膜癌晚期患者及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患者易发生转移及复发,预后较差,对这些患者的辅助治疗包括化疗、放疗、激素治疗等,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毒性较大。近年来免疫疗法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热点,其中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为靶点的免疫治疗药物在临床实验中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本文将对PD-1/PD-L1的生物学结构、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PD-1/PD-L1抑制剂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免疫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