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2的表达及其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江玲 刘映峰 +3 位作者 吴沛锵 庄丛明 陈君 缪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1-94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2(PD-L2)的表达以及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的相关性。方法 11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n=30),不...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2(PD-L2)的表达以及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的相关性。方法 11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n=30),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n=30),稳定型心绞痛组(SAP,n=30),对照组(n=26)。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D-L2的表达,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ELISA检测IL-6。结果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患者PD-L2蛋白表达、hs-CRP、IL-6水平依次升高;AMI组、UAP组、SAP组PD-L2表达及hs-CRP、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PD-L2表达与hs-CRP、IL-6呈显著正相关(r=0.809,P<0.001;r=0.511,P<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D-L2表达上调,可能促进促炎因子hs-CRP、IL-6的分泌,从而提示共刺激分子PD-L2不仅参与冠心病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而且该作用可能与其介导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2 超敏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2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
2
作者 刘映峰 江玲 +3 位作者 张培东 魏向龙 吴宏超 缪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2(CD273/PD-L2)的蛋白以及mRNA表达水平。方法将8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及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5例,对照组20例。...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2(CD273/PD-L2)的蛋白以及mRNA表达水平。方法将8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及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5例,对照组20例。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CD273+细胞百分率,RT-PCR检测其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P及ACS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CD273蛋白及mRNA表达均升高,以ACS组为著(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27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2 单核细胞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不同类型老年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2的表达及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的相关性 被引量:6
3
作者 于靖 曹绪芬 +3 位作者 赵荣诚 郑晔 颜利求 王佳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63-156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PD-L)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等炎性因子的联系。方法老年CHD患者11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PD-L)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等炎性因子的联系。方法老年CHD患者11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7例,同时选取体检的健康人33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PD-L2、hs-CRP、IL-6以及IL-8表达水平。结果 AMI组PD-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而对照组最低;AMI组血清hs-CRP、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SAP组和对照组血清hsCRP、IL-6和IL-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L2表达水平与hs-CRP、IL-6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与IL-8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CH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D-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促进了血清hs-CRP、IL-6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PD-L)2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白细胞介素(IL)-6
下载PDF
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赵刚刚 张鸿毅 +3 位作者 肖克兵 杨辉 李子峰 赵华才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究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NKG2A)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PD-L1阻断免疫治疗后,根据治疗反应性将其... 目的:探究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NKG2A)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PD-L1阻断免疫治疗后,根据治疗反应性将其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对缓解组患者随访3个月,将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NKG2A和PD-L1在CD4^(+)和CD8^(+)上的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NKG2A和PD-L1预测膀胱癌患者治疗反应性的价值。结果:100例研究对象中,缓解组患者72例(72.00%),未缓解组患者28例(28.00%),两组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缓解组患者肿瘤直径小于未缓解组,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水平均低于未缓解组(均P<0.05)。膀胱癌患者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预测免疫治疗后缓解的AUC值分别为0.771、0.724、0.710;联合诊断的AUC为0.836。72例缓解患者中,出现复发29例(40.28%),未出现复发43例(59.72%),两组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直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复发组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预测膀胱癌患者缓解后复发的AUC值分别为0.775、0.740、0.728;联合诊断的AUC为0.874。结论:NKG2A、PD-L1/CD4^(+)和PD-L1/CD8^(+)在不同治疗反应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不同,三者对于膀胱癌患者PD-L1阻断免疫治疗反应性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预测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肿瘤直径 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免疫治疗 反应性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趋化因子配体9、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预后生存的关系
5
作者 卢晨 宁光耀 +3 位作者 许峰 陈克功 康宁宁 张仁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93-97,共5页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趋化因子配体9(CXCL9)、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生存的相关性。方法 我院收治的98例NSCLC患者(研究组),选取同期肺部良性病变患者50...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趋化因子配体9(CXCL9)、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生存的相关性。方法 我院收治的98例NSCLC患者(研究组),选取同期肺部良性病变患者50例(对照1组)、健康志愿者50例(对照2组),比较三组外周血sPD-L1、CXCL9、MMP-9表达水平。随访研究组治疗后1年的预后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与病死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PD-L1、CXCL9及MMP-9对预后生存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sPD-L1、CXCL9、MMP-9水平较对照1组、对照2组高,对照1组较对照2组高(P<0.05);TNM分期为Ⅱ期患者CXCL9、MMP-9表达水平较Ⅰ期高,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sPD-L1、MMP-9表达水平较未发生淋巴结转移高(P<0.05);NSCLC患者TNM分期与CXCL9、MMP-9水平成正相关,淋巴结转移与sPD-L1、MMP-9水平成正相关(P<0.05);sPD-L1、CXCL9、MMP-9预测NSCLC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915 ng/ml、1.980 ng/ml、179.030μg/L,且三项指标联合预测NSCLC患者预后生存情况的AUC及特异性均高于单一指标预测(P<0.05)。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sPD-L1、CXCL9、MMP-9表达水平上调,且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三者联合对NSCLC患者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趋化因子配体9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临床特征 预后生存
下载PDF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肺癌中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董洋洋 洪璇 《当代医学》 2024年第8期187-191,共5页
目前,传统细胞毒性化疗治疗肺癌的疗效进入平台期,近10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成为晚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近30%EGFR基因激活的NSCLC显示出对EGFR-TKI的原发性耐药,几乎所有EGFR-... 目前,传统细胞毒性化疗治疗肺癌的疗效进入平台期,近10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成为晚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近30%EGFR基因激活的NSCLC显示出对EGFR-TKI的原发性耐药,几乎所有EGFR-TKI治疗有效者在治疗后2年内出现获得性耐药。因此,探究影响EGFR突变肺癌患者疗效和预后因素成为研究热点。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与EGFR-TKI治疗临床预后及疗效均具有相关性。本文旨在对EGFR基因敏感突变NSCLC患者中PD-L1的表达情况及PD-L1表达水平对其预后及疗效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EGFR基因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有效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临床预后
下载PDF
周围血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2 (sPD-L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7
作者 周东青 帅宗文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1211-1222,共12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初步探讨sPD-L2在SLE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选择SLE患者10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26例和健...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初步探讨sPD-L2在SLE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选择SLE患者10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26例和健康体检者(healthy control, HC) 3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抽取周围静脉血,应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清中sPD-L2表达水平,根据数据特点和研究目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Spearman相关分析法,比较分析其与SLE常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1)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LE患者周围血中sPD-L2表达显著升高(28.04 ± 3.68 pg/mL vs 7.59 ± 2.07 pg/mL, P < 0.0001)。2) 与RA患者组相比,SLE患者血清中sPD-L2表达显著升高(28.04 ± 3.68 pg/mL vs 23.07 ± 3.39 pg/mL, P < 0.0001)。3) SLE患者中,sPD-L2与年龄(r = 0.296, P = 0.003),病程(r = −0.245, P = 0.014),浆膜炎(r = 0.208, P = 0.038)、SLEDAI-2K (r = 0.223, P = 0.026)、抗dsDNA增高(r = 0.205, P = 0.040)、低补体血症(r = 0.196, P = 0.068)、胸膜炎(r = 0.253, P = 0.011)、脓尿(r = 0.271, P = 0.006)、CRP (r = 0.211, P = 0.036)呈正相关关系,而与eGFR呈现出负相关关系(r = −0.360, P = 0.002)。结论:1) 与健康和RA患者人群比较,SLE患者周围血中sPD-L2的表达水平,不仅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且显著高于RA患者。2) SLE患者周围血中sPD-L2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度成正相关,可能成为临床判断SLE病情活动程度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2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不同阈值程序性死亡配体-1的表达在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肺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8
作者 宋开放 李桂芳 孙江涛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7期1087-1092,1096,共7页
目的 评估不同阈值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对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接受PD-L1免疫治疗的非EG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检测患者中不同阈值下... 目的 评估不同阈值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对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接受PD-L1免疫治疗的非EG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检测患者中不同阈值下PD-L1的表达水平。分析比较不同阈值PD-L1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75例患者中,PD-L1<1%和PD-L1≥1%组中,PD-L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ECOG评分、TNM分期、Ki-67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无关(P>0.05);PD-L1<5%和PD-L1≥5%组中,PD-L1的表达与Ki-67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D-L1<1%和PD-L1≥1%组中,PD-L1的表达与化疗客观有效率、PFS及OS均无统计学差异(ORR 58.5%vs 38.2%,P=0.106;mPFS 18.4个月vs 21.2个月,P=0.158;mOS 28.1个月vs 32.7个月,P=0.156)。PD-L1<5%和PD-L1≥5%组中,PD-L1的表达与化疗客观有效率、PFS有统计学差异(ORR 36.8%vs 61.1%,P=0.013;mPFS 17.1个月vs 23.2个月,P=0.020)。以TPS 5%为界,单因素分析Ki-67≥15%、淋巴结转移及PD-L1表达阳性是影响非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PFS的危险因素(P=0.031,P=0.003,P=0.004);多因素分析中PD-L1表达阳性是影响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不同阈值PD-L1的表达在非EG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中存在较大差异,提示不同阈值界定的PD-L1的表达可作为该类患者个体化治疗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腺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治疗效果 预后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通过上调肌细胞增强因子2C促进PC9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
9
作者 吴宁霞 应帅 +8 位作者 葛文 李雅 阮玉婷 王伟民 李玉 张婧 邱文 王迎伟 赵晨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1-342,共12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IL-17)促进PC9细胞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用IL-1750μg·L^(-1)刺激PC9细胞0(细胞对照),1,2,3,6和12 h,用逆转录PCR(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PC9细胞肌细胞增强因子2C(MEF2C)...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IL-17)促进PC9细胞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用IL-1750μg·L^(-1)刺激PC9细胞0(细胞对照),1,2,3,6和12 h,用逆转录PCR(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PC9细胞肌细胞增强因子2C(MEF2C)和PD-L1 mRNA及蛋白表达。构建pIRES2⁃MEF2C及其对照质粒pIRES2-EGFP和MEF2C短发夹RNA(shMEF2C)及其对照质粒shCTR,分别转染PC9细胞48 h(shRNA质粒转染后加IL-17刺激3 h),即分pIRES2-EGFP和pIRES2-MEF2C组或shCTR,shCTR+IL-17和shMEF2C-4+IL-17组,同上检测MEF2C和PD-L1 mRNA及蛋白表达。另构建PD-L1启动子全长(pGL3-PD-L1-FL)和不同截短的pGL3-PD-L1-1~pGL3-PD-L1-4质粒。先将pGL3-PDL1-FL与pIRES2⁃MEF2C共转染PC9细胞48 h或与shMEF2C-4共转染48 h加IL-17刺激3 h,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测定PD-L1-FL启动子活性(分组同上)。此外,将对照pGL3-basic和pGL3-PD-L1-FL及pGL3-PD-L1-1~pGL3-PD-L1-4截短启动子质粒分别转染PC9细胞48 h再加IL-17刺激3 h或与pIRES2⁃MEF2C共转染PC9细胞后再测PD-L1启动子活性。结果与细胞对照组相比,IL-17刺激2 h,MEF2C和PD-L1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5),3 h达峰(P<0.01)。与pIRES2⁃EGFP组相比,pIRES2⁃MEF2C组PD-L1 mRNA(P<0.05)和蛋白表达(P<0.01)及启动子活性(P<0.05)明显升高;与shCTR组相比,shCTR+IL-17组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P<0.01),但shMEF2C-4+IL-17组则明显低于shCTR+IL-17组(P<0.01)。此外,与pGL3-basic组比,IL-17刺激或过表达MEF2C可增加pGL3-PD-L1-FL,pGL3-PD-L1-1,pGL3-PD-L1-2和pGL3-PD-L1-3启动子活性(P<0.05,P<0.01),但pGL3-PD-L1-3和pGL3-PD-L1-4启动子活性则显著低于pGL3-PD-L1-FL组(P<0.05,P<0.01),提示PD-L1启动子这2个区域含有MEF2C的结合部位。结论IL-17通过上调MEF2C表达促进PC9细胞PD-L1表达,其机制可能与MEF2C结合PD-L1启动子的相应部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白细胞介素17 肌细胞增强因子2C 程序性死亡配体1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和SRY盒转录因子2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闫娜 王金花 《癌症进展》 2023年第9期946-950,共5页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最具侵袭性的乳腺癌亚型之一,因其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表达阴性,临床治疗难度较其他类型乳腺癌更大,目前仍以手术和化疗为主,但仅对早期患者有效,对晚期TNBC患者几乎没有作用.近年来,程...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最具侵袭性的乳腺癌亚型之一,因其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表达阴性,临床治疗难度较其他类型乳腺癌更大,目前仍以手术和化疗为主,但仅对早期患者有效,对晚期TNBC患者几乎没有作用.近年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TNBC中的应用仍存在颇多难题.SRY盒转录因子2(SOX2)是维持干细胞多能性和自我更新的转录因子之一,在肿瘤形成和发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关于SOX2和PD-L1在TNBC中协同作用的研究较少.本文综述SOX2和PD-1/PD-L1在TNBC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SRY盒转录因子2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与微卫星状态在低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1
作者 董峰 吴会芳 +2 位作者 牛跃平 李哲 高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与微卫星状态(microsatellite status, MS)在低分化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与微卫星状态(microsatellite status, MS)在低分化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9例CRC患者临床资料及石蜡标本,其中低分化腺癌49例(试验组);中高分化腺癌4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RC组织的MS和PD-L1表达情况,评估低分化CRC MS及PD-L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低分化CRC患者MS及PD-L1表达水平与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间关系,并利用Cox多因素分析对DFS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CRC中MSI为17例,发生率为19.10%(17/89),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肿瘤位置、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MS及PD-L1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CRC组织中MS在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T分期及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CRC组织中PD-L1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CRC的MSI患者DFS明显长于MSS患者(P=0.016),低分化CRC的PD-L1-患者DFS明显长于PD-L1+患者(P=0.002),PD-L1+/MSS亚组DFS短于PD-L1-/MSS亚组和PD-L1-/MSI亚组(P<0.05)。结论 MS与PD-L1表达是评估CRC预后的重要指标,具有MSI的低分化CRC患者可获得较好的预后,PD-L1阳性表达是影响低分化CR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微卫星状态 低分化结直肠癌 预后 独立危险因素
下载PDF
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6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12
作者 郑永 刘杰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2207-2211,共5页
目的探讨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6(CMTM6)、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与脑胶质瘤病人预后状况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三中心收治的脑胶质瘤病人95例(观察组)和颅脑外伤病人89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目的探讨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6(CMTM6)、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与脑胶质瘤病人预后状况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三中心收治的脑胶质瘤病人95例(观察组)和颅脑外伤病人89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的CMTM6、PD-L1蛋白表达。比较两组CMTM6、PD-L1蛋白表达的差异。采用电话、门诊结合微信随访获取术后5年生存相关数据。分析CMTM6、PD-L1与脑胶质瘤病人预后状况的关系。结果观察组CMTM6、PD-L1阳性表达率为85.11%、5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97%、13.48%(P<0.05)。高病理级别胶质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95.24%、73.81%,明显高于低病理级别的71.70%、39.62%(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MTM6阳性表达组的4、5年累积总生存率较CMTM6阴性表达组的降低(P<0.05)。PD-L1阳性表达组的2、3、4、5年累积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较PD-L1阴性表达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CMTM6、PD-L1与脑胶质瘤病人病理学分级具有紧密的关系,且两者阳性表达往往提示预后状况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6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预后
下载PDF
食管癌细胞中脂多糖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胡慧玲 李惠武 +4 位作者 朱世茂 杨银银 海妮萨依姆·图尔荪 王永晨 李卉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568-1572,共5页
目的探讨在食管鳞癌Eca-109细胞中脂多糖(LPS)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2020年5―10月,在TNF-α诱导下,分别使用LPS干预食管鳞癌Eca-109细胞3、6、12、24 ... 目的探讨在食管鳞癌Eca-109细胞中脂多糖(LPS)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2020年5―10月,在TNF-α诱导下,分别使用LPS干预食管鳞癌Eca-109细胞3、6、12、24 h以及不同浓度的LPS干预食管鳞癌Eca-109细胞24 h,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Jak2、p-Stat3、PD-L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LPS干预对Eca-109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NF-α组中p-Jak2蛋白表达(0.79±0.05比0.63±0.11)、p-Stat3蛋白表达(1.48±0.24比0.45±0.08)、PD-L1蛋白表达(0.92±0.15比0.55±0.11)均升高(P<0.05),同时LPS组中凋亡率[(8.20±1.65)%比(4.77±0.15)%]和TNF-α+LPS干预组中凋亡率[(7.63±1.37)%比(4.77±0.15)%]明显升高(P<0.05)。与TNF-α组相比,TNF-α+LPS干预组中p-Jak2蛋白表达(0.46±0.05比0.79±0.05)、p-Stat3蛋白表达(1.10±0.22比1.48±0.24)、PD-L1蛋白表达(0.59±0.08比0.92±0.15)明显降低(P<0.05)。LPS的干预下调p-Jak2、p-Stat3、PD-L1的蛋白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LPS通过干预Jak2/Stat3信号通路下调PD-L1的表达水平从而对食管鳞癌Eca-109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进行调控,为进一步探索LPS干预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脂多糖 JAK2/STAT3信号通路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下载PDF
结肠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与核转录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陈燕枝 张可丽 方义湖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5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究结肠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核转录因子(SOX9)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6月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0例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与病变组织相距>5 cm的癌旁正常组织进行回顾... 目的:探究结肠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核转录因子(SOX9)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6月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0例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与病变组织相距>5 cm的癌旁正常组织进行回顾性分析。200例结肠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PD-1、PD-L1和SOX9检测,观察各项指标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了解其与肠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200例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PD-1、PD-L1、SOX9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NM分期Ⅲ~Ⅳ期的PD-1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的阳性表达率、SOX9的高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有密切联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L1和SOX9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其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密切联系,可将其通路靶点的免疫治疗作为患者的潜在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核转录因子
下载PDF
逍遥散对胃癌荷瘤共病抑郁小鼠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的增敏作用及机制探讨
15
作者 陈军 张兆星 +3 位作者 米婧 屈红艳 胡蓉 李静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89-195,共7页
目的 观察逍遥散对胃癌荷瘤共病抑郁小鼠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治疗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皮下移植胃癌细胞系——MCF细胞构建荷瘤小鼠共60只,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荷瘤共病抑... 目的 观察逍遥散对胃癌荷瘤共病抑郁小鼠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治疗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皮下移植胃癌细胞系——MCF细胞构建荷瘤小鼠共60只,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荷瘤共病抑郁组、PD-1抑制剂组、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每组15只。荷瘤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共饲养56天;荷瘤共病抑郁组是在荷瘤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以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干预,每天行适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在第1天、15天、29天、43天小鼠尾静脉注射适量生理盐水;PD-1抑制剂组是在荷瘤共病抑郁组的基础上,将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改为PD-1抑制剂;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是在PD-1抑制剂组的基础上,将生理盐水灌胃改为逍遥散水提物灌胃。分组后第57天,荷瘤对照组、荷瘤共病抑郁组进行糖水偏好测试、陌生环境摄食实验,分析两组小鼠的行为学变化。计算荷瘤共病抑郁组、PD-1抑制剂组、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小鼠的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获取小鼠瘤体,并测量瘤体体积及重量,计算抑瘤率;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肿瘤组织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 IDO)、犬尿氨酸(kynurenine, Kyn)、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AhR)的数值;对肿瘤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肿瘤组织叉头样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3,Foxp3)表达情况。结果 (1)行为学改变:与荷瘤对照组比较,荷瘤共病抑郁组的糖水偏好率显著降低(P<0.01),摄食潜伏时间显著延长(P<0.01)。(2)生存率差异:荷瘤共病抑郁组小鼠生存率为20%,PD-1抑制剂组小鼠生存率为26.7%,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小鼠生存率为40%。(3)肿瘤增值差异: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瘤体体积小于PD-1抑制剂组(P<0.05),PD-1抑制剂组小于荷瘤共病抑郁组(P<0.05);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瘤体重量显著小于PD-1抑制剂组(P<0.01),PD-1抑制剂组显著小于荷瘤共病抑郁组(P<0.01);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的抑瘤率为35.4%优于PD-1抑制剂组的22.1%。(4)相关蛋白表达差异: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肿瘤组织中IDO的表达显著低于PD-1抑制剂组及荷瘤共病抑郁组(P<0.01);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肿瘤组织中Kyn的表达显著低于PD-1抑制剂组(P<0.01),PD-1抑制剂组小于荷瘤共病抑郁组(P<0.05);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肿瘤组织中AhR的表达显著低于PD-1抑制剂组及荷瘤共病抑郁组(P<0.01);(5)各组小鼠肿瘤组织Foxp3表达情况:与荷瘤共病抑郁组比较,PD-1抑制剂组、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肿瘤组织中Foxp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PD-1抑制剂组比较,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肿瘤组织中Foxp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逍遥散对PD-1抑制剂的增敏作用可能与通过下调IDO、Kyn、AhR水平,进而有效降低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增值与分化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散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犬尿氨酸 叉头样转录因子3 芳香烃受体
下载PDF
节拍化疗联合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抑制剂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金虹 张燕 鲁小敏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1年第6期437-440,共4页
目的探讨节拍化疗联合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抑制剂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收治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 目的探讨节拍化疗联合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抑制剂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收治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纯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0例。单纯组患者接受节拍化疗,联合组患者接受节拍化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生存质量、癌因性疲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5%(33/40),明显高于单纯组的50.0%(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患者CEA、CA125水平明显低于单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卡氏评分(KPS)较治疗前增加,癌因性疲乏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患者KPS评分高于单纯组,癌因性疲乏评分低于单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和联合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0%(6/40)和20.0%(8/4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节拍化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较佳,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拍化疗 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抑制剂 非小细胞肺癌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肺癌肿瘤抑制因子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文香 李剑琦 +1 位作者 刘少颜 黄凯清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183-2186,共4页
目的探讨检测不同级别宫颈脱落细胞中肺癌肿瘤抑制因子1(TSLC-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在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的价值,分析这两个指标的表达与高危HPV DNA负荷量的关系。方法收集宫颈脱落细胞129例,细胞石蜡包埋,采用免... 目的探讨检测不同级别宫颈脱落细胞中肺癌肿瘤抑制因子1(TSLC-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在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的价值,分析这两个指标的表达与高危HPV DNA负荷量的关系。方法收集宫颈脱落细胞129例,细胞石蜡包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TSLC-1、PD-L1的表达,采用杂交捕获法(HC-Ⅱ)检测高危HPV DNA病毒负荷量,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1)TSLC-1在正常宫颈细胞(NILM)、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鳞癌(SCC)和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00%(23/25)、72.72%(24/33)、85.19%(23/27)、26.47%(9/34)、0(0/6)、0(0/4),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蛋白在NILM、ASC、LSIL、HSIL、SCC和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5/25)、51.51%(17/33)、70.37%(19/27)、100.00%(34/34)、100.00%(6/6)、50.00%(2/4),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LC-1表达强度与病变级别呈负相关(r=-0.55,P<0.05),而PD-L1的表达强度与宫颈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r=0.63,P<0.05);(2)TSLC-1的表达与高危HPV DNA病毒负荷量呈负相关(r=-0.463,P=0.000),而PD-L1的表达与高危HPV DNA病毒负荷量呈正相关(r=0.499,P=0.000)。结论 TSLC-1异常可能是宫颈癌进展的早期事件,TSLC-1和PD-L1均与高危HPV感染有关,TSLC-1和PD-L1可作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肿瘤抑制因子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HPV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邱志敏 王美鑑 +3 位作者 付爱荣 王雅琦 董涵之 傅颖媛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11期1784-1787,1790,共5页
目的系统比较三阴性乳腺癌、非三阴性乳腺癌和癌旁组织的PD-L1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同时探讨PD-L1的表达与不同类型乳腺癌的生存关系及预测预后价值。方法选取经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的蜡块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 目的系统比较三阴性乳腺癌、非三阴性乳腺癌和癌旁组织的PD-L1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同时探讨PD-L1的表达与不同类型乳腺癌的生存关系及预测预后价值。方法选取经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的蜡块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的PD-L1表达,并分析PD-L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预后分析。结果 PD-L1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24. 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36%。PD-L1表达与阳性淋巴结个数、TNM分期呈正相关,与ER、PR状态呈负相关,与手法方式及分子分型相关。总生存期与阳性淋巴结个数、肿瘤大小、TNM分期、PD-L1表达率呈负相关,与ER、PR状态呈正相关。结论 PD-L1在不同类型乳腺癌中表达存在差异,三阴性乳腺癌中PD-L1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乳腺癌,且PD-L1是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预后
下载PDF
TGF-β1通过ERK1/2通路上调人肝星状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培培 鲍士祥 +3 位作者 金帅 常伟 路景涛 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60-1665,共6页
目的探讨TGF-β1上调肝星状细胞LX-2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作用及机制。方法5、10、20μg·L^-1 TGF-β1与肝星状细胞LX-2共培养,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LX-2细胞PD-L1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RK1/2和p-ERK1/2蛋... 目的探讨TGF-β1上调肝星状细胞LX-2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作用及机制。方法5、10、20μg·L^-1 TGF-β1与肝星状细胞LX-2共培养,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LX-2细胞PD-L1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RK1/2和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5、10、20μg·L^-1TGF-β1刺激LX-2细胞48 h后,LX-2表面的PD-L1表达明显增加;10μg·L^-1 TGF-β1刺激LX-2细胞24、48、72 h后,LX-2表面的PD-L1表达明显增加;5、10、20μg·L^-1TGF-β1刺激LX-2细胞48 h后,LX-2细胞ERK1/2含量不变,LX-2细胞p-ERK1/2的表达增加,同时ERK1/2特异性阻断剂U0126下调TGF-β1增加的LX-2细胞p-ERK1/2和PD-L1表达。结论TGF-β1能够增加LX-2表面PD-L1表达,其机制可能与ERK1/2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T淋巴细胞 程序性死亡配体1 ERK1/2 P-ERK1/2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Dickkopf-1及B细胞淋巴瘤-2蛋白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陆鸿略 张宇丽 +2 位作者 赵勇杰 康菲 梁晓薇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4年第6期307-311,共5页
目的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Dickkopf-1(DKK-1)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蛋白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inonas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N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 目的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Dickkopf-1(DKK-1)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蛋白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inonas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N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30例SNSCC,3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组)以及20例中鼻甲黏膜组织(正常组)中PDCD5、DKK-1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观察SNSCC组织中PDCD5蛋白、DKK-1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与相应的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PDCD5蛋白和DKK-1蛋白在正常组及SNIP组中呈高表达,两者无统计学意义。在SNSCC组织中呈低表达或缺失。PDCD5蛋白及DKK-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分级相关,肿瘤分化程度越高,PDCD5蛋白及DKK-1蛋白表达越高。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与两者呈负相关。PDCD5蛋白及DKK-1蛋白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的转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Bcl-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颈淋巴结是否有转移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临床分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DCD5蛋白、DKK-1蛋白的失活和Bcl-2蛋白的诱导在SNS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三者之间在SNS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为SNSCC的诊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肿瘤 鳞状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 Dkk-1蛋白 BCL-2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