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4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宋平安 陈晓亮 +4 位作者 姚远 高瑾 杨洋 崔洪春 张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1-247,共7页
背景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近年来逐步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标准治疗方案,改变了该病的治疗格局。大部分PD-1抑制剂相关研究排除了70或75岁以上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使得老年患者使用PD-1抑制剂治疗... 背景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近年来逐步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标准治疗方案,改变了该病的治疗格局。大部分PD-1抑制剂相关研究排除了70或75岁以上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使得老年患者使用PD-1抑制剂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相对较少。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D-1抑制剂在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在甘肃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胸外科和肿瘤科接受PD-1抑制剂单药治疗的65岁及以上的晚期NSCLC患者,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63例。本研究中PD-1抑制剂均为已经在中国获批上市的PD-1抑制剂单抗,包括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整理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获取长期生存数据,随访至2022-03-15,收集患者PD-1抑制剂的疗效资料、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情况和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毒副作用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老年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63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1(65,89)岁。接受PD-1抑制剂治疗期间的最佳疗效评估结果显示无患者完全缓解,14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21例患者疾病稳定,28例患者疾病进展。PD-1抑制剂单药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2.2%(14/63),疾病控制率(DCR)为66.7%(14/21)。预后数据提示63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3(2.0,4.6)个月。中位OS为10.2(6.1,14.3)个月。接受PD-1单药治疗期间,63例老年晚期NSCLC中46例患者出现了治疗相关的毒副作用(73.0%),其中3级以上的毒副作用发生率为14.3%(9/63)。常见的毒副作用类型有乏力、腹泻、皮疹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3.8%(15/63)、19.1%(12/63)、15.9%(10/63)和14.3%(9/63)。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质状态评分和转移病灶数目是老年晚期NSCLC患者接受PD-1抑制剂后PFS的独立影响因素(HR=0.56、0.48)。结论PD-1抑制剂单药在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中具有初步的疗效和可耐受的安全性。ECOG体质状态评分和转移病灶数目可能是影响该类患者PFS的潜在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非小细胞肺 免疫检查点抑制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抑制 药物疗法 治疗结果 安全性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李瑞华 邢现菲 +1 位作者 刘亚萌 韩正全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目的 分析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晚期微卫星稳定型(MSS)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 目的 分析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晚期微卫星稳定型(MSS)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用呋喹替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D-1抑制剂。两组患者在完成2个治疗周期后,根据RECIST 1.1版实体瘤评价标准进行评估。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KPS)以及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 截至末次随访时间,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优于对照组(16.67%比6.67%,P=0.4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6.67%和40.00%(P=0.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肝转移患者的亚组中,观察组和对照组肝转移患者的ORR分别为9.52%和5.56%,DCR分别为57.14%和22.22%(P=0.049)。治疗后两组患者的KPS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更长(4.3个月比2.8个月,P<0.05)。在所有级别的不良反应中,观察组中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为肝功能损害,其次为掌趾红肿综合征、高血压、蛋白尿、疲劳。对照组患者发生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依次为肝功能损害、高血压、掌趾红肿综合征、蛋白尿。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可改善晚期MSS的CRC患者的DCR的PFS,且不良反应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微卫星稳定型 程序性死亡蛋白-1 呋喹替尼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表达阴性的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联合化疗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对比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亚男 杨文雨 刘哲峰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93-98,共6页
目的比较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表达阴性的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一线治疗使用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与使用贝伐珠单抗... 目的比较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表达阴性的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一线治疗使用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与使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就诊的PD-L1表达阴性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一线治疗方案进行分组,方案为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23例患者纳入PD-1抑制剂组,方案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42例患者纳入贝伐珠单抗组。每2个周期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PD-1抑制剂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贝伐珠单抗组(69.6%∶35.7%,P=0.01)。随访截至2021年11月,PD-1抑制剂组和贝伐珠单抗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时间分别为7.8个月(95%CI:7.3~8.3)、6.5个月(95%CI:4.9~8.1),两组患者PFS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D-1抑制剂组患者PFS时间有获益趋势。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谱相似,但PD-1抑制剂组患者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贝伐珠单抗组(P=0.036)。结论在PD-L1表达阴性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中,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近期疗效优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但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两种治疗方案的远期生存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贝伐珠单抗 化疗 客观缓解率 无进展生存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致银屑病样皮炎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涛 陆晟 刘业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68-670,共3页
报告1例程序性死亡蛋白(PD)-1抑制剂导致的银屑病样皮炎并文献复习。患者男,64岁。患者因肺腺癌使用2次抗PD-1抗体治疗后头部出现皮疹,伴有轻度瘙痒2个月余,未予诊治,后斑块渐增多。皮肤科检查:头皮及面部散在浸润性红斑,上覆白色鳞屑,A... 报告1例程序性死亡蛋白(PD)-1抑制剂导致的银屑病样皮炎并文献复习。患者男,64岁。患者因肺腺癌使用2次抗PD-1抗体治疗后头部出现皮疹,伴有轻度瘙痒2个月余,未予诊治,后斑块渐增多。皮肤科检查:头皮及面部散在浸润性红斑,上覆白色鳞屑,Auspitz征(+)。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浆液渗出,棘层增厚,海绵水肿形成,局灶性界面改变;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伴少量噬色素细胞浸润。诊断:银屑病样皮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药疹 银屑病 他克莫司 纳武单抗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对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监测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韦传姑 陶石 +1 位作者 黄红谦 蔡颖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7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对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监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于海南医学院...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对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监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进展期NSCLC患者2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RECIST)1.1将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治疗前后CTC,依据CTC水平变化情况判定患者疗效,以CTC水平降低为有效,以CTC水平上升或不变为无效;以RECIST 1.1评估疗效为标准,采用四格表评估CTC水平变化对经PD-1抑制剂治疗的进展期NSCLC患者疗效的预测作用;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治疗后CTC对进展期NSCLC患者PD-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监测价值。结果RECIST 1.1判定进展期NSCLC患者有效156例(60.00%),纳入有效组,无效104例(40.00%),纳入无效组;CTC水平检测判定进展期NSCLC患者有效135例(51.92%),无效125例(48.08%)。有效组患者治疗后CTC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和无效组(均P<0.05),无效组患者治疗前后C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C水平预测PD-1抑制剂治疗进展期NSCLC患者疗效的准确度为82.69%,灵敏度为78.85%,特异度为88.46%,Kappa检验两种评估手段的一致性为0.651。ROC曲线显示,治疗后CTC水平评估进展期NSCLC患者PD-1抑制剂治疗有效的曲线下面积为0.768(95%CI:0.709~0.826,P<0.001),截断值为7.80 FU/3 ml。结论CTC与进展期NSCLC患者PD-1抑制剂治疗效果有关,或可作为监测PD-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进展期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疗效监测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致肝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闫琪 宋立莎 辛桂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13-2115,共3页
随着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其带来的副反应--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也在全身发生,然而对irAEs中的肝损伤研究较少。主要阐述了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致肝损伤的分子机制、疾病分级、发病率、发病时间、血清学、... 随着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其带来的副反应--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也在全身发生,然而对irAEs中的肝损伤研究较少。主要阐述了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致肝损伤的分子机制、疾病分级、发病率、发病时间、血清学、组织学、影像学、生物标志物方面的特征以及治疗手段,进而全面认识irAEs中的肝损伤。认为其所致的肝损伤发病率虽低,但高级别肝损伤危险度较高,医务人员应引起注意,对其尽早识别并正确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在晚期肝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免疫机制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少东 马艳波 郑冰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331-1334,共4页
目前,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免疫治疗在晚期HCC中表现出巨大前景,尤其是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备受关注。本文... 目前,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免疫治疗在晚期HCC中表现出巨大前景,尤其是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备受关注。本文就目前PD-1抑制剂在晚期HCC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免疫机制(PD-1的表达、PD-1/PD-Ls信号通路、PD-1抑制剂作用位点)进行探讨,旨在为晚期HCC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纳武单抗 派姆单抗 机制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出现垂体免疫不良反应3例 被引量:8
8
作者 顾阳春 刘颖 +1 位作者 谢超 曹宝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9-375,共7页
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及其配体-1(PD-1 ligand 1,PD-L1)的抑制剂广泛用于肺癌治疗,但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 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值得关注。垂体irAEs包括垂体炎和垂体功能减退,... 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及其配体-1(PD-1 ligand 1,PD-L1)的抑制剂广泛用于肺癌治疗,但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 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值得关注。垂体irAEs包括垂体炎和垂体功能减退,常见于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抑制剂治疗后,而较少见于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缺乏是垂体irAEs的一种特殊亚型,不伴垂体其他功能紊乱和垂体肿大。本研究报告3例晚期肺癌患者,PD-1抑制剂治疗后出现孤立性ACTH缺乏及其他irAEs。病例1是68岁男性患者,先确诊PD-L1高表达的肺腺癌,采用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单药治疗,期间出现免疫性肝炎,经高剂量甲基泼尼松龙[0.5~1.0 mg/(kg·d)]治疗后缓解;间隔11个月又确诊原发性胃癌,故在帕博利珠单抗基础上增加阿帕替尼(apatinib)治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共17次后,患者的肺癌和胃癌均未进展,但出现严重恶心和无力,此时甲基泼尼松龙已停药10个月,血液生化检查提示重度低钠血症(121 mmol/L,参考值137~147 mmol/L,下同),8:00 a.m.皮质醇(<1μg/dL,参考值5~25μg/dL,下同)和ACTH(2.2 ng/L,参考值7.2~63.3 ng/L,下同)降低,但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和泌乳素均正常。病例2是66岁男性肺腺癌患者,参加新型PD-1抑制剂HX008联合化疗的Ⅱ期临床研究(登记号:CTR20202387)。治疗5个月(共7次用药)后,患者的肺癌达到部分缓解,但恶心和呕吐却突然加重,伴轻度呼吸困难和双下肢无力,其血液生化检查提示轻度低钠血症(135 mmol/L),8:00 a.m.皮质醇(4.3μg/dL)和ACTH(1.5 ng/L)降低,但甲状腺功能正常;同时肺CT显示中度免疫性肺炎。病例3是63岁男性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一线使用信迪利单抗(sintilimab)联合化疗,肺癌最佳疗效为部分缓解,仅出现轻度免疫性皮疹;治疗5周期后,肺癌进展,此后6个月未使用免疫治疗;再次免疫治疗前,常规评估发现8:00 a.m.血皮质醇降低(1.5μg/dL),ACTH正常(8.0 ng/L),但无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状,使用替雷利珠单抗(tislelizumab)联合化疗2周期后出现肺部感染伴持续低热、中度无力和重度低钠血症(116 mmol/L),此时,8:00 a.m.血皮质醇为3.1μg/dL,ACTH为7.2 ng/L,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和泌乳素均正常。这3例患者均无头痛和视力障碍,脑磁共振成像均未见垂体肿大或垂体柄增粗,且无动态变化。患者均接受了泼尼松(2.5~5 mg/d)激素替代治疗,相关症状缓解后均恢复PD-1抑制剂治疗。病例2较特殊,其因同时伴有中度免疫性肺炎而采用高剂量泼尼松[1 mg/(kg·d)]治疗,并逐渐减量至生理替代剂量,8:00 a.m.血皮质醇和ACTH恢复并维持正常,但其他两例患者的垂体功能减退均未恢复。本组病例提示,PD-1抑制剂诱发的垂体irAEs可表现为孤立性ACTH缺乏,其发病时间跨度大,临床表现不特异,恢复模式也不同。因此,对PD-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尤其是疗效好的患者,要定期监测垂体相关内分泌激素水平,警惕垂体irA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垂体功能减退症 免疫检查点抑制 肺肿瘤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诱发大疱性类天疱疮21例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思哲 何春霞 +1 位作者 左亚刚 晋红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3-609,共7页
目的总结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诱发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案。方法汇总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与文献报道的PD-1抑制剂诱发BP病例,总结PD-1抑制剂诱发BP的诊断与治疗经验。结果共纳入21例患者,男15例,女6例,平... 目的总结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诱发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案。方法汇总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与文献报道的PD-1抑制剂诱发BP病例,总结PD-1抑制剂诱发BP的诊断与治疗经验。结果共纳入21例患者,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70.9±9.7)岁(56~86岁)。原发肿瘤以恶性黑色素瘤(38.10%)与肺癌(33.33%)为主,开始用药到诊断BP平均时长为(49.1±23.7)周。病理表现主要为表皮下水疱(76.19%)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88.24%),直接免疫荧光表现为补体C3(95%)与IgG(75%)在基底膜带呈线性沉积,血清抗体多数表现为抗BP180-NC16A抗体阳性(84.21%)。主要治疗手段为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但利妥昔单抗、奥马珠单抗等生物制剂也有突出表现。结论皮肤科及肿瘤科医师应当了解PD-1具有诱发BP的风险,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纳武单抗 帕博利珠单抗单抗 大疱性类天疱疮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检测器法测定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中甘露醇含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沛霖 李玥琦 +2 位作者 王思渊 鲁辉 张国林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11期63-66,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程序性死亡蛋白(PD-1)抑制剂中甘露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检测器(HPLC-CAD)法。方法色谱柱为Supelco apHera NH_(2)氨基分析柱(150 mm×2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80∶20,V/V),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40℃... 目的建立测定程序性死亡蛋白(PD-1)抑制剂中甘露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检测器(HPLC-CAD)法。方法色谱柱为Supelco apHera NH_(2)氨基分析柱(150 mm×2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80∶20,V/V),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3μL。CAD雾化室温度为50℃,幂率为1.0,采样频率为10 Hz,过滤常数为5.0 s。结果甘露醇质量浓度在0.125~1.000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73,n=5);精密度、稳定性均良好;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200μg/mL和0.625μg/mL;平均回收率为95.31%,RSD为1.01%(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测迅速、结果准确,可用于PD-1抑制剂中甘露醇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甘露醇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电喷雾检测器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联合化学治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11
作者 刘自威 朱华强 王洋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948-953,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常规化学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照...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常规化学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学治疗,第1天静脉滴注卡铂0.3~0.4 g·m^(-2)、紫杉醇脂质体135~175 mg·m^(-2)、培美曲塞500 mg·m^(-2),2l d为1个周期,1个周期给药1次,连续治疗6个周期。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PD-1抑制剂派姆单抗,静脉滴注,第1天2 mg·kg^(-1),21 d为1个周期,1个周期给药1次,连续治疗6个周期。治疗后,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计算总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8^(+)T细胞及辅助性T(Th)1、Th2细胞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周围神经毒性、皮疹发生情况,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部分缓解25例,疾病稳定14例,疾病进展3例,总有效率为59.52%(25/42);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4例,疾病稳定7例,疾病进展1例,总有效率为81.40%(35/43)。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896,P<0.05)。治疗前,2组患者外周血中的CD3^(+)、CD4^(+)、CD8^(+)T细胞及Th1、Th2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T细胞及Th1、Th2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CD8^(+)T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的CD3^(+)T细胞及Th1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8^(+)T细胞及Th2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IFN-γ、TNF-α、IL-10、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TNF-α、IL-4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血清中IFN-γ、IL-10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10、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周围神经毒性及皮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8、1.694、2.173、1.001、0.988、1.838,P>0.05)。结论PD-1抑制剂联合常规化学治疗方案可能通过上调CD3^(+)T细胞、Th1细胞及血清IFN-γ水平发挥对NSCLC患者的抗肿瘤作用,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功能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对老年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都盼盼 栾颖 张广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2期143-147,共5页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对老年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50...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对老年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50例老年Ⅲa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别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均行胸腔镜下肿瘤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化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清学指标变化、术后6个月生存情况。结果术后12周,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周,两组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均P<0.05),人S100钙结合蛋白A2(human S100 calcium-binding protein A2,S100A2)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2周血清IGF-1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100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无进展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Ⅲa期NSCLC患者而言,术后在化疗的基础上给予PD-1抑制剂能够在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清学指标,并提高患者近期无进展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1 胸腔镜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联合TS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腹膜腔转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13
作者 吕姣 朱梅 +1 位作者 袁成 赵鸿鹰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联合TS方案(紫杉醇+替吉奥)治疗进展期胃癌腹膜腔转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进展期胃癌腹膜腔...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联合TS方案(紫杉醇+替吉奥)治疗进展期胃癌腹膜腔转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进展期胃癌腹膜腔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TS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PD-1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观察治疗前、治疗1、2个疗程后的病灶直径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随访期间的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50%vs 65.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A199、CE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A199、CE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病灶直径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个疗程后病灶直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55.00%vs 30.00%,P=0.024)。结论:PD-1抑制剂联合TS方案可明显提高进展期胃癌腹膜腔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下调肿瘤标志物水平,缩小病灶,更有利于提高的患者生存率且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紫杉醇 替吉奥 胃癌 腹膜腔转移
原文传递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在垂体腺瘤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魏凯敏 胡玲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874-878,共5页
垂体腺瘤是垂体最常见的疾病,侵袭性垂体腺瘤和垂体癌对常规诊疗方式效果欠佳,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肿瘤免疫治疗新的选择,在垂体腺瘤中的应用受到关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 垂体腺瘤是垂体最常见的疾病,侵袭性垂体腺瘤和垂体癌对常规诊疗方式效果欠佳,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肿瘤免疫治疗新的选择,在垂体腺瘤中的应用受到关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目前研究得较为广泛,现重点阐述PD-L1/PD-L1抑制剂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垂体腺瘤 侵袭性
下载PDF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体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15
作者 熊坚威 李强 +6 位作者 唐涛 张立鑫 英保 赵开烽 熊永福 李敬东 武国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病人65例,均采用TACE+TKIs...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病人65例,均采用TACE+TKIs+PD-1抗体治疗。观察肿瘤反应、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总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转化手术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 65例病人的客观缓解率为49.2%(32/65),疾病控制率为89.2%(58/65),其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30例,疾病稳定26例,疾病进展7例。65例病人中,18例转化为可切除肝癌,行R0手术切除,转化手术率为27.6%(18/65)。6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5个月。65例病人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4.5个月(95%CI为12.3~16.6个月)、8.8个月(95%CI为6.9~10.6个月)。65例病人治疗后均出现栓塞后综合征(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病人出现短暂的肝功能异常。3级以下药物不良反应均在1周内恢复。部分病人合并多种药物不良反应。其中1例(1.5%)因顽固性呕吐停用TACE治疗,5例因治疗过程中严重肝功能损伤停用仑伐替尼,2例因严重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停用卡瑞利珠单抗,1例因严重甲状腺功能减退停用替雷利珠单抗,1例因顽固消化道出血停用仑伐替尼及信迪利单抗。其他治疗病人发生3~4级药物不良反应经药物减量及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 TACE+TKIs+PD-1抗体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可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动脉化疗栓塞 酪氨酸激酶抑制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免疫抑制剂在中晚期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石佳鹏 汤小星 赵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60-63,共4页
肝细胞癌(HCC)是肝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中晚期HCC预后差,其发病率在许多国家呈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对HCC免疫及病理机制的深入认识,基于肿瘤免疫微环境调控的免疫治疗成为HCC患者治疗的新选择。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程序... 肝细胞癌(HCC)是肝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中晚期HCC预后差,其发病率在许多国家呈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对HCC免疫及病理机制的深入认识,基于肿瘤免疫微环境调控的免疫治疗成为HCC患者治疗的新选择。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使用最广泛,但是其疗效及安全性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并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本文以PD-1为代表,就HCC中PD-1/PD-L1治疗的研究现状,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局部消融治疗指征,疗效及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HCC及PD-1/PD-L1的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免疫抑制 程序性死亡受体-1 预后
下载PDF
FOLFOX-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应用仑伐替尼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肝癌
17
作者 徐军红 姚红兵 +5 位作者 王雪尧 郭威 陆才进 吴嘉兴 蒋建晖 赵东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2-767,共6页
目的 探讨卡瑞丽珠单抗(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和FOLFOX方案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6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 探讨卡瑞丽珠单抗(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和FOLFOX方案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6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并且接受每日一次口服仑伐替尼治和卡瑞丽珠单抗静脉输注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观察组给予FOLFOX方案经HAIC化疗,并且接受每日一次口服仑伐替尼治和卡瑞丽珠单抗静脉输注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复查,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采用m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对两组患者进行了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总体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然而,观察组在疾病控制率、总体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这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FOLFOX-HAIC化疗方案联合卡瑞丽珠单抗及仑伐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安全有效,不会造成不良反应,且可以延长患者的OS和PFS,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 仑伐替尼 FOLFOX方案 中晚期肝癌 肝动脉灌注化疗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18
作者 侯春立 许佳睿 +4 位作者 何强 朱铁年 吴红海 陈虹 薛倩 《中国医药》 2024年第3期366-371,共6页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泵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NSCLC患...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泵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B、C组,各30例。A组选用PD-1抑制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含铂两药的治疗方案;B组选用PD-1抑制剂+含铂两药的治疗方案;C组选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含铂两药的治疗方案。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及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CR)及安全性。结果3组ORR、D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18),其中A组ORR、DCR[50.0%(15/30)、83.3%(25/30)]均最高。A、B、C组中位PFS分别为7.4、5.6、5.7个月,3组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及转移器官数量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PFS的危险因素(均P<0.05)。A组发生不良反应总计55例次,其中严重不良反应(3~4级)4例。B组发生不良反应总计54例次,其中严重不良反应(3~4级)4例。C组发生不良反应总计51例次,其中严重不良反应(3~4级)2例。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PD-1抑制剂治疗晚期NSCLC显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相对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因子受体-1抑制剂联合化疗和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RAS突变MSS型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孙子娟 汪海岩 +1 位作者 施慧婕 司悦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850-1855,共6页
目的评估程序性死亡因子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和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大鼠肉瘤病毒(RAS)基因突变、微卫星稳定(MSS)型晚期结直肠癌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7例RAS基因突变MSS型晚... 目的评估程序性死亡因子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和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大鼠肉瘤病毒(RAS)基因突变、微卫星稳定(MSS)型晚期结直肠癌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7例RAS基因突变MSS型晚期结直肠癌病人分为两组,观察组(n=32)行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和贝伐珠单抗,对照组(n=35)行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78.1%和51.4%(P<0.05),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6.9%和77.1%(P<0.05);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较对照组延长,分别为12.9个月和1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高于对照组(90.6%比8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可控制,且未发生致死性事件。结论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和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RAS基因突变MSS型晚期结直肠癌初步显示疗效显著,此类病人在常规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加用PD-1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微卫星稳定 大鼠肉瘤病毒基因突变 程序性死亡因子受体-1抑制 贝伐珠单抗 卡瑞利珠/信迪利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趋化因子配体9、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预后生存的关系
20
作者 卢晨 宁光耀 +3 位作者 许峰 陈克功 康宁宁 张仁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93-97,共5页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趋化因子配体9(CXCL9)、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生存的相关性。方法 我院收治的98例NSCLC患者(研究组),选取同期肺部良性病变患者50...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趋化因子配体9(CXCL9)、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生存的相关性。方法 我院收治的98例NSCLC患者(研究组),选取同期肺部良性病变患者50例(对照1组)、健康志愿者50例(对照2组),比较三组外周血sPD-L1、CXCL9、MMP-9表达水平。随访研究组治疗后1年的预后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与病死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PD-L1、CXCL9及MMP-9对预后生存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sPD-L1、CXCL9、MMP-9水平较对照1组、对照2组高,对照1组较对照2组高(P<0.05);TNM分期为Ⅱ期患者CXCL9、MMP-9表达水平较Ⅰ期高,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sPD-L1、MMP-9表达水平较未发生淋巴结转移高(P<0.05);NSCLC患者TNM分期与CXCL9、MMP-9水平成正相关,淋巴结转移与sPD-L1、MMP-9水平成正相关(P<0.05);sPD-L1、CXCL9、MMP-9预测NSCLC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915 ng/ml、1.980 ng/ml、179.030μg/L,且三项指标联合预测NSCLC患者预后生存情况的AUC及特异性均高于单一指标预测(P<0.05)。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sPD-L1、CXCL9、MMP-9表达水平上调,且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三者联合对NSCLC患者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趋化因子配体9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临床特征 预后生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