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5篇文章
< 1 2 1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赵刚刚 张鸿毅 +3 位作者 肖克兵 杨辉 李子峰 赵华才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究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NKG2A)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PD-L1阻断免疫治疗后,根据治疗反应性将其... 目的:探究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NKG2A)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PD-L1阻断免疫治疗后,根据治疗反应性将其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对缓解组患者随访3个月,将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NKG2A和PD-L1在CD4^(+)和CD8^(+)上的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NKG2A和PD-L1预测膀胱癌患者治疗反应性的价值。结果:100例研究对象中,缓解组患者72例(72.00%),未缓解组患者28例(28.00%),两组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缓解组患者肿瘤直径小于未缓解组,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水平均低于未缓解组(均P<0.05)。膀胱癌患者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预测免疫治疗后缓解的AUC值分别为0.771、0.724、0.710;联合诊断的AUC为0.836。72例缓解患者中,出现复发29例(40.28%),未出现复发43例(59.72%),两组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直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复发组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预测膀胱癌患者缓解后复发的AUC值分别为0.775、0.740、0.728;联合诊断的AUC为0.874。结论:NKG2A、PD-L1/CD4^(+)和PD-L1/CD8^(+)在不同治疗反应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不同,三者对于膀胱癌患者PD-L1阻断免疫治疗反应性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预测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肿瘤直径 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免疫治疗 反应性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脓毒症患者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与短期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关浩 牛媛 刘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33-38,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1/PD-L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对铜绿假单胞菌(PA)脓毒症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22例PA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根据脓毒症...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1/PD-L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对铜绿假单胞菌(PA)脓毒症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22例PA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根据脓毒症治疗指南和实际病情开展治疗。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前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治疗前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T淋巴细胞水平(CD3^(+)、CD4^(+)、CD8^(+))以及血清PD-1和PD-L1水平。结果122例PA脓毒症患者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及其他科室后28 d存活101例(82.79%,存活组),死亡21例(17.21%,死亡组)。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高血压比率、慢性阻塞性肺病比率、慢性肝病比率、APACHEⅡ评分、CD4^(+)、CD4^(+)/CD8^(+)、PD-1和PD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疾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肝病)、APACHEⅡ评分、CD4^(+)/CD8^(+)、PD-1和PD-L1均是PA脓毒症患者短期生存的影响因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疾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肝病)、APACHEⅡ评分、PD-1和PD-L1均是PA脓毒症患者短期生存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PD-1/PD-L1信号通路对PA脓毒症患者的临床预后有影响,该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上调可增加PA脓毒症患者短期临床预后不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脓毒症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临床预后
下载PDF
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多肽类放射性核素标记分子探针研究进展
3
作者 朱诗宇 梁蓓蓓 +2 位作者 付加煜 林建国 邱玲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91-496,共6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是一个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水平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密切相关。由于肿瘤的时空异质性,临床上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是一个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水平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密切相关。由于肿瘤的时空异质性,临床上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患者体内PD-L1的表达水平,而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可在分子水平上无创、实时、动态、可视化监测机体内PD-L1的表达水平。本文主要针对靶向PD-L1多肽类放射性分子探针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寻找新型免疫成像的多肽类分子探针及免疫治疗适宜患者的筛选和疗效评估等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 多肽类分子探针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在垂体腺瘤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魏凯敏 胡玲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874-878,共5页
垂体腺瘤是垂体最常见的疾病,侵袭性垂体腺瘤和垂体癌对常规诊疗方式效果欠佳,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肿瘤免疫治疗新的选择,在垂体腺瘤中的应用受到关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 垂体腺瘤是垂体最常见的疾病,侵袭性垂体腺瘤和垂体癌对常规诊疗方式效果欠佳,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肿瘤免疫治疗新的选择,在垂体腺瘤中的应用受到关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目前研究得较为广泛,现重点阐述PD-L1/PD-L1抑制剂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垂体腺瘤 侵袭性
下载PDF
细胞核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国毅 陈科 叶章群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4年第1期61-63,共3页
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作为一种Ⅰ型跨膜蛋白,在肿瘤细胞或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中表达上调,并与T细胞上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结合导致T细胞功能障碍,引起肿瘤免疫逃逸。针对PD-1/PD-L1的免疫治疗在部分肿瘤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作为一种Ⅰ型跨膜蛋白,在肿瘤细胞或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中表达上调,并与T细胞上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结合导致T细胞功能障碍,引起肿瘤免疫逃逸。针对PD-1/PD-L1的免疫治疗在部分肿瘤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但不少肿瘤对此疗法无效果或很快产生耐药。最新研究发现PD-L1可转运至细胞核内,并在调节姐妹染色单体凝聚、免疫相关基因转录、细胞焦亡、肿瘤干细胞形成、细胞周期、细胞衰老和肿瘤血管形成等细胞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目前细胞核PD-L1的新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期望为以PD-L1为靶点开展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核转运 肿瘤免疫 转录调控 治疗靶点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6
作者 江雪 葛晓英 +1 位作者 郑丹 鲍蕾蕾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靶免联合治疗在晚期肝细胞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可接受的毒性。抗血管生成药物不仅可以使肿瘤血管系统正常化... 靶免联合治疗在晚期肝细胞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可接受的毒性。抗血管生成药物不仅可以使肿瘤血管系统正常化,还可以介导免疫微环境,增强PD-1/PD-L1抑制剂的疗效。本文总结了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概述联合治疗的作用机制,回顾和分析这些一线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以及差异性,并对其真实世界研究进行探讨,为后续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肝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 抗血管生成药物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配体1单克隆抗体增强DC疫苗致敏的B细胞靶向肿瘤干细胞的体液免疫
7
作者 胡阳阳 汪毅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2期155-159,192,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单克隆抗体是否可以增强ALDH high CSC-DC疫苗致敏的B细胞靶向ALDH high肿瘤干细胞(CSCs)的体液免疫作用。方法:建立B16-F10黑色素瘤小鼠模型,各组小鼠分别接受PBS、ALDH high CSC-DC+IgG、ALDH high CS...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单克隆抗体是否可以增强ALDH high CSC-DC疫苗致敏的B细胞靶向ALDH high肿瘤干细胞(CSCs)的体液免疫作用。方法:建立B16-F10黑色素瘤小鼠模型,各组小鼠分别接受PBS、ALDH high CSC-DC+IgG、ALDH high CSC-DC疫苗、PD-L1单克隆抗体、ALDH high CSC-DC联合PD-L1单克隆抗体的治疗,记录小鼠的生存时间及肿瘤的体积。实验结束时收集各组小鼠的肿瘤,单个肿瘤细胞悬液进行ALDEFLUOR染色检测CSCs的比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B细胞上PD-1的表达量。同时进一步行抗体结合试验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CDC)试验检测B细胞培养上清中的抗体结合和裂解CSCs的能力。结果:相较于单独治疗组,PD-L1单克隆抗体与ALDH high CSC-DC疫苗的联合治疗可以更加显著地抑制肿瘤生长,延长小鼠生存时间。联合治疗组小鼠活化的B淋巴细胞上PD-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仅为6.5%。抗体结合试验提示,与ALDH high CSC-DC疫苗单独治疗组11.3%的结合率相比,联合治疗组小鼠B细胞培养上清中的抗体可以特异地结合15.7%ALDH high CSCs。同时CDC试验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B细胞培养上清特异性地裂解ALDH high CSCs。结论:PD-L1单克隆抗体可以显著增强ALDH high CSC-DC疫苗致敏的B细胞产生靶向ALDH high CSCs的体液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肿瘤干细胞 B细胞 树突状细胞 程序性死亡配体1
下载PDF
叉头框蛋白M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林勇 赵占学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17-420,共4页
目的 分析叉头框蛋白M1(FOXM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PD-L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间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在术中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124例;FOXM1和PD-L1 mRNA表... 目的 分析叉头框蛋白M1(FOXM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PD-L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间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在术中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124例;FOXM1和PD-L1 mRNA表达采用qRT-PCR检测;FOXM1和PD-L1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FOXM1和PD-L1与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胃癌组织中FOXM1和PD-L1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FOXM1和PD-L1表达与TNM分期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Kaplan-Meier法分析表明,胃癌组织FOXM1和PD-L1阳性表达病人3年生存率(39.47%)均低于阴性表达(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FOXM1阳性表达和PD-L1阳性表达是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FOXM1和PD-L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头框蛋白M1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 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对耐药的影响
9
作者 马平 田亮 +6 位作者 周建文 毛彦娜 栗春香 何永艳 王亚峰 平玉豪 刘炜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446-1450,共5页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儿童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对白血病细胞耐药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初诊40例AML病儿骨髓标本,收集同期进行骨髓检查正常病儿的骨髓标...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儿童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对白血病细胞耐药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初诊40例AML病儿骨髓标本,收集同期进行骨髓检查正常病儿的骨髓标本1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骨髓中PD-L1的表达量,并分析初治AML病儿PD-L1的表达量与其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慢病毒构建PD-L1过表达、干扰PD-L1表达的AML细胞,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并计算细胞对柔红霉素的药物敏感性;凋亡实验检测经柔红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0.887±0.064相比,初治儿童AML病儿骨髓单个核细胞PD-L1的表达量2.927±0.271显著增高(t=7.34,P<0.001);根据一个疗程诱导化疗是否达完全缓解(CR),将初治AML病儿一个疗程达CR者定义为CR组,将未达CR者定义为NR组,相较于CR组的2.346±0.190,NR组PD-L1基因的表达量5.249±0.662显著增高(t=4.22,P=0.003);病儿不同发病年龄,性别,法、美、英(FAB)分型,白细胞计数,预后分层间PD-L1基因相对表达量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个疗程诱导化疗是否达CR与PD-L1基因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过表达PD-L1的Molm-13细胞对柔红霉素具有更高的IC50值,更低的凋亡率;干扰PD-L1表达的THP1细胞对柔红霉素具有更低的IC50值,更高的凋亡率。结论PD-L1在初治AML病儿中表达增高,且PD-L1的高表达与1个疗程诱导治疗是否达CR显著相关;PD-L1可以促进AML细胞增殖、抑制凋亡,从而导致化疗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儿童 化疗耐药 柔红霉素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通过上调肌细胞增强因子2C促进PC9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
10
作者 吴宁霞 应帅 +8 位作者 葛文 李雅 阮玉婷 王伟民 李玉 张婧 邱文 王迎伟 赵晨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1-342,共12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IL-17)促进PC9细胞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用IL-1750μg·L^(-1)刺激PC9细胞0(细胞对照),1,2,3,6和12 h,用逆转录PCR(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PC9细胞肌细胞增强因子2C(MEF2C)...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IL-17)促进PC9细胞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用IL-1750μg·L^(-1)刺激PC9细胞0(细胞对照),1,2,3,6和12 h,用逆转录PCR(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PC9细胞肌细胞增强因子2C(MEF2C)和PD-L1 mRNA及蛋白表达。构建pIRES2⁃MEF2C及其对照质粒pIRES2-EGFP和MEF2C短发夹RNA(shMEF2C)及其对照质粒shCTR,分别转染PC9细胞48 h(shRNA质粒转染后加IL-17刺激3 h),即分pIRES2-EGFP和pIRES2-MEF2C组或shCTR,shCTR+IL-17和shMEF2C-4+IL-17组,同上检测MEF2C和PD-L1 mRNA及蛋白表达。另构建PD-L1启动子全长(pGL3-PD-L1-FL)和不同截短的pGL3-PD-L1-1~pGL3-PD-L1-4质粒。先将pGL3-PDL1-FL与pIRES2⁃MEF2C共转染PC9细胞48 h或与shMEF2C-4共转染48 h加IL-17刺激3 h,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测定PD-L1-FL启动子活性(分组同上)。此外,将对照pGL3-basic和pGL3-PD-L1-FL及pGL3-PD-L1-1~pGL3-PD-L1-4截短启动子质粒分别转染PC9细胞48 h再加IL-17刺激3 h或与pIRES2⁃MEF2C共转染PC9细胞后再测PD-L1启动子活性。结果与细胞对照组相比,IL-17刺激2 h,MEF2C和PD-L1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5),3 h达峰(P<0.01)。与pIRES2⁃EGFP组相比,pIRES2⁃MEF2C组PD-L1 mRNA(P<0.05)和蛋白表达(P<0.01)及启动子活性(P<0.05)明显升高;与shCTR组相比,shCTR+IL-17组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P<0.01),但shMEF2C-4+IL-17组则明显低于shCTR+IL-17组(P<0.01)。此外,与pGL3-basic组比,IL-17刺激或过表达MEF2C可增加pGL3-PD-L1-FL,pGL3-PD-L1-1,pGL3-PD-L1-2和pGL3-PD-L1-3启动子活性(P<0.05,P<0.01),但pGL3-PD-L1-3和pGL3-PD-L1-4启动子活性则显著低于pGL3-PD-L1-FL组(P<0.05,P<0.01),提示PD-L1启动子这2个区域含有MEF2C的结合部位。结论IL-17通过上调MEF2C表达促进PC9细胞PD-L1表达,其机制可能与MEF2C结合PD-L1启动子的相应部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介素17 细胞增强因子2C 程序性死亡配体1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免疫治疗策略在人乳头瘤病毒阳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世一 陈中 张素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已成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与HPV阴性相比,HPV阳性HNSCC表现出以程序性死亡受体(PD)为代表的多种免疫细胞及其效应分子的表达增加。PD-1/PD-L1高表达的患者与HPV阳性HNSCC患者存活率的显...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已成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与HPV阴性相比,HPV阳性HNSCC表现出以程序性死亡受体(PD)为代表的多种免疫细胞及其效应分子的表达增加。PD-1/PD-L1高表达的患者与HPV阳性HNSCC患者存活率的显著提高相关。而HPV阳性HNSCC患者在接受抗PD-1/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免疫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等指标较HPV阴性HNSCC患者有所提高,提示HPV阳性HNSCC患者在接受抗PD-1/PD-L1免疫治疗上可能取得更好疗效。另外,PD-1/PD-L1抑制剂联合HPV癌症疫苗、双通路抑制剂等免疫治疗方案在HPV相关癌症中已发挥出独特的优势。根据HPV状态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免疫治疗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 人乳头瘤病毒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 免疫治疗
下载PDF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体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12
作者 熊坚威 李强 +6 位作者 唐涛 张立鑫 英保 赵开烽 熊永福 李敬东 武国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病人65例,均采用TACE+TKIs...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病人65例,均采用TACE+TKIs+PD-1抗体治疗。观察肿瘤反应、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总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转化手术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 65例病人的客观缓解率为49.2%(32/65),疾病控制率为89.2%(58/65),其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30例,疾病稳定26例,疾病进展7例。65例病人中,18例转化为可切除肝癌,行R0手术切除,转化手术率为27.6%(18/65)。6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5个月。65例病人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4.5个月(95%CI为12.3~16.6个月)、8.8个月(95%CI为6.9~10.6个月)。65例病人治疗后均出现栓塞后综合征(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病人出现短暂的肝功能异常。3级以下药物不良反应均在1周内恢复。部分病人合并多种药物不良反应。其中1例(1.5%)因顽固性呕吐停用TACE治疗,5例因治疗过程中严重肝功能损伤停用仑伐替尼,2例因严重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停用卡瑞利珠单抗,1例因严重甲状腺功能减退停用替雷利珠单抗,1例因顽固消化道出血停用仑伐替尼及信迪利单抗。其他治疗病人发生3~4级药物不良反应经药物减量及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 TACE+TKIs+PD-1抗体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可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经动脉化疗栓塞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抑制剂治疗肾细胞癌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13
作者 张懂理 沈冲 +2 位作者 张卫川 陈海滨 赵建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3815-3822,3832,共9页
背景肾细胞癌因起病隐匿,缺乏早期典型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发生转移或已到晚期,根治性肾细胞癌切除术疗效较差。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但由于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及并... 背景肾细胞癌因起病隐匿,缺乏早期典型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发生转移或已到晚期,根治性肾细胞癌切除术疗效较差。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但由于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因而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缺乏循证依据。目的系统评价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PD-L1)抑制剂治疗肾细胞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及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英文数据库和手动检索以收集PD-1/PD-L1抑制剂治疗肾细胞癌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为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对照组为接受常规治疗或安慰剂。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09-30。由2位研究员独立提取和整理资料,依据Cochrane 5.3手册标准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应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研究对象7895例,试验组3936例,对照组395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优于对照组〔HR=0.87,95%CI(0.84,0.90),P<0.00001;HR=0.85,95%CI(0.78,0.92),P<0.0001〕;试验组客观缓解率(ORR)、部分缓解率(PR)、完全缓解率(CR)、基本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RR=1.72,95%CI(1.39,2.12),P<0.00001;RR=1.56,95%CI(1.20,2.01),P=0.0007;RR=3.05,95%CI(2.39,3.09),P<0.00001;RR=1.12,95%CI(1.05,1.20),P=0.0005〕;试验组疾病稳定率(SD)低于对照组〔RR=0.66,95%CI(0.62,0.72),P<0.00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疾病进展率(PD)、总不良反应发生率(AEs)、Ⅰ~Ⅱ级不良反应发生率、Ⅲ~Ⅴ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3,95%CI(0.53,0.99),P=0.05;RR=1.01,95%CI(0.89,1.04),P=0.60;RR=1.02,95%CI(0.88,1.17),P=0.82;RR=1.02,95%CI(0.88,1.19),P=0.80〕。Egger's检验结果均为P>0.05,表明各研究间发表偏倚不显著。结论PD-1/PD-L1抑制剂治疗肾细胞癌可显著改善和提高患者的OS、PFS、ORR、PR、CR和DCR,其安全性较好,未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证实PD-1/PD-L1抑制剂治疗肾细胞癌在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免疫抑制剂在中晚期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石佳鹏 汤小星 赵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60-63,共4页
肝细胞癌(HCC)是肝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中晚期HCC预后差,其发病率在许多国家呈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对HCC免疫及病理机制的深入认识,基于肿瘤免疫微环境调控的免疫治疗成为HCC患者治疗的新选择。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程序... 肝细胞癌(HCC)是肝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中晚期HCC预后差,其发病率在许多国家呈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对HCC免疫及病理机制的深入认识,基于肿瘤免疫微环境调控的免疫治疗成为HCC患者治疗的新选择。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使用最广泛,但是其疗效及安全性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并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本文以PD-1为代表,就HCC中PD-1/PD-L1治疗的研究现状,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局部消融治疗指征,疗效及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HCC及PD-1/PD-L1的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免疫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 预后
下载PDF
皮下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伴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CD14、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4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苏文俊 高峰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对儿童变应性鼻炎(AR)伴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疗效。方法选择于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治疗的AR伴CVA患儿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 目的探讨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对儿童变应性鼻炎(AR)伴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疗效。方法选择于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治疗的AR伴CVA患儿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SCIT,共治疗3年。比较两组治疗期间新增致敏原例数和发展为典型哮喘例数;比较两组症状评分、肺功能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新增致敏原例数和发展为典型哮喘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鼻炎症状评分、咳嗽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血清CD14、白细胞介素3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4、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CIT可改善症状积分和肺功能,调节Th1/Th2免疫失衡,改善血清CD14、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4水平,治疗儿童AR伴CAV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疗法 鼻炎 过敏 哮喘症 皮下免疫治疗 咳嗽变异性哮喘 CD14 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4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言子琪 陈斯泰 《癌症进展》 2024年第3期253-256,294,共5页
基底细胞癌(BCC)和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是发病率最高的两大皮肤癌,且发病率逐年增加。大多数cSCC和BCC患者的预后较好,常规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放化疗和免疫治疗,常规治疗无效的局部晚期/转移性cSCC和BCC患者可以选择全身治疗,但化疗... 基底细胞癌(BCC)和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是发病率最高的两大皮肤癌,且发病率逐年增加。大多数cSCC和BCC患者的预后较好,常规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放化疗和免疫治疗,常规治疗无效的局部晚期/转移性cSCC和BCC患者可以选择全身治疗,但化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和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剂(HHI)的治疗效果不佳、耐药性和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不断研究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已成为局部晚期/转移性cSCC的一线标准治疗药物和晚期/转移性BCC的二线治疗药物。本文对PD-1抑制剂在cSCC和BCC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皮肤鳞状细胞 基底细胞 免疫治疗 转移 晚期
下载PDF
放疗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光辉 冯小兵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期131-134,149,共5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放疗除了射线本身能够破坏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激发体内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效应达到抗肿瘤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放疗的免疫调节作用为...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放疗除了射线本身能够破坏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激发体内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效应达到抗肿瘤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放疗的免疫调节作用为全身抗肿瘤反应提供了新的亮点。通过恢复抗肿瘤免疫发挥全身作用的PD-1/PD-L1抑制剂与放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许多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已经显示放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因此联合治疗被认为是未来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放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放疗 联合治疗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18
作者 侯春立 许佳睿 +4 位作者 何强 朱铁年 吴红海 陈虹 薛倩 《中国医药》 2024年第3期366-371,共6页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泵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NSCLC患...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泵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B、C组,各30例。A组选用PD-1抑制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含铂两药的治疗方案;B组选用PD-1抑制剂+含铂两药的治疗方案;C组选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含铂两药的治疗方案。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及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CR)及安全性。结果3组ORR、D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18),其中A组ORR、DCR[50.0%(15/30)、83.3%(25/30)]均最高。A、B、C组中位PFS分别为7.4、5.6、5.7个月,3组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及转移器官数量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PFS的危险因素(均P<0.05)。A组发生不良反应总计55例次,其中严重不良反应(3~4级)4例。B组发生不良反应总计54例次,其中严重不良反应(3~4级)4例。C组发生不良反应总计51例次,其中严重不良反应(3~4级)2例。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PD-1抑制剂治疗晚期NSCLC显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相对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
下载PDF
食管癌细胞中脂多糖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胡慧玲 李惠武 +4 位作者 朱世茂 杨银银 海妮萨依姆·图尔荪 王永晨 李卉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568-1572,共5页
目的探讨在食管鳞癌Eca-109细胞中脂多糖(LPS)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2020年5―10月,在TNF-α诱导下,分别使用LPS干预食管鳞癌Eca-109细胞3、6、12、24 ... 目的探讨在食管鳞癌Eca-109细胞中脂多糖(LPS)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2020年5―10月,在TNF-α诱导下,分别使用LPS干预食管鳞癌Eca-109细胞3、6、12、24 h以及不同浓度的LPS干预食管鳞癌Eca-109细胞24 h,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Jak2、p-Stat3、PD-L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LPS干预对Eca-109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NF-α组中p-Jak2蛋白表达(0.79±0.05比0.63±0.11)、p-Stat3蛋白表达(1.48±0.24比0.45±0.08)、PD-L1蛋白表达(0.92±0.15比0.55±0.11)均升高(P<0.05),同时LPS组中凋亡率[(8.20±1.65)%比(4.77±0.15)%]和TNF-α+LPS干预组中凋亡率[(7.63±1.37)%比(4.77±0.15)%]明显升高(P<0.05)。与TNF-α组相比,TNF-α+LPS干预组中p-Jak2蛋白表达(0.46±0.05比0.79±0.05)、p-Stat3蛋白表达(1.10±0.22比1.48±0.24)、PD-L1蛋白表达(0.59±0.08比0.92±0.15)明显降低(P<0.05)。LPS的干预下调p-Jak2、p-Stat3、PD-L1的蛋白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LPS通过干预Jak2/Stat3信号通路下调PD-L1的表达水平从而对食管鳞癌Eca-109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进行调控,为进一步探索LPS干预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脂多糖 JAK2/STAT3信号通路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与微卫星状态在低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
作者 董峰 吴会芳 +2 位作者 牛跃平 李哲 高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与微卫星状态(microsatellite status, MS)在低分化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与微卫星状态(microsatellite status, MS)在低分化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9例CRC患者临床资料及石蜡标本,其中低分化腺癌49例(试验组);中高分化腺癌4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RC组织的MS和PD-L1表达情况,评估低分化CRC MS及PD-L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低分化CRC患者MS及PD-L1表达水平与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间关系,并利用Cox多因素分析对DFS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CRC中MSI为17例,发生率为19.10%(17/89),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肿瘤位置、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MS及PD-L1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CRC组织中MS在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T分期及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CRC组织中PD-L1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CRC的MSI患者DFS明显长于MSS患者(P=0.016),低分化CRC的PD-L1-患者DFS明显长于PD-L1+患者(P=0.002),PD-L1+/MSS亚组DFS短于PD-L1-/MSS亚组和PD-L1-/MSI亚组(P<0.05)。结论 MS与PD-L1表达是评估CRC预后的重要指标,具有MSI的低分化CRC患者可获得较好的预后,PD-L1阳性表达是影响低分化CR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微卫星状态 低分化结直肠癌 预后 独立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