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3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5例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药介导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江莹 张宁萍 +4 位作者 许青 吕迁洲 高虹 刘天舒 李晓宇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669-673,712,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药介导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某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接受PD-1抑制药治疗期间诊断为DILI的65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用药史、临...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药介导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某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接受PD-1抑制药治疗期间诊断为DILI的65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用药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对病例进行DILI分型和严重程度分级,比较不同级别DILI的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的不良预后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65例DILI患者中,57例(87.7%)诊断为1~2级DILI,8例(12.3%)为3~5级DILI;肝细胞损伤型19例(29.2%),胆汁淤积型38例(58.5%),混合型8例(12.3%)。DILI临床表现常见为纳差(61.5%),最常见体征为皮肤瘙痒(33.8%)。与1~2级DILI组相比,3~5级DILI患者初始AKP及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显著偏高,入院时合并黄疸患者数量、两组间MELD评分及符合Hy’s规则患者数量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预后好转的患者47例,未好转18例。女性[OR=11.675,95%CI(1.520,89.654),P=0.018]、入院时合并黄疸[OR=28.085,95%CI(3.642,216.573),P=0.001]及符合Hy’s规则[OR=29.712,95%CI(2.191,402.907),P=0.011]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风险较高。结论:用药前合并黄疸、初始AKP和GGT水平异常、MELD评分≥18分的患者更易发生严重DILI。而入院合并黄疸、生化指标符合Hy’s规则以及女性患者是PD-1抑制药介导DILI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药 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点 预后分析
下载PDF
国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药相关心肌炎的文献病例分析
2
作者 刘丽华 丁玲 +3 位作者 王阳洋 肖晓霞 何鑫 张育民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694-699,共6页
目的:分析国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PD-1)抑制药相关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文献数据库,收集国产PD-1抑制药相关心肌炎的病例报道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收集到28篇... 目的:分析国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PD-1)抑制药相关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文献数据库,收集国产PD-1抑制药相关心肌炎的病例报道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收集到28篇文献共29个病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33~82(63.34±12.37)岁。22例(75.86%)患者的心肌炎发生在PD-1抑制药用药第1~2周期后;主要临床表现为气促、乏力、心悸、胸闷;11例患者心电图检查发现心脏传导阻滞,11例有ST-T改变。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12例使用了免疫球蛋白。24例(82.76%)患者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3例死亡。结论:男性及60岁以上患者使用PD-1抑制药发生心肌炎占比较高,发生时间多在用药早期,提示应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人群,尽早采取干预措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药 国产 心肌炎 病例报道 文献综述
下载PDF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体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3
作者 熊坚威 李强 +6 位作者 唐涛 张立鑫 英保 赵开烽 熊永福 李敬东 武国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病人65例,均采用TACE+TKIs...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病人65例,均采用TACE+TKIs+PD-1抗体治疗。观察肿瘤反应、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总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转化手术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 65例病人的客观缓解率为49.2%(32/65),疾病控制率为89.2%(58/65),其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30例,疾病稳定26例,疾病进展7例。65例病人中,18例转化为可切除肝癌,行R0手术切除,转化手术率为27.6%(18/65)。6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5个月。65例病人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4.5个月(95%CI为12.3~16.6个月)、8.8个月(95%CI为6.9~10.6个月)。65例病人治疗后均出现栓塞后综合征(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病人出现短暂的肝功能异常。3级以下药物不良反应均在1周内恢复。部分病人合并多种药物不良反应。其中1例(1.5%)因顽固性呕吐停用TACE治疗,5例因治疗过程中严重肝功能损伤停用仑伐替尼,2例因严重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停用卡瑞利珠单抗,1例因严重甲状腺功能减退停用替雷利珠单抗,1例因顽固消化道出血停用仑伐替尼及信迪利单抗。其他治疗病人发生3~4级药物不良反应经药物减量及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 TACE+TKIs+PD-1抗体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可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经动脉化疗栓塞 酪氨酸激酶抑制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多肽类放射性核素标记分子探针研究进展
4
作者 朱诗宇 梁蓓蓓 +2 位作者 付加煜 林建国 邱玲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91-496,共6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是一个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水平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密切相关。由于肿瘤的时空异质性,临床上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是一个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水平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密切相关。由于肿瘤的时空异质性,临床上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患者体内PD-L1的表达水平,而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可在分子水平上无创、实时、动态、可视化监测机体内PD-L1的表达水平。本文主要针对靶向PD-L1多肽类放射性分子探针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寻找新型免疫成像的多肽类分子探针及免疫治疗适宜患者的筛选和疗效评估等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 多肽类分子探针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免疫抑制剂在中晚期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石佳鹏 汤小星 赵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60-63,共4页
肝细胞癌(HCC)是肝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中晚期HCC预后差,其发病率在许多国家呈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对HCC免疫及病理机制的深入认识,基于肿瘤免疫微环境调控的免疫治疗成为HCC患者治疗的新选择。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程序... 肝细胞癌(HCC)是肝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中晚期HCC预后差,其发病率在许多国家呈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对HCC免疫及病理机制的深入认识,基于肿瘤免疫微环境调控的免疫治疗成为HCC患者治疗的新选择。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使用最广泛,但是其疗效及安全性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并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本文以PD-1为代表,就HCC中PD-1/PD-L1治疗的研究现状,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局部消融治疗指征,疗效及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HCC及PD-1/PD-L1的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免疫抑制 程序性死亡受体-1 预后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6
作者 侯春立 许佳睿 +4 位作者 何强 朱铁年 吴红海 陈虹 薛倩 《中国医药》 2024年第3期366-371,共6页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泵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NSCLC患...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泵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B、C组,各30例。A组选用PD-1抑制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含铂两药的治疗方案;B组选用PD-1抑制剂+含铂两药的治疗方案;C组选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含铂两药的治疗方案。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及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CR)及安全性。结果3组ORR、D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18),其中A组ORR、DCR[50.0%(15/30)、83.3%(25/30)]均最高。A、B、C组中位PFS分别为7.4、5.6、5.7个月,3组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及转移器官数量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PFS的危险因素(均P<0.05)。A组发生不良反应总计55例次,其中严重不良反应(3~4级)4例。B组发生不良反应总计54例次,其中严重不良反应(3~4级)4例。C组发生不良反应总计51例次,其中严重不良反应(3~4级)2例。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PD-1抑制剂治疗晚期NSCLC显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相对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崔蓬莱 《大医生》 2023年第9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肺腺癌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博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肺腺癌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 目的观察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肺腺癌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博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肺腺癌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患者采用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生化指标水平、甲胎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细胞角蛋白19片段、癌胚抗原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毛细血管增生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血管生成药物给药基础上,加用PD-1抑制剂治疗肺腺癌晚期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病情,使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期,临床治疗时应注意应对PD-1抑制剂特有的毛细血管增生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 抗血管生成 晚期 肺腺癌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治疗肺癌致Steven-Johnson综合征1例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蔡阳阳 杨希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647-648,652,共3页
本文报道2022年6月5日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治疗致Steven-Johnson综合征的患者,对该例患者进行多项针对性护理措施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护理要点:加强全身皮肤护理是重点,需切实做好导管护理、营养支持、... 本文报道2022年6月5日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治疗致Steven-Johnson综合征的患者,对该例患者进行多项针对性护理措施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护理要点:加强全身皮肤护理是重点,需切实做好导管护理、营养支持、心理干预等,同时严密细致的进行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及处理并发症。本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后,14 d病情明显好转,34 d康复出院,随访1个月,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 肺癌 STEVEN-JOHNSON综合征 护理体会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致皮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赵阳 关凤军 +1 位作者 韩正祥 张昕博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352-2357,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临床应用中的皮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发生和结局。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20年3月至2022年11月接受PD-1抑制剂治疗恶性...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临床应用中的皮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发生和结局。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20年3月至2022年11月接受PD-1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的患者456例,观察出现皮肤irAEs的种类、分级及治疗和预后。结果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共有101例患者发生irAEs,其中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reactive cutaneous capillary endothelial proliferation,RCCEP)71例(占比70.29%),其中2级15例,1级56例,大多数患者未予特殊治疗,少部分患者加用阿帕替尼抗血管治疗后血管瘤消退;皮肤瘙痒22例(占比21.7%),其中2级4例,1级18例,外用糖皮质激素和口服抗组胺药治疗,症状在1周内好转;斑丘疹15例(占比14.8%),其中1级皮肤不良反应9例,2级皮肤不良反应6例,使用润肤剂、外用糖皮质激素和口服抗组胺药进行对症治疗后好转;白癜风样色素脱失4例(占比3.9%),其中2级1例,1级3例,均未进行特殊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1例,ICU支持治疗及激素抗生素应用后,皮损好转;银屑病样反应1例,为3级皮肤反应,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后,皮损好转。结论PD-1发生的irAEs中,分级主要为1~3级,4级以上罕见。irAEs对症处理后,绝大多数可以缓解。皮肤irAEs的早期识别和充分管理可以预防症状发展恶化,皮肤irAEs总体安全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免疫检查点抑制 皮肤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不良反应的热点分析
10
作者 叶美辰 卢天舒 +3 位作者 魏峰 崔雷 张斯扬 项荣武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218,共7页
目的分析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D-1)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热点,了解该领域发展现状并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和参考。方法以PubMed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PD-1抑制剂的药物不良反应文献为来源,以“antine... 目的分析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D-1)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热点,了解该领域发展现状并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和参考。方法以PubMed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PD-1抑制剂的药物不良反应文献为来源,以“antineoplastic agents,immunological/adverse effects”[Mesh]and“programmed cell death 1 receptor/antagonists and inhibitors”[Mesh]为检索策略,以2010-2020年为限定时间。采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软件抽取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获得高频主题词论文矩阵,利用gCLUTO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检索得到411篇文献,20个高频主题词,可视化分析后得到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和疗法比较4个聚类。结论皮炎是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较常见的不良反应,非小细胞肺癌患和晚期黑色素瘤为在抗PD-1治疗上最常被研究的肿瘤类型,Nivolumab是最常被研究的PD-1抑制剂类药物,对相关科学研究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 免疫检查点抑制 不良反应 研究热点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和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树燕 戚春建 沈冬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1期28-30,共3页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种特殊的乳腺癌亚型,占所有乳腺癌类型的15%~20%。由于TNBC患者无法从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中获益,其预后往往较差,且易复发。化疗是晚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种特殊的乳腺癌亚型,占所有乳腺癌类型的15%~20%。由于TNBC患者无法从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中获益,其预后往往较差,且易复发。化疗是晚期TNBC的标准治疗方法,但患者常出现化疗耐药。因此,为TNBC患者寻找新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TNBC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突破。基于此,本文将对免疫检查点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和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在TNBC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 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致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药物评价及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石晨阳 周涛 范国荣 《中南药学》 CAS 2020年第3期515-517,共3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是机体免疫系统调控的重要分子,该信号通路是介导肿瘤免疫逃逸的主要机制之一[1]。目前,针对PD-1/PD-L1的单克隆抗体已经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是机体免疫系统调控的重要分子,该信号通路是介导肿瘤免疫逃逸的主要机制之一[1]。目前,针对PD-1/PD-L1的单克隆抗体已经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PD-1/PD-L1抑制剂会引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主要累及器官/系统包括皮肤、胃肠道、肝脏及内分泌系统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 甲状腺功能亢进 卡瑞利珠单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艳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92-95,共4页
目的探索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Tim-3)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初诊的3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和20例良性血液病患... 目的探索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Tim-3)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初诊的3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和20例良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疾病分为观察组(急性髓系白血病,34例)和对照组(良性血液病,2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CD3+T细胞Tim-3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水平,以及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髓Tim-3 mRNA和PD-L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CD3+细胞Tim-3的表达、骨髓Tim-3 mRN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CD3+细胞PD-L1的表达、骨髓PD-L1 mRN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Tim-3和PD-L1表达水平升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 程序性死亡分子-1 流式细胞 荧光定量PCR技术
下载PDF
铁死亡抑制蛋白1的双面人生:差异性调节程序性细胞死亡
14
作者 谭小倩 谢忠成 +4 位作者 谢雨姝 陈丹丹 许桓 彭田红 谢巍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3年第5期367-374,共8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在维持机体生长发育、内环境稳态及组织器官正常生理功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铁死亡抑制蛋白1(ferroptosis suppressor protein 1,FSP1)不仅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还参与抗细胞铁死亡,此截然相反的调节作用取决于其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在维持机体生长发育、内环境稳态及组织器官正常生理功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铁死亡抑制蛋白1(ferroptosis suppressor protein 1,FSP1)不仅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还参与抗细胞铁死亡,此截然相反的调节作用取决于其细胞定位,但具体调控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就FSP1在两种程序性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作一综述,以期在程序性细胞死亡相关疾病中精确调控FSP1的表达及其分布,为肿瘤、神经退行性病变等相关疾病诊治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抑制蛋白1 程序性细胞死亡 凋亡 死亡 豆蔻酰化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治疗免疫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义维丽 赵文成 +4 位作者 黄东宁 覃莉 吴新天 周斐 吴凤英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8期88-93,共6页
目的汇总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后免疫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等情... 目的汇总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后免疫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等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出现免疫相关性肺炎的晚期NSCLC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免疫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影像学表现、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共109例患者使用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13例(11.9%)患者出现免疫相关性肺炎。免疫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中位年龄和吸烟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非免疫相关性肺炎患者(均P<0.05)。发生免疫相关性肺炎的患者中,1~2级免疫相关性肺炎7例(53.8%),3~4级免疫相关性肺炎6例(46.2%);发生时间为免疫治疗后6.3~80.0周,中位发生时间为28.5周。9例(69.2%)患者出现免疫相关性肺炎临床表现,胸闷5例,气促9例,呼吸困难4例,咳嗽咳痰8例,呼吸衰竭5例,伴发热2例;其余4例(30.8%)患者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多灶性磨玻璃影1例,双肺斑片影4例,斑片影和结节影混合分布4例,斑片影合并蜂窝肺表现3例,实变影1例。12例患者接受了激素治疗,1例患者未治疗。激素治疗后,11例患者病情好转或稳定,1例患者病情加重。无免疫相关性肺炎导致的死亡病例。治疗好转后4例患者继续使用原免疫方案治疗,未见免疫相关性肺炎复发或加重。结论PD-1/PD-L1抑制剂所致免疫相关性肺炎是一种相对少见但可致命的不良事件,其影像学表现多样,激素治疗有效,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是减少免疫相关性肺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1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免疫相关性肺炎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表达阴性的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联合化疗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对比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亚男 杨文雨 刘哲峰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93-98,共6页
目的比较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表达阴性的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一线治疗使用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与使用贝伐珠单抗... 目的比较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表达阴性的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一线治疗使用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与使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就诊的PD-L1表达阴性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一线治疗方案进行分组,方案为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23例患者纳入PD-1抑制剂组,方案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42例患者纳入贝伐珠单抗组。每2个周期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PD-1抑制剂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贝伐珠单抗组(69.6%∶35.7%,P=0.01)。随访截至2021年11月,PD-1抑制剂组和贝伐珠单抗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时间分别为7.8个月(95%CI:7.3~8.3)、6.5个月(95%CI:4.9~8.1),两组患者PFS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D-1抑制剂组患者PFS时间有获益趋势。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谱相似,但PD-1抑制剂组患者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贝伐珠单抗组(P=0.036)。结论在PD-L1表达阴性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中,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近期疗效优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但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两种治疗方案的远期生存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 贝伐珠单抗 化疗 客观缓解率 无进展生存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保辰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6期20-24,29,共6页
目的探讨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单抗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L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新泰市人民医院肿瘤三科收治的86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奇偶... 目的探讨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单抗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L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新泰市人民医院肿瘤三科收治的86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药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单抗与PD-L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苏氨酸激酶(AMPK)]、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A21-1)、甲胎蛋白(AFP)];治疗前及治疗1、2、3周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体积(TV);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中位总生存期(mOS)]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VEGF均低于治疗前,IGF-1、AMPK均高于治疗前,试验组患者的VEGF、IGF-1低于对照组,AMPK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CEA、CYFRA21-1、AFP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的CEA、CYFRA21-1、AF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周,两组患者的TV均小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的TV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PFS、OS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ORR(46.51%)与对照组(27.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DCR(72.09%)高于对照组(4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NSCLC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与PD-L1抑制剂治疗,效果确切,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血清学指标,还可缩小TV,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生成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标志物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PD-1抑制剂疗效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鹏 李桂香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82-86,共5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信号通路抑制剂激活机体免系统后产生的细胞因子在抗肿瘤细胞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回顾近年来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临床获益的相关性研究,揭示...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信号通路抑制剂激活机体免系统后产生的细胞因子在抗肿瘤细胞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回顾近年来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临床获益的相关性研究,揭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D-1治疗前后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介素-17A等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为寻找经济、便捷的PD-1抑制剂疗效生物标志物提供思路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 细胞因子 疗效预测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对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监测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韦传姑 陶石 +1 位作者 黄红谦 蔡颖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7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对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监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于海南医学院...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对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监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进展期NSCLC患者2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RECIST)1.1将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治疗前后CTC,依据CTC水平变化情况判定患者疗效,以CTC水平降低为有效,以CTC水平上升或不变为无效;以RECIST 1.1评估疗效为标准,采用四格表评估CTC水平变化对经PD-1抑制剂治疗的进展期NSCLC患者疗效的预测作用;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治疗后CTC对进展期NSCLC患者PD-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监测价值。结果RECIST 1.1判定进展期NSCLC患者有效156例(60.00%),纳入有效组,无效104例(40.00%),纳入无效组;CTC水平检测判定进展期NSCLC患者有效135例(51.92%),无效125例(48.08%)。有效组患者治疗后CTC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和无效组(均P<0.05),无效组患者治疗前后C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C水平预测PD-1抑制剂治疗进展期NSCLC患者疗效的准确度为82.69%,灵敏度为78.85%,特异度为88.46%,Kappa检验两种评估手段的一致性为0.651。ROC曲线显示,治疗后CTC水平评估进展期NSCLC患者PD-1抑制剂治疗有效的曲线下面积为0.768(95%CI:0.709~0.826,P<0.001),截断值为7.80 FU/3 ml。结论CTC与进展期NSCLC患者PD-1抑制剂治疗效果有关,或可作为监测PD-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进展期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 疗效监测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对老年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都盼盼 栾颖 张广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2期143-147,共5页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对老年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50...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对老年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50例老年Ⅲa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别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均行胸腔镜下肿瘤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化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清学指标变化、术后6个月生存情况。结果术后12周,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周,两组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均P<0.05),人S100钙结合蛋白A2(human S100 calcium-binding protein A2,S100A2)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2周血清IGF-1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100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无进展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Ⅲa期NSCLC患者而言,术后在化疗的基础上给予PD-1抑制剂能够在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清学指标,并提高患者近期无进展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1 胸腔镜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