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实体论与程序论的公共利益观 被引量:2
1
作者 蓝宇蕴 杜富荣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3-169,共7页
公共利益研究从已有理论与实践取向看,基本可分为实体论公共利益观与程序论公共利益观。实体论公共利益观认为,公共利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实体性;程序论公共利益观认为,公共利益在理论上难以把握,在实践中难以度量,因而不具有可操作性... 公共利益研究从已有理论与实践取向看,基本可分为实体论公共利益观与程序论公共利益观。实体论公共利益观认为,公共利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实体性;程序论公共利益观认为,公共利益在理论上难以把握,在实践中难以度量,因而不具有可操作性,关键在辨认与实施它的程序当中。实体论公共利益观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政府本位倾向、被虚化风险的存在、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易遭遇人性挑战等。现代社会对公共利益的规范化与程序化运作提出了很高要求,如何完善公共利益的制度与程序化约束,这在我国转型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实体论公共利益 程序论公共利益
下载PDF
康德式的道德程序论
2
作者 陈虎平 《德国哲学》 2014年第1期80-90,共11页
本文将借助康德的认识理论,构造一个康德式的道德程序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道德律是管理准则的程序,该程序要求准则中的关切及其满足方式获得从小群体到大群体再到所有理性行为者共同体的逐渐承认。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尤其在《... 本文将借助康德的认识理论,构造一个康德式的道德程序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道德律是管理准则的程序,该程序要求准则中的关切及其满足方式获得从小群体到大群体再到所有理性行为者共同体的逐渐承认。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尤其在《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中提示了这种理论的可能性,但这两本书的重点在于描述一种批判的道德理论与其他独断论的道德理论的区别,而没有着力阐述批判的道德理论是如何运用的,本文试图弥补这一不足,因此虽不是康德明确论述的,但依然是康德式的。第一节说明认识的程序论,第二节提出道德程序论,第三节将此理论与若干竞争理论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的程序论 道德的程序论 管理准则 承认的外部协助
下载PDF
孙中山革命程序论思想述评 被引量:3
3
作者 戴文柏 《社会科学辑刊》 1988年第4期108-112,共5页
革命程序论是孙中山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民主革命从发轫到完成的程序,具体划分为军政、训政和宪政三个时期,是孙中山关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整体发展战略的宏观构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革命程序论对于推翻封建专制,加速中国政... 革命程序论是孙中山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民主革命从发轫到完成的程序,具体划分为军政、训政和宪政三个时期,是孙中山关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整体发展战略的宏观构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革命程序论对于推翻封建专制,加速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一革命程序论思想形成于辛亥革命以前,它是在孙中山后来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渐趋完善的。起初,孙中山把民主革命程序划分为“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和“宪法之治”三个阶段。这种程序划分最早见于1905年的《同盟会宣言》。按照孙中山当时的设想,“军法之治”以军法为据,是“军政府督率国民扫除旧污之时代”;“约法之治”以约法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程序论 近代中国 民主意识 中国民主革命 训政时期 辛亥革命 政治思想 宏观构想 封建专制
下载PDF
孙中山“革命程序论”思想及其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秦楠 《黄山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55-59,共5页
"革命程序论"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由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建成民主共和国家是孙中山关于宪政建设路径的美好设想。南京国民政府以孙中山遗教为指导,开启了宪政建设的实践进程,取得了民主建设的一定成绩,然... "革命程序论"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由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建成民主共和国家是孙中山关于宪政建设路径的美好设想。南京国民政府以孙中山遗教为指导,开启了宪政建设的实践进程,取得了民主建设的一定成绩,然而孙中山"革命程序论"思想的固有缺陷与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最终使中华民国的宪政建设归于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程序论 军政 训政 宪政
下载PDF
解读席勒的文学创作程序论——兼谈席勒创作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5
作者 周祖谦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63-68,共6页
在席勒的不少作品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传声筒”倾向 ,直接导源于“为一般而找特殊”的创作程序 ;但席勒在理论上对创作程序所作的概括却与此大相径庭。他认为 ,“从无意识之物”开始 ,到把这“无意识之物”转移到一个“客体”上去 ,是一... 在席勒的不少作品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传声筒”倾向 ,直接导源于“为一般而找特殊”的创作程序 ;但席勒在理论上对创作程序所作的概括却与此大相径庭。他认为 ,“从无意识之物”开始 ,到把这“无意识之物”转移到一个“客体”上去 ,是一切成功的文学创作所应遵循的基本程序。此论既是文学创作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 文学创作程序论 创作理论 创作实践
下载PDF
关于《刑事诉讼法学》绪论和程序论若干争议问题综述
6
作者 陈卫东 《学员之家(法律版)》 1986年第1期34-37,共4页
我国刑事诉讼法颁行以来,对于确保刑法的贯彻实施,及时、准确地打击敌人,惩罚犯罪,保护人民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法律的某些规定不够具体、明确,以及人们的理解不同,在许多刑事诉讼理论上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意见。兹将刑事诉讼... 我国刑事诉讼法颁行以来,对于确保刑法的贯彻实施,及时、准确地打击敌人,惩罚犯罪,保护人民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法律的某些规定不够具体、明确,以及人们的理解不同,在许多刑事诉讼理论上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意见。兹将刑事诉讼法学结论和程序论中存在争议的若干主要问题介绍如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学 程序论 第二审人民法院 附带民事诉讼 刑诉法 上诉权 自诉案件 上诉不加刑原则 问题综述 国家公诉
原文传递
司法确认程序的系统建构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新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8-187,共10页
司法确认程序的建构不应依据“非讼程序论”,司法确认应立足我国本土实际的实践。在司法确认的启动程序方面,须由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但具体管辖法院可逐渐扩展。在司法确认的审查程序方面,法院的审查对象应是经调解组织或调解员... 司法确认程序的建构不应依据“非讼程序论”,司法确认应立足我国本土实际的实践。在司法确认的启动程序方面,须由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但具体管辖法院可逐渐扩展。在司法确认的审查程序方面,法院的审查对象应是经调解组织或调解员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应以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并重,采用合适的审查方式积极审查。在司法确认的后段程序方面,确认调解协议有效裁定应具有消极既判力,但不予受理、驳回申请裁定不具有任何既判力,且为充分保障调解协议当事人与案外人权益,可逐渐扩展并完善司法确认的救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确认程序 非讼程序论 刚性程序 柔性程序 调解协议 既判力
下载PDF
完善我国知名商品认定程序立法的思考
8
作者 魏琼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8-150,共3页
我国目前知名商品认定存在着行政认定与司法认定两种体系,没有统一的知名商品认定操作程序,地方性的相关规则存在着差异。导致了诸多问题:司法认定不能充分保障知名商品相对人的权利,无法确定所认定"知名商品"的有效期限,司... 我国目前知名商品认定存在着行政认定与司法认定两种体系,没有统一的知名商品认定操作程序,地方性的相关规则存在着差异。导致了诸多问题:司法认定不能充分保障知名商品相对人的权利,无法确定所认定"知名商品"的有效期限,司法认定与行政认定可能发生冲突,行政认定结论之间可能出现冲突等等。因此,应取消司法认定程序,法院在审理知名商品侵权案件中,应以行政机关的认定结论为前提,不能对所涉商品是否为"知名商品"本身作出认定;应由国家工商总局颁布统一的知名商品行政认定程序性规则,授权市级工商行政部门制定本地知名商品认定的实体性条件和具体标准,并确定行政认定之间的协调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名商品 认定程序 正当法律程序论 宏观建议
下载PDF
庭外调查权程序性建构概略
9
作者 张金波 靳晓 《辽宁警专学报》 2004年第1期11-13,共3页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保留了法官的庭外调查权,有其合理性,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保证控辩平衡、控制侦查权和维护法官的利益;但法律对于庭外调查权的规定并不完善,庭外调查权的行使也有一些弊端,违反了法官的超然中立地位和加重了法官的...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保留了法官的庭外调查权,有其合理性,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保证控辩平衡、控制侦查权和维护法官的利益;但法律对于庭外调查权的规定并不完善,庭外调查权的行使也有一些弊端,违反了法官的超然中立地位和加重了法官的负担。因而对法官的庭外调查权从主体、条件、方式、期限、庭外调查所获证据的使用和权利的救济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程序性限制,将有利于克服庭外调查权在司法实践中的弊端,实现庭外调查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外调查权 程序性建构 刑事诉讼法 侦查权 现代程序论 辩护方 法官
下载PDF
从中华革命党看孙中山“以党建国”思想的形成 被引量:2
10
作者 颜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17,共5页
二次革命失败后,为扫除专制,重建民国,孙中山在日本创建了中华革命党。为了增强该党战斗力,孙中山将凝聚其精英治国理念的五权宪法引入了中华革命党的组织架构,希望以此提高党员素质,增加党员实行五权政治的经验。进而,通过修改革命程序... 二次革命失败后,为扫除专制,重建民国,孙中山在日本创建了中华革命党。为了增强该党战斗力,孙中山将凝聚其精英治国理念的五权宪法引入了中华革命党的组织架构,希望以此提高党员素质,增加党员实行五权政治的经验。进而,通过修改革命程序论,孙中山以党权取代军权,并将其作为统领民众进行民主建设的主导力量写进党章。与辛亥革命前的有关思想相比,孙中山此时初步形成了以党建国的民主建设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中华革命党 五权宪法 革命程序论 以党建国
下载PDF
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殷啸虎 《东方法学》 2011年第5期133-141,共9页
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思想和主张的集中体现,基本内容包括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自由、平等、博爱"的平等观与自由观,"五权宪法"与权能分治,以及"革命程序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思想和主张的集中体现,基本内容包括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自由、平等、博爱"的平等观与自由观,"五权宪法"与权能分治,以及"革命程序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他的宪政主张的核心内容。"自由、平等、博爱"是孙中山的一贯主张,也是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的基本内容。"五权宪法"与权能分治是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在宪政主张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孙中山宪法思想的具体体现。孙中山关于"革命程序"的设计,是力图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探寻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是近代中国民主主义和民权主义思想的结晶,在中国宪政史上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民主宪政三民主义 革命程序论
下载PDF
论孙中山的宪政思想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正兵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53-57,共5页
关键词 孙中山 民主政治 训政时期 三权分立 宪政思想 五权分立 政治能力 革命程序论 民主宪政 三民主义
下载PDF
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再认识 被引量:2
13
作者 俞祖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11-115,共5页
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再认识俞祖华(烟台师院历史系)"训政"说是孙中山建国程序论的重要内容。依照他的构想,在军政时期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后,进入训政时期,以为达到宪政时期、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过渡时期。由于后来的南京国民党政... 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再认识俞祖华(烟台师院历史系)"训政"说是孙中山建国程序论的重要内容。依照他的构想,在军政时期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后,进入训政时期,以为达到宪政时期、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过渡时期。由于后来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借口实施"训政"而实行专制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训政思想 训政时期 地方自治 开明专制 革命程序论 国民党政权 国民会议 资产阶级民主 军政时期
下载PDF
对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再认识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明军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2X期92-96,共5页
在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中,“革命程序论”反映了孙中山未能从社会制度上去洞察人民“民主”之智难开的原因,其“训政”的思想构成了统治者拒绝向“宪政”过渡的理论依据;“权能区分论”展示了孙中山对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能力的低估,... 在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中,“革命程序论”反映了孙中山未能从社会制度上去洞察人民“民主”之智难开的原因,其“训政”的思想构成了统治者拒绝向“宪政”过渡的理论依据;“权能区分论”展示了孙中山对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能力的低估,但却蕴含着民主集中制的光辉思想;“五权宪法”论反映了孙中山超越欧美“三权分立”政体的初衷,但他的“行政首领就是大总统的设置以及监察权从立法院中独立,而置于大总统领导之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说明了“五权宪法”非但不能起到超越“三权分立”政体的功能,反之尚不及欧美政体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革命程序论 权能区分论 五权宪法
下载PDF
大学英语教学中长句翻译理论之初探
15
作者 王敏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166-167,共2页
翻译作为一门技术加应用型学科在英语学习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英语学习者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巧。而大学英语这门非英语专业所修的基础类课程,由于学时有限,再加上教学任务繁重,教师不能够再带领学生去研读翻译学的相关理论。因... 翻译作为一门技术加应用型学科在英语学习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英语学习者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巧。而大学英语这门非英语专业所修的基础类课程,由于学时有限,再加上教学任务繁重,教师不能够再带领学生去研读翻译学的相关理论。因此,总结出简单而又有效的翻译方法,在平时的精读课程中将之应用于句子翻译,就显得举足轻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句翻译 翻译的程序论 形合 意合
下载PDF
孙文与“建国大纲”
16
作者 味冈彻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5年第5期122-130,共9页
关键词 国民政府 国民党“一大” 中国国民党 革命程序论 《申报》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民国日报》 孙中山 孙文 广东国民政府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Injection-Production Ratio with BP Neural Network
17
作者 袁爱武 郑晓松 王东城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2-65,共4页
Injection of water to enhance oil production is commonplace, and improvements in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are economically important. This study examines predictive models of the injection-to-production ratio. First... Injection of water to enhance oil production is commonplace, and improvements in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are economically important. This study examines predictive models of the injection-to-production ratio. Firstly, the error between the fitting and actual injection-production ratio is calculated with such methods as the injection-production ratio and water-oil ratio method, the material balance method,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method, the gray theory GM (1,1) model and the back-propogation (BP) neural network method by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ve average errors calculated are respectively 1.67%, 1.08%, 19.2%, 1.38% and 0.88%. Secondly, the reasons for the errors from different prediction methods are analyzed theoretically, indicating that the prediction precision of the BP neural network method is high, and that it has a better self-adaptability, so that it can reflect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jection-production ratio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erefore, the BP neural network method is suitable to the prediction of injection-production r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jection-production ratio (IPR) BP neural network gray theory PREDICTION
下载PDF
PERIODIC COMPLEMENTARY BINARY SEQUENCE PAIRS 被引量:16
18
作者 XuChengqian ZhaoXiaoqun 《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 2002年第2期152-159,共8页
A new set of binary sequences-Periodic Complementary Binary Sequence Pair (PCSP) is proposed. A new class of block design-Difference Family Pair (DFP) is also propose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CSP and DFP, the proper... A new set of binary sequences-Periodic Complementary Binary Sequence Pair (PCSP) is proposed. A new class of block design-Difference Family Pair (DFP) is also propose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CSP and DFP, the properties and existing conditions of PCSP and the recursive constructions for PCSP are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ing theory Periodic complementary binary sequence pairs Difference family pairs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Block design
下载PDF
A closed-loop particle swarm optimizer for multivariable process controller design 被引量:2
19
作者 Kai HAN Jun ZHAO +1 位作者 Zu-hua XU Ji-xin QIA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8期1050-1060,共11页
Design of general multivariable process controllers is an attractive and practical alternative to optimizing design by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EAs) since it can be formulated as an optimization problem. A closed-loop... Design of general multivariable process controllers is an attractive and practical alternative to optimizing design by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EAs) since it can be formulated as an optimization problem. A closed-loop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CLPSO) algorithm is proposed by mapping PSO elements into the closed-loop system based on control theories. At each time step, a proportional integral (PI) controller is used to calculate an updated inertia weight for each particle in swarms from its last fitness. With this modification, limitations caused by a uniform inertia weight for the whole population are avoided, and the particles have enough diversity. After the effectiveness, efficiency and robustness are tested by benchmark functions, CLPSO is applied to design a multivariable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PID) controller for a solvent dehydration tower in a chemical plant and has improved its perform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variable process control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PID) control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Closed-loop system
下载PDF
Process Philosophical Adventures of Applied Ontology
20
作者 Vesselin Petrov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6年第1期26-33,共8页
The paper is devoted to the new sphere of applied process ontology. It first makes a short review of the recent investigations in that area. Then it stresses on the importance of applied process ontology. Next the mai... The paper is devoted to the new sphere of applied process ontology. It first makes a short review of the recent investigations in that area. Then it stresses on the importance of applied process ontology. Next the main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of applied process ontology are considered: the "top down" and "bottom up" approaches. It is argued about the necessity and fruitfulness to combine both "top down" and "bottom up" approaches, and not to rely on one of them only. An example is given of the important role of process ontology as general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for the building up of regional formal ontology. Finally, the idea of variable ontological categories is stressed on and argued for its fruitful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lied ontology applied process ontology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of ontology regional ontology ontology as philosophy ontology as technology variable ontological categori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