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者论”视阈下的程耳电影探析
1
作者 邸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19-122,共4页
在当下的青年电影人中,程耳可算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电影作者。其在电影中一以贯之的救赎主题、非线性叙事、镜语因子等方面,无不如艾布拉姆斯所说的“灯”一般,散发着主导观念之光。“程耳”二字,也成为观众预判电影的考虑因素之一。尽管... 在当下的青年电影人中,程耳可算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电影作者。其在电影中一以贯之的救赎主题、非线性叙事、镜语因子等方面,无不如艾布拉姆斯所说的“灯”一般,散发着主导观念之光。“程耳”二字,也成为观众预判电影的考虑因素之一。尽管就目前的几部电影来看,程耳电影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如叙事高度碎片化、晦涩难懂等,但其不甘于为商业意识形态所裹挟、不甘于只拍摄媚俗电影的作者意识,无疑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论 程耳 救赎主题 非线性叙事 镜头语言
下载PDF
影像审美、人物塑形与叙事锻造:简析程耳导演新作《无名》
2
作者 任晟姝 庄丹娜 《艺苑》 2023年第2期25-28,共4页
2023年春节档上映了由青年导演程耳执导的新片《无名》,这部反常规谍战片,聚焦了特殊年代里我党隐蔽战线上无名英雄的潜伏往事。然而,《无名》在影像审美、人物塑形、叙事锻造上,却打破了商业类型片创作的诸多惯例和常规操作,依旧延续... 2023年春节档上映了由青年导演程耳执导的新片《无名》,这部反常规谍战片,聚焦了特殊年代里我党隐蔽战线上无名英雄的潜伏往事。然而,《无名》在影像审美、人物塑形、叙事锻造上,却打破了商业类型片创作的诸多惯例和常规操作,依旧延续了程耳导演的美学追求立场和艺术探索精神,在坚守作者风格的同时,建构“愉悦观众、表达自我”商业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无名》 程耳导演 影像审美 人物塑形 叙事锻造
下载PDF
文化乡愁与个性叙事:程耳电影探析
3
作者 张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13-116,共4页
在中生代导演里,程耳是个人艺术风格较为显著的一个,乡愁意识和个性叙事是其电影创作中的典型标签。在《罗曼蒂克消亡史》《无名》中,程耳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进行了复现,并追怀这一破碎惶恐时代中人的可贵品质,对人们缺乏自我定... 在中生代导演里,程耳是个人艺术风格较为显著的一个,乡愁意识和个性叙事是其电影创作中的典型标签。在《罗曼蒂克消亡史》《无名》中,程耳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进行了复现,并追怀这一破碎惶恐时代中人的可贵品质,对人们缺乏自我定位下的失落情绪有所抚慰,同时又并未单纯地沉湎和拔高旧时代。在这种怀旧倾向中,程耳形成了其独具一格的离散叙事主题与碎片化叙事结构,也正是这种怀旧倾向平衡了程耳的个人表达欲望与对市场语境的妥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耳 《罗曼蒂克消亡史》 《无名》 文化乡愁 个性叙事
下载PDF
程耳电影的“间离效果”研究
4
作者 窦雅倩 《艺术科技》 2023年第20期136-138,174,共4页
程耳作为当代新锐导演,其作品具有独特的美学追求和艺术探索精神,展现出独属于程耳的作者电影风格。目的:程耳电影在类型创作的基础上融入了独特的风格与艺术效果,其艺术风格存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但也有一以贯之的风格要素。“陌生化”... 程耳作为当代新锐导演,其作品具有独特的美学追求和艺术探索精神,展现出独属于程耳的作者电影风格。目的:程耳电影在类型创作的基础上融入了独特的风格与艺术效果,其艺术风格存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但也有一以贯之的风格要素。“陌生化”效果是程耳电影的重要特点,文章力求探究其具体表现方式与技巧。方法:文章以程耳的四部长篇电影与一部毕业短片为文本,从复杂叙事、空间叙事、角色与演员、复杂主题的呈现四个方面对其电影如何营造与增强“间离效果”进行论述。结果:这些电影表现形式的反复出现使程耳的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戏剧理论中的“间离效果”,成为辅助程耳构建自己电影风格的重要环节。在程耳电影中,作品与观众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疏离感。当前社会语境下,商业电影的创作以打造沉浸式观影体验为重点,程耳电影反而打破传统观影过程对视觉的规训,将观众肯定、共鸣的立场转变为批判的立场,试图打破“第四面墙”,呼唤电影观众的理性在场。结论:程耳电影为中国悬疑类商业化电影打开了新的思路,在影像语言和电影叙事上作出了商业电影的艺术化探索,努力调和商业资本与个体艺术化表达之间的矛盾,对中国商业电影的创新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耳 电影 “间离效果” 复杂叙事
下载PDF
程耳电影的叙事策略与精神走向
5
作者 文俊丽 《南腔北调》 2023年第10期84-89,共6页
通过对程耳导演的背景身份考察可以发现,程耳电影是新世纪以来国产电影里现实主义语境中作者电影的独特景观。通过对程耳电影叙事策略的分析可以发现,在章回体叙事、符号化写作与暴力化语境下,伤痛与背叛、复仇与宽恕、悲悯与博爱等基... 通过对程耳导演的背景身份考察可以发现,程耳电影是新世纪以来国产电影里现实主义语境中作者电影的独特景观。通过对程耳电影叙事策略的分析可以发现,在章回体叙事、符号化写作与暴力化语境下,伤痛与背叛、复仇与宽恕、悲悯与博爱等基本主题反复隐现,构成程耳电影的内在情感张力,成功地将程耳电影纳入具有不同精神追求与文化背景的社会群体视野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耳电影 《无名》 《罗曼蒂克消亡史》 叙事策略 精神走向
下载PDF
程耳的“形”与“义”:由实验性到风格化的影像演进之路 被引量:2
6
作者 唐艳芬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70,共4页
程耳作为中国内地导演,先后执导了黑色惊悚电影《第三个人》(2007)、犯罪情感电影《边境风云》(2012)、悬疑谍战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2016)以及《不浪漫》(未上映),前3部电影取得的成就奠定了他在电影界不容忽视的地位。他的影片在... 程耳作为中国内地导演,先后执导了黑色惊悚电影《第三个人》(2007)、犯罪情感电影《边境风云》(2012)、悬疑谍战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2016)以及《不浪漫》(未上映),前3部电影取得的成就奠定了他在电影界不容忽视的地位。他的影片在吸收外国电影艺术营养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中国传统美学体系的变革,兼顾了商业追求与艺术形式创新。程耳的电影虽然数量不多,但每一部都达到了“形”与“义”的完美整合:“形”是指电影的组织结构与表现形式;“义”是指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内涵,从新历史叙事的先锋实验、独具匠心的形式表现到超越类型的意义表达;从形式层面到内容层面,他的影片都让观众见证了商业时代下电影工作者的创新自觉与时代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作者 程耳 惊悚电影 中国传统美学 外国电影 时代责任感 艺术营养 意义表达
下载PDF
程耳电影视听美学研究
7
作者 姜滨 余克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68,共3页
程耳作为当代新锐导演,虽然只导演了《第三个人》《边境风云》和《罗曼蒂克消亡史》三部电影,但其作品却均呈现出强烈、鲜明的视听个性特征:以固定画面为主的镜头调度增加了电影的参与性与带入感,具有独特的"凝视"造型之美;... 程耳作为当代新锐导演,虽然只导演了《第三个人》《边境风云》和《罗曼蒂克消亡史》三部电影,但其作品却均呈现出强烈、鲜明的视听个性特征:以固定画面为主的镜头调度增加了电影的参与性与带入感,具有独特的"凝视"造型之美;以非线性叙事缓解固定镜头与缓慢剪辑的枯燥与乏味,形成了跳跃性的"悬疑"感;以固定镜头之"静"与剧情冲突之"动"的节奏处理,以及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塑造增强了作品的张力,形成了一脉相承的视听美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耳电影 固定镜头 非线性叙事 视听美学
下载PDF
浅论固定镜头在程耳电影中的表现力 被引量:2
8
作者 余克东 姜滨 《新闻研究导刊》 2017年第19期157-157,206,共2页
随着《罗曼蒂克消亡史》的热映,程耳导演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其个性鲜明的美学风格在国产电影中独树一帜,在视听语言上,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对固定镜头的使用。本文以《第三个人》和《罗曼蒂克消亡史》为例,探究固定镜头在程耳电影中的表现力。
关键词 《罗曼蒂克消亡史》 程耳 固定镜头 表现力
下载PDF
叙事学理论视野下的程耳电影风格探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婕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0-92,共3页
程耳的作品常常以一种先锋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首先,他擅长将完整的故事绞剪得七零八碎,以碎片化叙事策略推动情节变化,看似毫无关系的画面被联结在一起,最终在影片的某一时刻获得真正的交融,这一自问自答将悬疑感推至极端状态;其... 程耳的作品常常以一种先锋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首先,他擅长将完整的故事绞剪得七零八碎,以碎片化叙事策略推动情节变化,看似毫无关系的画面被联结在一起,最终在影片的某一时刻获得真正的交融,这一自问自答将悬疑感推至极端状态;其次,对视角的把弄亦成为程耳的一大乐趣,他常常在故事中间部分转换叙述视角,使人游弋于不同角色的内心,给观众以如梦似幻的观影感受;最后,他在作品中设置极其隐晦的意象,这些意象毫不起眼却又贯穿影片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耳 叙事学 风格 意象线索
下载PDF
类型片中的作者策略——程耳电影创作分析
10
作者 胡瑾 《戏剧之家》 2018年第3期71-72,86,共3页
导演程耳的电影有着类型电影的元素和风格,也有着鲜明的个性化表述。他的电影有着一以贯之的外部形式,同时也有着较为统一的主题表达。在有意味的形式下展现的是对极端人性的拷问。他是一名类型片导演,同时也是一位电影作者。类型超越... 导演程耳的电影有着类型电影的元素和风格,也有着鲜明的个性化表述。他的电影有着一以贯之的外部形式,同时也有着较为统一的主题表达。在有意味的形式下展现的是对极端人性的拷问。他是一名类型片导演,同时也是一位电影作者。类型超越、错综复杂的叙事、对复杂人性的拷问、风格化视听构成了程耳电影的作者策略。在商业和艺术的角逐中,导演程耳努力地寻求一种平衡,并尽其所能去表现电影的美感与仪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耳 作者电影 类型电影
下载PDF
论程耳电影的美学特征
11
作者 李怡璇 《民族艺林》 2019年第4期113-120,共8页
自20世纪90年代成长至今,中国的新生代导演在影坛呈现出别具匠心的风貌。程耳作为中国新生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虽然院线影片仅有三部,但他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程耳的电影作品以都市生活为背景,始终在探寻人类生存的境遇,影... 自20世纪90年代成长至今,中国的新生代导演在影坛呈现出别具匠心的风貌。程耳作为中国新生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虽然院线影片仅有三部,但他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程耳的电影作品以都市生活为背景,始终在探寻人类生存的境遇,影片中往往对人性加以挖掘,透露出各种社会问题。文章以程耳的三部长片(《第三个人》《边境风云》《罗曼蒂克消亡史》)为例,对程耳电影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通过对他作品中的意向内涵的深入研究,分析程耳电影作品中的主题意蕴、叙事结构和影像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耳 主题 叙事 影像 生存困境 女性意识
下载PDF
程耳电影作品叙述风格分析
12
作者 郭越 《文教资料》 2017年第32期207-209,共3页
2016年底,一部名叫《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影片与《血战钢锯岭》和《长城》两部大片同时期上映,影片的腔调十足,内容劲道且耐人寻味,广泛的好评使此片的导演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程耳导演的银幕作品只有三部,但他鲜明的个人风格深深... 2016年底,一部名叫《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影片与《血战钢锯岭》和《长城》两部大片同时期上映,影片的腔调十足,内容劲道且耐人寻味,广泛的好评使此片的导演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程耳导演的银幕作品只有三部,但他鲜明的个人风格深深的烙印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本文以程耳的全部银幕作品《第三个人》、《边境风云》和《罗曼蒂克消亡史》为例,分析程耳电影中所体现出的叙述风格,从叙事结构、情节安排、叙述效果和细节设置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和详细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耳 叙述风格 情节 细节 戏剧性
下载PDF
当代电影银幕话语权利的反转——程耳电影中女性对男性的救赎
13
作者 黄凯琳 《艺苑》 2017年第4期33-35,共3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影中女性对男性的救赎形象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含义。不同于谢晋导演和李少红导演的影片,程耳的影片中女性对男性的救赎并不是为了适应社会大背景、反映某种思想的目的,而是在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家庭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影中女性对男性的救赎形象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含义。不同于谢晋导演和李少红导演的影片,程耳的影片中女性对男性的救赎并不是为了适应社会大背景、反映某种思想的目的,而是在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家庭中顺其自然地展开。影片《第三个人》通过妻子肖风的陪伴感染实现就何伟的救赎。在《罗曼蒂克消亡史》中则是通过共同哺育的孩子引起父亲的牵挂,对男性进行拯救。《边境风云》中,毒枭在被女性救赎——自我救赎——救赎女性的过程,把程耳电影中的救赎主题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现代性不断扭曲的社会现状中,程耳电影中女性对男性的救赎现象应运而生,顺应了时代的需求。打破了社会上固有的社会秩序和传统,反抗了以男权为中心的制度体系,唤起了观众对现代社会的思考,避免在人们在发展中迷失自我。程耳电影中体现的女性对男性的救赎,也是对当代电影荧幕话语权利的反转,丰富了荧幕的表现力,增强了荧幕的多样性,也将引领着人们不断探索荧幕的多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耳电影 女性 救赎
下载PDF
程耳电影的非线性叙事艺术
14
作者 崔玉婷 《视听》 2020年第6期81-82,共2页
非线性叙事电影艺术的研究被学界和业界长期关注。观察近几年国内上映的院线影片,《烈日灼心》《追凶者也》《解救吾先生》《心迷宫》《罗曼蒂克消亡史》等电影实现了商业票房和观众口碑的双赢,非线性叙事电影呈现出了更加成熟的创作态... 非线性叙事电影艺术的研究被学界和业界长期关注。观察近几年国内上映的院线影片,《烈日灼心》《追凶者也》《解救吾先生》《心迷宫》《罗曼蒂克消亡史》等电影实现了商业票房和观众口碑的双赢,非线性叙事电影呈现出了更加成熟的创作态势。本文以程耳电影为研究样本,探讨非线性叙事艺术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耳 非线性叙事 电影叙事
下载PDF
情动叙事、情状结构与晶体风格——程耳导演及其电影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万传法 《当代电影》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76,共7页
程耳的电影,呈现出一种沙维罗意义上的“后电影情动”。这一“情动”转向,显然不是程耳导演的一种有意识追求,而是一种无意识书写。因此,与其说是采用了一种理论对程耳电影进行分析,倒不如说是程耳电影恰好“捕获”了这一理论。也正是... 程耳的电影,呈现出一种沙维罗意义上的“后电影情动”。这一“情动”转向,显然不是程耳导演的一种有意识追求,而是一种无意识书写。因此,与其说是采用了一种理论对程耳电影进行分析,倒不如说是程耳电影恰好“捕获”了这一理论。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本文围绕程耳电影所呈现出来的“情动叙事”“情状结构”与“晶体风格”三个方面,对程耳电影给予了一种新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耳电影 情动叙事 情状结构 晶体风格
原文传递
程耳变不出另外一个程耳
16
作者 卢美慧 《人物》 2023年第3期42-59,共18页
关于程耳的内核,孙立觉得是他对电影语言的坚持他一直在用电影的方式讲故事,“现在太多电影都不是在用电影语言在用什么相声语言、小品语言,短视频语言、话剧语言也都有,就是不用电影语言。或者也说不上坚持,而是一种本能你不可能把一... 关于程耳的内核,孙立觉得是他对电影语言的坚持他一直在用电影的方式讲故事,“现在太多电影都不是在用电影语言在用什么相声语言、小品语言,短视频语言、话剧语言也都有,就是不用电影语言。或者也说不上坚持,而是一种本能你不可能把一个有既定审美风格的人到完全相反的(方向)那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语言 程耳 短视频 相声语言 讲故事 审美风格 小品语言 话剧语言
原文传递
谍战片的悬念叙事:反转结构、视角转换与情感构成——以电影《无名》为例
17
作者 张莹 《戏剧之家》 2024年第9期169-171,共3页
谍战片中的悬念叙事既是通过反转结构的设置、叙述视角的变化生成并维持悬念的叙事手段,也是依托悬念背后的正、负情感深化悬念机制,牢牢抓住观众情绪的影像实践。《无名》延续了程耳电影一贯的悬念叙事特点,影片对反转结构、视角转化... 谍战片中的悬念叙事既是通过反转结构的设置、叙述视角的变化生成并维持悬念的叙事手段,也是依托悬念背后的正、负情感深化悬念机制,牢牢抓住观众情绪的影像实践。《无名》延续了程耳电影一贯的悬念叙事特点,影片对反转结构、视角转化的频繁应用为重新理解悬念叙事机制带来了新的思考。然而,有着强烈情感指向的谍战片悬念叙事机制不能仅仅追求戏剧性的娱乐快感,还应寻求革命的诗意想象与崇高的美学特质,以呈现更有力度的表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念 程耳 反转结构 视角转换 情感构成
下载PDF
《无名》:历史罅隙中的电影美学
18
作者 曾煜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5期141-143,共3页
电影《无名》秉承了导演程耳“严肃电影”的创作风格,通过细腻节制的历史呈现,真实地呈现了电影背景年代普遍的情感与生存状态。导演程耳深思熟虑地探讨了历史和宿命的问题,对上海孤岛时期人们的遭遇表达出深切的同情之情。这部电影提... 电影《无名》秉承了导演程耳“严肃电影”的创作风格,通过细腻节制的历史呈现,真实地呈现了电影背景年代普遍的情感与生存状态。导演程耳深思熟虑地探讨了历史和宿命的问题,对上海孤岛时期人们的遭遇表达出深切的同情之情。这部电影提供了一份极其独特的、艺术性的诠释历史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耳 《无名》 美学 历史追索 人性关怀
下载PDF
程耳电影研究:从形式到风格
19
作者 张怀强 李倩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9-113,共5页
程耳的电影创作以类型叙事为基础,不断地融入个人口味与爱好,包括他在声音方面的意识与优长,至其第三部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已呈现出浓郁的作者风格。技艺在提高,风格在形成,但电影里他对生命的肯定与自我的坚持始终没有改变。
关键词 程耳 类型 作者 声音 生命
原文传递
艺术是创造有意味的形式——评程耳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
20
作者 李倩 张怀强 《大舞台》 2017年第4期74-77,共4页
程耳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在视觉上呈现出对称之美,在听觉上表现出十足的主观性,在主题上表达出对生命的礼赞,而创作出这有意味的形式所依靠的正是程耳对于黑帮类型叙事套路的熟谙以及过人的创新胆识与独特的艺术创造力。
关键词 《罗曼蒂克消亡史》 程耳 艺术 自由 形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