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流域地貌差异演化的岩屑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19
1
作者 孙东霞 季建清 +4 位作者 张志诚 龚俊峰 陈建军 庆建春 钟大赉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3738-3747,共10页
以西藏米林派为分界点,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显示了截然不同的河流特性,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为世界第一大峡谷,围绕南迦巴瓦峰形成了马蹄形大拐弯,与中游的宽谷河道显著不同.分析了雅鲁藏布大峡谷上游米林河段和大峡谷下游地东河段的河... 以西藏米林派为分界点,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显示了截然不同的河流特性,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为世界第一大峡谷,围绕南迦巴瓦峰形成了马蹄形大拐弯,与中游的宽谷河道显著不同.分析了雅鲁藏布大峡谷上游米林河段和大峡谷下游地东河段的河床砂岩屑磷灰石裂变径迹(AFT)数据结果.分析显示,米林河段AFT年龄集中在10.7和26.8Ma,地东河段AFT显示年龄集中在2.5,7.1和12.6Ma.由于河床砂岩屑是上游方向裂点向下到岩屑沉积点之间流域地质体经剥蚀和水流分选平均后的产物,据此可以推定,米林上游到加查河段流域的地质体和大峡谷下游地东以上到直白河段流域的地质体经历了不同的冷却历史.从统计的结果上看,米林以上到加查的中游河段地质体经历了两个不同阶段的冷却,分别为10.7和26.8Ma前后,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在流域地质体的冷却主要发生于2.5Ma前后,这一结果证实,以南迦巴瓦峰为核心的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在2.5Ma以来经历了快速和独特的构造地貌演化过程.雅鲁藏布大峡谷与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段的流域属于相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即冈底斯岩带、雅鲁藏布缝合带和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但是,二者热史演化的迥然差异显示,雅鲁藏布大峡谷河段流域地质体在2.5Ma以来的冷却过程似乎不是区域构造作用的结果,显示其可能与气候因素引起的强烈剥蚀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砂岩屑 裂变径迹 稚鲁藏布大峡谷 流域地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