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稳定度指标的分布式驱动车辆转向稳定性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树培 张生 +1 位作者 张玮 朱建旭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35,共8页
针对装有轮毂电机的分布式驱动车辆,设计了一种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上层附加横摆力矩决策和下层转矩分配2个层次。基于滑模控制理论设计了上层β-ω联合控制器,并用修正的五参数菱形法划分车辆相平面的稳定域,基于此设计稳定... 针对装有轮毂电机的分布式驱动车辆,设计了一种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上层附加横摆力矩决策和下层转矩分配2个层次。基于滑模控制理论设计了上层β-ω联合控制器,并用修正的五参数菱形法划分车辆相平面的稳定域,基于此设计稳定度指标进行失稳判断与控制比例分配,下层基于动态载荷理论分配附加横摆力矩,优化了控制分配效果,在MATLAB/Simulink车辆动力学分析环境中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际工况合理分配控制比例,提高了车辆的转向行驶稳定性,降低了驾驶员的驾驶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控制 分布式驱动 稳定度指标 相平面 控制分配
下载PDF
基于稳定度和能量指标作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指标分析 被引量:76
2
作者 周后福 邱明燕 +1 位作者 张爱民 翟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6-722,共7页
主要基于1995—2001年强对流天气过程和高空探测资料,计算了K指数、A指数、位势不稳定指标以及能量平衡高度、位势不稳定能量等指标,并进行量化检验和预报指标的对比。结果表明:(1)A指数、K指数的数值大小对于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具有一定... 主要基于1995—2001年强对流天气过程和高空探测资料,计算了K指数、A指数、位势不稳定指标以及能量平衡高度、位势不稳定能量等指标,并进行量化检验和预报指标的对比。结果表明:(1)A指数、K指数的数值大小对于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具有一定效果。(2)位势不稳定指标I在安徽南方应用比北方的预报效果好,安徽南北方I的临界值有差异,北方I的临界值小,南方I的临界值大。(3)逐年的能量平衡高度和位势不稳定能量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能量平衡高度高于350 hPa且处于极值是强对流天气预报的重要指标。总温度较高、饱和总温度较高、位势不稳定能量较高时,能量平衡高度较高;反之,能量平衡高度较低。这种对应关系可以通过α=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4)强对流天气过程期间,能量平衡高度较高。随着位势不稳定能量的增大,出现强对流天气的可能性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稳定度指标 能量指标 短时预报
下载PDF
基于网络能量的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枋彤 刘铖 孟涛 《吉林电力》 2023年第3期1-6,12,共7页
利用网络变量运行轨迹分析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现分析结果,为暂态稳定的局部控制提供理论基础。首先,基于网络结构构建了适用于混联系统的暂态能量函数,依据直流线路有功功率的分布规律构造了直流线路势能... 利用网络变量运行轨迹分析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现分析结果,为暂态稳定的局部控制提供理论基础。首先,基于网络结构构建了适用于混联系统的暂态能量函数,依据直流线路有功功率的分布规律构造了直流线路势能函数;其次,构建了针对直流线路势能的稳定性判别指标,定量分析了混联系统的受扰程度和割集位置;最后,仿真计算改进后的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结果表明直流线路位置不同,其势能的稳定性不同,并且直流线路的接入不改变系统的割集分布,所提指标能够有效量化评估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 暂态稳定评估 支路暂态势能 稳定度指标 振荡割集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前汛期强对流天气环境参数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姜帅 吕锟 +4 位作者 曾晓莹 李娇娇 黄潮 马泽义 曾丹丹 《广东气象》 2019年第4期15-18,共4页
基于2016年3-6月前汛期强对流天气过程和高空探测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强对流天气发生前各物理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汽方面,广东省前汛期短时强降水对低层以及整层水汽有着更高的要求,雷暴大风和冰雹的中高层水汽... 基于2016年3-6月前汛期强对流天气过程和高空探测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强对流天气发生前各物理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汽方面,广东省前汛期短时强降水对低层以及整层水汽有着更高的要求,雷暴大风和冰雹的中高层水汽较短时强降水显著减少42.4%和48.9%。层结稳定度方面,冰雹的SI指数和LI指数较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显著增加135.8%、51.9%和62.8%、43.8%。能量方面,冰雹的CAPE值较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显著增加39.6%和55.9%。雷暴大风的NCAPE值和DCAPE_(600)值比短时强降水显著增加15.5%和25.3%,冰雹的DCAPE_(600)值更高,比雷暴大风显著高15%。动力方面,冰雹的Wsr_( 0-6)指数和SRH较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分别显著增加15.5%、34.7%和24.5%、55.5%,雷暴大风和冰雹的EHI值比短时强降水的高40.9%和138.0%。冰雹的Z_0和Z_(-20)较短时强降水显著下降4.3%和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强对流天气 稳定度指标 能量指标 水汽条件 冰雹 珠三角地区
下载PDF
T-LNP图自动分析绘制系统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春雨 管振云 +1 位作者 王小良 姚立峰 《浙江气象》 1997年第2期9-11,共3页
引言 T-LNP分析图是一种预报对流性天气(如:系统性雷暴、冰雹、暴雨、雷雨大风、热雷暴等)的重要工具,在许多对流性天气分析文章中,都得到了运用。我们利用TUBOR C进行了TLNP图自动分析绘制的程序设计开发,通过进网获取探空资料后,可... 引言 T-LNP分析图是一种预报对流性天气(如:系统性雷暴、冰雹、暴雨、雷雨大风、热雷暴等)的重要工具,在许多对流性天气分析文章中,都得到了运用。我们利用TUBOR C进行了TLNP图自动分析绘制的程序设计开发,通过进网获取探空资料后,可直接显示在预报员的工作站上,图像直观、清晰。另外,除可用上述探空曲线对大气层结稳定度作定性分析外,系统还求算了特征高度和稳定度指标等,以供预报时用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分析 系统研制 干绝热线 对流性天气 稳定度指标 强对流天气 假相当位温 牛顿迭代法 状态曲线 湿绝热线
下载PDF
焦作市雷暴潜势预报及临近监测预警系统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跃红 闫小利 +5 位作者 宋自福 李艳红 卢学锋 肖杰 牛广山 张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4-111,共8页
在对焦作市雷暴气候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T213预报场资料,制作焦作市雷暴趋势预报;采取双判据修正K指数,提出焦作市雷暴稳定度界定指标,做雷暴潜势预报。对1984—2004年的历史资料,分别计算出30个物理量场,形成1°×1°格... 在对焦作市雷暴气候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T213预报场资料,制作焦作市雷暴趋势预报;采取双判据修正K指数,提出焦作市雷暴稳定度界定指标,做雷暴潜势预报。对1984—2004年的历史资料,分别计算出30个物理量场,形成1°×1°格点资料开展雷暴强度等级判别;综合卫星、雷达、闪电定位仪资料,建立雷暴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采用VB语言编程,根据每天08时、20时MICAPS资料自动完成天气分型、物理量计算、预报指标提取和预报方法的判别,输出预警结论,制作雷暴落区预报。在2005—2006年预报工作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势预报 潜势预报 稳定度指标 强度等级预报 雷暴路径 临近预警系统
下载PDF
公路工程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志敏 《交通世界》 2023年第21期26-28,46,共4页
以某温拌沥青混凝土路面为实例,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温拌沥青混合料摊铺阶段和碾压阶段的温度场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关键施工工艺进行研究,选取低温抗裂性指标和动稳定度指标评价其施工效果。结果表明,温拌沥青混合料温度从表面开始向上... 以某温拌沥青混凝土路面为实例,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温拌沥青混合料摊铺阶段和碾压阶段的温度场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关键施工工艺进行研究,选取低温抗裂性指标和动稳定度指标评价其施工效果。结果表明,温拌沥青混合料温度从表面开始向上不断减小,在温拌沥青混合料表面上部5 cm内温度下降剧烈;摊铺阶段,混合料上面层和中面层的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度与呈现较为明显的线性关系;碾压阶段,混合料上面层和中面层的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度与时间且呈现较为明显的指数关系;对温拌沥青混合料上面层的低温抗裂指标和动稳定度指标测试表明,施工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拌沥青 温度特征 摊铺与压实 低温抗裂性 稳定度指标 表面温度
下载PDF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8
作者 郑岩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3年第1期109-111,共3页
该文以北京市某温拌沥青混凝土路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摊铺阶段和碾轧阶段的温度场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关键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选取低温抗裂性指标和动稳定度指标评价其施工效果。结果表明,温拌沥青混合料温度从表面开始向... 该文以北京市某温拌沥青混凝土路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摊铺阶段和碾轧阶段的温度场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关键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选取低温抗裂性指标和动稳定度指标评价其施工效果。结果表明,温拌沥青混合料温度从表面开始向上不断降低,在温拌沥青混合料表面上部5cm内温度下降剧烈。在摊铺阶段,混合料上面层和中面层的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度呈现较为明显的线性关系;在碾轧阶段,混合料上面层和中面层的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度与时间且呈现较为明显的指数关系。对温拌沥青混合料上面层的低温抗裂指标和动稳定度指标测试表明施工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拌沥青 温度特征 摊铺与压实 低温抗裂性 稳定度指标 表面温度
下载PDF
朔州市一次局地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9
作者 刘瑞兰 李睿 蔡霞 《求知导刊》 2017年第25期83-84,共2页
文章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采用天气学分析方法,对2015年7月11日出现在朔州地区的短时强降水天气的天气形势和一些物理量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高空蒙古冷涡底部槽线切变线、低涡暖切和地面倒槽... 文章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采用天气学分析方法,对2015年7月11日出现在朔州地区的短时强降水天气的天气形势和一些物理量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高空蒙古冷涡底部槽线切变线、低涡暖切和地面倒槽是该次强降水发生的触发机制;充沛的水汽输送、水汽辐合抬升条件、较大的比湿和强的水汽辐合上升运动也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稳定度指标的变化对强降水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强辐合上升运动区与强降水在时间和区域上均有较好的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暴雨 低涡系统 稳定度指标
下载PDF
92421宁波市局地大风冰雹过程成因分析
10
作者 钱燕珍 《浙江气象》 1996年第3期12-15,共4页
本文对在天气尺度系统影响下,局地发展的强对流天气92421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表明,强对流是在有利的天气形势下,真潜在不稳定层结中,地面低压发展和冷锋快速移动的触发下发生的。当时各稳定度指标反应集中明显,有很好的指示。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成因分析 大风冰雹 宁波市 触发机制 稳定度指标 天气形势 稳定能量 稳定层结 西南急流
下载PDF
Dynamic reactive power planning method for CSP-PV hybri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11
作者 ZHANG Hong DONG Hai-ying +2 位作者 CHEN Zhao HUANG Rong DING Kun 《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58-266,共9页
Aiming at the faults of some weak nodes in the concentrated solar power-photovoltaic(CSP-PV)hybri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it is impossible to restore the transient voltage only relying on the reactive power regulatio... Aiming at the faults of some weak nodes in the concentrated solar power-photovoltaic(CSP-PV)hybri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it is impossible to restore the transient voltage only relying on the reactive power regulation capability of the system itself.We propose a dynamic reactive power planning method suitable for CSP-PV hybri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The method determines the installation node of the dynamic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device and its compensation capacity based on the reactive power adjustment capability of the system itself.The critical fault node is determined by the transient voltage stability recovery index,and the weak node of the system is initially determined.Based on this,the sensitivity index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stallation node of the dynamic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device.Dynamic reactive power planning optimiz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with the lowest investment cost of dynamic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devic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ystem transient voltage stability.Furthermore,the component of the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node is optimized b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based on differential evolution(DE-PSO).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example system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dynamic position compensation device installation location optimization method,the proposed method can improve the transient voltag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under the same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c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ient voltage recovery index sensitivity index dynamic reactive power planning optimizati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based on differential evolution(DE-PSO)
下载PDF
Portable Distortion Degree of Measuring Apparatus
12
作者 王鑫 吕常智 王德勇 《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 CAS 2011年第1期78-80,共3页
Distortion is a technical indicator in the field of voice signal processing. The design is a portable distortion degree tester, based on Field-Progranmmble Gate Array (FleA, EP2C20) as the cote, using harmonic analy... Distortion is a technical indicator in the field of voice signal processing. The design is a portable distortion degree tester, based on Field-Progranmmble Gate Array (FleA, EP2C20) as the cote, using harmonic analysis method which better solve the distortion problem of acctwacy. It can achieve the signal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time-domain to the frequency-donkain, and is widely used for signal spectrum analysis. All the componets used in the design are low power, high perf-, low drift and industrial grade compionents. The reference voltage sources of ADC and DAC have identical performance of high stability, high precision. The dtr.k is the precise stable clock with FPGA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This project can get the cost-effective, high-precision, low power and portable design go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ortion degree FPGA measuring apparatus
下载PDF
电测量与仪表
13
《电子科技文摘》 2000年第7期77-77,共1页
0011622电能表装置输出功率稳定度测量与计算的探讨[刊]/吴涛//电测与仪表.—2000,37(1).—26~27,36(D)针对目前国内高精度功率、电能表标准装置功率稳定度指标测试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了讨论,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电测仪表 电测量 电能表标准装置 测量与计算 输出功率稳定度 电能表装置 稳定度指标 指标测试 高精度 实际问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