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析稻--虾系统中不同“碳/氮”投喂方式对克氏原螯虾食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聪 成永旭 +2 位作者 管勤壮 奚业文 李嘉尧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78-1786,共9页
为改善克氏原螯虾在稻—虾共作模式下对稻田中丰富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研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碳源(麸皮、葡萄糖)调节饲料"碳/氮"(C/N)分别为8,12,16三个组别进行投喂,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析各组克氏原螯虾的食性。结果显... 为改善克氏原螯虾在稻—虾共作模式下对稻田中丰富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研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碳源(麸皮、葡萄糖)调节饲料"碳/氮"(C/N)分别为8,12,16三个组别进行投喂,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析各组克氏原螯虾的食性。结果显示,(1)不同C/N投喂组中不同规格成虾肌肉中的δ13C和δ15N值均较本底显著降低,成虾肌肉的δ13C值随投喂饲料C/N的增加而下降,B组不同规格成虾肌肉的δ15N值均较其他两组高。同一C/N投喂处理组中,1级小规格成虾肌肉的δ13C和δ15N值均为最高。(2)通过食性分析,组A中不同规格的克氏原螯虾的第一食物来源均为饲料,占比38.03%~44.17%,组B中饲料仍为不同规格克氏原螯虾的第一食物来源,但是占比下降为22.13%~25.35%,组C中1级小规格成虾中有机碎屑为第一食物来源,占19.93%,2级中规格成虾及3级大规格成虾的第一食物来源饲料进一步下降为18.85%和19.40%,组B及组C中浮游动物、藻类、喜旱莲子草等天然饵料食物来源占比均较组A显著增加。研究表明,通过优化C/N的投喂模式,可以提高克氏原螯虾对于稻田天然饵料的利用率,避免饲料的过度使用和浪费,有利于实现对稻田资源的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稻-虾共作 C/N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 食性分析
下载PDF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在森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组分区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郑秋红 王兵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效应,为区分生态系统净碳交换过程中光合和呼吸通量,蒸散通量中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进展。研究结果显示,此方法切实可行,为进一步解释森... 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效应,为区分生态系统净碳交换过程中光合和呼吸通量,蒸散通量中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进展。研究结果显示,此方法切实可行,为进一步解释森林生态系统过程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多,国内外研究还处于尝试阶段。该方法在森林生态系统应用中还存在诸如Keeling图技术和涡度相关技术的假设条件难以满足等问题,期待今后在技术和理论上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 森林生态系统 碳水通量 组分区分
下载PDF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对锌生物利用率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炎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4-87,共4页
锌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 ,锌稳态主要通过改变肠道吸收效率和内源性排泌 ,即调节生物利用率来实现。研究锌的生物利用率对全面理解锌的代谢和可靠评价人群锌营养状况起着重要的作用。稳定性同位素是目前研究矿物元素生物利用和代谢的... 锌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 ,锌稳态主要通过改变肠道吸收效率和内源性排泌 ,即调节生物利用率来实现。研究锌的生物利用率对全面理解锌的代谢和可靠评价人群锌营养状况起着重要的作用。稳定性同位素是目前研究矿物元素生物利用和代谢的有效工具。锌的稳定性同位素可以作为示踪物安全应用于所有人群而无放射性危害。自 80年代以来 ,许多不同的稳定性同位素方法被发展起来用以分析锌的吸收代谢 ;然而 ,一些方法学的问题尚待解决。此外 ,分析仪器的发展和应用不仅使锌稳定性同位素的应用成为可能 ,也大大降低了该技术的难度和成本。本文主要对其发展历史、应用特点、主要的研究方法及分析技术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 生物利用率 研究
下载PDF
稳定性同位素探测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4
作者 葛源 贺纪正 +2 位作者 郑袁明 张丽梅 朱永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74-1582,共9页
稳定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稳定性同位素探测技术(stableisotopeprobing,SIP),在对各种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遗传分类学鉴定的同时,可确定其在环境过程中的功能,提供复杂群落中微生物相互作用及其代... 稳定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稳定性同位素探测技术(stableisotopeprobing,SIP),在对各种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遗传分类学鉴定的同时,可确定其在环境过程中的功能,提供复杂群落中微生物相互作用及其代谢功能的大量信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基本原理是:将原位或微宇宙(microcosm)的环境样品暴露于稳定性同位素富集的基质中,这些样品中存在的某些微生物能够以基质中的稳定(性同位素为碳源或氮源进行物质代谢并满足其自身生长需要,基质中的稳定性同位素被吸收同化进入微生物体内,参与各类物质如核酸(DNA和RNA)及磷脂脂肪酸(PLFA)等的生物合成,通过提取、分离、纯化、分析这些微生物体内稳定性同位素标记的生物标志物,从而将微生物的组成与其功能联系起来。在介绍稳定性同位素培养基质的选择及标记方法、合适的生物标志物的选择及提取分离方法的基础上,举例阐述了此项技术在甲基营养菌、有机污染物降解菌、根际微生物生态、互营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同位素探测技术 微生物生态 微生物功能 应用
下载PDF
稳定性碳同位素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4
5
作者 陈世苹 白永飞 韩兴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9-560,共12页
植物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产生碳同位素分馏的最重要过程 ,也是碳同位素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应用的基础。最初 ,碳同位素主要应用于光合途径的鉴别。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研究的不断深入 ,目前此项技术在生态学研究的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 植物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产生碳同位素分馏的最重要过程 ,也是碳同位素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应用的基础。最初 ,碳同位素主要应用于光合途径的鉴别。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研究的不断深入 ,目前此项技术在生态学研究的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者从植物叶片、功能群、群落冠层、生态系统以及全球等几个不同的尺度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 生态学研究 应用 光合途径 水分利用效率 冠层 生态系统
下载PDF
稳定性同位素探针技术在土壤功能微生物原位鉴定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蔺中 孙礼勇 +3 位作者 陈昊 孙迎韬 白婧 李永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新近发展起来的稳定性同位素探针技术(SIP)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能够定向发掘复杂环境中参与特定生态过程的微生物资源,是土壤功能微生物原位鉴定的有效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原理是环境样品中的功能微生物代谢同化同位素标记的... 新近发展起来的稳定性同位素探针技术(SIP)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能够定向发掘复杂环境中参与特定生态过程的微生物资源,是土壤功能微生物原位鉴定的有效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原理是环境样品中的功能微生物代谢同化同位素标记的底物,通过对其生物标志物(即DNA、RNA、PLFA等)进行提取、分离、鉴定和比对分析,以此获取介导土壤物质转化和循环过程的功能微生物的直接信息。本文在分别介绍SIP技术在土壤功能微生物原位鉴定过程中的各种前处理方法、生物标志物选择及后续鉴定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SIP技术在研究驱动土壤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碳氮循环等过程的功能微生物原位鉴定的应用进展,展望了SIP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基因组学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稳定性同位素探针技术 原位鉴定 功能微生物
下载PDF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区分河岸C4草地生态系统夜晚碳通量 被引量:9
7
作者 孙伟 David Williams 《湿地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271-277,共7页
河岸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涡度相关技术虽然能够被用来测量整个生态系统的净碳通量,但是,把净碳通量区分为组分通量的贡献将显著提高人们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理解。稳定性同位素技术能够把净碳通量区分为具有不同同... 河岸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涡度相关技术虽然能够被用来测量整个生态系统的净碳通量,但是,把净碳通量区分为组分通量的贡献将显著提高人们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理解。稳定性同位素技术能够把净碳通量区分为具有不同同位素特征的组分通量。实验结果表明,因为考虑了同位素及CO2在取样和分析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传统的Ordinary Least Square法相比,Bayesian法所获得的生态系统夜间呼吸释放CO2的同位素值(δ13CR)显著减小了标准误差。δ13CR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且受土壤含水量和大气水汽压亏缺(VPD)的影响。δ13CR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与VPD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2006年和2007年生长季,以及2005年旱季,土壤呼吸对夜晚河岸C4草地生态系统呼吸的贡献约为80%。2005年雨季,土壤呼吸只占河岸C4草地生态系统呼吸的40%左右。年际间土壤呼吸的贡献率的变化很有可能是2006年的水淹造成的。因为,通过沉降作用,水淹可以为C4草地生态系统提供额外的可供微生物分解的有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3CR 通量区分 Bayesian法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 河岸生态系统 C4草地
下载PDF
稳定性同位素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腐竹中的乌洛托品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幸 张晓鸣 +2 位作者 张燕 舒平 彭飞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81-283,288,共4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UPLC-MS/MS)和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技术,建立了测定腐竹中乌洛托品的分析方法。以乙腈为提取溶剂,向腐竹样品中加入乌洛托品的稳定性同位素,经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HILIC色谱柱分离,目标物在UPLC-MS...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UPLC-MS/MS)和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技术,建立了测定腐竹中乌洛托品的分析方法。以乙腈为提取溶剂,向腐竹样品中加入乌洛托品的稳定性同位素,经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HILIC色谱柱分离,目标物在UPLC-MS/MS的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内标法定量。该方法在1-40μ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6,方法定量限为2μg/kg。在添加水平为2、10、30μg/kg时,平均回收率为97.8%~101.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4.8%。本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和重复性好,可为作为检测腐竹中违法添加乌洛托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技术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乌洛托品 腐竹
下载PDF
碳同位素技术在湿地甲烷排放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贾瑞霞 仝川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09年第1期58-61,共4页
碳同位素技术对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动态具有示踪作用,有助于研究生态系统中碳元素的源与去问题,在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重点阐述了碳同位素技术在湿地甲烷的产生、传输过程中的应用,并对将来该方面的研究... 碳同位素技术对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动态具有示踪作用,有助于研究生态系统中碳元素的源与去问题,在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重点阐述了碳同位素技术在湿地甲烷的产生、传输过程中的应用,并对将来该方面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碳循环 甲烷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 放射性同位素技术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在固沙植被水分来源识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宝至 高永 +3 位作者 张铁钢 杨振奇 郭建英 苗平 《绿色科技》 2022年第8期35-38,45,共5页
稳定性同位素是天然示踪剂,在研究植物水分溯源、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水分的可利用程度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了更好地促进稳定性同位素在沙区植物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应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在研究固沙植被水分来源识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稳定性同位素是天然示踪剂,在研究植物水分溯源、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水分的可利用程度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了更好地促进稳定性同位素在沙区植物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应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在研究固沙植被水分来源识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梳理了沙区植被水分利用的来源状况,分析了各种植物水分利用模型的优缺点,提出了不同时期不同生态条件下固沙植物具有不同的水分利用策略和效率,以及固沙植物对水源的利用研究待加强的方向,以期能为国内沙区植物水分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 水分利用策略 水分利用效率 稳定性同位素模型
下载PDF
应用气-质联机和同位素双标记技术对土壤微生物吸收有机氮的研究
11
作者 杨立杰 张丽莉 +5 位作者 陈伟 宫平 武志杰 薛妍 房娜娜 王玲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78-1482,共5页
土壤微生物对小分子有机氮的直接吸收和利用是目前微生物氮素营养研究的新方向。本研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双标记氨基酸(^(13)C,^(15)N)的测定技术探讨土壤微生物对有机氮分子的直接吸收和利用。结果表明:加入土壤中的甘氨酸被... 土壤微生物对小分子有机氮的直接吸收和利用是目前微生物氮素营养研究的新方向。本研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双标记氨基酸(^(13)C,^(15)N)的测定技术探讨土壤微生物对有机氮分子的直接吸收和利用。结果表明:加入土壤中的甘氨酸被微生物迅速利用,半衰期为2.9h。培养4h后在微生物体内检测到最大量的双标记甘氨酸(相当于甘氨酸加入量的10%),说明甘氨酸可以被微生物以完整分子形式所吸收。通过此手段也可检测到土壤溶液和微生物体内的单标记a-酮酸(双标记甘氨酸分解后的产物),但含量极少,说明加入的甘氨酸主要向微生物提供C源供其生命活动。本研究证明专性化合物同位素双标记手段结合氯仿熏蒸技术是检测微生物吸收小分子有机氮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性化合物稳定性同位素分析技术 双标记甘氨酸 a-酮酸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中深古菌的固碳潜能——基于DNA的稳定性同位素示踪研究
12
作者 梁文悦 余甜甜 +2 位作者 董良 贾仲君 王风平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7-905,共9页
深古菌分布广泛、生境多样,是地球丰度最高的微生物之一,被认为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分离培养困难,深古菌的生理代谢功能尚不清楚.前期研究表明,深古菌具有降解木质素的功能;宏基因组分析也表明深古菌包含完整的无机碳固... 深古菌分布广泛、生境多样,是地球丰度最高的微生物之一,被认为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分离培养困难,深古菌的生理代谢功能尚不清楚.前期研究表明,深古菌具有降解木质素的功能;宏基因组分析也表明深古菌包含完整的无机碳固定途径(Wood-Ljungdahl pathway,WL途径),但尚未有直接的功能验证报道.本研究利用木质素与NaH^(13)CO_(3)对海洋沉积物样品进行长期培养,探究深古菌固定无机碳的能力.结果表明:在添加了木质素的培养体系中深古菌持续增长,10个月后其丰度增幅高达15.3倍,并在古菌中占比由30%上升为80%.为查明培养体系内微生物的固碳功能,监测了总有机碳δ^(13)C随时间的变化,发现两种添加了NaH^(13)CO_(3)的体系的总有机碳在最初的一个月均有升高,随后在未添加木质素的体系中基本保持不变,而添加了木质素的体系中δ^(13)C缓慢而持续地增长.对培养过程中不同处理和不同阶段的样品进行DNA提取,并通过超高速密度梯度离心获得不同浮力密度DNA后,利用Q-PCR分析其中深古菌与细菌的16S rRNA基因丰度.发现4个月后添加了木质素和NaH^(13)CO_(3)的体系中深古菌16S rRNA基因相较于细菌更明显集中出现在密度更重的层位,说明深古菌通过利用木质素和固定NaH^(13)CO_(3)大量增殖并导致其DNA被^(13)C标记,深古菌具有固碳代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古菌 还原乙酰辅酶A途径 固碳 基于DNA的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原文传递
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DNA-SIP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40
13
作者 贾仲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85-1594,共10页
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DNA-SIP(Stable isotope probing),是将复杂环境中微生物物种组成及其生理功能耦合分析的有力工具。微生物的体积在μm尺度,因此,自然环境中微生物群落在μm尺度下生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其新陈代谢物质在环境... 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DNA-SIP(Stable isotope probing),是将复杂环境中微生物物种组成及其生理功能耦合分析的有力工具。微生物的体积在μm尺度,因此,自然环境中微生物群落在μm尺度下生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其新陈代谢物质在环境中累积与消减的动力学变化规律,形成了微生物生理生态过程,决定了不同尺度下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利用稳定性同位素示踪复杂环境中微生物基因组DNA,实现了单一微生物生理过程研究向微生物群落生理生态研究的转变,能在更高更复杂的整体水平上定向发掘重要微生物资源,推动微生物生理生态学和生物技术开发应用。本文重点探讨了DNA-SIP的技术原理、主要技术瓶颈及对策,初步展望了DNA-SIP为基础的环境微生物基因组学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生理生态学 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 DNA-SIP 环境基因组学
原文传递
^(13)C标记磷脂脂肪酸分析在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增强 赵炳梓 张佳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0-477,共8页
磷脂脂肪酸(PLFA)是微生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不同微生物群落可通过不同生化途径合成不同的PLFA,因此可选择某些PLFA作为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生物标志物。PLFA与稳定性同位素^(13)C标记(^(13)C-PLFA)技术结合,不仅能够确定原位土壤... 磷脂脂肪酸(PLFA)是微生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不同微生物群落可通过不同生化途径合成不同的PLFA,因此可选择某些PLFA作为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生物标志物。PLFA与稳定性同位素^(13)C标记(^(13)C-PLFA)技术结合,不仅能够确定原位土壤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组成,而且能够定向发掘土壤生态系统中参与碳源代谢过程的微生物群落,提供复杂群落中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信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基本原理为:将富集^(13)C稳定同位素的基质加入土壤中,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群落利用基质^(13)C合成PLFA,提取并纯化土壤微生物的PLFA,利用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例质谱(GC-C-IRMS)测定其^(13)C丰度,通过对比分析,从而获取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其功能的直接信息。本文在介绍了^(13)C-PLFA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该技术在光合同化碳的根际微生物利用、土壤有机质分解的激发效应、甲烷氧化、有机污染物降解、外源简单碳源和外源复杂碳源的微生物利用等方面的应用,对此项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其未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脂肪酸 稳定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 微生物功能
下载PDF
土壤侵蚀示踪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9
15
作者 马琨 王兆骞 陈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4期90-95,共6页
土壤侵蚀已成为极为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 ,由于降雨、坡面层流引起的土壤侵蚀被认为是涉及到坡面土壤的分散、沉积和转移同时发生的过程。分别介绍了放射性核素 1 37Cs示踪 ,稳定性稀土元素示踪 ,磁性示踪剂在土壤侵蚀、沉积、分布和泥... 土壤侵蚀已成为极为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 ,由于降雨、坡面层流引起的土壤侵蚀被认为是涉及到坡面土壤的分散、沉积和转移同时发生的过程。分别介绍了放射性核素 1 37Cs示踪 ,稳定性稀土元素示踪 ,磁性示踪剂在土壤侵蚀、沉积、分布和泥沙来源研究领域中的进展情况。旨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方法上的经验。对于准确评价侵蚀泥沙在坡面空间、时间尺度上的分布、转运、沉积 ,了解土壤侵蚀过程和评价基于坡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方法 磁性示踪剂 土壤侵蚀 核素示踪法 稳定性同位素中子活化技术
下载PDF
利用15N示踪技术的香蒲对金鱼藻腐殖质氮吸收研究
16
作者 程晋伟 古滨河 洪剑明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9-434,共6页
大型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些植物死亡后,其营养元素能否被其他植物吸收利用的研究非常有限。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挺水植物香蒲(Typha orientalis)对沉水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腐殖... 大型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些植物死亡后,其营养元素能否被其他植物吸收利用的研究非常有限。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挺水植物香蒲(Typha orientalis)对沉水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腐殖质氮的吸收。将经过15N标记的金鱼藻粉末[δ15N值为(230.4±28.5)‰,n=3]埋在实验室栽培的香蒲根部的土壤里,在第0天、第14天、第28天、第42天和第56天时,分别采集香蒲各器官(根、茎、新叶和老叶)样品,进行同位素分析,研究金鱼藻有机腐殖质进入底泥后大型水生植物各个器官对金鱼藻营养盐的吸收效率和时间变化。结果表明,在实验进行的前42 d,香蒲的δ15N值变动在20.4‰-46.5‰之间,呈微弱的上升趋势(Kruskal-Wallis,p=0.276)。实验进行到第56天,香蒲各部位δ15N都比以前有显著升高(ANOVA,p〈0.05),根、茎、新叶和老叶的δ15N值分别达到(108±24.6)‰、(115.5±18.4)‰、(134.2±24.6)‰和(90.3±25.4)‰。这说明香蒲能够利用金鱼藻腐殖质氮,但是有一个滞后过程。本研究结果还进一步证明了利用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大型植物腐殖质迁移转化规律的可行性,为未来的湿地营养循环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蒲 金鱼藻腐殖质 氮吸收 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湖泊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区梭梭维持水源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吕金岭 张希明 +1 位作者 吕朝燕 刘国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0-117,共8页
为了了解沙漠植物梭梭维持水源的利用情况,探明其对水源的利用策略,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定位取样,对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区梭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季,梭梭基本没有直接利用降雪;随着融雪后浅层土壤含水率的上升,梭梭明显利用浅层... 为了了解沙漠植物梭梭维持水源的利用情况,探明其对水源的利用策略,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定位取样,对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区梭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季,梭梭基本没有直接利用降雪;随着融雪后浅层土壤含水率的上升,梭梭明显利用浅层土壤水;梭梭利用水源中,地下水占有很大比例,这种比例在冬季和夏季最高,最高幅度可达到80%,平均占到30%左右;降雨也是梭梭利用的水源之一,在降雨后的3~5d内,梭梭木质部δ18 O值有明显趋近降雨δ18 O值的趋势。因此,本研究区的梭梭维持水源有多个途径,地下水、融雪形成的浅层土壤水是其主要水源,中、大量降雨也是其利用的水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 维持水源 梭梭 地下水 降水变化
原文传递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及其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18
作者 罗亚勇 赵学勇 +2 位作者 黄迎新 苏娜 冯静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8-655,共8页
评述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概念的发展以及不同尺度的研究进展,分析了WUE的研究意义。从植物因子和环境因子两方面综合评述了WUE的影响因素。植物因子包括:生理因子、生育期、光合途径、生活型、植物固氮特征、入侵特性和品种特性。... 评述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概念的发展以及不同尺度的研究进展,分析了WUE的研究意义。从植物因子和环境因子两方面综合评述了WUE的影响因素。植物因子包括:生理因子、生育期、光合途径、生活型、植物固氮特征、入侵特性和品种特性。环境因子包括:水分、光照、CO2浓度、空气温度和叶温、植物种植方式、灌溉方式、施肥、土壤贫瘠程度和干扰强度等,但各环境因子影响程度不同。并且概括了WUE的测定方法:田间直接测定法、气体交换测定法和稳定性碳同位素技术,探讨了各自的优缺点。最后强调了目前水分利用效率研究在尺度扩展方面存在困难,在干旱区植被恢复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弱,进而初步展望了WUE在干旱区植被恢复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 植物因子 环境因子 气体交换法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
原文传递
珠三角养殖水体中参与氮循环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10
19
作者 蔡小龙 罗剑飞 +1 位作者 林炜铁 田国梁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5-653,共9页
【目的】为了研究珠三角地区养殖水体中各种含氮化合物循环转化的特征及其相关功能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方法】构建人工模拟养殖系统,采用15N-稳定性同位素探测技术(stable isotope probing,15N-SIP)标记参与氮素迁移的微生物,通过氯化... 【目的】为了研究珠三角地区养殖水体中各种含氮化合物循环转化的特征及其相关功能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方法】构建人工模拟养殖系统,采用15N-稳定性同位素探测技术(stable isotope probing,15N-SIP)标记参与氮素迁移的微生物,通过氯化铯-溴化乙锭密度梯度超高速离心法分离15N标记的DNA,并以此构建含15N-DNA的细菌和古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结果】15N标记的基因组DNA经过超高速密度梯度离心后成功与14N-DNA分离;对克隆文库序列的分析表明:细菌文库得到的19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aUnits,OTUs)分别归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变形菌门为绝对优势类群,占整个细菌克隆文库的99.2%,其中优势菌群为丛毛胞菌属(Comamonas)(15.7%)、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12.4%)、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11.5%)和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11.5%);古菌文库得到的9个OTUs归为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结论】将15N-SIP技术应用于珠三角养殖水体氮素循环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中,得到了丰富的氮素循环微生物群落的组成,这些信息为进一步分离纯化氮素降解微生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为营造健康的水产养殖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循环 15N-稳定性同位素探测技术 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