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氧燃气发生器-供应系统耦合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上 刘红军 +1 位作者 陈建华 李斌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48-1458,共11页
针对试车中燃气发生器及供应系统自发地产生一阶纵向压力振荡,对系统中各环节建立了满足声学分析的线性化传递矩阵模型,包括液体管路模型、敞口型离心喷嘴动力学模型、流量调节器模型、光滑燃尽曲线的燃烧模型、一维分布参数的燃气流... 针对试车中燃气发生器及供应系统自发地产生一阶纵向压力振荡,对系统中各环节建立了满足声学分析的线性化传递矩阵模型,包括液体管路模型、敞口型离心喷嘴动力学模型、流量调节器模型、光滑燃尽曲线的燃烧模型、一维分布参数的燃气流动模型等。求解了发生器相对推进剂流量扰动的幅频响应、液氧和煤油供应系统的喷注导纳。采用Nyquist稳定性判据讨论了发生器和供应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耦合稳定性。计算结果与试车现象吻合。在中频范围内,发生器室压对两路推进剂流量脉动都能产生较大的响应,煤油流量扰动引起较大的熵波幅值。由于液氧头腔的容积较大,液氧喷注导纳在宽频范围内都有较高的幅值,且在600~800Hz之间明显大于煤油喷注导纳幅值。发生器一供应系统存在中频不稳定的机理是液氧供应系统出口流量振荡与发生器内声学振荡相耦合。液氧喷注压降和发动机工况的降低对耦合稳定性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增加液氧喷注压降可以减小液氧流量振荡的反馈,提高系统的中频耦合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气发生器 供应系统 幅频响应 耦合稳定性 声学振荡
下载PDF
悬停状态下直升机尾桨/尾梁耦合动力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立新 杨智春 谷迎松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8-681,共4页
针对直升机尾桨/尾梁动力稳定性分析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一种考虑尾桨及尾梁相互作用的耦合振动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桨叶上的气动力、气动力矩及其引起的桨毂附加激振力,建立了耦合的尾桨/尾梁气动弹性稳定性分析模型。研究了... 针对直升机尾桨/尾梁动力稳定性分析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一种考虑尾桨及尾梁相互作用的耦合振动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桨叶上的气动力、气动力矩及其引起的桨毂附加激振力,建立了耦合的尾桨/尾梁气动弹性稳定性分析模型。研究了悬停状态下某直升机尾桨/尾梁耦合系统的动力稳定性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不考虑尾桨气动力时,在较低阻尼水平下,该系统是动力稳定的;考虑尾桨气动力的作用后,在一定的阻尼水平下才能保证耦合系统的气动弹性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桨/尾梁耦合 耦合振动稳定性 气动弹性稳定性 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双弧脉冲惰性气体保护焊耦合电弧稳定性控制
3
作者 卢立晖 李凯强 +2 位作者 辛鹏 石玗 樊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21-1924,共4页
针对双弧脉冲惰性气体保护焊(MIG)的特点和控制要求,提出了视觉反馈并控制主弧弧长来稳定整个耦合电弧的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基于xPC的双弧脉冲MIG焊实时控制系统,设计了主弧弧长视觉提取方案,并进行了基于视觉反馈的耦合电弧稳... 针对双弧脉冲惰性气体保护焊(MIG)的特点和控制要求,提出了视觉反馈并控制主弧弧长来稳定整个耦合电弧的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基于xPC的双弧脉冲MIG焊实时控制系统,设计了主弧弧长视觉提取方案,并进行了基于视觉反馈的耦合电弧稳定性控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视觉传感并控制主弧弧长的稳定来保证整个耦合电弧稳定的控制策略是可行的,能够满足双弧脉冲MIG焊的控制要求,保证焊接过程的稳定进行,焊接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弧脉冲惰性气体保护焊 低能量焊接 耦合电弧稳定性 视觉反馈
下载PDF
二维双曲型差分逼近时空网格同时加密的耦合稳定性
4
作者 陈传淡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07-512,共6页
讨论关于二维常系数双曲型方程在中介面一侧区域的时空网格均加密问题的稳定性,并给出一个数值计算实例.
关键词 二维双曲型方程组 时空网格加密 耦合稳定性问题
下载PDF
直升机双叶旋翼/旋翼轴系统耦合动稳定性分析和试验
5
作者 王吉东 张晓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88-493,共6页
研究了直升机双叶旋翼桨叶摆振与旋翼轴弯曲的耦合振动,分析了系统三个模态固有频率随转速增长的变化趋势。着重研究了耦合各模态中存在着不稳定区的模态,并讨论了桨叶质量、旋翼摆振方向刚度、旋翼轴弯曲刚度对此模态不稳定区的影响... 研究了直升机双叶旋翼桨叶摆振与旋翼轴弯曲的耦合振动,分析了系统三个模态固有频率随转速增长的变化趋势。着重研究了耦合各模态中存在着不稳定区的模态,并讨论了桨叶质量、旋翼摆振方向刚度、旋翼轴弯曲刚度对此模态不稳定区的影响。利用实物在组合台架上进行试验,测量了旋翼、旋翼轴及其支持系统的动应变,找出了旋翼谐波激振力作用下的共振点,从而验证了上述分析结果。本文还通过改变系统参数,检验了系统固有频率的变化情况,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分析模型,并据此提出了提高临界转速避免出现不稳定性的设计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旋翼 共振 耦合稳定性 固有频率
下载PDF
合肥电子储存环束流不稳定性的抑制
6
作者 徐宏亮 王琳 +4 位作者 孙葆根 张剑锋 李为民 刘祖平 何多慧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6-628,共3页
合肥光源二期工程改造的电子储存环调试过程中,发现多束团存储和运行时存在耦合束团不稳定性,严重地限制了注入的最高流强,并且影响了光源运行的质量。通过过正地增大正色品以及在储存环上插入八极磁铁,基本上抑制了横向的耦合束团不稳... 合肥光源二期工程改造的电子储存环调试过程中,发现多束团存储和运行时存在耦合束团不稳定性,严重地限制了注入的最高流强,并且影响了光源运行的质量。通过过正地增大正色品以及在储存环上插入八极磁铁,基本上抑制了横向的耦合束团不稳定性,保证了稳定注入束流300mA的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束团不稳定性 工作点分散 朗道阻尼 色品 高次模
下载PDF
用横向反馈系统对上海光源多束团不稳定性的诊断
7
作者 张宁 赖龙伟 +1 位作者 袁任贤 俞路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71,共7页
在上海光源二期升级改造过程中,为了解和追踪由阻抗引起的多束团不稳定性变化以及升级后的横向反馈系统对这种不稳定性的抑制效果,在机器研究中利用新反馈处理器的诊断工具记录了束流不同状态下的横向运动过程,分析得到了最主要的横向... 在上海光源二期升级改造过程中,为了解和追踪由阻抗引起的多束团不稳定性变化以及升级后的横向反馈系统对这种不稳定性的抑制效果,在机器研究中利用新反馈处理器的诊断工具记录了束流不同状态下的横向运动过程,分析得到了最主要的横向多束团不稳定模式在束流稳态、注入瞬态以及增长-衰减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评估了横向反馈的作用效果,计算出该模式增长率/阻尼率以及增长率与束流的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耦合稳定性 增长率/阻尼率 横向反馈 瞬态诊断 上海光源
下载PDF
液压支架与围岩耦合关系及应用 被引量:114
8
作者 王国法 庞义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4,共5页
基于"砌体梁"理论力学模型,对支架所受顶板岩层载荷进行分类,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对支架与围岩耦合作用关系进行研究,提出支架与围岩之间存在刚度耦合、强度耦合、稳定性耦合关系,并分析了酸刺沟煤矿大采高综放液压支架失稳破坏... 基于"砌体梁"理论力学模型,对支架所受顶板岩层载荷进行分类,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对支架与围岩耦合作用关系进行研究,提出支架与围岩之间存在刚度耦合、强度耦合、稳定性耦合关系,并分析了酸刺沟煤矿大采高综放液压支架失稳破坏原因。认为顶板动载荷主要受破断基本顶岩块与随动岩层自身质量、回转空间共同影响,直接顶(含顶煤)-支架-底板的整体刚度可以影响基本顶的断裂位置,从而降低基本顶来压对支架的作用力与作用时间;合理的支架支护强度可以降低顶板下沉量与下沉速度,减轻顶板动载冲击对支架的影响,支架支护强度还对底板及煤壁片帮冒顶产生影响;支架自身稳定性及对围岩失稳的适应性是支架-围岩系统稳定性耦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围岩 刚度耦合 强度耦合 稳定性耦合 适应性分析
下载PDF
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渗流-应力耦合数值模拟 被引量:41
9
作者 裴桂红 吴军 +1 位作者 刘建军 梁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2期4975-4978,共4页
针对深基坑工程实际,建立了地下水非稳定渗流的三维数学模型,考虑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和外在人为的扰动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基于小变形假设、弹塑性本构关系及Terzaghi有效应力原理得到了土体变形方程。通过基坑渗流-应力耦合数值模拟,... 针对深基坑工程实际,建立了地下水非稳定渗流的三维数学模型,考虑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和外在人为的扰动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基于小变形假设、弹塑性本构关系及Terzaghi有效应力原理得到了土体变形方程。通过基坑渗流-应力耦合数值模拟,研究了群井降水条件下基坑地下水渗流场变化规律,考虑基坑支护措施,给出了渗流过程中基坑应力场变化特征。通过对武汉市某基坑开挖过程中渗流-应力耦合数值模拟,分析了渗流对基坑开挖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力学 深基坑 耦合 稳定性
下载PDF
非均匀分布纵向耦合束不稳定性的研究
10
作者 王兰法 张闯 +1 位作者 王书鸿 国智元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61-766,共6页
利用Vlasov方程研究了非均匀分布情形下的纵向多束团不稳定性 .当束团均匀分布时 ,由该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与ZAP程序给出的结果一致 ;对于非均匀分布的情形 。
关键词 耦合束不稳定性 非均匀分布 同步辐射加速器
原文传递
激光干扰试验中光纤耦合效率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慧 胡欣 +2 位作者 殷瑞光 甘霖 张文攀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6-298,共3页
光纤耦合效率的大小与稳定性直接影响激光干扰试验中能量的模拟精度。对1.06μm脉冲激光器与多模光纤直接耦合时的耦合效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激光束相对光纤接收端面不同角度入射与光纤以正弦甩动情况下的耦合效率及稳定性,结果表明... 光纤耦合效率的大小与稳定性直接影响激光干扰试验中能量的模拟精度。对1.06μm脉冲激光器与多模光纤直接耦合时的耦合效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激光束相对光纤接收端面不同角度入射与光纤以正弦甩动情况下的耦合效率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光纤运动情况下,耦合效率下降很小,偏转光纤接收端面,由于反射损耗的影响耦合效率明显下降,光纤耦合效率变化在3%~5%,稳定性较好,总体耦合效率满足激光干扰试验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耦合效率 耦合稳定性 不同入射角
原文传递
BEPC上离子引起的耦合束团不稳定性分析
12
作者 罗云 国智元 张闯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8-263,共6页
对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BEPC)上观测到的由离子引起的电子束二极耦合束团不稳定性的实验数据作了分析处理 ,给出了这种二极耦合束团不稳定性的边带 .首先用离子俘获的线性两束流理论定量计算了离子引起的二极耦合束团不稳定性发生的... 对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BEPC)上观测到的由离子引起的电子束二极耦合束团不稳定性的实验数据作了分析处理 ,给出了这种二极耦合束团不稳定性的边带 .首先用离子俘获的线性两束流理论定量计算了离子引起的二极耦合束团不稳定性发生的阈值束流流强和不稳定性的增长时间 ,然后用基于束流 -离子强弱作用模型的模拟程序跟踪了在实验情况下束流与离子的相互作用过程 ,跟踪结果成功地再现了离子引起的二极耦合束团不稳定性边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俘获 耦合束团不稳定性 线性两束流理论 强弱作用模型 中国 日本 BEPC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PEI SPBPM
原文传递
多束团不稳定性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兰法 张闯 +3 位作者 王书鸿 国智元 林郁正 童德春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1174-1181,共8页
利用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多束团不稳定性.SCBI程序(SIMULATIONOFCOUPLED-BUNCHINSTABILITIES)是一个用来模拟研究储存环上高频腔、真空盒内壁及其它腔形结构元件的长程尾场和中程尾场激发的多束团不稳定性的综合程序.在束团均匀分布情... 利用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多束团不稳定性.SCBI程序(SIMULATIONOFCOUPLED-BUNCHINSTABILITIES)是一个用来模拟研究储存环上高频腔、真空盒内壁及其它腔形结构元件的长程尾场和中程尾场激发的多束团不稳定性的综合程序.在束团均匀分布情形下,比较了SCBI程序与ZAP程序的结果,两者非常一致.同时,利用SCBI程序对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多束团改进方案(BEPCⅡ)的多束团不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束不稳定性 稳定性模式 多束团 储存环
原文传递
合肥光源逐束团测量和横向束流反馈系统设计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筠华 刘建宏 +5 位作者 郑凯 李为民 刘祖平 孙葆根 杨永良 周泽然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1-296,共6页
介绍了在合肥光源开展逐束团测量(横向和纵向)和横向束流反馈系统研究和研制的重要性,同时还介绍了设计思想。合肥光源高频频率为204 MHz,因此,系统至少需要100 MHz的带宽。还较详细地介绍了宽带部件和系统参数的选择原则。该系统不仅... 介绍了在合肥光源开展逐束团测量(横向和纵向)和横向束流反馈系统研究和研制的重要性,同时还介绍了设计思想。合肥光源高频频率为204 MHz,因此,系统至少需要100 MHz的带宽。还较详细地介绍了宽带部件和系统参数的选择原则。该系统不仅可用于研究由于高频腔中的高阶模和真空室的阻抗壁效应所引起的耦合束团不稳定性,而且还能抑制耦合束团不稳定性振荡、快速束流离子不稳定性和注入大幅度振荡等,从而将提高机器的运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束团系统 耦合束团不稳定性 高阶模(HOM) 横向束流反馈系统 稳定模式
下载PDF
合肥光源数字横向逐束团反馈系统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泽然 王筠华 +4 位作者 孙葆根 王琳 孟鸣 杨永良 陈园博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23-1626,共4页
为了克服横向耦合束团不稳定性对合肥光源的不利影响,在合肥光源(HLS)研制了一套数字横向逐束团反馈系统。该系统使用直接采样前端,同时针对合肥光源水平方向工作点和垂直方向工作点太过接近的情况,修改了数字处理器的FPGA程序,使得单... 为了克服横向耦合束团不稳定性对合肥光源的不利影响,在合肥光源(HLS)研制了一套数字横向逐束团反馈系统。该系统使用直接采样前端,同时针对合肥光源水平方向工作点和垂直方向工作点太过接近的情况,修改了数字处理器的FPGA程序,使得单个处理器能够实现独立的双通道反馈。束流试验验证了反馈系统能有效抑制横向不稳定性,并可以提高注入流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横向反馈 束流试验 逐束团反馈系统 耦合束团不稳定性
下载PDF
合肥光源逐束团横向反馈系统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筠华 郑凯 +12 位作者 李为民 杨永良 黄龙君 陈园博 周泽然 王琳 刘祖平 孙葆根 马力 曹建社 岳军会 刘德康 叶恺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44-1348,共5页
介绍了在合肥光源研制的一套横向(x,y方向)高频、宽带逐束团测量和反馈系统,以及抑制耦合束团不稳定性的初步实验。其中重点介绍了在该系统研制过程中所涉及的部分关键技术:矢量运算模块的开发使得反馈系统的调试简易方便;Notch滤波器... 介绍了在合肥光源研制的一套横向(x,y方向)高频、宽带逐束团测量和反馈系统,以及抑制耦合束团不稳定性的初步实验。其中重点介绍了在该系统研制过程中所涉及的部分关键技术:矢量运算模块的开发使得反馈系统的调试简易方便;Notch滤波器用于滤除反馈信号中的直流分量以及回旋频率分量,节省反馈功率;激励条带的研制。初步的反馈实验结果表明:反馈系统开启后不稳定性振荡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反馈系统 矢量运算 Notch滤波器 激励条带 耦合束团不稳定性
下载PDF
直升机旋翼/动力传动链扭振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7
17
作者 凌爱民 孙东红 《直升机技术》 2003年第2期7-11,共5页
本文以某型机为例,对旋翼/尾桨/动力传动系统扭振特性进行了综合建模分析与试验,试验表明整个传动链的扭振固有频率和振型计算结果正确,为消除动力传动链扭振与发动机燃油调节系统耦合动不稳定性提供了可靠的设计依据,提出的传动链扭振... 本文以某型机为例,对旋翼/尾桨/动力传动系统扭振特性进行了综合建模分析与试验,试验表明整个传动链的扭振固有频率和振型计算结果正确,为消除动力传动链扭振与发动机燃油调节系统耦合动不稳定性提供了可靠的设计依据,提出的传动链扭振与发动机燃调系统耦合稳定性检查试验方法,首次在该型机的研制中取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动力学 旋翼 尾桨 动力传动链 扭振特性 耦合稳定性
下载PDF
导引头天线罩瞄准误差斜率的简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瑞 张淑琴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年第9期15-16,共2页
文章针对天线罩瞄准线误差斜率影响寻的制导武器系统中制导控制系统稳定性这一问题,通过对控制系统的合理简化设计,提出了一种简便实用的计算方法,初步估算了瞄准误差率的取值范围,该方法经仿真验证后正确可行,可为天线罩的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 导引头天线罩 瞄准误差率 耦合回路稳定性
下载PDF
国际期刊导读
19
《钢结构》 2014年第10期79-87,99,共10页
1 I型钢梁塑性耦合稳定性 摘要:研究I型梁的塑性稳定性,为保证塑性或抗震设计时I型梁的延性,其转动特性十分重要。I型梁失效,可能是偏心压缩作用下受压翼缘和腹板出现平面内或平面外局部屈曲,或者同时出现两种局部屈曲模式。为研... 1 I型钢梁塑性耦合稳定性 摘要:研究I型梁的塑性稳定性,为保证塑性或抗震设计时I型梁的延性,其转动特性十分重要。I型梁失效,可能是偏心压缩作用下受压翼缘和腹板出现平面内或平面外局部屈曲,或者同时出现两种局部屈曲模式。为研究梁的塑性屈曲性能,确定其满足塑性或抗震设计要求的转动能力,给出了其塑性倒塌机制,并采用DUCTROT-M软件进行分析。参数分析表明,欧洲热轧截面的腹板高厚比以及平面外屈曲性能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期刊 耦合稳定性 导读 局部屈曲 屈曲性能 抗震设计 I型梁 受压翼缘
下载PDF
HLS逐束团跟踪监测系统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凯 王筠华 +5 位作者 刘建宏 刘祖平 李为民 孙葆根 周泽然 杨永良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7-580,共4页
介绍了合肥光源(HLS)逐束团跟踪监测系统,并且展示了相关的实验、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同相的门电路信号和RF的分频信号控制ADC的外触发,对该测量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进行了验证.并且利用该系统,跟踪记录了完整的注入,慢加速,降频,校正... 介绍了合肥光源(HLS)逐束团跟踪监测系统,并且展示了相关的实验、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同相的门电路信号和RF的分频信号控制ADC的外触发,对该测量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进行了验证.并且利用该系统,跟踪记录了完整的注入,慢加速,降频,校正轨道,扭摆磁铁充电,加斜四极铁以及正常供光运行的全过程.最后展示了该过程的横向工作点(tune值)漂移,多束团耦合不稳定性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nch-by-bunch 双平衡混频器 可靠性验证 tune值漂移 耦合束团不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