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核并行数字孪生的叉车稳定性预警方法及试验
1
作者 马树焕 宁志强 卫立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3-100,共8页
为提高叉车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提出一种基于多核并行数字孪生的叉车稳定性预警方法。首先,利用开源飞控的高精度惯性导航传感器,评估司机操作习惯和路面平整度,并以此驱动数字孪生体运行;其次,利用优化算法迭代计算满足稳定性条件的极... 为提高叉车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提出一种基于多核并行数字孪生的叉车稳定性预警方法。首先,利用开源飞控的高精度惯性导航传感器,评估司机操作习惯和路面平整度,并以此驱动数字孪生体运行;其次,利用优化算法迭代计算满足稳定性条件的极限作业参数,即最高载重量和最快行驶速度等;然后,提出采用开源C语言编译的求解器和多核中央处理器(CPU)并行2种加速策略,以缩短寻优迭代时间;最后,以某型叉车为试验对象,验证飞控系统测量的准确性,分析数字孪生稳定性预警方法的实时性。结果表明:飞控系统具有较高的监测精度,理论计算值与采集值基本一致,全球定位系统(GPS)经纬度偏差约1 m;数字孪生程序具有较快的预测速度,运用开源C语言编译求解器的数字孪生体相比Simulation X3.8平台仿真速度提升3倍,并行数字孪生方法相比仿真平台运行效率提升2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核并行 数字孪生 叉车 稳定性预警 预警方法 并行优化
下载PDF
损伤状态下某桩板式挡土墙稳定性预警 被引量:5
2
作者 徐乾 杨超 +1 位作者 郭鸿 郭光玲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7-53,共7页
为了探究受损挡土墙结构的稳定性预警方法,首先分析挡墙-土体系统受力状态和土压力与挡墙稳定性及土体基床系数之间的关系;其次基于小波包频带能量谱分析,提出损伤预警指标——能量比变异系数(ERVC);然后分析ERVC、土压力及挡墙稳定性... 为了探究受损挡土墙结构的稳定性预警方法,首先分析挡墙-土体系统受力状态和土压力与挡墙稳定性及土体基床系数之间的关系;其次基于小波包频带能量谱分析,提出损伤预警指标——能量比变异系数(ERVC);然后分析ERVC、土压力及挡墙稳定性三者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一种用于损伤状态下的挡墙结构稳定性预警方法,即通过ERVC预警挡墙的稳定状态;最后以某桩板式挡墙为例,建立墙-土系统简化力学模型及其有限元模型,并修正有限元模型参数,得到墙-土系统基准有限元模型,以验证该预警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随ERVC增大,挡墙稳定性逐渐降低;当ERVC达到界限值时,挡墙进入临界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土墙 稳定性预警 土压力 损伤预警指标 能量比变异系数(ERVC) 基准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溜矿井稳定性微震监测与预警研究
3
作者 陈晓云 彭府华 +2 位作者 任海龙 刘显锋 张洪昌 《采矿技术》 2024年第4期154-157,共4页
针对眼前山铁矿2#溜矿井井筒壁垮塌及稳定性监测预警问题,采用多通道微震监测技术对该井筒围岩进行监测。通过制定微震系统方案、波形识别和建立预警模型,实现了溜矿井稳定性实时在线监测和灾害预警。通过对现场监测获得的微震波形数据... 针对眼前山铁矿2#溜矿井井筒壁垮塌及稳定性监测预警问题,采用多通道微震监测技术对该井筒围岩进行监测。通过制定微震系统方案、波形识别和建立预警模型,实现了溜矿井稳定性实时在线监测和灾害预警。通过对现场监测获得的微震波形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井筒岩体破裂信号波形特征;将非定位事件率和定位事件空间聚集椭球率作为预警指标,建立了井筒稳定性预警模型。通过分析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期间监测得到的微震数据可知,2#溜矿井井筒岩体破裂事件水平较低,其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溜矿井 微震监测 稳定性预警 非定位事件 定位事件
下载PDF
降雨型滑坡垂直位移方向率及其位移监测预警判据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贺可强 郭栋 +2 位作者 张朋 郭璐 张国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649-3659,3669,共12页
针对降雨型滑坡位移量预测参数失稳判据的局限和不足,并根据滑坡全息论的基本原理,提出和确定了滑坡垂直位移方向率预测参数,且指出该参数是边坡稳定性演化分析与评价的一个有效位移动力参数,具有位移量或位移速率不可替代的评价和预测... 针对降雨型滑坡位移量预测参数失稳判据的局限和不足,并根据滑坡全息论的基本原理,提出和确定了滑坡垂直位移方向率预测参数,且指出该参数是边坡稳定性演化分析与评价的一个有效位移动力参数,具有位移量或位移速率不可替代的评价和预测作用。同时,系统分析了降雨型滑坡位移与地下水位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对该类边坡稳定性的不同演化阶段的表层垂直位移方向率形成机制与变化规律进行了弹塑性力学分析与评价,分别确定了边坡压缩稳定变形阶段和塑性失稳变形阶段的表层垂直位移方向率与其稳定性演化的定量关系,并依此运用数理统计均方差基本原理,建立了该类滑坡垂直位移方向率的整体失稳监测预警判据。最后运用新滩滑坡A_3、B_3监测点垂直位移方向率对该滑坡稳定性演化过程与失稳规律进行了后验分析与评价,其分析预测结果与边坡实际变形失稳规律基本相吻合,表明该参数在该类滑坡预测预报与监测预警中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型滑坡 垂直位移方向率 稳定性预警判据 新滩滑坡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测绘技术的露天矿区边坡变形识别方法
5
作者 何志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9期0029-0032,共4页
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关系着矿工安全和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因而对其进行准确的变形识别和预警十分重要。本研究采用无人机测绘技术,针对露天矿区边坡进行原位监测和数据收集,通过构建三维模型计算边坡的位移和形变。研究结果表明,无人机测... 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关系着矿工安全和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因而对其进行准确的变形识别和预警十分重要。本研究采用无人机测绘技术,针对露天矿区边坡进行原位监测和数据收集,通过构建三维模型计算边坡的位移和形变。研究结果表明,无人机测绘技术能较为精确地识别变形区域和大小,实现对边坡变形的高效连续监测,对判定边坡稳定性具有可观的帮助。同时,该技术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复杂地形的广阔矿山区域,优越性显著。通过该方法,可以实现对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实时监控与预警,从而提前采取防控措施,提高矿区安全性及其工作效率。本研究的成果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与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测绘技术 露天矿区边坡 变形识别 稳定性预警 矿山安全生产 露天矿区边坡 变形识别 稳定性预警
下载PDF
广东汕揭高速公路土质高边坡稳定性预测分析
6
作者 张宝成 沈艳东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15-117,共3页
边坡现场监测是进行边坡稳定性预测研究有效而重要的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广东汕揭高速公路土质高边坡实例,综合边坡动态监测分析、FLAC2D数值模拟、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对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验证边坡设计的合理性并建立该边坡安全系数法预... 边坡现场监测是进行边坡稳定性预测研究有效而重要的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广东汕揭高速公路土质高边坡实例,综合边坡动态监测分析、FLAC2D数值模拟、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对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验证边坡设计的合理性并建立该边坡安全系数法预警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监测 FLAC2D 稳定性预警标准
原文传递
混凝土受载试验全过程声发射特性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2
7
作者 赖于树 熊燕 程龙飞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0-386,共7页
利用微机控制力学试验机和SAEU2S数字声发射系统对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单轴受压声发射试验,研究了混凝土试件破裂全过程的声发射特征,重点探讨了频谱特征、能量变化、声发射事件计数率等与试件失稳破损过程各阶段的对应关系.试验表明混凝... 利用微机控制力学试验机和SAEU2S数字声发射系统对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单轴受压声发射试验,研究了混凝土试件破裂全过程的声发射特征,重点探讨了频谱特征、能量变化、声发射事件计数率等与试件失稳破损过程各阶段的对应关系.试验表明混凝土试件的失稳破坏并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内部显微裂纹扩展形成更大的宏观裂纹,并最终贯通导致破坏的过程.声发射事件伴随试件受力压密与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及裂纹贯通破损的全过程,在不同阶段具有显著不同特征.以此为判据,设计了混凝土工程稳定性声发射预警试验系统,验证表明该系统能够反映出混凝土工程失稳情况,及时准确发出预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声发射 信号处理 稳定性预警系统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膨胀土渠道安全监控的三维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设计及实现
8
作者 黄超 侯鹏生 +2 位作者 宋海波 史超 丁凡桠 《长江技术经济》 2019年第1期81-86,共6页
为了有效促进南水北调中线渠道工程安全监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淅川二标段为典型区域,基于SkylineGlobe平台构建了渠道虚拟三维场景,建立了交互式展示渠道地理形态及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平台。以平台为基础,实现了渠道基础地形、地质、... 为了有效促进南水北调中线渠道工程安全监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淅川二标段为典型区域,基于SkylineGlobe平台构建了渠道虚拟三维场景,建立了交互式展示渠道地理形态及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平台。以平台为基础,实现了渠道基础地形、地质、设计、监测等信息的展示、查询、维护、分析等综合数据管理,同时提出了基于监测数据与地质经验结合的稳定性分析预警模型,采用自适应的反距离加权插值算法获得未布设监测点位的预警单元监测数值,实现了稳定性分析预警功能,从而为渠道运行安全管理提供专业、快速、准确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仿真 综合数据管理 稳定性分析预警 膨胀土 安全监控
下载PDF
Developments and prospects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underground metal mines in China 被引量:18
9
作者 LIU Jian-po SI Ying-tao +2 位作者 WEI Deng-cheng SHI Hong-xu WANG Re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3074-3098,共25页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echnique to assess stability of rock mass in metal mines.Due to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ound metal mines in China,including the high tectonic s...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echnique to assess stability of rock mass in metal mines.Due to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ound metal mines in China,including the high tectonic stress,irregular shape and existence of ore body,and complex mining methods,the application of microseismic technology is more diverse in China compared to other countries,and is more challenging than in other underground structures such as tunnels,hydropower stations and coal mines.Apart from assessing rock mass stability and ground pressure hazards induced by mining process,blasting,water inrush and large scale goaf,microseismic technology is also used to monitor illegal mining,and track personnel location during rescue work.Moreover,microseismic data have been used to optimize mining parameters in some metal mines.The technology is increasingly used to investigate cracking mechanism in the design of rock mass supports.In this paper,the application,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related achievements of microseismic technology in underground metal mines in China are summarized.By considering underground min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zation,automation and intelligentization,future studies should focus on intelligent microseismic data processing method,e.g.,signal identification of microseismic and precise location algorithm,and o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icroseismic equipment.In addition,integrated monitoring and collaborative analysis for rock mass response caused by mining disturbance will have good prospect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ground metal mine microseismic safety management rock mass stability disaster warning integrated monitor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