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定段曝气时间对高负荷接触稳定法碳捕获影响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1
作者 孙剑平 王奥乾 +1 位作者 李绍峰 于明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9-835,共7页
为探究高负荷接触稳定法(HiCS)中稳定段曝气时间(ts)对废水碳捕获的影响,分析不同ts下HiCS系统的碳捕获率及污泥性质的差异,同时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当ts为1.0、2.0、3.0 h时,碳捕获率分别为43.0%、42.4%、39.2%,显著高... 为探究高负荷接触稳定法(HiCS)中稳定段曝气时间(ts)对废水碳捕获的影响,分析不同ts下HiCS系统的碳捕获率及污泥性质的差异,同时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当ts为1.0、2.0、3.0 h时,碳捕获率分别为43.0%、42.4%、39.2%,显著高于ts为0.5、4.0 h的20.3%和25.3%;污泥粒径较小且分布集中、微观结构粗糙多孔,有利于污泥和有机物接触絮凝。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与接种污泥相比,ts为0.5 h的HiCS污泥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由24.7%、25.8%上升至40.0%、30.8%。FAPROTAX功能预测结果显示,与碳循环代谢相关的微生物丰度最高,占比达到60%以上,其相对丰度受ts影响显著,在1.0~3.0 h时高于0.5、4.0 h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负荷接触稳定 稳定段曝气时间 碳捕获
下载PDF
不同蛋白稳定段对超高温灭菌牛乳发酵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王磊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4期1-4,共4页
将未经蛋白稳定段与经90℃、30 s,90℃、60 s蛋白稳定段处理的牛乳进行137℃、4 s灭菌处理后,发酵制备酸乳(分别为T00、T30、T60组),通过流变仪、质构仪、稳定性分析仪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析酸乳的黏度、质构特性、稳定性及微观结... 将未经蛋白稳定段与经90℃、30 s,90℃、60 s蛋白稳定段处理的牛乳进行137℃、4 s灭菌处理后,发酵制备酸乳(分别为T00、T30、T60组),通过流变仪、质构仪、稳定性分析仪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析酸乳的黏度、质构特性、稳定性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T00与T30酸乳黏度、稳定性及质构特性差异不显著,T60酸乳黏度仅为T30与T00的55.23%~58.98%,不稳定指数为0.19,显著高于T30与T00酸乳。综上,随着蛋白稳定段的延长,酸乳蛋白致密度降低,蛋白呈现相互聚集现象,所制备酸乳稳定性变差、黏度降低、质地更为稀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稳定段 牛乳 发酵特性 黏度 质构特性 稳定 微观结构
下载PDF
风流经转弯后稳定段长度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支学艺 刘建华 赖春明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6年第1期96-101,共6页
风硐与回风井的连接部一直以来都是矿山通风学者的研究重点,大部分矿山在该部位采用的是直角连接.风流经过直角转弯后会进入直风硐,为使风硐内流场稳定及满足风机测定需要,要求直风硐要有一定长度,使其风速分布稳定.针对风流经转弯后进... 风硐与回风井的连接部一直以来都是矿山通风学者的研究重点,大部分矿山在该部位采用的是直角连接.风流经过直角转弯后会进入直风硐,为使风硐内流场稳定及满足风机测定需要,要求直风硐要有一定长度,使其风速分布稳定.针对风流经转弯后进入直风硐的实际情况,建立模型,应用fluent对其流场进行模拟,研究不同风硐当量直径、粗糙度等条件下风流经转弯后所需的稳定段长度.提出将内外直角改造成圆弧形并增设导流叶片的优化措施,使转弯处的局部阻力有效降低,风流经转弯后所需的稳定段长度大大缩短,间接为矿山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硐 数值模拟 稳定段长度
下载PDF
SWT-120风洞稳定段的性能测量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勇为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5-89,共5页
在普通超音速风洞中,由于受到噪声干扰,很难进行有效的边界层转捩特性试验研究,针对超声速流动特点发展较低噪声风洞十分必要,而稳定段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下游试验段噪声水平。本文介绍一座低噪声风洞稳定段的结构和性能测量结果。先... 在普通超音速风洞中,由于受到噪声干扰,很难进行有效的边界层转捩特性试验研究,针对超声速流动特点发展较低噪声风洞十分必要,而稳定段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下游试验段噪声水平。本文介绍一座低噪声风洞稳定段的结构和性能测量结果。先对稳定段的结构设计做了简单介绍,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大角度扩散段内装置孔锥,稳定段安装消音夹层和阻尼网组等部件后,气流的速度脉动和压力脉动明显降低,其中压力脉动降低一个量级,速度脉动为1%。进一步优化设计和改进工艺,速度脉动还可进一步降低。测量结果表明SWT-120稳定段的设计是成功的,对我们以后发展更高性能的静风洞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风洞 稳定段 气流脉动 噪声
下载PDF
基于单壁碳纳米管的PVA静电纺稳定段射流的拉伸研究
5
作者 王宁 覃小红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5-521,共7页
在聚乙烯醇(PVA)溶液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单壁碳纳米管,溶液的性能及其静电纺稳定段射流的拉伸会发生变化.试验表明:单壁碳纳米管的加入可显著提高溶液的黏度和电导率;基于单壁碳纳米管的稳定段射流的半径r与距离泰勒锥顶点不同轴向距... 在聚乙烯醇(PVA)溶液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单壁碳纳米管,溶液的性能及其静电纺稳定段射流的拉伸会发生变化.试验表明:单壁碳纳米管的加入可显著提高溶液的黏度和电导率;基于单壁碳纳米管的稳定段射流的半径r与距离泰勒锥顶点不同轴向距离z满足r^z-1/2,该试验结果与纯PVA溶液静电纺稳定段射流的拉伸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PVA) 单壁碳纳米管(SWCNTs) 静电纺 稳定段射流拉伸
下载PDF
断面比对风硐稳定段长度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谭安 支学艺 +1 位作者 刘建华 黄文琪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7-51,共5页
文章基于射流理论、边界层理论等流体力学理论,在分析风硐内风流流动状态的基础上,依托某矿山实际,构建风硐各主要部位的几何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各个物理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研究不同断面比(扩散器出口断面与风硐断面比)条件下风... 文章基于射流理论、边界层理论等流体力学理论,在分析风硐内风流流动状态的基础上,依托某矿山实际,构建风硐各主要部位的几何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各个物理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研究不同断面比(扩散器出口断面与风硐断面比)条件下风硐的流场分布,提出了风硐流场稳定所需的"流场稳定段长度"概念,研究了不同断面比ε条件下的流场稳定段长度L以及二者间的定性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流场稳定段长度L随断面比ε减小而增大,且增大的幅度越来越大,为主风机与风硐的合理匹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比 风硐 稳定段长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小型风洞设计制作及稳定段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金煜辉 李双平 李双宁 《科技传播》 2012年第20期99-102,共4页
风洞是从事飞行器研制和空气动力学研究的最基本的实验设备。迄今为止绝大部分空气动力学实验都是在风洞中完成的。风洞的发展是同航空航天技术紧密相关的,风洞是研制新型飞行器的重要物质基础。稳定段及其内部的整流装置是风洞不可或... 风洞是从事飞行器研制和空气动力学研究的最基本的实验设备。迄今为止绝大部分空气动力学实验都是在风洞中完成的。风洞的发展是同航空航天技术紧密相关的,风洞是研制新型飞行器的重要物质基础。稳定段及其内部的整流装置是风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整流装置包括纱网和蜂窝网等,其设计目的是使气流均匀或降低紊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风洞 纱网 均匀性 稳定段 能量损失
下载PDF
地表仿真三维建模在隧道洞口偏压段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刘志 《福建建材》 2024年第9期66-70,共5页
随着隧道工程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广泛开展,对隧道洞口偏压段稳定性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地表三维仿真建模技术的新方法,旨在提高隧道洞口偏压段稳定性分析的精度和效率。通过结合无人机技术搭载激光雷达... 随着隧道工程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广泛开展,对隧道洞口偏压段稳定性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地表三维仿真建模技术的新方法,旨在提高隧道洞口偏压段稳定性分析的精度和效率。通过结合无人机技术搭载激光雷达系统进行地表三维点云数据采集,并利用Geomagic和Surfer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克里金插值,精确构建了高质量的地表三维模型。此外,自编程序将点云数据转化为3DEC离散元软件可识别的格式,快速构建了适用于稳定性分析的数值模型。研究显示,新研究方法能有效捕捉隧道洞口偏压段的地表变形特征和应力分布趋势,从而为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持;相比传统的二维数值模拟和简化地质模型,新方法在处理复杂地形具有明显优势,显著提高了稳定性分析的精确性和可靠性;通过与现场监测数据的对比验证,展示了新方法在预测地表沉降、深部位移和地表裂缝发展趋势方面的可靠性。新方法为解决类似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工程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技术途径,对提升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地表仿真 三维建模 偏压稳定 点云数据处理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探讨
9
作者 刘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63-0066,共4页
为了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预后,对其展开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方法 随机把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对照组(阿司匹林)与观察组(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 为了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预后,对其展开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方法 随机把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对照组(阿司匹林)与观察组(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疗效较高、cTnT、血小板聚集较低,aPTT较高(P<0.05)。结论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药物在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中价值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抬高心肌梗死 治疗方法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下载PDF
男性正常人、声带息肉和喉癌患者/i:/元音声样稳定时程段的测定
10
作者 李革临 丁秀勇 +2 位作者 俞方 张道行 杨和钧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40-342,共3页
目的判断/i/元音声样稳定部分的时程段。方法采集男性正常人、声带息肉和喉癌患者的/i/元音信号,使用计算机声学分析的方法,将元音/i/信号分5个时程进行声学分析,并将每段所得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语音信号由开始向结尾发展的5个时程过程... 目的判断/i/元音声样稳定部分的时程段。方法采集男性正常人、声带息肉和喉癌患者的/i/元音信号,使用计算机声学分析的方法,将元音/i/信号分5个时程进行声学分析,并将每段所得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语音信号由开始向结尾发展的5个时程过程中,正常组、声带息肉组信号周期值(P)均无显著变化,喉癌组1、4时程间有明显差异;正常对照组在1、5时程谐噪比(HNR)明显小于2、3、4时程,频率微扰商(FPQ)在第3、4时程明显降低,声带息肉组在第1时程谐噪比显著降低,各时程频率微扰商值无显著差异;喉癌组在5个时程谐噪比、频率微扰商均无显著变化;正常男性在进行/i/音的声学检测时,0.6秒后信号最稳定;男性声带息肉患者0.3秒后信号稳定,而喉癌患者在发音5个时程周期值均不稳定。结论不同组别/i/音声信号稳定段取样起始点不同,男性正常人为0.6秒,声带息肉和喉癌患者均为0.3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分析 元音稳定段
下载PDF
水平管稳定流动段煤粉输送流动阻力试验及计算 被引量:5
11
作者 池作和 张力 +1 位作者 潘卫国 岑可法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煤粉流动阻力计算是制粉系统设计和选型的基础。在对前人研究结果进行归纳的基础上 ,结合实验室流动阻力试验 ,提出了煤粉流过水平稳定段的阻力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比采用模化法得到结果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比采用理论推导或量纲分析... 煤粉流动阻力计算是制粉系统设计和选型的基础。在对前人研究结果进行归纳的基础上 ,结合实验室流动阻力试验 ,提出了煤粉流过水平稳定段的阻力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比采用模化法得到结果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比采用理论推导或量纲分析得到结果形式较为简单 ,且没有工程中难以确定的参数 ,因而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输送 流动阻力试验 锅炉 水平管稳定流动
下载PDF
腰椎节段性不稳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倪才方 杨惠林 唐天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4期190-192,共3页
关键词 腰椎 性不稳定 腰痛
下载PDF
比较脊柱节段稳定性训练与传统方法治疗下背痛的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颖 张洁 +2 位作者 马洪喜 张洪耀 杜金刚 《中国康复》 2009年第2期98-99,共2页
目的:比较脊柱节段稳定性训练(SSE)与传统方法治疗下背痛的疗效。方法:下背痛患者56例,分为SSE组31例和对照组25例,均采用传统方法治疗,SSE组同时加用脊柱节段稳定性训练。结果:治疗3个月时SSE组休假天数、数字疼痛评分(NRC)、Oswextry... 目的:比较脊柱节段稳定性训练(SSE)与传统方法治疗下背痛的疗效。方法:下背痛患者56例,分为SSE组31例和对照组25例,均采用传统方法治疗,SSE组同时加用脊柱节段稳定性训练。结果:治疗3个月时SSE组休假天数、数字疼痛评分(NRC)、Oswextry量表(ODI)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复发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及12个月时SSE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节段稳定性训练治疗下背痛能在短期减少复发次数,疗效保持时间长,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背痛 脊柱节稳定性训练 传统方法
下载PDF
肩锁钩板治疗不稳定性锁骨外侧段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李军 张宁 +1 位作者 金正帅 马益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比较锁骨钩板和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锁骨外侧段骨折的疗效.方法:54例不稳定性锁骨外侧段骨折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内固定物分别是锁骨钩板或克氏针,根据国外的锁骨外侧段骨折肩部功能评价标准进行6~12个月的术后随访,... 目的:比较锁骨钩板和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锁骨外侧段骨折的疗效.方法:54例不稳定性锁骨外侧段骨折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内固定物分别是锁骨钩板或克氏针,根据国外的锁骨外侧段骨折肩部功能评价标准进行6~12个月的术后随访,随访结果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克氏针内固定组的手术优良率为77.3%,并发症发生率为27.3%,骨折愈合率为81.8%;锁骨钩板内固定组的手术优良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为3.1%,骨折愈合率100%.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不稳定性锁骨外侧段骨折的手术治疗中,锁骨钩板较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有较高的手术优良率和骨折愈合率,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因此,它是一种疗效满意的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钩板 稳定性锁骨外侧骨折 内固定 疗效 手术方法
下载PDF
腰椎间盘MRI信号与节段间不稳定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黎一兵 雷俊奇 +1 位作者 郝定均 贺宝荣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1036-1037,共2页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MRI信号与腰椎节段间不稳定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7例患者依据椎间隙X线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腰椎节段间失稳组与节段间稳定组。测定椎间盘MRI信号强度,依据信号强度将椎间盘退变分为5级。比较两组MRI信号差...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MRI信号与腰椎节段间不稳定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7例患者依据椎间隙X线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腰椎节段间失稳组与节段间稳定组。测定椎间盘MRI信号强度,依据信号强度将椎间盘退变分为5级。比较两组MRI信号差异,分析节段间不稳定与椎间盘信号改变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腰椎节段间不稳定患者MRI信号为0.40±0.027,腰椎间节段稳定患者MRI信号为0.54±0.033,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间MRI信号强度分布行差异分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节段间不稳定患者MRI信号强度较节段间稳定患者更低。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尚无证据表明腰椎间盘MRI信号改变与腰椎间盘节段间不稳定存在等级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磁共振成像 @节间不稳定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结合稳定同位素标记肽段同时测定稻米及其制品中3种过敏蛋白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欢 曹赵云 +1 位作者 马有宁 陈铭学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14-1323,共10页
基于稳定同位素标记特征肽段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建立稻米及制品中3种过敏蛋白质的同时定量方法。稻米及制品样品经盐溶液提取,赖氨酰基内切酶(Lys-C)和胰蛋白酶依次水解,C18-SD柱净化后,采用纳升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 基于稳定同位素标记特征肽段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建立稻米及制品中3种过敏蛋白质的同时定量方法。稻米及制品样品经盐溶液提取,赖氨酰基内切酶(Lys-C)和胰蛋白酶依次水解,C18-SD柱净化后,采用纳升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NanoLC-LTQ-Orbitrap)采集和Protein Discovery软件鉴定,NCBI和Uniprot数据库的基本局部搜索比对工具(BLAST)筛选验证,最终获得表征稻米及制品中α-淀粉酶/胰蛋白酶抑制剂类蛋白质(seed allergenic protein RAG2,RAG2)、乙二醛酶Ⅰ活性蛋白(glyoxalaseⅠ)和α-球蛋白(19 kDa globulin)3种过敏蛋白质的特异性肽段。3个特异性肽段经液相色谱梯度洗脱,在Poroshell色谱柱上实现完全分离,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分析。实验通过优化多反应监测(MRM)质谱参数,比较不同溶剂体系、水解酶种类和酶量等酶解条件,结合内标法定量,实现对稻米及制品中3种蛋白质的绝对定量。实验结果表明,当酶解溶剂中含1 g/L十二烷基硫酸钠,采用Lys-C和胰蛋白酶组合消化策略,可有效提高3种蛋白质的酶切效率至65.7%~97.3%。该方法在1~200 n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2,3种蛋白质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3 mg/kg和10 mg/kg。3种蛋白质在空白稻米制品基质中3个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80.6%~103.7%,日间和日内精密度均小于11.5%。该方法稳定性好,检测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在分析各类稻米及制品中3种过敏蛋白质含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特异性肽 稳定同位素标记肽 酶解条件 过敏蛋白质 稻米
下载PDF
RF系统治疗胸腰段不稳定骨折122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长庆 肖建德 +2 位作者 陈扬 王大平 张洪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2年第4期306-307,共2页
回顾性分析胸腰段不稳定骨折 12 2例临床资料 ,3例复位不良 ,119例术后 2周内X线片复查均复位。随访 1~5年 ,矫正角度无丢失。RF系统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固定牢固 ,是治疗胸腰段不稳定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方法之一。
关键词 RF系统 治疗 胸腰稳定骨折 临床资料
下载PDF
AF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并截瘫3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昊 郭卫春 +2 位作者 任岳 刘世清 刘金慕 《医学新知》 CAS 2003年第3期131-132,139,共3页
目的 观察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并截瘫的疗效。方法 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推移复位法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截瘫 38例。结果 Cobb’s角由术前平均 2 3.8°(11°~ 43°)矫正到术后平均 2... 目的 观察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并截瘫的疗效。方法 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推移复位法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截瘫 38例。结果 Cobb’s角由术前平均 2 3.8°(11°~ 43°)矫正到术后平均 2 .6°(0°~ 8°) ;椎体前、后缘高度由术前 46 %〈2 3%~ 6 8%〉和 70 %〈32 %~ 80 %〉恢复到术后的 92 %〈89%~10 0 %〉与 97%〈94%~ 10 0 %〉。 3者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 .0 1)。术后随访 6~ 2 8mo,平均随访 10 .5mo ,32例不完全性截瘫患者均有 1~ 3级恢复 ,6例全瘫患者中 ,4例有 1~ 2级恢复。结论 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能使突入椎管腔内的伤椎椎体后壁精确复位 ,牢靠固定 ,并使椎管有效减压。但在某些前、后纵韧带完整性已遭破坏的爆裂型骨折、脱位病例 ,推移复位法可作为AF内固定系统的必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 治疗 稳定性胸腰骨折 截瘫 疗效 合并症 手术方法
下载PDF
地西泮急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尹扬光 史忠 +3 位作者 赵晓辉 陈国柱 宋明宝 陈剑飞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009-2011,2014,共4页
目的探讨地西泮急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UA/N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临床诊断为UA/NSTEMI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51例)和地西泮组(169例),对照组采用最新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地西泮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 目的探讨地西泮急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UA/N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临床诊断为UA/NSTEMI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51例)和地西泮组(169例),对照组采用最新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地西泮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地西泮10mg肌肉注射,1次/日。观察48h,观察用药后心绞痛症状缓解情况,心电图改善情况,心脏标志物升高情况,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血糖变化,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及地西泮不良反应等。结果地西泮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电图改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地西泮组心脏标志物进行性升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心率下降比对照组更明显(P<0.01),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血糖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中相应的亚组比较,地西泮治疗能有效降低高血压亚组血压和糖尿病亚组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嗜睡外,未观察到地西泮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UA/NSTEMI患者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短期加用地西泮治疗可取得更好的疗效,可降低UA/NSTEMI患者行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比例及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泮 稳定性心绞痛/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 心绞痛 心电图 不良心脏事件
下载PDF
新编运动操联合穴位按揉在胸腰段脊椎不稳定性爆裂型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黎 张志鹏 纳强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7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新编运动操联合穴位按揉在胸腰段脊椎不稳定性爆裂型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胸腰段脊椎不稳定性爆裂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新编运动操... 目的探讨新编运动操联合穴位按揉在胸腰段脊椎不稳定性爆裂型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胸腰段脊椎不稳定性爆裂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新编运动操联合穴位按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健康精神、情感职能等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编运动操联合穴位按揉能有效降低胸腰段脊椎不稳定性爆裂型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编运动操 穴位按揉 胸腰脊椎不稳定性爆裂型骨折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