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稳定L型外膜蛋白和染色体DNA酶切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和 唐七义 +1 位作者 徐英 解薇亚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4期18-20,共3页
非高渗培养基传代培养的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稳定L型丧失了主要外膜蛋白、特异性表面抗原和染色体DNA部分片段,保留了沙门氏菌共同的内部抗原和形成L型独特的表面抗原。提示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稳定L型多种特性的丧失同... 非高渗培养基传代培养的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稳定L型丧失了主要外膜蛋白、特异性表面抗原和染色体DNA部分片段,保留了沙门氏菌共同的内部抗原和形成L型独特的表面抗原。提示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稳定L型多种特性的丧失同其基因或主要外膜蛋白的缺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杆菌 副伤寒杆菌 稳定l型
下载PDF
免疫酶技术鉴定El Tor型霍乱弧菌稳定L型(摘要) 被引量:2
2
作者 蒋玖 黄谷良 林特夫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1年第1期15-15,共1页
由鳝鱼和鲫鱼胆汁诱导El Tor型霍乱弧菌(EVC)形成的稳定L型,其形态为长丝体,稳定而不能回复为细菌型。经L型培养在平板上形成的丝状菌落不易刮取与乳化,且生化反应很不典型,故不能通过常规的细菌鉴定方法加以证实。进一步采用菌落原位... 由鳝鱼和鲫鱼胆汁诱导El Tor型霍乱弧菌(EVC)形成的稳定L型,其形态为长丝体,稳定而不能回复为细菌型。经L型培养在平板上形成的丝状菌落不易刮取与乳化,且生化反应很不典型,故不能通过常规的细菌鉴定方法加以证实。进一步采用菌落原位杂交并以EVC细菌型和羧苄青霉素诱导的EVC不稳定L型作对照,后二者CT基因阳性,而EVC稳定L型由于不易裂解,故也不能通过原位杂交进行鉴定。本文采用免疫酶技术成功地对EVC稳定L型进行了鉴定。 在含粘附剂的载玻片上加一接种环无菌生理盐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免疫酶技术 稳定l型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耐乙胺丁醇embB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罗振华 王和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27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L型形成乙胺丁醇耐药性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非高渗分离培养法在不含乙胺丁醇与含乙胺丁醇的液体培养基内诱导形成结核分枝杆菌L型,过滤传代后获得稳定L型纯培养物。通过nPCR扩增、PCR-SSCP及PCR-DS技术分别对自发...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L型形成乙胺丁醇耐药性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非高渗分离培养法在不含乙胺丁醇与含乙胺丁醇的液体培养基内诱导形成结核分枝杆菌L型,过滤传代后获得稳定L型纯培养物。通过nPCR扩增、PCR-SSCP及PCR-DS技术分别对自发形成与诱导形成的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耐乙胺丁醇embB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自发形成及药物诱导形成的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embB基因的nPCR及PCR-SSCP结果显示,与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DNA条带和带型;测序结果显示稳定L型embB基因序列与其亲代细菌相同没有发生改变,其结果与PCR-SSCP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PCR-SSCP和PCR-DS技术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L型耐乙胺丁醇基因的检测;无论是自发形成或药物诱导形成的稳定L型embB基因未发生突变,提示结核分枝杆菌L型对乙胺丁醇的耐药性同embB基因突变无关,细胞壁缺陷变异可能是导致结核分枝杆菌产生乙胺丁醇耐药性的一个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 乙胺丁醇 耐药性 EMBB基因
下载PDF
伤寒杆菌稳定L型粗糙型返祖菌的蛋白图谱和抗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和 唐七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8-31,共4页
甲型副伤寒杆菌温和噬菌体转导伤寒杆菌稳定L型返祖形成的两株粗糙型伤寒杆菌,在SDS-PAGE电泳中缺失多条高分子量蛋白带。抗原分析表明,两株粗糙型返祖菌具有同其亲代伤寒杆菌一致的H抗原,但缺乏O抗原以及伤寒杆茵和甲型... 甲型副伤寒杆菌温和噬菌体转导伤寒杆菌稳定L型返祖形成的两株粗糙型伤寒杆菌,在SDS-PAGE电泳中缺失多条高分子量蛋白带。抗原分析表明,两株粗糙型返祖菌具有同其亲代伤寒杆菌一致的H抗原,但缺乏O抗原以及伤寒杆茵和甲型副伤寒杆茵共同的某些表面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杆茵 稳定l型 抗原 突变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染色体DNA的PCR-SSCP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豫萍 王和 《江西医学检验》 2004年第4期295-296,共2页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变异的核酸分子基础。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的染色体DNA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物进行产物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果产物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显示稳定L型的染色体DNA保留了与其亲代细菌...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变异的核酸分子基础。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的染色体DNA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物进行产物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果产物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显示稳定L型的染色体DNA保留了与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主要带型,但也显示出少数不同于其亲代细菌型的DNA条带。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可保留与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特异性染色体基因,但也发生了染色体基因的点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稳定l型染色体 DNA PCR-SSCP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及其稳定L型的katG基因研究
6
作者 徐艳 王和 《贵州医药》 CAS 2005年第12期1063-1066,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壁缺陷对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敏感性的影响以及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缺陷形成异烟肼耐药性的分子基础。方法采用非高渗培养基体外药敏试验,检测自发形成及诱导形成的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的异烟肼敏感性;用异烟肼耐药性相关结... 目的探讨细胞壁缺陷对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敏感性的影响以及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缺陷形成异烟肼耐药性的分子基础。方法采用非高渗培养基体外药敏试验,检测自发形成及诱导形成的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的异烟肼敏感性;用异烟肼耐药性相关结构基因katG的特异性引物,对自发形成及诱导形成的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及其亲代细菌型的染色体DNA进行PCR扩增与序列分析。结果不论对异烟肼敏感还是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自发或诱导形成稳定L型后,都能够在含0.2μg/ml异烟肼的非高渗液体培养基内生长和传代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katG基因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形成与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DNA条带。PCR-DS分析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katG基因扩增产物具有与其细菌型相同的核苷酸序列。结论无论是自发形成的还是异烟肼诱导形成的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都可形成异烟肼耐药性,但其katG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并没有发生改变。提示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的异烟肼耐药性与katG基因突变无关,细胞壁缺失也是导致结核分枝杆菌形成异烟肼耐药性的一个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稳定l型 KATG基因
下载PDF
50株不稳定L型细菌返祖前后药敏试验
7
作者 张善民 李宪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0年第3期202-203,共2页
关键词 稳定l型细胞返祖 药敏试验 敏感率
下载PDF
免疫酶技术鉴定 El Tor 型霍乱弧菌稳定 L 型 被引量:2
8
作者 蒋玖 黄谷良 林特夫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4期12-14,共3页
细菌稳定 L 型的形态、培养特性以及生化反应常与原菌不同,其菌落在盐水中不能乳化,故不能通过玻片凝集测定其抗原。对于这种一时不能回复为原菌的 L 型很难进行鉴定。本文采用免疫酶技术对由鳝鱼和鲫鱼胆汁诱导的 El Tor 型霍乱弧菌稳... 细菌稳定 L 型的形态、培养特性以及生化反应常与原菌不同,其菌落在盐水中不能乳化,故不能通过玻片凝集测定其抗原。对于这种一时不能回复为原菌的 L 型很难进行鉴定。本文采用免疫酶技术对由鳝鱼和鲫鱼胆汁诱导的 El Tor 型霍乱弧菌稳定 L 型进行了鉴定。实验证明 L 型的细胞壁可有不同程度的缺失,稳定 L 型仍可能有少量“O”抗原存在。PAP 法比较敏感,即使少量抗原亦可以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免疫酶技术 稳定l型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感染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罗振华 王和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7-9,18,共4页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感染标本的病原学的检测方法。方法以非高渗分离培养法诱导并获得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将其感染豚鼠后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采用PCR方法检测稳定L型培养物的IS986序列并鉴定其性质。结果结核分枝杆...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感染标本的病原学的检测方法。方法以非高渗分离培养法诱导并获得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将其感染豚鼠后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采用PCR方法检测稳定L型培养物的IS986序列并鉴定其性质。结果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在常规细菌学方法检查中不能发现或鉴定,但采用非高渗分离培养法能够检出,5例动物病变组织有4例检测出稳定L型,PCR直接扩增动物病变组织有3例呈阳性反应。结论采用以非高渗分离培养和基因检测为主要内容的非高渗分离培养法,能够快速的检测出样品中潜伏存在的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可提高病原学诊断的阳性率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 检测 非高渗分离培养 PCR
原文传递
用PCR扩增16Sr RNA基因鉴定幽门螺杆菌的细胞壁缺陷型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菲 陈峥宏 赵亮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及其稳定L型的检测与鉴定方法。方法:用抗生素诱导、滤菌器过滤、非高渗透压培养基培养获得幽门螺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对幽门螺杆菌及其稳定L型进行16SrRNA基因的PCR扩增及序列测定。结果:幽门螺杆菌及其稳定L型的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及其稳定L型的检测与鉴定方法。方法:用抗生素诱导、滤菌器过滤、非高渗透压培养基培养获得幽门螺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对幽门螺杆菌及其稳定L型进行16SrRNA基因的PCR扩增及序列测定。结果:幽门螺杆菌及其稳定L型的16SrRNA基因PCR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电泳,在紫外检测仪下可见550 bp的DNA条带,测序结果经NCB I B last分析比对,基因同源性可达100%。结论:16SrRNA基因PCR检测可用于幽门螺杆菌L型及其他形态变异的菌种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细胞壁 稳定l型 16SRRNA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肺炎链球菌L型对人淋巴细胞因子分泌刺激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綦廷娜 王和 陈峥宏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0-611,共2页
目的观察细胞壁缺陷肺炎链球菌刺激人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作用。方法用青霉素诱导肺炎链球菌形成L型,分离稳定L型纯培养物。将热灭活的肺炎链球菌的细菌型及稳定L型菌液分别与人淋巴细胞混合... 目的观察细胞壁缺陷肺炎链球菌刺激人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作用。方法用青霉素诱导肺炎链球菌形成L型,分离稳定L型纯培养物。将热灭活的肺炎链球菌的细菌型及稳定L型菌液分别与人淋巴细胞混合,体外37℃培养24 h,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物上清中IL-1β和TNF-α含量。结果L型肺炎链球菌处理的人淋巴细胞培养物上清中IL-1β含量为(29.303±2.812)~(69.894±2.358)pg/mL、TNF-α含量为(38.467±2.208)~(74.329±2.283)pg/mL,明显低于其亲代细菌型肺炎链球菌处理的人淋巴细胞(P<0.05),且与菌液浓度呈相关性(r分别为0.969和0.960)。结论肺炎链球菌L型仍然具有刺激人淋巴细胞分泌IL-1β和TNF-α的免疫原性,但较其亲代细菌型的免疫原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稳定l型 人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原文传递
细胞壁缺陷枯草芽胞杆菌DPA合成代谢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涛 王和 《贵州医药》 CAS 2005年第6期491-493,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壁缺陷对枯草芽胞杆菌形成芽胞的能力以及芽胞物质合成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β-内酰胺抗生素诱导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成为L型并传代培养获得稳定L型纯培养物,采用形态学、生理学及化学分析的方法检测稳定... 目的探讨细胞壁缺陷对枯草芽胞杆菌形成芽胞的能力以及芽胞物质合成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β-内酰胺抗生素诱导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成为L型并传代培养获得稳定L型纯培养物,采用形态学、生理学及化学分析的方法检测稳定L型的芽胞及吡啶二羧酸(DPA)。结果稳定L型不能产生形态学上的芽胞,但具有吡啶二羧酸合成代谢活性,吡啶二羧酸在菌细胞内大量堆积。结论细胞壁缺陷导致枯草芽胞杆菌丧失了产生芽胞的能力,但激活了吡啶二羧酸的合成代谢机制,从而造成吡啶二羧酸可在L型营养细胞内大量合成与积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 细胞壁缺陷 合成代谢 DPA 吡啶二羧酸 Β-内酰胺抗生素 稳定l型 传代培养 化学分析 代谢活性 代谢机制 形态学 细胞内 培养物 生理学 能力
下载PDF
PATTERN FORMATION IN CHEMOTAXIC REACTION-DIFFUSION SYSTEMS
13
作者 HIROTO SHOJI KEITARO SAITO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athematics》 2012年第3期205-213,共9页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 two-dimensional patterns generated by chemotaxis reaction-diffusion systems. We numerically examine the Keller-Segel models with the volume-filling aggregation term and the receptor aggre...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 two-dimensional patterns generated by chemotaxis reaction-diffusion systems. We numerically examine the Keller-Segel models with the volume-filling aggregation term and the receptor aggregation term in two dimensions. Spotted, striped and reversed spotted patterns are obtained as stable motionless equi- librium patterns. The relative stability of these patterns is studied numeric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derived free energy. The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se generated patterns and the relation with three-dimensional patterns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OTAXIS Keller Segel model stability analy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