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7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鸭共作化肥减量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嘉庆 孔秋娣 +4 位作者 史锐 徐世永 程泽信 邓凯东 尹超 《畜禽业》 2024年第11期55-58,共4页
稻鸭共作是一种传统的农耕模式,通过将水稻种植与鸭养殖相结合,实现有机肥料的替代和化肥的减量使用。针对目前稻鸭共作化肥减量技术存在技术普及度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和生态平衡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从稻鸭共作系统优化、鸭品种选择、... 稻鸭共作是一种传统的农耕模式,通过将水稻种植与鸭养殖相结合,实现有机肥料的替代和化肥的减量使用。针对目前稻鸭共作化肥减量技术存在技术普及度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和生态平衡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从稻鸭共作系统优化、鸭品种选择、鸭饲养管理技术和稻田生态调控等方面对稻鸭共作化肥减量技术及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以期推动稻鸭共作化肥减量技术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作 化肥减量 有机食品 生态种养
下载PDF
黔西北山区稻鸭共作绿色高效技术集成 被引量:1
2
作者 田孟祥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6期1-4,共4页
稻鸭共作起源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基于黔西北山区特殊的气候生态条件,在借鉴前人稻鸭共作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有效微生物群EM菌的应用,经多年实践创造性地探索出了适合该地区的稻鸭共作绿色高效种养结合新模式... 稻鸭共作起源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基于黔西北山区特殊的气候生态条件,在借鉴前人稻鸭共作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有效微生物群EM菌的应用,经多年实践创造性地探索出了适合该地区的稻鸭共作绿色高效种养结合新模式,本文将对该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以期为该地区水稻生产和鸭子养殖的节本增效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作 绿色高效 技术集成 EM菌
下载PDF
稻鸭共作效益分析及绿色种养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明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稻鸭共作是近几年主推的绿色高质高效种养模式之一,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以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生产实践,围绕稻鸭共作呈现出的除草控害、除虫防病、施肥... 稻鸭共作是近几年主推的绿色高质高效种养模式之一,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以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生产实践,围绕稻鸭共作呈现出的除草控害、除虫防病、施肥改土、中耕浑水、刺激生长、药肥双减和稻米鸭肉品质双提升等优势特点,分析了稻鸭共作技术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围绕品种选择、田块选择、设施建设、科学管理和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稻鸭绿色种养技术,为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示范户和普通农户推广应用稻鸭共作模式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作 绿色种养技术 种养效益
下载PDF
山区稻田“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技术设计与效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伍祥龙 刘小惠 +1 位作者 刘济丹 冷劲松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2期62-65,共4页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山区开展“稻鱼鸭”生态种养研究示范,实现稻田每667 m2总产值达到6047.9元,比水稻单种增加4237元,经济效益显著。“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可提高土壤的肥力,土样检测结果显示,与试验前对比,有机质含量增加2.3~3.5 g/kg...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山区开展“稻鱼鸭”生态种养研究示范,实现稻田每667 m2总产值达到6047.9元,比水稻单种增加4237元,经济效益显著。“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可提高土壤的肥力,土样检测结果显示,与试验前对比,有机质含量增加2.3~3.5 g/kg,土壤全氮含量百分比增幅0.032%~0.052%,有效磷含量增加2.2~4.3 mg/kg,速效钾含量增加2.0~16.0mg/kg,还能有效控制病虫草的危害,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减轻稻田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该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模式 技术设计 效益分析
下载PDF
稻鸭共作与圈养模式对麻鸭生长性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冯杯仪 王国霞 +7 位作者 刘文俊 郑春田 张亚男 王爽 夏伟光 金成龙 吕艳涛 陈伟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年第2期37-40,共4页
该研究旨在比较研究稻鸭共作和圈养两种饲养模式对麻鸭生产性能的影响,为稻田养鸭生态模式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选择来自一个商业孵化场的400只雄性1日龄麻鸭随机分为稻鸭共作组(密度为30只鸭/亩)和圈养组(密度为10只/平方米),每组10个... 该研究旨在比较研究稻鸭共作和圈养两种饲养模式对麻鸭生产性能的影响,为稻田养鸭生态模式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选择来自一个商业孵化场的400只雄性1日龄麻鸭随机分为稻鸭共作组(密度为30只鸭/亩)和圈养组(密度为10只/平方米),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时长49天。圈养按20只鸭子分组分配到10个铁丝地板围栏,共200只;另外200只在稻田放养。在49日龄时,分别测定这两组鸭的体重、采食量等生产性能。结果表明,稻鸭共作组日增重、日采食量、体重均显著高于圈养组(P<0.001),而圈养组料重比高于稻鸭共作组(P<0.001)。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稻鸭共作模式有利于提高蛋鸭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作 生产性能
下载PDF
稻鸭生态养殖技术及综合效益
6
作者 周慧姝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第1期183-185,共3页
稻鸭共育是一种生态型、节约型、综合型农业模式,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而且可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稻鸭生态养殖技术的增收机理,探讨了稻鸭生态养殖技术的技术举措及综合效益。
关键词 共育 生态养殖技术 综合效益
下载PDF
稻鸭共作技术进展与展望
7
作者 明珂 程序 +2 位作者 冯永斌 韦国栋 李程巧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4期140-141,144,共3页
归纳总结了近年来稻鸭共作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对稻鸭共作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共作 技术 进展 展望
下载PDF
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探究
8
作者 林浩群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5期27-28,共2页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生态种养循环农业的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一种新的循环农业技术模式,稻鸭共作不仅可以提升种植经济效益,实现一种一养,一田两收;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提升有机...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生态种养循环农业的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一种新的循环农业技术模式,稻鸭共作不仅可以提升种植经济效益,实现一种一养,一田两收;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提升有机稻米和肉鸭的质量,兼具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模式主要是在水稻营养生长阶段,利用肉鸭杂食性的天性,清除田间福寿螺、杂草和田间害虫,科学减少农药的使用。通过全天候的鸭稻共育,借助肉鸭在田间的持续活动,强化水稻栽培的效果,提升稻田的通风透光能力,加快水稻养分的正常输送;稻田也为肉鸭提供广阔的栖息、活动和觅食场所,两者互利共生提高农田利用效率。在水稻收割以后,肉鸭可以回田清理落田谷,减少落田谷对下茬作物的影响,同时实现肉鸭育肥。基于此,该文以广东揭阳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揭阳分院展示的新技术为例,分析稻鸭共作生态种植方法,以便为今后的农业生态作业提供合理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种植 有机 共作
下载PDF
稻鸭共作模式水稻产量及效益分析
9
作者 周洁玲 《种子科技》 2024年第18期31-33,共3页
2023年于揭阳市揭东区进行了稻鸭共作模式研究,旨在探究该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放鸭密度的处理组,全面评估了稻鸭共作模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探讨了优化稻鸭共作管理策略的可能性。研究结果显示,虽... 2023年于揭阳市揭东区进行了稻鸭共作模式研究,旨在探究该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放鸭密度的处理组,全面评估了稻鸭共作模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探讨了优化稻鸭共作管理策略的可能性。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稻鸭共作模式略微降低了水稻的产量,但通过提高稻米品质和增加鸭子产值,可以有效提升经济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作模式 经济效益 生态农业 非化学农药管理 密度 籼米品质
下载PDF
稻鸭共作综合种养高效技术模式分析
10
作者 马能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期0170-0173,共4页
稻鸭共作是新时期生产绿色优质稻米、绿色食品肉鸭的综合种养高效技术模式,将鸭子和水稻形成互相作用、共同生长的复合型生态农业体系,有效创新和发展了我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模式,充分发挥水田的种植、养殖和生态功能,实现种养结合的新型... 稻鸭共作是新时期生产绿色优质稻米、绿色食品肉鸭的综合种养高效技术模式,将鸭子和水稻形成互相作用、共同生长的复合型生态农业体系,有效创新和发展了我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模式,充分发挥水田的种植、养殖和生态功能,实现种养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能发挥出水田的种植,养殖及生态功能。本文主要针对稻鸭共作综合种养高效技术模式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作 综合种养 技术模式
下载PDF
稻田养鸭对稻鸭复合系统中病、虫、草害及蜘蛛的影响 被引量:94
11
作者 杨治平 刘小燕 +4 位作者 黄璜 刘大志 胡立冬 苏伟 谭泗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756-2760,共5页
研究鸭子在稻鸭复合生态系统中对蜘蛛及病、虫、草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稻田中放入 4 5 0只鸭 / hm2 ,对农田杂草的控制率为 98.8% ;稻鸭共栖小区蜘蛛数量显著高于施药小区。高峰期蜘蛛量 ,稻鸭共栖小区比施药小区高 6 3.6 % ;第 4... 研究鸭子在稻鸭复合生态系统中对蜘蛛及病、虫、草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稻田中放入 4 5 0只鸭 / hm2 ,对农田杂草的控制率为 98.8% ;稻鸭共栖小区蜘蛛数量显著高于施药小区。高峰期蜘蛛量 ,稻鸭共栖小区比施药小区高 6 3.6 % ;第 4、第 5代稻飞虱虫量稻鸭共栖小区比对照小区分别下降 4 7.6 %、72 .8% ,稻鸭共栖对稻飞虱可以起到稳定、持续的控制作用 ;可减轻二化螟、纹枯病的发生量和发病程度约 5 0 .0 % ,对二化螟和纹枯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稻鸭共栖对纵卷叶螟控制效果较差 ,水稻生长后期需结合采用药剂防治 ;稻鸭共栖可改变农田害虫、天敌的生存环境 ,减少用药次数 ,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栖 蜘蛛 飞虱 二化螟 纹枯病 纵卷叶螟 杂草
下载PDF
稻鸭共育复合系统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8
12
作者 禹盛苗 欧阳由男 +3 位作者 张秋英 彭钢 许德海 金千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52-1256,共5页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稻田全天候家鸭野养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其稻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稻鸭共育复合生态系统中,由于鸭在稻间的活动明显改善了水稻群体质量,水稻无效分蘖比不养鸭对照显著减少,提高成穗率8.08%,增加水稻群体基部透...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稻田全天候家鸭野养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其稻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稻鸭共育复合生态系统中,由于鸭在稻间的活动明显改善了水稻群体质量,水稻无效分蘖比不养鸭对照显著减少,提高成穗率8.08%,增加水稻群体基部透光率4.05%;齐穗期和成熟期的绿叶面积比不养鸭对照分别增加6.01%和10.65%,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2.90%和17.82%;齐穗期的根系活力和灌浆期剑叶的光合作用强度分别比不养鸭对照增加24.02%和15.73%,从而积累较多的有机同化物,提高经济系数2.87%,增产稻谷4.93%,最终实现了水稻良好生育和高产、高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育 生理生态 生长产量
下载PDF
稻鸭共生对稻田水生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44
13
作者 汪金平 曹凑贵 +2 位作者 金晖 王昌付 刘丰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001-2008,共8页
【目的】分析稻鸭共生对稻田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为规范稻鸭共生稻田水分管理、鸭放养数量的确定及鸭饲料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促进稻鸭共生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方法】以两优培九和荆州麻鸭为材料,测定分析稻鸭共生对稻田水体水生生物的... 【目的】分析稻鸭共生对稻田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为规范稻鸭共生稻田水分管理、鸭放养数量的确定及鸭饲料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促进稻鸭共生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方法】以两优培九和荆州麻鸭为材料,测定分析稻鸭共生对稻田水体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物量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稻田水体中藻类植物和水生动物种类数分别为39属、33属,对照区种类数要显著高于放鸭区及水源区。稻鸭共生减少了稻田水生生物的数量和生物量,对藻类群落数量的影响明显;该技术抑制了优势种群的增长,显著降低绿藻、硅藻、原生动物的优势度,而增加亚优势种的数量,裸藻、枝角类的优势度显著增加,稻田水体生物多样性指数得以提高,藻类植物多样性指数以水源区和放4只鸭为最高,香农多样性指数都为2.03,水生动物多样性指数以放6只鸭为最高,香农多样性指数为1.77。【结论】稻鸭共生稻田水体生物多样性增加,水体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得以提高,系统稳定性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藻类 水生动物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中稻田田面水的N素动态变化及淋溶损失 被引量:40
14
作者 李成芳 曹凑贵 +5 位作者 汪金平 潘盛刚 叶成 叶威 刘铠 曾金凤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125-2132,共8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鸭、稻鱼共作复合生态系统稻季田面水及渗漏水中各形态N素的动态变化及N肥的渗漏损失量.结果表明,水稻生长期间,田面水中N素形态以NH4+-N为主,渗漏水中则以NO3--N为主要形态;施肥有利于田面水和渗漏水各形态N素含...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鸭、稻鱼共作复合生态系统稻季田面水及渗漏水中各形态N素的动态变化及N肥的渗漏损失量.结果表明,水稻生长期间,田面水中N素形态以NH4+-N为主,渗漏水中则以NO3--N为主要形态;施肥有利于田面水和渗漏水各形态N素含量的提高.相对于常规稻作处理(CK),稻鸭(RD)、稻鱼共作(RF)时田面水的pH、NH4+-N含量和TN含量显著增加,渗漏水的NO3--N和TN含量降低,而渗漏水NH4+-N无明显变化.所有处理田面水中NH4+-N/TN在施肥后第3天达到最大,随后降低;而所有处理NH4+-N/TN的均值相当.对各处理的N素淋失分析可知,处理RD与RF的肥料N潜在淋失率分别为2.72%、2.58%,低于CK处理(2.99%),表明稻鸭、稻鱼共作可以减少施入N肥潜在的下渗淋失,同时稻鱼共作减少N肥淋失的效果好于稻鸭共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面水 渗漏水 氮素 共作 鱼共作
下载PDF
稻鸭共作对稻田营养生态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2
15
作者 王强盛 黄丕生 +3 位作者 甄若宏 荆留明 唐和宝 张春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39-645,共7页
通过稻、鸭之间的共生互作 ,共生期不施用任何农药和化肥 ,进行优质无公害水稻生产 .结果表明 ,稻鸭共作的除草效果达到 99 4 %以上 ,病虫害基数明显降低 ;水体营养物质和溶解氧增大 ;土壤速效养分有一定提高 ,但成熟后土壤速效P、速效... 通过稻、鸭之间的共生互作 ,共生期不施用任何农药和化肥 ,进行优质无公害水稻生产 .结果表明 ,稻鸭共作的除草效果达到 99 4 %以上 ,病虫害基数明显降低 ;水体营养物质和溶解氧增大 ;土壤速效养分有一定提高 ,但成熟后土壤速效P、速效K较基础肥力有一定降低 ;植株N、P、K吸收量增加 ;产量明显提高 ,构成因素中成穗率、实粒数和结实率增加 ;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及蒸煮品质得到改善 ,尤以降低垩白率效果最为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作 营养生态 米品质
下载PDF
稻鸭共作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7
16
作者 全国明 章家恩 +2 位作者 杨军 陈瑞 许荣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475-3483,共9页
稻鸭共作技术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水稻生态种养模式,稻鸭共作对水稻生长、病虫草害防治、生物多样性和稻田环境的改善具有明显的作用,然而目前还没有关于稻鸭共作对稻米品质影响的报道。因此,于2005年在华南农业大... 稻鸭共作技术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水稻生态种养模式,稻鸭共作对水稻生长、病虫草害防治、生物多样性和稻田环境的改善具有明显的作用,然而目前还没有关于稻鸭共作对稻米品质影响的报道。因此,于2005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进行了田间试验,共设计稻鸭共作、混水处理和常规稻作3个处理,研究其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稻鸭共作技术能够提高整精米率,减少垩白,增加粒宽,降低米粒长宽比值,同时促进稻米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下降,Mn元素含量上升,但对出糙率、精米率、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说明稻鸭共作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稻米品质,为水稻的优质生产提供了一条较好的生态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作 米品质
下载PDF
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_4和N_2O温室效应及经济效益评估 被引量:54
17
作者 袁伟玲 曹凑贵 +3 位作者 李成芳 展茗 蔡明历 汪金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52-2060,共9页
【目的】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是中国南方稻作区两种主要复合种养模式。研究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中CH4和N2O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并对其经济价值进行评价,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稻田综合利用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采... 【目的】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是中国南方稻作区两种主要复合种养模式。研究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中CH4和N2O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并对其经济价值进行评价,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稻田综合利用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静态箱技术,研究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规律,并运用增温潜势对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的温室效应及经济效益进行估算。【结果】在水稻生长期间,稻鸭、稻鱼共作系统中CH4排放峰值均出现在分蘖盛期和抽穗期,其平均排放通量均显著(P<0.05)低于常规淹水稻田;N2O的排放通量在稻田淹水期间保持较低值,而在稻田落干后迅速升高。养鸭显著(P<0.05)提高了稻田N2O的排放,养鱼降低了稻田N2O的排放。2006和2007年稻鸭、稻鱼处理CH4和N2O排放产生总温室效应分别为4728.3、4611.0kgCO2·hm-2和4545.0、4754.3kgCO2·hm-2,其温室效应成本分别为970.89、946.81 yuan/hm2和933.25和976.23 yuan/hm2,明显低于CK的5997.6和5391.5 yuan/hm2。除去CH4和N2O排放产生温室效应的环境成本,采用稻鸭、稻鱼生态种养技术的经济效益分别比常规稻田增加2210.64、4881.92yuan/hm2和3798.37、5310.64 yuan/hm2。【结论】稻鸭、稻鱼共作能有效的抑制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并显著降低其温室效应。因此,稻鸭、稻鱼共作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排放 N2O排放 共作 鱼共作 温室效应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湿地稻-鸭复合系统中水稻纹枯病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42
18
作者 刘小燕 杨治平 +4 位作者 黄璜 胡立冬 刘大志 谭泗桥 苏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579-2583,共5页
为了探明稻田养鸭对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 ,为稻 -鸭复合系统中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笔者在中稻、晚稻田进行了稻田养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在中稻田每 6 6 6 .7m2 放养体重 15 0 g左右鸭子 15~ 2 0只 ,能使纹枯病病蔸... 为了探明稻田养鸭对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 ,为稻 -鸭复合系统中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笔者在中稻、晚稻田进行了稻田养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在中稻田每 6 6 6 .7m2 放养体重 15 0 g左右鸭子 15~ 2 0只 ,能使纹枯病病蔸率减少5 6 .0 % ,病株率减少 5 7.74 % ,同时比用井岗霉素防治的小区病蔸率下降 9.0 % ,病株率下降 15 .2 5 % ,病情指数比空白对照下降2 6 .4 6 ,比施用井岗霉素的施药区减少 0 .95 ;防治效果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纹枯病 控制作用
下载PDF
稻鸭共作及其它控草措施对稻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58
19
作者 魏守辉 强胜 +5 位作者 马波 韦继光 陈建卫 吴建强 谢桐洲 沈晓昆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67-1071,共5页
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稻鸭共作、人工除草、化学除草3种控草措施对稻田杂草群落特征的影响及其对田间杂草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稻鸭共作显著降低了田间杂草的发生密度,对稻田主要杂草鸭舌草(Monochoriavaginalis)、异型莎草(Cyperus... 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稻鸭共作、人工除草、化学除草3种控草措施对稻田杂草群落特征的影响及其对田间杂草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稻鸭共作显著降低了田间杂草的发生密度,对稻田主要杂草鸭舌草(Monochoriavaginalis)、异型莎草(Cyperusdifformis)、矮慈姑(Sagittariapygmaea)的防效均达到95%以上,总体控草效果显著优于化学除草和人工除草.稻鸭共作使稻田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略有降低,但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提高,表明群落物种组成有了很大的改变,降低了原来优势杂草的发生危害.在不同控草措施作用下,稻田杂草群落的结构组成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稻鸭共作区群落组成为陌上菜(Linderniaprocumbens)+异型莎草+水虱草(Fimbristylismiliacea),Whittaker群落指数显著高于化学除草、人工除草及对照区,表明稻鸭共作对田间杂草群落结构影响较大.从Sorensen群落相似性指数及以其为距离测度指标的聚类分析结果中也可得到同样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作 人工除草 化学除草 物种多样性 均匀度 相似性
下载PDF
稻鸭与稻鱼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量N和土壤酶活性动态 被引量:34
20
作者 李成芳 曹凑贵 +4 位作者 徐拥华 汪金平 展茗 杨学伟 庞海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905-3912,共8页
在一个水稻生长季节,采用田间采样与室内分析的方法,利用氯仿熏蒸培养法、苯酚钠比色法、TTC比色法、高锰酸钾滴定法和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和研究了稻鸭与稻鱼生态系统稻田土壤微生物量N(MBN)和土壤脲酶、脱氢酶、过氧化氢酶和蛋白酶活性... 在一个水稻生长季节,采用田间采样与室内分析的方法,利用氯仿熏蒸培养法、苯酚钠比色法、TTC比色法、高锰酸钾滴定法和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和研究了稻鸭与稻鱼生态系统稻田土壤微生物量N(MBN)和土壤脲酶、脱氢酶、过氧化氢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和水稻吸N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着水稻的生长,土壤微生物量N表现为先上升随后下降,于成熟期有所回升趋势;土壤微生物量N与土壤速效N、全N和全P不相关;由于水稻与微生物对养分的竞争,土壤微生物量N与水稻吸N量不相关;稻田养鸭,养鱼显著地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N。(2)土壤脲酶、脱氢酶和蛋白酶活性都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不大;稻鸭与稻鱼共作显著地提高了土壤脲酶、脱氢酶和蛋白酶活性,而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大;线性相关分析表明,在一个稻季内,土壤脲酶和脱氢酶活性与土壤速效N负相关,土壤脲酶、脱氢酶、过氧化氢酶和蛋白酶活性与土壤全N和全P不相关;土壤脲酶、脱氢酶和蛋白酶活性与水稻吸N量呈显著相关。(3)稻田土壤微生物量N与土壤酶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生态系统 微生物量氮(MBN) 土壤酶 动态 吸N量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