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北山地稻作梯田系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示范研究
1
作者 喻颍杰 王丽 龙荟宇 《市场论坛》 2023年第3期28-32,共5页
文章通过总结以龙脊梯田为代表的桂北山地稻作梯田系统的生态文明观,以挖掘桂北山地稻作梯田系统的生态价值为出发点,分析桂北山地稻作梯田系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转换需破解发展与传承、生态系统退化、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把握好保护为... 文章通过总结以龙脊梯田为代表的桂北山地稻作梯田系统的生态文明观,以挖掘桂北山地稻作梯田系统的生态价值为出发点,分析桂北山地稻作梯田系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转换需破解发展与传承、生态系统退化、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把握好保护为先、文化传承、生态有价、创新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方向,提出要深刻挖掘桂北山地稻作梯田系统的生态文化观,讲好梯田系统生态故事,打造“壮乡山耕”农耕生态文化品牌,在桂北山地稻作梯田系统中创新性开展耕地生态补偿试点工作,探索农耕地区“绿水青山”通往“金山银山”的差异化路径,推进农耕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梯田 生态产品价值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生态补偿标准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以云南省红河县哈尼稻作梯田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某承 白云霄 +1 位作者 杨伦 焦雯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39-1349,共11页
设计和制定针对农田面源污染的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有效促进农田环境治理与保护。但补偿政策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农户对政策的接受程度、响应情况和实施力度。为研究不同的生态补偿标准对优化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本文以中国云南省哈尼稻作... 设计和制定针对农田面源污染的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有效促进农田环境治理与保护。但补偿政策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农户对政策的接受程度、响应情况和实施力度。为研究不同的生态补偿标准对优化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本文以中国云南省哈尼稻作梯田为例,将农户分为高、低海拔两个小组,建立农户多目标生产决策模型,通过设定不同补偿标准,对农户生产行为进行预测,分析了不同补偿标准对农户种植决策和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补偿激发了农户的农业生产热情,农户倾向选择更为复杂但收益更高的种植结构。随着生态补偿标准的提高,农户的种植决策对标准的敏感性逐渐降低;同时高海拔组对标准的敏感性高于低海拔组,其种植结构变化的幅度也明显高于低海拔组,其化肥农药投入强度的削减幅度大于低海拔组。当生态补偿标准达到3000元·hm^-2时,水稻、玉米、套种大豆、套种玉米的面积比分别为60%、4%、18%、18%,化肥农药分别减少37%、49%、37%、44%。生态补偿标准通过改变农户的种植决策和化学品投入,最终对农户的收入产生影响:高海拔组,随补偿标准的提高,农户总收益先降后升,当补偿标准为1650元·hm^-2时,收益到达拐点;当生态补偿标准超过1650元·hm^-2时,不仅能达到农户减施化肥农药的效果,也能保障农户的收益。但低海拔组,随补偿标准的提高,水稻、单作玉米、玉米套种大豆的总收益持续下降,农药化肥减施对总收益的影响较大,农户对生态补偿的响应也较低。总之,生态补偿对农户生产行为有明显影响,且此影响与生产环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农户行为 种植决策 化肥农药减施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哈尼稻作梯田
下载PDF
中国南方稻作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地文化景观基因特征——以广西龙胜龙脊梯田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鲍青青 钟泓 +1 位作者 谭燕瑜 王亚娟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4-79,共6页
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在自然生态环境的空间记忆,对农业文化遗产地文化景观基因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更深入了解遗产地生态-生产-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从而促进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文章借鉴文化景观基因理论,探索了南方... 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在自然生态环境的空间记忆,对农业文化遗产地文化景观基因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更深入了解遗产地生态-生产-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从而促进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文章借鉴文化景观基因理论,探索了南方稻作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地文化基因特征识别方法与过程,并建立了文化景观基因特征分析框架,从文化景观基因形态、特征和功能地位等方面对其特征进行了解读。结果表明:(1)稻作梯田聚落景观形态由以梯田环境为基础的本底层、以稻作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层和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精神层共同构成。(2)山水林田寨景观格局中蕴含壮瑶民族"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生态智慧;稻作梯田耕种方式呈现出"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敬畏自然、恪守村规民约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勤俭务实、互惠互利"的族群观。(3)村民生计、生态保障和村落治理互利互哺、耦合均衡,共同促进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稻作梯田 农业文化遗产地 文化景观基因特征
下载PDF
稻作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永勋 闵庆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0-469,共10页
梯田是人类依山势就地利挖掘而成的山地农业生产系统,许多梯田至今仍发挥着生产功能,展现了人类适应与利用自然的智慧,其包含的生产技术、农业管理经验和传统农业知识,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既是典型的山地生态... 梯田是人类依山势就地利挖掘而成的山地农业生产系统,许多梯田至今仍发挥着生产功能,展现了人类适应与利用自然的智慧,其包含的生产技术、农业管理经验和传统农业知识,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既是典型的山地生态农业模式,也是杰出的生态与文化景观,更是弥足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其中,稻作梯田为其极具代表性的重要类型。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无法使用机械化作业,稻作梯田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劣势愈加突出。一些地方还因为旅游业的不合理发展,引发了梯田农业系统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甚至因改种旱作或抛荒造成了梯田的垮塌。稻作梯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起了不同学科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系统收集国内外稻作梯田保护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保护对象、保护措施、主要问题及原因等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稻作梯田的保护对象包括梯田景观、梯田生态和梯田文化3个部分。其中,梯田景观包括梯田结构、水源涵养林、农田灌溉系统和村落;梯田生态包括传统作物品种、生物多样性、农田环境质量和传统小农复合经营模式;梯田文化则包括居民服饰、建筑物等物质文化,以及歌舞、节庆等精神文化和水资源管理、森林管理等制度文化构成的非物质文化。2)造成稻作梯田景观破坏、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等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现代科技的冲击、市场需求的驱动、传统农业比较效益低和替代性产业发展不合理等。3)稻作梯田的主要保护措施包括:适度的产业发展、构建和完善保护管理制度和机制、加强科学研究等。未来稻作梯田保护研究,应在强调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放在梯田系统退化的内在与外在因素、长期监测与动态评估、适宜的产业发展模式与途径和典型案例跟踪及评估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梯田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生态与文化景观 山地生态农业 农业生物多样性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森林雨季水源涵养能力研究——以勐龙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李静 闵庆文 +2 位作者 杨伦 白艳莹 刘某承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48-57,共10页
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之一.该系统成功抵御了2009~2010年,60年一遇的大旱,从而备受科学家的关注.哈尼梯田的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重要的水源地,在抵抗极端干旱事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之一.该系统成功抵御了2009~2010年,60年一遇的大旱,从而备受科学家的关注.哈尼梯田的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重要的水源地,在抵抗极端干旱事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对其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实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森林生态系统雨季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林种,因为坡度、坡向、海拔高度、土壤质地和地表覆被等立地条件的不同,其不同土层重量含水量差异显著,且变化规律各异;2云南松、华山松、桤木、杂木和杉木的雨季水源涵养量分别为3053.48 t/hm2、5336.12 t/hm2、4537.65 t/hm2、6044.23 t/hm2和2899.02 t/hm2.本文通过对各优势树种水源涵养能力的研究,能够为水源涵养林树种的选择提供依据,并为有效保护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 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水源涵养
下载PDF
紫鹊界稻作梯田的传统文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胡最 刘沛林 +1 位作者 邓运员 郑文武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6年第12期1466-1470,1512,F0004,共7页
紫鹊界梯田有着悠久的垦殖历史,是苗、瑶、侗、汉等民族共同创造的稻作梯田景观,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之一。以特色饮食、传统习俗和其他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分析了紫鹊界梯田传统文化的地理特征。通过分析相应的发展... 紫鹊界梯田有着悠久的垦殖历史,是苗、瑶、侗、汉等民族共同创造的稻作梯田景观,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之一。以特色饮食、传统习俗和其他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分析了紫鹊界梯田传统文化的地理特征。通过分析相应的发展演变、物质载体、文化信仰和与生产活动的关联性等特征,总结了各个文化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绘制了相应的关系图谱。结果表明,湿润的气候、良好的自然保水条件、较突出的人地矛盾、稻作生产与山地渔猎相结合的生产方式是共同驱动紫鹊界梯田景观发展演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对深入挖掘和保护紫鹊界梯田景观的传统文化特色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鹊界 稻作梯田 传统民俗 特征
下载PDF
稻作梯田自流灌溉系统的组成及其管理 被引量:2
7
作者 彭圣军 王姣 +1 位作者 刘颖 胡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1-84,共4页
梯田是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创造的一种水土保持工程,稻作梯田自流灌溉系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典型代表。通过梳理近年来稻作梯田自流灌溉系统相关研究成果,明确该灌溉系统的组成部分,分析影响该灌溉系统的主要因素,探... 梯田是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创造的一种水土保持工程,稻作梯田自流灌溉系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典型代表。通过梳理近年来稻作梯田自流灌溉系统相关研究成果,明确该灌溉系统的组成部分,分析影响该灌溉系统的主要因素,探究该灌溉系统的管理方式,为稻作梯田自流灌溉系统保护工作指明方向,也为现代农田水利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梯田 自流灌溉 影响因素 管理方式
下载PDF
传统生计的制度保障研究——以侗族稻作梯田建构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罗康隆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9,共5页
任何一种生计方式都有其特定的制度体系来支撑,侗族地区的稻作梯田建构是一项劳神费时的社会工程。如果没有可持续运行的制度性保障,梯田的建设是不可能完成的,即使建成了也很难稳定运行,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的侗族集聚区的梯田建设就突... 任何一种生计方式都有其特定的制度体系来支撑,侗族地区的稻作梯田建构是一项劳神费时的社会工程。如果没有可持续运行的制度性保障,梯田的建设是不可能完成的,即使建成了也很难稳定运行,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的侗族集聚区的梯田建设就突出地表现出这一特点。当地的梯田建设制度,不仅维护了稻作梯田的规范使用,避免了使用权、所有权的纠纷,而且彰显了社区公益合作的人生价值,以为己利他的方式来保障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稻作梯田 制度保障
下载PDF
龙脊稻作梯田休闲期的土壤水分、养分与酶活性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靳振江 颜秋梅 +4 位作者 吴淼 王家丽 章俊 顾中玮 王晓彤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7-182,共6页
为了解休闲期稻作梯田的土壤水分、养分和酶活性特征对提高梯田土壤有机碳的固持水平状况的影响,在广西龙脊梯田景区内采集休闲期19个稻田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结果表明:龙脊稻作梯田土壤水分、pH、有机碳、总氮、碱解氮、总... 为了解休闲期稻作梯田的土壤水分、养分和酶活性特征对提高梯田土壤有机碳的固持水平状况的影响,在广西龙脊梯田景区内采集休闲期19个稻田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结果表明:龙脊稻作梯田土壤水分、pH、有机碳、总氮、碱解氮、总磷和速效磷的平均值分别为40.58%、4.76、18.82 g/kg、1.97 g/kg、97.51 mg/kg、0.32 g/kg和68.61 mg/kg,土壤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平均值分别为5.01 mg/(g·24 h)、4.02 mg/(g·24 h)和9.75 mg/(g·2 h);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和3个土壤酶活性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归一化的土壤养分和归一化的土壤酶活性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上,在休闲期提高土壤水分有利于龙脊稻作梯田土壤总有机碳的固持和土壤酶活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脊稻作梯田 休闲 水分 养分 酶活性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龙脊稻作梯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类群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晓彤 靳振江 +4 位作者 周军波 程跃扬 袁武 潘复静 刘德深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5-376,共12页
为研究稻作梯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类群特征,以龙脊稻作梯田为研究对象,在19个不同海拔高度的样地采集耕层土壤样品,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对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利用FAPROTAX功能预测软件对细菌的功能类群进行预测。结果表明... 为研究稻作梯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类群特征,以龙脊稻作梯田为研究对象,在19个不同海拔高度的样地采集耕层土壤样品,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对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利用FAPROTAX功能预测软件对细菌的功能类群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龙脊稻作梯田优势门为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丰度分别为37.40%~63.28%和11.30%~40.78%;优势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和罗思河小杆菌属,丰度分别为7.13%~20.87%和2.34%~21.53%。土壤细菌优势OTUs聚类热图分析显示,与细菌丰度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为pH、碳氮比、海拔和碱解氮。共预测到51个功能类群,其中,反硝化类功能类群、硫呼吸类功能类群和烃降解类功能类群受以上几种环境因子影响显著。研究表明,龙脊稻作梯田土壤pH、碳氮比、海拔和碱解氮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梯田 细菌群落 功能类群 pH 碳氮比
下载PDF
浙江省云和稻作梯田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11
作者 陈海生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13期101-101,157,共2页
该文简述了实行稻作梯田生态补偿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云和稻作梯田湿地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方法及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应考虑的因子:成本旅游效益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旨在为云和稻梯田生态补偿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云和 稻作梯田 生态补偿标准
下载PDF
贵州黔东南稻作梯田的历史文化及生态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寿昌 黄婧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84,I0002,共5页
为促进黔东南梯田及农耕文化的宣传和保护,从黔东南梯田(腰带梯田、鱼鳞梯田和石砌梯田)形成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了各类梯田的工程特点和生态价值,并讨论了如何挖掘和保护梯田的历史文化及生态价值。
关键词 稻作梯田 历史文化 生态价值 黔东南 贵州
下载PDF
结构性传续与社会再生产——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传统节庆的形态和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德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6-166,共11页
“昂玛突”“矻扎扎”和“扎勒特”是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中哈尼族社区公认的三大节庆。以梯田耕作祭祀为主要内容的三大节庆蕴藏着稻作梯田系统再生产的基因密码,是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传统文化赖以延续的重要载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三大... “昂玛突”“矻扎扎”和“扎勒特”是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中哈尼族社区公认的三大节庆。以梯田耕作祭祀为主要内容的三大节庆蕴藏着稻作梯田系统再生产的基因密码,是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传统文化赖以延续的重要载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三大节庆之间形成了强协同的高耦合形态,形成一种结构性的传续形态,每年循环往复的节庆展演,彰显了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稳定的文化特质。其稳定的结构性传续形态在社会价值、社会关系和社会情感的维度上,对当地社会有着社会文化再生产的意义和建构有效文化认同的价值,这是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庆 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结构性传续 社会再生产
下载PDF
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
14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 2023年第9期80-81,共2页
2018年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的梯田以修筑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泛、数量众多而闻名于世,其中稻作梯田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丘陵山区。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和福建尤溪联合梯田均是中国南方... 2018年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的梯田以修筑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泛、数量众多而闻名于世,其中稻作梯田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丘陵山区。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和福建尤溪联合梯田均是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山地 长江以南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丘陵山区 龙脊梯田 广西龙胜 稻作梯田 湖南新化
原文传递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15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 2023年第6期85-88,共4页
2010年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理位置:云南红河南岸元阳、红河、金平、绿春4县境内区域面积:约18万公项地貌特征:高原山地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多雨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位于中国云南红河沿岸的崇山峻岭之中,距今约有... 2010年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理位置:云南红河南岸元阳、红河、金平、绿春4县境内区域面积:约18万公项地貌特征:高原山地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多雨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位于中国云南红河沿岸的崇山峻岭之中,距今约有1300多年的历史,养育着哈尼族、彝族等十个少数民族约126万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季风气候 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公项 山地气候特征 云南红河 地貌特征 哈尼族
原文传递
南方稻作梯田区居民点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南省新化县水车镇为例 被引量:15
16
作者 郑文武 刘沛林 +3 位作者 周伊萌 何清华 韩青 舒慧勤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3-158,200,共7页
以作为典型南方稻作梯田的湖南省新化县紫鹊界梯田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了梯田区居民点、河流、道路、林地、耕地等信息,获得了梯田区居民点分布格局,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分析了居民点空间格局特征,并结合地形数... 以作为典型南方稻作梯田的湖南省新化县紫鹊界梯田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了梯田区居民点、河流、道路、林地、耕地等信息,获得了梯田区居民点分布格局,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分析了居民点空间格局特征,并结合地形数据,分析了坡度、坡向、河流、耕地分布、城镇位置和交通条件等对居民点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显示,坡度、河流、距耕地距离、距城镇距离、交通条件等因素对居民点的分布影响显著,居民点倾向于分布在海拔较低、坡度平缓地区,沿河流、道路分布明显,且距城镇距离越近,居民点分布越多越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稻作梯田 农村居民点 景观指数 空间分析
原文传递
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抗旱机制之民族传统文化研究(英文)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静 焦雯珺 +1 位作者 闵庆文 李文华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6年第3期211-217,共7页
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之一的哈尼稻作梯田系统能够成功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旱,不仅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和梯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且以传统知识为主体的民族传统文化在系统成功抵御干旱的过程中也发... 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之一的哈尼稻作梯田系统能够成功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旱,不仅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和梯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且以传统知识为主体的民族传统文化在系统成功抵御干旱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成功抵御旱灾是自然生态系统与民族传统文化和谐发展的结果。本文首先探讨了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成功抵御旱灾的机制;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搜集和访谈的基础上对影响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文化在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水源涵养功能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哈尼族具有独特的兴修水利、水量分配、水沟管理等一系列水资源管理知识,并形成了水资源保护意识;(2)哈尼族通过对森林资源的分类与管理,以及对森林的崇拜等因素影响,有效地保护了森林生态系统;(3)哈尼族通过对梯田的开垦和维护,以及形成的耕作体系,有效的保护了梯田生态系统。本文通过对水资源管理、森林管理和梯田管理知识等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探究了哈尼传统民族文化在维持系统稳定性和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的作用,该研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 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抗旱机制 民族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中国西南山区稻作梯田的时空演化——以苗岭西江镇和加榜乡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余梦 李阳兵 +3 位作者 罗光杰 张涵 徐倩 余李敏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84-2202,共19页
稻作梯田是中国南方山区重要的土地利用方式,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对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多源数据获取苗岭山区西江镇(1977—2020年)和加榜乡(1962—2020年)的土地利用分类图,... 稻作梯田是中国南方山区重要的土地利用方式,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对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多源数据获取苗岭山区西江镇(1977—2020年)和加榜乡(1962—2020年)的土地利用分类图,运用景观指数、空间分析和样带分析等方法,研究稻作梯田时空格局与功能的演化特征,以揭示稻田利用与人地关系演变过程及其特殊性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稻田规模长期稳定发展,但近年整体规模有所缩小,斑块破碎化趋势逐渐凸显。在2000年前稻田分布表现出同时向高、低海拔及微坡至急陡坡扩展,2000年后呈反向收缩趋势,种植强度呈相同的变化规律。(2)研究区稻田核密度的空间分布,表现出小规模高密度集聚与大规模中低密度分布并存的格局。自2000年以来,两地稻田核密度以小幅变化为主,有明显的“东北-西南”向分布特性。(3)在生产用地导向阶段,大面积林地转为稻田;在生态-经济复合用地导向阶段,稻田规模保持稳定。(4)聚田比指数显示研究区“人多田少型”占比不断上升,这表明部分地区人地矛盾日渐凸显,以西江镇的变化最为强烈。(5)依据“林-田-村-河”四素同构的样带分析,稻田功能经历了“生产-生态、经济”的演变过程,与旅游业发展关系密切。研究结果较全面反映了研究区稻作梯田的时空演化特征,有助于促进山区传统稻田资源优化利用和保护传承,在一定程度上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梯田 时空演化 景观生态 苗岭山区 黔东南
原文传递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关键要素识别概念框架:以中国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禾尧 何思源 +2 位作者 丁陆彬 马楠 闵庆文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1年第4期522-531,共10页
随着全球性发展问题的不断涌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由于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结构复杂、组分多元、动态开放等特征,在保护实践中存在遗产构成要素不清楚、保护红线不明确的现实问题。本研究... 随着全球性发展问题的不断涌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由于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结构复杂、组分多元、动态开放等特征,在保护实践中存在遗产构成要素不清楚、保护红线不明确的现实问题。本研究界定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关键要素的概念,提出关键要素识别的概念框架,并以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为例开展关键要素识别的实证研究,并对利益相关者的排序原因做简要归纳分析。研究表明:(1)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的关键要素为粮食作物、稻米品种多样性、梯田修建技术、哈尼族传统节日、哈尼族传统饮食与原始森林;(2)经营人员与外来游客的认知偏向微观视角,地方官员偏向中观视角,科研人员则偏向宏观视角。在红河哈尼梯田的研究表明,该概念框架能够有效识别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关键要素,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提供结构化与要素化的理论视角,同时,利益相关者群体对于关键要素的认知层次反映其潜在的行动策略,应注重政策措施在微观与宏观层面的协调性,以平衡不同人群的利益诉求,并激发其参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IAHS) 关键要素(KE)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HHRTS) 识别 利益相关者
原文传递
粮食地理学视角下乡村本土农业的社会建构--元阳哈尼梯田稻作系统案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陶伟 蔡浩辉 廖健豪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7-645,共9页
选取元阳哈尼梯田稻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粮食地理学的农产品生产-消费网络理论,通过深度访谈等方法分析多元主体在本土农业生产消费领域中的策略及行为,解读其中的社会建构现象。研究发现:农业生产领域中多元参与特征显著,优质稻种的... 选取元阳哈尼梯田稻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粮食地理学的农产品生产-消费网络理论,通过深度访谈等方法分析多元主体在本土农业生产消费领域中的策略及行为,解读其中的社会建构现象。研究发现:农业生产领域中多元参与特征显著,优质稻种的人为筛选、种养品种的多样化以及土地流转的推广均为政府、村民和外来企业为实现各自利益而共同协商达成的策略,不同行动者共同利用与改造着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农产品消费领域中,政府和企业逐步承担了农产品商品化的后续工序,国有资本完成农产品的收购、加工与包装,外来商业资本负责建构商品品牌,满足目标消费者的市场需求是他们的共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地理学 哈尼梯田系统 社会建构 粮食生产与消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