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稻作民族文化生态 被引量:14
1
作者 童绍玉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2-96,共5页
稻作文化是云南稻作民族能动地适应生存环境的社会成果。云南稻作民族的生存环境立体多样 ,内部纵横分割、地形破碎封闭 ;区位具有过渡性 :是青藏高原与东部平原、丘陵之间的过渡地带和东亚大陆、南亚次大陆和中南半岛之间的过渡地带 ,... 稻作文化是云南稻作民族能动地适应生存环境的社会成果。云南稻作民族的生存环境立体多样 ,内部纵横分割、地形破碎封闭 ;区位具有过渡性 :是青藏高原与东部平原、丘陵之间的过渡地带和东亚大陆、南亚次大陆和中南半岛之间的过渡地带 ,中原文化、印度文化、中南半岛文化在此交汇 ,与本土文化圆融 ,古代三大原始族群在此繁衍融合。这种立体多样的文化生态孕育了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多个稻作文化亚型。云南各稻作民族在长期能动适应文化生态的过程中 ,形成了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独特的民族立体分布格局 ,独特的祭祀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文化生态 文化 生态平衡 生态环境 祭祀活动 稻作民族 生态经济
下载PDF
珠江流域原住稻作民族人文始祖论考 被引量:2
2
作者 过伟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4-25,共12页
探索珠江流域原住稻作民族之人文始祖,女性始祖洛甲与男性始祖布洛陀之种种神绩。论证洛甲乃远古母系社会氏族女性大首领兼大巫师,布洛陀为父系社会氏族男性大首领兼大巫师。
关键词 原住民族 稻作民族 人文始祖 麽教
下载PDF
“那文化”:稻作民族历史文化的印记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明富 赵时俊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2期17-20,共4页
我国华南及东南亚各国的古越人后裔,即中国、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国家的壮、傣、岱、泰、侬、佬、普、掸等24个民族,是有亲缘关系的民族,早期是有共同母语的群体。这个群体称"稻田"为"那",先民以"那"... 我国华南及东南亚各国的古越人后裔,即中国、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国家的壮、傣、岱、泰、侬、佬、普、掸等24个民族,是有亲缘关系的民族,早期是有共同母语的群体。这个群体称"稻田"为"那",先民以"那"的形状、性质、归属命名村落、地名,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在我国的华南及东南亚各国,还保留许多冠以"那"的地名,形成了"那文化"圈。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保留着以"那"命名的518个村落,是"那文化"圈中冠以"那"地名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在文山州布满"那"地名的古老土地上,可以探索壮族先民传承下来的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文化” 稻作民族 文山
下载PDF
广西稻作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那”节俗的族际交流
4
作者 覃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6期90-96,共7页
广西的稻作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发展及交流中形成了一系列因“那”而乐的节日文化,如以祭祀田神、雷神、谷神、土地神等崇拜对象为中心的节日活动,糯米为必不可少的祭祀物品,举行仪式祈求五谷丰登,成为他们共享的文化符号;不断延续的共同... 广西的稻作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发展及交流中形成了一系列因“那”而乐的节日文化,如以祭祀田神、雷神、谷神、土地神等崇拜对象为中心的节日活动,糯米为必不可少的祭祀物品,举行仪式祈求五谷丰登,成为他们共享的文化符号;不断延续的共同节俗文化不仅重构着广西稻作民族的集体记忆,也凝聚着他们的文化认同;“那”节俗中相同的信仰神灵、相似的仪式活动不仅建构了共有的精神家园,促进了稻作各民族的和谐发展,构建了多元文化交汇的地域共同体,更对铸牢稻作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稻作民族 文化符号 “那”节俗 族际交流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稻作民族的谷神祭典──从苗族的谷神信仰谈起
5
作者 李露露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1994年第2期91-95,共5页
稻作民族的谷神祭典──从苗族的谷神信仰谈起李露露远在七、八千年前,我国南方就已经种稻,我国各民族在发展传统农业技术上,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但是,各民族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些后进的民族,由于生产力低下,往往把农作物收成... 稻作民族的谷神祭典──从苗族的谷神信仰谈起李露露远在七、八千年前,我国南方就已经种稻,我国各民族在发展传统农业技术上,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但是,各民族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些后进的民族,由于生产力低下,往往把农作物收成,归功于神灵的帮助,于是形成一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神 稻作民族 苗族 谷子 信仰 苗家 糯米饭 祭典 布依族
原文传递
中国稻作文化研究的进展与前瞻(上) 被引量:3
6
作者 胡立耘 李子贤 《楚雄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49-55,共7页
稻作文化是中国基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文明的主轴。同时,东亚、东南亚的稻作文化与中国的稻作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本文采用系统检索、追溯检索和直接检索相结合的文献检索方法,普查了近十年来有关稻作文化的文献,在... 稻作文化是中国基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文明的主轴。同时,东亚、东南亚的稻作文化与中国的稻作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本文采用系统检索、追溯检索和直接检索相结合的文献检索方法,普查了近十年来有关稻作文化的文献,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稻作文化研究的进展与前瞻作简要的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化 研究进展 前瞻 起源 农业传播 地区 稻作民族
下载PDF
中国稻作文化研究的进展与前瞻(下) 被引量:5
7
作者 胡立耘 李子贤 《楚雄师专学报》 2001年第2期36-43,共8页
稻作文化是中国基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文明的主轴。同时,东亚、东南亚的稻作文化与中国的稻作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本文采用系统检索、追溯检索和直接检索相结合的文献检索方法,普查了近十年来有关稻作文化的文献,在... 稻作文化是中国基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文明的主轴。同时,东亚、东南亚的稻作文化与中国的稻作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本文采用系统检索、追溯检索和直接检索相结合的文献检索方法,普查了近十年来有关稻作文化的文献,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稻作文化研究的进展与前瞻作简要的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化 研究进展 国际学校交流 稻作民族语言 民俗 祭仪
下载PDF
水族传统文化中的水稻因素
8
作者 玄松南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0-226,共7页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水族 古栽培 进化过程 稻作民族 亚洲人 野生
下载PDF
潭凹神、淫祠与攀附:滇西南地区的姑奶奶信仰(中)——兼论云南楚雄地方文化研究中被忽视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金莲 朱和双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8期38-43,49,共7页
楚雄坝居族群迎送"陶凹奶奶"的传统庙会活动与大理洱海周边盛行的"姑奶奶祭"有诸多相似之处,其中就包含着作为仪式医疗的某些文化特征。在原始道教的精神结构中,"姑奶奶"作为地下水源的掌管者直接影响到... 楚雄坝居族群迎送"陶凹奶奶"的传统庙会活动与大理洱海周边盛行的"姑奶奶祭"有诸多相似之处,其中就包含着作为仪式医疗的某些文化特征。在原始道教的精神结构中,"姑奶奶"作为地下水源的掌管者直接影响到每个村民的生老病死,因此她逐渐被改造成包治各种疑难杂症的民间医生,同时还是让妇女和儿童罹患怪病的罪魁祸首,这种隐藏在瘟疫背后的信仰危机也彰显出稻作民族对待饮水安全问题的早期智慧。随着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政治霸权的建构,"姑奶奶"被迫攀附成名家女眷并流传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南地区 稻作民族 姑奶奶信仰 原始道教 女神政治
下载PDF
潭凹神、淫祠与攀附:滇西南地区的姑奶奶信仰(上)——兼论云南楚雄地方文化研究中被忽视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金莲 朱和双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37-52,共16页
楚雄坝居族群迎送"陶凹奶奶"的传统庙会活动与大理洱海周边盛行的"姑奶奶祭"有诸多相似之处,其中就包含着作为仪式医疗的某些文化特征。在原始道教的精神结构中,"姑奶奶"作为地下水源的掌管者直接影响到... 楚雄坝居族群迎送"陶凹奶奶"的传统庙会活动与大理洱海周边盛行的"姑奶奶祭"有诸多相似之处,其中就包含着作为仪式医疗的某些文化特征。在原始道教的精神结构中,"姑奶奶"作为地下水源的掌管者直接影响到每个村民的生老病死,因此她逐渐被改造成包治各种疑难杂症的民间医生,同时还是让妇女和儿童罹患怪病的罪魁祸首,这种隐藏在瘟疫背后的信仰危机也彰显出稻作民族对待饮水安全问题的早期智慧。随着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政治霸权的建构,"姑奶奶"被迫攀附成名家女眷并流传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南地区 稻作民族 姑奶奶信仰 原始道教 女神政治
下载PDF
壮族五大文化遗产之抢救保护与建设先进文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过伟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6,共6页
广西是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广西建设先进文化,首府建设先进文化,当以壮族文化遗产为民族根基。壮族先民是南方稻作民族,探索壮族文化遗产,当以壮族是稻作民族为出发点。壮族五大文化遗产之首,当推南方稻作民族人... 广西是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广西建设先进文化,首府建设先进文化,当以壮族文化遗产为民族根基。壮族先民是南方稻作民族,探索壮族文化遗产,当以壮族是稻作民族为出发点。壮族五大文化遗产之首,当推南方稻作民族人文始祖洛甲。而后为洪水育人神话盘古兄妹,左江花山崖壁画,歌圩的女儿、歌仙刘三姐,全国篇幅最长的民间抒情长诗《嘹歌》及壮族原生态民歌。五大文化遗产各有其抢救措施。文化遗产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民族根基,抢救文化遗产与建设先进文化密切相关,与建设广西先进文化、首府先进文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稻作民族 人文始祖 洪水育人神话 崖壁画 歌圩的女儿 民间抒情长诗 文化遗产 首府先进文化
下载PDF
试论哈尼族文学的北方母题
12
作者 李光荣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65-167,共3页
一哈尼族没有文字,于是在口头文学中尽情地挥洒着艺术创作的才智。神话和传说便是哈尼族文学才智最集中的表现,也是哈尼族民间文学天空中最耀眼的星系。他们的创造以什么为驱动力,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愿望呢?这当然不会只有一种答案,... 一哈尼族没有文字,于是在口头文学中尽情地挥洒着艺术创作的才智。神话和传说便是哈尼族文学才智最集中的表现,也是哈尼族民间文学天空中最耀眼的星系。他们的创造以什么为驱动力,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愿望呢?这当然不会只有一种答案,本文要论述的北方母题无疑有助于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文学 神话传说 母题 土著说 青藏高原 传统文化 二元说 稻作民族 哀牢山区 祖先
下载PDF
潭凹神、淫祠与攀附:滇西南地区的姑奶奶信仰(下)——兼论云南楚雄地方文化研究中被忽视的几个问题
13
作者 李金莲 朱和双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39-53,共15页
楚雄坝居族群迎送"陶凹奶奶"的传统庙会活动与大理洱海周边盛行的"姑奶奶祭"有诸多相似之处,其中就包含着作为仪式医疗的某些文化特征。在原始道教的精神结构中,"姑奶奶"作为地下水源的掌管者直接影响到... 楚雄坝居族群迎送"陶凹奶奶"的传统庙会活动与大理洱海周边盛行的"姑奶奶祭"有诸多相似之处,其中就包含着作为仪式医疗的某些文化特征。在原始道教的精神结构中,"姑奶奶"作为地下水源的掌管者直接影响到每个村民的生老病死,因此她逐渐被改造成包治各种疑难杂症的民间医生,同时还是让妇女和儿童罹患怪病的罪魁祸首,这种隐藏在瘟疫背后的信仰危机也彰显出稻作民族对待饮水安全问题的早期智慧。随着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政治霸权的建构,"姑奶奶"被迫攀附成名家女眷并流传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南地区 稻作民族 姑奶奶信仰 原始道教 女神政治
下载PDF
简论壮族五大文化遗产 被引量:3
14
作者 过伟 《创新》 2007年第6期115-123,共9页
南方稻作民族人文始祖洛甲及布洛陀、洪水育人神话盘古兄妹、左江花山崖壁画、歌圩的女儿、歌仙刘三姐、全国篇幅最长的民间抒情长诗《嘹歌》,及壮族原生态民歌,是广西壮族五大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民族根基,抢救文化遗... 南方稻作民族人文始祖洛甲及布洛陀、洪水育人神话盘古兄妹、左江花山崖壁画、歌圩的女儿、歌仙刘三姐、全国篇幅最长的民间抒情长诗《嘹歌》,及壮族原生态民歌,是广西壮族五大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民族根基,抢救文化遗产与建设首府先进文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稻作民族 洪水育人神话 崖壁画 歌圩的女儿 民间抒情长诗 文化遗产
下载PDF
侗族的特色原料
15
作者 张冬 《四川烹饪》 2009年第8期37-37,共1页
侗族是一个稻作民族,早年的《苍梧县志》中就记有“(侗乡)习尚简朴,饮稻鱼羹,有陂坡山泽之饶”;“其俗,艺稻养鱼”。稻田养鱼,粮鱼兼营,是侗族固有的生产习俗。
关键词 侗族 田养鱼 原料 稻作民族 苍梧县
下载PDF
Effects of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on the Droughtresistant Mechanisms of the Hani Rice Terraces System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静 焦雯珺 +1 位作者 闵庆文 李文华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6年第3期211-217,共7页
The Hani Rice Terraces System is one of the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GIAHS) sites which can successfully resist extreme droughts.The reason is not only that the forests and terraces have the ... The Hani Rice Terraces System is one of the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GIAHS) sites which can successfully resist extreme droughts.The reason is not only that the forests and terraces have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water conservation,which provide and conserve adequate water resources for this complex ecosystem,but also that Hani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rought-resistance process.In this paper,drought-resistant mechanisms of the Hani Rice Terraces System have been analyzed first,then Hani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has been analyzed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review,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key informant interview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ani nationality has developed knowledge of water management techniques,including water conserving construction,water allocation and ditch management.The Hani people are also highly conscious of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There is a good deal of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knowledge and worship of forests,which have effectively helped in protecting the forest ecological system.In the recla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Hani terraced fields,the Hani people have developed a series of farming systems,which have effectively protected the terrace ecosystem.Through analyzing this knowledge of water management,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Hani terraced fields management,our paper confirms the important role that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plays in maintaining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and realizing the efficient use of water resource.This is not only helpful for preserving cultural heritage,but is vital for protecting the Hani Rice Terraces System as a wh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GIAHS) Hani Rice Terraces System drought resistant mechanisms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