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粒黑粉病菌次生小孢子在植物体表芽殖附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富 潘学贤 +1 位作者 程开禄 刘兴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59-62,共4页
通过控制性试验和田间调查表明,稻粒黑粉病菌次生小孢子可在供试的9种植物体表芽殖附生,在四川泸州其附生持续时间可达10月下旬,芽殖附生的次生小孢子形态、大小无明显变化,以香蕉状次生小孢子为主,最高可达95 3%。气候因素中适温、高... 通过控制性试验和田间调查表明,稻粒黑粉病菌次生小孢子可在供试的9种植物体表芽殖附生,在四川泸州其附生持续时间可达10月下旬,芽殖附生的次生小孢子形态、大小无明显变化,以香蕉状次生小孢子为主,最高可达95 3%。气候因素中适温、高湿有利于田间次生小孢子芽殖附生,孢子量上升。赤霉素(九二○)可促进芽殖附生,杀菌剂多菌灵对芽殖附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粒黑粉病菌 次生小孢子 植物体表 芽殖附生特性 赤霉素 田间发病 接种体
下载PDF
稻粒黑粉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因素试验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占山 任新国 +1 位作者 李霞生 张光利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65-67,共3页
对影响稻粒黑粉病菌(Neovossia horrida)孢子萌发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厚垣孢子在室内干燥条件下贮存3年左右即丧失活力;度过休眠期的厚垣孢子在吸湿、感光、适宜的温度及充足的氧气条件下即可萌发;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 对影响稻粒黑粉病菌(Neovossia horrida)孢子萌发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厚垣孢子在室内干燥条件下贮存3年左右即丧失活力;度过休眠期的厚垣孢子在吸湿、感光、适宜的温度及充足的氧气条件下即可萌发;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水层厚度小于0.5mm较为适宜;荧光、紫外光或散射光处理均可促进萌发,光照强度以6000lx为宜;每天光照时间为10~12h,5d后厚垣孢子大量萌发;先连续黑暗水培3~4d,再间歇光照3d,也可大量萌发;体积分数为(50~200)×10-6的赤霉素对其萌发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供试的几种营养物质对其萌发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粒黑粉病菌 厚垣孢子 孢子萌发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稻粒黑粉病菌的分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富 程开禄 潘学贤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45-148,共4页
稻粒黑粉病菌的分类学研究进展NotesonTaxonomyofPathogenofRiceKernelSmut黄富程开禄潘学贤(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泸州646000)1896年日本学者Takahashi首... 稻粒黑粉病菌的分类学研究进展NotesonTaxonomyofPathogenofRiceKernelSmut黄富程开禄潘学贤(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泸州646000)1896年日本学者Takahashi首次报道稻粒黑粉病.此后,世界许多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粒黑粉病菌 分类学 水稻 黑粉病
下载PDF
稻粒黑粉病菌的分类归属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2
4
作者 曾令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稻粒黑粉病菌自1896年Takahashi命名为TilletiahorridaTak.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外菌物学家对其分类归属意见不一。本文研究病菌胞壁形态结构,根据齿黑粉菌属(NeovossiaKornicke)与... 稻粒黑粉病菌自1896年Takahashi命名为TilletiahorridaTak.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外菌物学家对其分类归属意见不一。本文研究病菌胞壁形态结构,根据齿黑粉菌属(NeovossiaKornicke)与腥黑粉菌属(TilletiaTulasne)的胞壁结构不同特征,认为稻粒黑粉病菌应归为齿黑粉菌属(NeovossiaKornic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粒黑粉病菌 齿黑粉 水稻
下载PDF
水稻与稻粒黑粉病菌互作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蒋钰琪 舒新月 +1 位作者 郑爱萍 王爱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8-254,共7页
稻粒黑粉病主要危害水稻不育系花器官,在世界杂交水稻种植区广泛发生,已成为限制杂交稻制种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研究其病原菌与寄主互作机制,可对挖掘抗稻粒黑粉病基因资源及抗病分子育种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对稻粒黑粉病菌侵染过程、... 稻粒黑粉病主要危害水稻不育系花器官,在世界杂交水稻种植区广泛发生,已成为限制杂交稻制种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研究其病原菌与寄主互作机制,可对挖掘抗稻粒黑粉病基因资源及抗病分子育种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对稻粒黑粉病菌侵染过程、致病相关基因及生物学途径、水稻响应稻粒黑粉病菌侵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现有研究表明,稻粒黑粉病菌能够侵染柱头的外露部分引起发病。脂肪酸代谢和自噬作用是稻粒黑粉病菌成功侵染寄主的关键生物学途径;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完成及候选效应蛋白的预测,为稻粒黑粉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外,稻粒黑粉病菌抗病不育系资源的报道,为抗病基因挖掘及抗病机制解析提供了重要的抗源材料。进一步解析稻粒黑粉病菌致病机制,利用抗病资源挖掘潜在的抗病基因,并应用于抗病分子育种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粒黑粉病菌 互作 致病基因 抗病基因
下载PDF
稻粒黑粉病菌厚垣孢子休眠期的观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志恒 董国坤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235-236,共2页
稻粒黑粉病菌(Tilletia barclayama (Bref.) Sacc & Syd.)主要以厚垣孢子萌发侵染,早期的研究认为其休眠期一般在5个月左右,并一直被沿用。林传光(1955)曾报道偶尔遇到个别厚垣孢子采来后不久就能萌发,但同时肯定厚垣孢子需要经过... 稻粒黑粉病菌(Tilletia barclayama (Bref.) Sacc & Syd.)主要以厚垣孢子萌发侵染,早期的研究认为其休眠期一般在5个月左右,并一直被沿用。林传光(1955)曾报道偶尔遇到个别厚垣孢子采来后不久就能萌发,但同时肯定厚垣孢子需要经过相当长的休眠期。近年来,我们在试验中发现上述结论与事实的矛盾。鉴于厚垣孢子的休眠期在病菌侵染循环中的重要性,特进行了试验观测。材料与方法 (一)不同时期采集的厚垣孢子的萌发试验 1.供试材料于4种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制种田和杂交稻本田稻穗上采集稻粒黑粉病病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粒黑粉病菌 厚坦孢子 体眠期
下载PDF
稻粒黑粉病菌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7
作者 程开禄 黄富 《水稻高梁科技》 1997年第1期28-31,共4页
稻粒黑粉病已成为我国杂交稻繁殖中不育系上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到杂交稻种子的产量和质量,本文对该病原菌的生活史及核周期,冬孢子萌发的生物学,冬孢子的发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合论述。
关键词 稻粒黑粉病菌 生物学 杂交水稻 病害
下载PDF
稻粒黑粉病菌次生小孢子在植物体表芽附生附性研究
8
作者 黄富 潘学贤 《水稻高梁科技》 1997年第1期25-28,共4页
通过控制性试验和田间调查表明,稻粒黑粉病菌次生小孢子可在供试的9种植物体表芽殖附生,在四川泸州其附生持续时间可达10月下旬,芽殖附生的次生小孢子形态,大小无明显变化,以香蕉状次生小孢子为主,最高可达95.3%,气候因... 通过控制性试验和田间调查表明,稻粒黑粉病菌次生小孢子可在供试的9种植物体表芽殖附生,在四川泸州其附生持续时间可达10月下旬,芽殖附生的次生小孢子形态,大小无明显变化,以香蕉状次生小孢子为主,最高可达95.3%,气候因素中适温,高湿有利于田间次生小孢子芽殖附生,孢子量上升,赤霉素(九二0)可促进芽殖附生,杀菌剂多菌灵对芽殖附生有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粒黑粉病菌 芽殖附生特性 植物体表 水稻
下载PDF
制约稻粒黑粉病菌冬孢子萌发的关键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梁继农 袁树忠 +1 位作者 印毅 黄奔立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3-346,共4页
在相同条件下,从稻田直接收集的病粒中的稻粒黑粉病菌厚垣孢子不能萌发,而取之于仓库中的孢子能萌发。为探明其制约因素,对该病菌进行了光照和浸水时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稻粒黑粉病菌冬孢子形成后,必须经光照射后,方可进入休眠期;度过... 在相同条件下,从稻田直接收集的病粒中的稻粒黑粉病菌厚垣孢子不能萌发,而取之于仓库中的孢子能萌发。为探明其制约因素,对该病菌进行了光照和浸水时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稻粒黑粉病菌冬孢子形成后,必须经光照射后,方可进入休眠期;度过5~6个月休眠期的冬孢子,必须浸水48h以上才开始复苏;复苏后的冬孢子必须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萌发。未完成后熟作用的冬孢子和完成后熟但尚未复苏的冬孢子即使在光照条件下也不能萌发。即稻粒黑粉病菌冬孢子必须经历后熟、休眠、复苏三个阶段后,在适宜的光照与温湿条件下,方可萌发。光照对其冬孢子具有双重作用,促使后熟进入休眠和刺激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粒黑粉病菌 冬孢子 孢子萌发 影响因素 休眠期 光照
原文传递
稻粒黑粉病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筛选 被引量:6
10
作者 盘林秀 王娜 +4 位作者 王爱军 夏园 付成林 殷得所 郑爱萍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0-647,共8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研究的分子技术,内参基因的选择对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起重要作用。稻粒黑粉病是一种全球性水稻真菌病害,目前没有关于稻粒黑粉病菌内参基因的报道。本文选择6个常用内参基因,对其在稻粒黑粉病...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研究的分子技术,内参基因的选择对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起重要作用。稻粒黑粉病是一种全球性水稻真菌病害,目前没有关于稻粒黑粉病菌内参基因的报道。本文选择6个常用内参基因,对其在稻粒黑粉病菌不同菌株、不同生活史阶段和不同浓度Basta处理3组生物学样本中的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经geNorm3.5、NormFinder0.953及BestKeeper1.0软件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不同菌株、不同生活史阶段、不同浓度Basta处理生物学样本中,最稳定的内参基因分别为UBQ、GAPDH和EF1α,最优组合分别为UBQ/GAPDH、UBQ/GAPDH和EF1α/GAPDH。本研究结果为稻粒黑粉病菌基因表达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其他真菌内参基因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粒黑粉病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原文传递
水稻稻粒黑粉病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爱军 江波 +5 位作者 富蓉 王娜 殷得所 李平 张靖 郑爱萍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7-304,共8页
为明确我国南方杂交水稻制繁种区稻粒黑粉病病原菌及其致病力情况,于2015年8月从安徽、湖南、江苏、贵州、四川遂宁、四川新津、四川温江7个主要杂交稻制繁种区采集稻粒黑粉病样本,采用冬孢子悬浮液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基于形态学... 为明确我国南方杂交水稻制繁种区稻粒黑粉病病原菌及其致病力情况,于2015年8月从安徽、湖南、江苏、贵州、四川遂宁、四川新津、四川温江7个主要杂交稻制繁种区采集稻粒黑粉病样本,采用冬孢子悬浮液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基于形态学、菌丝细胞核荧光染色和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应用柯赫氏法则对不同地区病样中分离的纯培养物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35株病原菌菌株并无明显形态学差异,冬孢子呈球形或椭圆形,次生小孢子单细胞核,呈线状或弯曲状两种类型,与已报道的黑粉菌属Tilletia horrida形态特征相似;r DNA-ITS序列分析表明,选取的7株病原菌菌株与T.horrida DQ827699同源性达100%,说明所分离菌株为稻粒黑粉病菌;致病性试验表明,7株病原菌菌株侵染水稻稻粒均能产生稻粒黑粉病的典型症状,其中分离自江苏的菌株JS造成的单穗病粒数和产量损失最大,致病力较强,且萌芽率最高,分离自不同地区的菌株致病力具有明显差异。该7株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光照对其生长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粒黑粉病菌 鉴定 致病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