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肥量对稻茬冬小麦田当季杂草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儒海 褚世海 +2 位作者 魏守辉 黄红娟 张朝贤 《杂草科学》 2015年第3期11-15,共5页
为明确不同施肥量对长江中下游稻茬冬小麦田当季杂草群落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量条件下冬小麦田间杂草群落的组成以及在4个生育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穗期)田间杂草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冬小麦越冬... 为明确不同施肥量对长江中下游稻茬冬小麦田当季杂草群落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量条件下冬小麦田间杂草群落的组成以及在4个生育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穗期)田间杂草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冬小麦越冬期,3种不同施肥量处理(氮磷钾复合肥562.5、750 kg/hm^2、937.5 kg/hm^2;复合肥的N、P_2O_5、K_2O含量均为16%)对当季麦田主要杂草密度和鲜生物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从小麦返青期到穗期,在供肥更充足的937.5 kg/hm^2处理中杂草的总密度和总鲜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他2个较低施肥量处理。3种不同施肥量对冬小麦产量、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的影响差异显著,对千粒质量的影响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量 稻茬冬小麦 当季 杂草群落 密度 生物量
下载PDF
硫包膜缓释肥施用模式对稻茬冬小麦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马泉 姚远 +7 位作者 郑国利 张新钵 叶世超 徐士清 丁锦峰 李春燕 郭文善 朱新开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5-474,共10页
为研究硫包膜缓释肥施用方式对稻茬冬小麦冠层结构和光合性能的影响,于2019-2020年进行田间试验,以硫包膜掺混肥(SCU,N∶P_(2)O_(5)∶K_(2)O=26∶12∶12)和尿素(U,46.3%N)为供试肥料设计6种施肥模式:尿素4次分施(M_(1));100%SCU一次基施... 为研究硫包膜缓释肥施用方式对稻茬冬小麦冠层结构和光合性能的影响,于2019-2020年进行田间试验,以硫包膜掺混肥(SCU,N∶P_(2)O_(5)∶K_(2)O=26∶12∶12)和尿素(U,46.3%N)为供试肥料设计6种施肥模式:尿素4次分施(M_(1));100%SCU一次基施(M_(2));60%SCU基施+40%U拔节期追施(M_(3));60%SCU基施+40%SCU返青期追施(M_(4));51%SCU基施+34%U拔节期追施(M_(5),在M_(3)基础上减氮15%);51%SCU基施+34%SCU返青期追施(M_(6),在M_(4)基础上减氮15%),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小麦花后叶面积、冠层光截获特征、旗叶叶绿素荧光和光合指标等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冠层结构方面,M_(4)和M_(6)模式在开花期的LAI较高,且乳熟期降幅较低,延缓了冠层叶片的衰老,提高冠层尤其是中下部的PAR截获率;M_(1)、M_(2)、M_(3)和M_(5)模式乳熟期的LAI降幅均较大,显著低于M_(4)和M_(6)模式,不利于冠层对光能的有效利用。在小麦光合性能方面,M_(3)、M_(4)和M_(6)模式在开花期旗叶的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均较高,但在乳熟期M_(3)模式降幅较大;M_(4)和M_(6)模式在乳熟期维持较高的SPAD值、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净光合速率,二者的3个指标均显著高于M_(1)、M_(2)和M_(5)模式。M_(4)和M_(6)模式相比于M_(1)模式,分别增产21.31%和10.76%,氮肥利用率分别提升4.36%和7.07%。本试验条件下,硫包膜缓释肥60%基施+40%返青期追施最有利于维持小麦花后合理的冠层结构,提高了光合性能和产量,是高产高效的施肥方式;硫包膜缓释肥51%基施+34%返青期追施模式小麦的光合性能和产量仍可维持较高水平,且提升了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包膜缓释肥 稻茬冬小麦 冠层结构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稻茬冬小麦田日本看麦娘和猪殃殃混生的防除指标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绍明 朱先敏 +4 位作者 彭程 袁树忠 邓维 董红刚 耿跃 《杂草学报》 2021年第4期29-33,共5页
为了探讨江苏省稻茬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混合优势种群的防除指标,2020—2021年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稻茬冬小麦田中开展日本看麦娘-猪殃殃混合种群防除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日本看麦娘和猪殃殃混生对小麦具有危害,主要体现在... 为了探讨江苏省稻茬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混合优势种群的防除指标,2020—2021年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稻茬冬小麦田中开展日本看麦娘-猪殃殃混合种群防除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日本看麦娘和猪殃殃混生对小麦具有危害,主要体现在小麦成穗和穗型上,即小麦分蘖成穗和每穗粒数减少,从而导致小麦减产。以使小麦减产5%的杂草混生密度、鲜重作为杂草防除的阈值,则稻茬小麦田的日本看麦娘、猪殃殃的混合防除指标为45.6株/m^(2)+6.8株/m^(2),杂草鲜重则需要达到230.8 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看麦娘 猪殃殃 杂草密度 杂草鲜重 防除指标 稻茬冬小麦
下载PDF
硫包膜尿素施用模式对稻茬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和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马泉 王梦尧 +5 位作者 孙全 李春燕 丁锦峰 朱敏 郭文善 朱新开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42-952,共11页
为探究稻麦复种连作系统中硫包膜尿素在小麦上的高效施肥模式及其增产增效机制,以春性冬小麦扬麦23为材料,采用含氮35%硫包膜尿素(SCU)和含氮46.3%普通尿素(U)设计5种施肥模式:100%SCU全部基施(M1);60%SCU基施,40%U拔节期追施(M2);60%SC... 为探究稻麦复种连作系统中硫包膜尿素在小麦上的高效施肥模式及其增产增效机制,以春性冬小麦扬麦23为材料,采用含氮35%硫包膜尿素(SCU)和含氮46.3%普通尿素(U)设计5种施肥模式:100%SCU全部基施(M1);60%SCU基施,40%U拔节期追施(M2);60%SCU基施,40%SCU返青期追施(M3);40%SCU+20%U基施,30%SCU+10%U返青期追施(M4),并以生产中推荐的常规施肥模式(全部为尿素,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分别为50%∶10%∶20%∶20%)为对照(CK),分析等施氮量条件下不同施肥模式对稻茬冬小麦群体质量、产量构成、氮肥利用率等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硫包膜尿素一次基施模式(M1)产量略低于CK但差异不显著;两次施肥模式(M2、M3、M4)的产量显著高于CK,两年度分别平均增产10.71%和7.85%,其中M3两年度产量均最高,分别达8 185.96和9 451.10 kg·hm^(-2)。两次施肥模式在乳熟期仍有较高的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有利于延缓花后旗叶衰老,提高花后旗叶光合生产能力,促进籽粒灌浆充实。两次施肥模式的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CK,两年度平均增幅分别为5.37和2.19个百分点;且两次施肥增产带来的效益远高于肥料成本的增加。综上,两次施肥模式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产增收,是高产高效的施肥方式。为追求产量和效益的最大化,生产上推荐采用硫包膜尿素60%基施,40%返青期追施的施肥模式。本研究为推动硫包膜尿素的广泛应用、促进小麦高产高效、简化节本栽培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包膜尿素 稻茬冬小麦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效益
下载PDF
稻茬冬小麦独杆高产栽培
5
作者 马爱国 黄汝进 常洪武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9,共1页
稻茬冬小麦多因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土质粘重通透性差,播种期晚,则产量低而不稳.我场地处微山湖畔,从1995年开始采用稻茬独杆栽培技术,使冬小麦产量大幅度提高,已由亩产300kg提高稳定在450kg以上,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关键词 整地播种 肥水管理 稻茬冬小麦 独杆高产栽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