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LCA的稻蟹共作模式碳足迹评价
1
作者
李丽丽
李莉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11期81-83,88,共4页
为探明稻蟹共作模式碳足迹大小及其构成特征,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计算分析了盘锦市稻蟹共作模式与传统水稻单作模式碳足迹。结果表明,稻蟹共作模式单位面积碳足迹为11397.92 kg CO_(2)-eq/hm^(2)、单位产量碳足迹为3.84 kgCO_(2)-eq/kg...
为探明稻蟹共作模式碳足迹大小及其构成特征,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计算分析了盘锦市稻蟹共作模式与传统水稻单作模式碳足迹。结果表明,稻蟹共作模式单位面积碳足迹为11397.92 kg CO_(2)-eq/hm^(2)、单位产量碳足迹为3.84 kgCO_(2)-eq/kg、单位产值碳足迹为0.92 kgCO_(2)-eq/元;水稻单作模式单位面积碳足迹为13378.02 kgCO_(2)-eq/hm^(2)、单位产量碳足迹为8.61 kgCO_(2)-eq/kg、单位产值碳足迹为12.30 kgCO_(2)-eq/元。对于稻蟹共作和水稻单作模式来说,直接碳排放中的CH4排放是碳足迹的主要贡献因素,间接碳排放中化肥和饲料的投入影响较大。因此,通过采取减少农资物品投入、缩短淹田时间、加强技术培训等方式可减少碳足迹,促进稻蟹共作模式低碳、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稻蟹共作模式
温室气体排放
生命周期评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稻蟹共作模式下寒区稻田土壤微生物的高通量测序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金雨
张瑞
+5 位作者
罗亮
王世会
郭坤
白庆利
徐伟
赵志刚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124,130,共8页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的9个稻田单元分别设置了稻田单作(CK)、稻蟹共作(RC)和稻-蟹-鳅共作(RCL)3种模式,每种模式3个重复,每个稻田单元的面积均为300 m^(2),水稻种植品种为“绥粳4号”。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3...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的9个稻田单元分别设置了稻田单作(CK)、稻蟹共作(RC)和稻-蟹-鳅共作(RCL)3种模式,每种模式3个重复,每个稻田单元的面积均为300 m^(2),水稻种植品种为“绥粳4号”。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3种模式稻田表层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稻蟹模式放养河蟹体质量为(21.45±1.45)g,放养密度为500 ind./667 m^(2);稻-蟹-鳅模式,河蟹体质量为(21.45±1.45)g,放养密度为350 ind./667 m^(2),泥鳅体质量为(0.47±0.07)g/ind.,放养密度为2 223 ind./667m^(2)。养殖期间投喂配合饲料,饲养管理方式一致。2020年9月10日收获河蟹与泥鳅,9月20日收割水稻。结果显示:不同模式的9个土壤样品共包含了6 404个OTUs,分属细菌59个门,1 093个属,2 245个种。韦恩图显示,CK模式特有375个OTUs、RC模式特有359个OTUs、RCL模式特有453个OTUs。3种模式的主要优势菌门均为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脱硫杆菌门(Desulfobacterota)。RC和RCL土壤细菌的ACE指数、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水稻单作,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PCo A分析图显示,RC和RCL与CK分别在不同区域聚类。研究初步揭示:稻-蟹共作和稻-蟹-鳅共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寒区稻田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增加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
-
蟹
共
作
模式
稻
-
蟹
-鳅
共
作
模式
稻
田土壤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蟹共作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氮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17
3
作者
王昂
戴丹超
+3 位作者
马旭洲
牟群
于永清
吕为群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4,共9页
为探索稻蟹共作系统中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和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在辽宁盘锦开展田间试验,试验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以养蟹为主因素,施肥为副因素,设置4个处理,即单作稻不施氮肥处理(R0M)、稻蟹共作不施氮肥处理(R0C)、单作稻施氮肥处理(R1M...
为探索稻蟹共作系统中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和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在辽宁盘锦开展田间试验,试验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以养蟹为主因素,施肥为副因素,设置4个处理,即单作稻不施氮肥处理(R0M)、稻蟹共作不施氮肥处理(R0C)、单作稻施氮肥处理(R1M)和稻蟹共作施氮肥处理(R1C)。结果表明,施肥显著提高0~20. 0cm土壤NH4+-N、NO3--N和MBN的含量,显著提高0~20.0 cm土壤脲酶、蛋白酶和脱氢酶的活性,以及0~10. 0 cm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养蟹对土壤NH4+-N和NO3--N含量影响较小,在施肥条件下,养蟹显著提高0~20. 0 cm土层土壤MBN含量,在不施肥稻田中,养蟹对土壤MBN的影响较小。养蟹显著提高0~10. 0 cm土壤脲酶和蛋白酶活性以及0~20. 0 cm土壤脱氢酶活性,对10.1~20. 0 cm土壤脲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和0~20. 0 cm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较小。因此,稻蟹共作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MBN含量和酶活性,增强酶在土壤氮素转换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土壤氮素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作模式
微生物量氮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盘锦市稻蟹共作模式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4
作者
李丽丽
李莉
《北方水稻》
CAS
2024年第6期22-25,42,共5页
以盘锦市作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包含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3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的稻蟹共作模式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线性加权模型对该区域稻蟹共作模式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并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各维...
以盘锦市作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包含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3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的稻蟹共作模式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线性加权模型对该区域稻蟹共作模式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并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各维度进行深入探究。结果表明:(1)盘锦市稻蟹共作模式综合效益显著优于水稻单作模式,综合效益值为46.50;(2)稻蟹共作模式经济效益是水稻单作模式的1.2倍。除单位面积产量外,其他指标效益值均大于水稻单作模式;(3)稻蟹共作模式生态效益是水稻单作模式的1.12倍,除单位面积用水量外,其他指标效益值均小于水稻单作模式;(4)稻蟹共作模式社会效益是水稻单作模式的1.63倍,除人均粮食产量、农产品商品化率外,其他指标效益值均大于水稻单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作模式
综合效益
指标体系
盘锦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LCA的稻蟹共作模式碳足迹评价
1
作者
李丽丽
李莉
机构
新疆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11期81-83,88,共4页
文摘
为探明稻蟹共作模式碳足迹大小及其构成特征,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计算分析了盘锦市稻蟹共作模式与传统水稻单作模式碳足迹。结果表明,稻蟹共作模式单位面积碳足迹为11397.92 kg CO_(2)-eq/hm^(2)、单位产量碳足迹为3.84 kgCO_(2)-eq/kg、单位产值碳足迹为0.92 kgCO_(2)-eq/元;水稻单作模式单位面积碳足迹为13378.02 kgCO_(2)-eq/hm^(2)、单位产量碳足迹为8.61 kgCO_(2)-eq/kg、单位产值碳足迹为12.30 kgCO_(2)-eq/元。对于稻蟹共作和水稻单作模式来说,直接碳排放中的CH4排放是碳足迹的主要贡献因素,间接碳排放中化肥和饲料的投入影响较大。因此,通过采取减少农资物品投入、缩短淹田时间、加强技术培训等方式可减少碳足迹,促进稻蟹共作模式低碳、绿色发展。
关键词
碳足迹
稻蟹共作模式
温室气体排放
生命周期评价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966.16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稻蟹共作模式下寒区稻田土壤微生物的高通量测序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金雨
张瑞
罗亮
王世会
郭坤
白庆利
徐伟
赵志刚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出处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124,130,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专项(2020YFD090030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0TD56、2021XT05、2019XT0502)。
文摘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的9个稻田单元分别设置了稻田单作(CK)、稻蟹共作(RC)和稻-蟹-鳅共作(RCL)3种模式,每种模式3个重复,每个稻田单元的面积均为300 m^(2),水稻种植品种为“绥粳4号”。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3种模式稻田表层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稻蟹模式放养河蟹体质量为(21.45±1.45)g,放养密度为500 ind./667 m^(2);稻-蟹-鳅模式,河蟹体质量为(21.45±1.45)g,放养密度为350 ind./667 m^(2),泥鳅体质量为(0.47±0.07)g/ind.,放养密度为2 223 ind./667m^(2)。养殖期间投喂配合饲料,饲养管理方式一致。2020年9月10日收获河蟹与泥鳅,9月20日收割水稻。结果显示:不同模式的9个土壤样品共包含了6 404个OTUs,分属细菌59个门,1 093个属,2 245个种。韦恩图显示,CK模式特有375个OTUs、RC模式特有359个OTUs、RCL模式特有453个OTUs。3种模式的主要优势菌门均为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脱硫杆菌门(Desulfobacterota)。RC和RCL土壤细菌的ACE指数、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水稻单作,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PCo A分析图显示,RC和RCL与CK分别在不同区域聚类。研究初步揭示:稻-蟹共作和稻-蟹-鳅共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寒区稻田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增加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关键词
稻
-
蟹
共
作
模式
稻
-
蟹
-鳅
共
作
模式
稻
田土壤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Keywords
rice-crab co-cropping mode
rice-crab-loach co-cropping mode
soil microorganisms in a paddy field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bacterial diversity
分类号
S966.16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蟹共作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氮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17
3
作者
王昂
戴丹超
马旭洲
牟群
于永清
吕为群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协同创新中心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盘山县河蟹技术研究所
出处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2599)
上海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沪农科产字(2018)第4号]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心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项目(ZF1206)
文摘
为探索稻蟹共作系统中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和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在辽宁盘锦开展田间试验,试验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以养蟹为主因素,施肥为副因素,设置4个处理,即单作稻不施氮肥处理(R0M)、稻蟹共作不施氮肥处理(R0C)、单作稻施氮肥处理(R1M)和稻蟹共作施氮肥处理(R1C)。结果表明,施肥显著提高0~20. 0cm土壤NH4+-N、NO3--N和MBN的含量,显著提高0~20.0 cm土壤脲酶、蛋白酶和脱氢酶的活性,以及0~10. 0 cm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养蟹对土壤NH4+-N和NO3--N含量影响较小,在施肥条件下,养蟹显著提高0~20. 0 cm土层土壤MBN含量,在不施肥稻田中,养蟹对土壤MBN的影响较小。养蟹显著提高0~10. 0 cm土壤脲酶和蛋白酶活性以及0~20. 0 cm土壤脱氢酶活性,对10.1~20. 0 cm土壤脲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和0~20. 0 cm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较小。因此,稻蟹共作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MBN含量和酶活性,增强酶在土壤氮素转换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土壤氮素的有效性。
关键词
稻蟹共作模式
微生物量氮
土壤酶活性
Keywords
rice-crab culture system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soil enzyme activities
分类号
S966.16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盘锦市稻蟹共作模式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4
作者
李丽丽
李莉
机构
新疆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北方水稻》
CAS
2024年第6期22-25,42,共5页
文摘
以盘锦市作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包含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3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的稻蟹共作模式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线性加权模型对该区域稻蟹共作模式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并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各维度进行深入探究。结果表明:(1)盘锦市稻蟹共作模式综合效益显著优于水稻单作模式,综合效益值为46.50;(2)稻蟹共作模式经济效益是水稻单作模式的1.2倍。除单位面积产量外,其他指标效益值均大于水稻单作模式;(3)稻蟹共作模式生态效益是水稻单作模式的1.12倍,除单位面积用水量外,其他指标效益值均小于水稻单作模式;(4)稻蟹共作模式社会效益是水稻单作模式的1.63倍,除人均粮食产量、农产品商品化率外,其他指标效益值均大于水稻单作模式。
关键词
稻蟹共作模式
综合效益
指标体系
盘锦市
Keywords
Rice-crab co-cultivation model
Comprehensive benefits
Indicator system
Panjin City
分类号
S511.099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LCA的稻蟹共作模式碳足迹评价
李丽丽
李莉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稻蟹共作模式下寒区稻田土壤微生物的高通量测序研究
刘金雨
张瑞
罗亮
王世会
郭坤
白庆利
徐伟
赵志刚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稻蟹共作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氮和酶活性的影响
王昂
戴丹超
马旭洲
牟群
于永清
吕为群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盘锦市稻蟹共作模式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李丽丽
李莉
《北方水稻》
CAS
202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