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鱼模式下减施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晓丰 段红霞 +1 位作者 夏桂龙 金健康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第5期40-42,共3页
为了探明新型稻作模式——稻鱼模式下氮肥减施比例,设置常规施肥(CK)、氮肥减少15%(T1)、减少30%(T2)和减少50%(T3)等处理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水稻齐穗期SPAD、籽粒产量和氮素表观平衡等指标。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T1和T2处理不会显... 为了探明新型稻作模式——稻鱼模式下氮肥减施比例,设置常规施肥(CK)、氮肥减少15%(T1)、减少30%(T2)和减少50%(T3)等处理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水稻齐穗期SPAD、籽粒产量和氮素表观平衡等指标。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T1和T2处理不会显著降低剑叶SPAD值和籽粒产量,而T3处理的剑叶SPAD值和籽粒产量则分别比CK处理降低了15.39%和7.69%;虽然各处理的水稻均表现为氮素盈余,但T3处理的氮素盈余最低;进一步结合拟合方程的斜率表明,当氮肥偏生产力每提高1 kg/kg,氮素盈余可以降低2.54 kg/hm^2。因此,在稻鱼模式下,氮肥减施15%~30%可维持水稻高产,并显著降低氮素盈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模式 氮肥减施 产量 氮素表观平衡
下载PDF
稻鱼模式的种养结合发展
2
作者 邓以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2年第7期50-52,共3页
稻鱼种养模式将水稻和鱼进行混合养殖,发挥了生态渔业的优势,达到自己自足的重要目的,在控制生产成本投入的同时提升产品品质以及质量,从而提高农民生产效益。在稻鱼养殖模式下需要重视对技术要点进行落实,以此来发挥该种养殖模式的优势... 稻鱼种养模式将水稻和鱼进行混合养殖,发挥了生态渔业的优势,达到自己自足的重要目的,在控制生产成本投入的同时提升产品品质以及质量,从而提高农民生产效益。在稻鱼养殖模式下需要重视对技术要点进行落实,以此来发挥该种养殖模式的优势,提高养殖效益。基于此,本文对稻鱼养殖模式的概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稻鱼养殖模式的应用要点以及稻鱼模式种养结合发展对策,以期可以为稻鱼种养提供有效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模式 种养结合 发展
下载PDF
坑沟式“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的示范推广及存在问题分析——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
3
作者 何金旺 陈爱秋 杨澜 《广西农学报》 2024年第2期34-39,共6页
旨在促进稻鱼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对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坑沟式“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示范推广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全县示范推广“稻+鱼”综合种养模式达5507 hm2,稻鱼总产值达2.9亿元,实现贫困... 旨在促进稻鱼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对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坑沟式“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示范推广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全县示范推广“稻+鱼”综合种养模式达5507 hm2,稻鱼总产值达2.9亿元,实现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除“稻+鳖”“稻+鳅”综合种养模式水产品的净产值明显高于稻谷之外,坑沟式“优质稻+再生稻+鱼”“稻+螺”“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水产品的净产值与稻谷相当。然而,在示范推广过程中,存在用工不足、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稳定性差等问题。推广应用“稻+鱼”综合种养模式,可实现稻田纯收益翻番。加强培训指导、市场监管、技术创新、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打造等,是突破当地稻鱼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瓶颈的良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种养模式 示范推广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山区稻田“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技术设计与效益分析
4
作者 伍祥龙 刘小惠 +1 位作者 刘济丹 冷劲松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2期62-65,共4页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山区开展“稻鱼鸭”生态种养研究示范,实现稻田每667 m2总产值达到6047.9元,比水稻单种增加4237元,经济效益显著。“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可提高土壤的肥力,土样检测结果显示,与试验前对比,有机质含量增加2.3~3.5 g/kg...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山区开展“稻鱼鸭”生态种养研究示范,实现稻田每667 m2总产值达到6047.9元,比水稻单种增加4237元,经济效益显著。“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可提高土壤的肥力,土样检测结果显示,与试验前对比,有机质含量增加2.3~3.5 g/kg,土壤全氮含量百分比增幅0.032%~0.052%,有效磷含量增加2.2~4.3 mg/kg,速效钾含量增加2.0~16.0mg/kg,还能有效控制病虫草的危害,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减轻稻田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该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鸭”模式 技术设计 效益分析
下载PDF
不同稻、鸭、鱼共生模式对土壤质量及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5
作者 张琴 孟祥杰 +1 位作者 陈灿 黄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58-67,共10页
稻-鸭-鱼共生模式是我国独特的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为探究不同稻、鸭、鱼共生模式对土壤质量、水稻生物量积累、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设计稻田-绿头鸭(R-WD)、稻田-番鸭(R-MD)、稻田-丁■鱼-番鸭(R-MDT)、稻田-丁■鱼(R-T)模式... 稻-鸭-鱼共生模式是我国独特的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为探究不同稻、鸭、鱼共生模式对土壤质量、水稻生物量积累、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设计稻田-绿头鸭(R-WD)、稻田-番鸭(R-MD)、稻田-丁■鱼-番鸭(R-MDT)、稻田-丁■鱼(R-T)模式与水稻单作(CK)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R-WD、R-MD、R-MDT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土壤pH值均降低,R-WD、R-MD处理的水稻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含量均有所提高。与CK处理相比,R-WD、R-MD、R-MDT、R-T处理在孕穗期至成熟期水稻的叶面积指数提高了14.68%~39.79%、5.11%~26.23%、7.75%~64.60%、8.84%~31.29%;在成熟期的SPAD值分别提高28.55%、11.88%、22.94%、17.79%;从分蘖期到成熟期的光合势提高了1.53%~22.67%、9.36%~27.57%、11.84%~40.61%、11.79%~50.24%;收获指数提高了8.53%、23.30%、11.05%、15.49%;水稻产量提高了5.24%、8.74%、12.61%、11.99%。综上所述,稻田-绿头鸭、稻田-番鸭、稻田-丁■鱼-番鸭、稻田-丁■鱼模式均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延缓水稻叶片衰老,促进水稻生物量的积累,提高水稻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光合势,并表现出较高的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共生模式 土壤质量 生长特性 产量
下载PDF
稻田养鱼模式下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兴兵 刘茂 +6 位作者 张力 蒋鹏 张林 郭晓艺 朱永川 熊洪 徐富贤 《中国稻米》 2020年第1期80-83,共4页
以大穗型杂交中稻蓉18优1015和多穗型杂交中稻内6优103为材料,于2018年在四川泸县开展试验,研究稻鱼共生模式下不同施氮量(N0,不施氮;N1,减氮66.6%;N2,减氮33.3%;CK,常规施氮,施氮量135 kg/hm^2)对杂交中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干物质... 以大穗型杂交中稻蓉18优1015和多穗型杂交中稻内6优103为材料,于2018年在四川泸县开展试验,研究稻鱼共生模式下不同施氮量(N0,不施氮;N1,减氮66.6%;N2,减氮33.3%;CK,常规施氮,施氮量135 kg/hm^2)对杂交中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干物质、收获指数、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穗型杂交中稻产量以N2处理最高,较CK增加2.8%;多穗型杂交中稻产量以CK最高,较N2、N1处理分别增加5.3%、20.4%;随施氮量的增加,杂交中稻有效穗数、干物质量呈显著增加的趋势,结实率、收获指数则呈下降趋势,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大穗型杂交中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N2、N1处理较CK分别增加63.2%、45.6%,多穗型杂交中稻氮肥农学利用率N2处理较CK增加了27.4%;随施氮量的增加,杂交中稻氮肥偏生产力呈显著下降趋势,与CK相比,N2、N1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了74.6%和48.2%。可见,在稻田养鱼模式下,综合考虑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杂交中稻的适宜减氮量为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模式 施氮量 杂交中 产量
下载PDF
“虾稻鱼”连作共生模式试验研究
7
作者 盛环宇 苏枭 +4 位作者 冯洋 吴向骏 石小平 王勤波 吕修春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6期64-67,共4页
为提高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土地产出率,于2022年在安徽省含山县选择了9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虾稻鱼”连作共生模式试验,同时与周边虾稻连作模式和传统水稻种植模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虾稻鱼”连作共生模式的... 为提高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土地产出率,于2022年在安徽省含山县选择了9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虾稻鱼”连作共生模式试验,同时与周边虾稻连作模式和传统水稻种植模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虾稻鱼”连作共生模式的经济效益较虾稻连作模式和传统水稻种植模式分别提高了53505、82305元/hm^(2),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模式 连作共生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稻+鱼+再生稻”模式对稻田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隆斌庆 陈灿 +5 位作者 黄璜 王忍 周晶 吕广动 伍佳 杨飞翔 《作物研究》 2019年第5期408-414,共7页
设置头季稻+鱼(或泥鳅)+再生稻的栽培模式,水稻品种选用黄华占和Y两优800,分析两种模式下土壤中全量氮、磷、钾含量与速效氮、磷、钾含量表现,结果表明:(1)稻鱼模式和稻鳅模式可增加土壤中全效养分含量,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在整个生育... 设置头季稻+鱼(或泥鳅)+再生稻的栽培模式,水稻品种选用黄华占和Y两优800,分析两种模式下土壤中全量氮、磷、钾含量与速效氮、磷、钾含量表现,结果表明:(1)稻鱼模式和稻鳅模式可增加土壤中全效养分含量,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其中以稻鱼处理效果更明显,总体高于对照田.头季稻与再生季两个生育季内全氮、全磷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全钾含量则在再生季略有下降;(2)稻鱼模式和稻鳅模式提高了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含量比分蘖期时有所提升,稻鱼模式下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整体表现要高于稻鳅模式.两个水稻品种再生季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变化规律性不明显,但整体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模式 土壤 养分
下载PDF
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环境效应实证分析——以南方稻区稻-鱼模式为例 被引量:49
9
作者 林孝丽 周应恒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2,共6页
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环境效应明显,其主要体现在节肥、节药、抑草、改善土壤和水体等方面上。本文根据对南方稻区的入户调查数据和2001-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及化肥农药使用量... 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环境效应明显,其主要体现在节肥、节药、抑草、改善土壤和水体等方面上。本文根据对南方稻区的入户调查数据和2001-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及化肥农药使用量的技术标准,实证分析了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的节肥、节药的生态环境效应。调查分析显示,稻-鱼模式下农户化肥使用量比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的使用量要减少15.21%,农药使用量要减少40.17%;相关性分析表明南方稻区稻-鱼种养结合模式的稻田面积占水稻生产总面积的百分比与化肥、农药使用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07 2和-0.979 9。可以看出,在稻-鱼的稻田生态系统中,土壤和水体的改善以及有害生物的减少,形成了鱼类对化肥和农药的替代关系,在稻谷产量不变甚至增产以及增加鱼类产出的情况下,农户大幅度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因此实施扶持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策略,是改善稻区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田种养结合模式 南方 -模式 生态环境效应
下载PDF
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作用——以贵州从江稻鱼鸭共生模式为例 被引量:25
10
作者 张琳杰 李峰 崔海洋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134,共4页
现代农业在带来粮食高产的同时也造成难以治理的农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因而现代农业发展开始转向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形式,同时人们开始重新发现和思考传统农业文化的功能和价值。稻鱼鸭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与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中... 现代农业在带来粮食高产的同时也造成难以治理的农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因而现代农业发展开始转向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形式,同时人们开始重新发现和思考传统农业文化的功能和价值。稻鱼鸭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与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中有机农业的生产理念和技术规程天然耦合,蕴含着现代农业所倡导的生态环保、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具有重要的环境、经济和社会价值。从稻鱼鸭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出发,分析了传统农业地区现代化进程所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以及稻鱼鸭传统农业生态系统在农业面源污染中的预防和治理作用。以期通过对稻鱼鸭共生模式的价值挖掘和动态保护,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同时也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业生态系统 鸭共生模式 农业面源污染
下载PDF
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湿地“稻-苇-鱼”模式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秀军 杨富亿 刘兴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74-177,共4页
松嫩平原西部有盐碱化土地373万hm2,其中盐碱化湿地100万hm2,土地盐碱化成为制约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区内盐碱化湿地特点,建立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稻-苇-鱼"生态模式。盐碱湿地"稻-苇-鱼"系统的... 松嫩平原西部有盐碱化土地373万hm2,其中盐碱化湿地100万hm2,土地盐碱化成为制约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区内盐碱化湿地特点,建立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稻-苇-鱼"生态模式。盐碱湿地"稻-苇-鱼"系统的种群多样性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率提高。该系统中,稻田排水是苇田水源,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了饵料,湖泡底泥还田,提高了稻田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该模式实施10年后,稻田土壤盐分含量由开垦前的4.54g/kg下降到2.98g/kg,土壤有机质由开垦前的16.43g/kg增加到24.45g/kg。通过对"稻-苇-鱼"系统模型参数调控,可实现对系统目标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盐碱湿地 -苇-模式 生物多样性 水分利用效率 肥料利用率 土壤盐分
下载PDF
黔北地区稻鱼模式种养技术及综合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熊 邵鹏 +2 位作者 卢启坤 代永红 杨万红 《基层农技推广》 2022年第3期45-47,共3页
稻鱼模式是一种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种养有效结合、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业发展新模式。稻田养鱼是一种降低种植成本和增加收入的绿色、生态、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可以提高稻米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售鱼产生的附加值,同时减少农药、化肥使用... 稻鱼模式是一种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种养有效结合、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业发展新模式。稻田养鱼是一种降低种植成本和增加收入的绿色、生态、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可以提高稻米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售鱼产生的附加值,同时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带来的土地环境污染等。文章对黔北地区稻鱼模式种养技术及综合效益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稻鱼模式推广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模式 种养技术 综合效益 产量 品质
原文传递
循环农业生态环境效应的环境经济学分析——以“稻—鱼”种养结合模式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长妹 林孝丽 杨晞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30-132,共3页
循环农业的生态环境效应主要体现在节肥、节药、抑草、改善土壤和水体等方面。文章以"稻-鱼"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为例,在从理论和技术角度分析循环农业的节肥、节药的生态环境效应的基础上,运用环境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框架,进... 循环农业的生态环境效应主要体现在节肥、节药、抑草、改善土壤和水体等方面。文章以"稻-鱼"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为例,在从理论和技术角度分析循环农业的节肥、节药的生态环境效应的基础上,运用环境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框架,进一步揭示"稻—鱼"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下稻田生态系统中土壤和水体的改善以及有害生物的减少,农户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形成了鱼类对化肥和农药的替代关系,因而其环境负效应小于常规水稻生产模式,具有相对较高的生态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种养结合模式 生态环境效应
下载PDF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模式种养技术与前景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建欣 徐志军 +2 位作者 杨洁 李端奇 江汉青 《中国稻米》 2018年第2期24-27,共4页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对稻田空间利用更加充分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本研究从稻田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利用稻田生态位和食物供应链原理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科学性;从共生...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对稻田空间利用更加充分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本研究从稻田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利用稻田生态位和食物供应链原理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科学性;从共生田准备、水稻种植、共生对象的饲养、大田管理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技术流程;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鸭”复合共生模式 田生态 种养技术 效益
下载PDF
提升稻鱼共生模式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吴敏芳 张剑 +4 位作者 陈欣 胡亮亮 任伟征 孙翠萍 唐建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33期51-55,共5页
新一轮稻田生态养殖在国内已经广泛开展,为了提升传统的稻鱼共生模式的产量,探讨了不同水平的水稻移栽密度和复合肥(N:P:K=14:2:7)施用量对稻田养鱼产量的影响,以及在不产生面源污染的情况下最适宜稻鱼共生系统的生产模式,通过田间试验... 新一轮稻田生态养殖在国内已经广泛开展,为了提升传统的稻鱼共生模式的产量,探讨了不同水平的水稻移栽密度和复合肥(N:P:K=14:2:7)施用量对稻田养鱼产量的影响,以及在不产生面源污染的情况下最适宜稻鱼共生系统的生产模式,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的处理所得到的产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田鱼产量为750 kg/hm2模式下,适当的增加水稻移栽密度(25 cm×25 cm)能显著增加水稻产量(P=0.005)而不影响田鱼产量(P=0.175);稻鱼共生系统的水稻产量可以降低对复合肥的依赖,将复合肥施用量水平从750 kg/hm2减少到600 kg/hm2,水稻和鱼产量都没有显著性改变,生产成本下降,环境面源污染风险降低。本试验研究提出适合本地生态条件和生产习惯的稻鱼系统管理模式是:水稻移栽密度30 cm×30 cm,复合肥施用480 kg/hm2,投放规格为55±3 g的冬片9000尾/hm2,设计产量为稻7500 kg/hm2、鱼1500 kg/hm2。实践证明,这种优化模式能较好地利用稻鱼共生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而不产生面源污染等环境压力,可以推荐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地所在的青田县及其周边乃至全国范围内生态条件及生产消费习惯类似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模式 移栽密度 肥料施用 密度 预期产量 优化模式
下载PDF
“稻-鱼-鸭”共生模式的技术设计与思考 被引量:3
16
作者 孟祥杰 邹紫茵 +3 位作者 梁玉刚 王忍 黄璜 陈灿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共4页
为解决稻、鱼、鸭共生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水稻种植下混养鱼鸭的技术方案,并于2019-2020年在湖南省长沙县路口镇实施。通过2年的观察发现,"稻-鱼-鸭"共生模式保证水稻生长发育的同时,也保持了鱼的水下生存环境及鸭的田间、水面... 为解决稻、鱼、鸭共生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水稻种植下混养鱼鸭的技术方案,并于2019-2020年在湖南省长沙县路口镇实施。通过2年的观察发现,"稻-鱼-鸭"共生模式保证水稻生长发育的同时,也保持了鱼的水下生存环境及鸭的田间、水面活动空间;通过鱼鸭的活动及捕食,能有效防控田间病虫草害的发生,减少除草剂的施用;同时鱼鸭的粪便能够直接还田减少肥料的施用,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减轻农田污染有着重要作用;稻田中的深水域还有蓄水、缓解灌溉水短缺等作用。"稻-鱼-鸭"共生模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模式 技术要点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垫江县积极推广“稻—灯—鱼”生态模式
17
作者 刘正中 《渔业致富指南》 2004年第14期8-8,共1页
关键词 垫江县 技术推广 -灯-”生态模式 产量
下载PDF
“稻-沼-鱼”模式下沼液施量对草鱼和水稻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曲兆凯 田军仓 +2 位作者 沈晖 单宁 王凯亮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00-107,共8页
为探究宁夏引黄灌区“稻-沼-鱼”模式中最佳沼液施量,以沼液低施量(B1)和沼液高施量(B2)为处理,以常规追施化肥为对照(CK),对草鱼和水稻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B1、CK草鱼存活率均较B2高,B1、B2草鱼的体质量、... 为探究宁夏引黄灌区“稻-沼-鱼”模式中最佳沼液施量,以沼液低施量(B1)和沼液高施量(B2)为处理,以常规追施化肥为对照(CK),对草鱼和水稻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B1、CK草鱼存活率均较B2高,B1、B2草鱼的体质量、体长均显著大于CK,体质量分别增加15.0%、16.9%,B1、B2草鱼肌肉滴水损失显著低于CK,分别减少17.4%、12.4%;B1、B2草鱼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K,分别增加15.7%、11.7%,但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CK,分别减少24.3%、20.9%;B1、B2处理的草鱼肌肉矿物元素P、Fe含量均显著高于CK,B1草鱼肌肉Ca含量显著大于B2、CK;B1、B2处理的草鱼肌肉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CK,分别增加16.8%、12.4%;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增加11.7%、9.6%;B1、B2水稻水分生产效率显著大于CK,分别增加10.5%、14.5%;B1、B2水稻整精米率显著高于CK,分别增加5.2%、2.9%,B1垩白粒率显著低于B2、CK。综合考虑,B1草鱼与水稻的生长、产量和品质较优,最佳沼液施量为较低水平处理B1,施沼液6次,总量为13500 kg/hm2;总灌溉13次,灌溉定额为10600 m3/hm2;水稻和草鱼产量分别为8763.3、2298.3 kg/hm2,较CK分别增产11.2%、23.0%。该结论对稻鱼提质增效和“稻-沼-鱼”模式推广以及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沼-模式 田草 沼液 现代化生态灌区 氨基酸
下载PDF
低湿地垄稻沟鱼生态模式效益分析及配套技术 被引量:6
19
作者 官贵德 《江西农业科技》 2001年第5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低湿地 经济效益 配套技术 生态农业模式 立体农业 生态效益
下载PDF
“稻+鱼”种植模式化肥减量增效同田对比试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龙艳梅 普莉华 孙平忠 《云南农业》 2022年第8期81-82,共2页
探索“稻+鱼”种植模式在测土配方推荐氮磷钾施肥量基础上,通过调整化肥使用结构,增施生物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实现发掘稻田生产潜力和资源的最大利用,最终达到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农民经济效益的... 探索“稻+鱼”种植模式在测土配方推荐氮磷钾施肥量基础上,通过调整化肥使用结构,增施生物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实现发掘稻田生产潜力和资源的最大利用,最终达到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农民经济效益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稻+鱼”种植模式化肥减量施用技术增收、节肥效果明显;化肥减量25%+鱼施肥区(处理2)亩纯收入比推荐施肥区(处理1,CK)增收125.5元,增4.9%;亩节约肥料6 kg,少施肥料25%,减少了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调整用肥结构 实收产量 节肥增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