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中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与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小燕 肖调义 +3 位作者 黄璜 刘达 钟蕾 胡立冬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8-141,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对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中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中纹枯病发病高峰期的病株率为16.07%,比对照的病株率76.37%低60.30%,控制效果达79%。对照区、稻-鱼区和... 通过田间试验,对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中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中纹枯病发病高峰期的病株率为16.07%,比对照的病株率76.37%低60.30%,控制效果达79%。对照区、稻-鱼区和稻-鸭-鱼区三者的感染系数分别为σ=212.106 1、σ=23.945 8和σ=8.35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鱼 共栖生态系统 纹枯病 数学模型
下载PDF
“稻-鸭-鱼”共生种养技术
2
作者 李良玉 魏文燕 +5 位作者 唐洪 陈霞 杨马 张小丽 陈健 刘家星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第8期39-40,共2页
成都市有宜渔稻田3万hm^2以上,非常适合发展稻田养殖。2017年全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了6553hm^2,其中"稻-鸭-鱼"就有800hm^2。在"稻-鸭-鱼"共作系统中,鸭发挥着施肥、除草、除虫、松土的作用,稻田为鸭提供生活... 成都市有宜渔稻田3万hm^2以上,非常适合发展稻田养殖。2017年全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了6553hm^2,其中"稻-鸭-鱼"就有800hm^2。在"稻-鸭-鱼"共作系统中,鸭发挥着施肥、除草、除虫、松土的作用,稻田为鸭提供生活、栖息的场所,它们之间互惠互利,既减少了饲料投喂量,化肥和农药施用量也减少了50%以上,该技术被列为了2018年四川省农业主推技术向全省发布。本文从增产增效情况、技术要点、注意事项等方面对"稻-鸭-鱼"种养循环技术作了全面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鱼 共生 种养 技术
下载PDF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模式种养技术与前景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徐建欣 徐志军 +2 位作者 杨洁 李端奇 江汉青 《中国稻米》 2018年第2期24-27,共4页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对稻田空间利用更加充分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本研究从稻田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利用稻田生态位和食物供应链原理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科学性;从共生...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对稻田空间利用更加充分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本研究从稻田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利用稻田生态位和食物供应链原理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科学性;从共生田准备、水稻种植、共生对象的饲养、大田管理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技术流程;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共生模式 田生态 种养技术 效益
下载PDF
稻-鱼-鸭共育模式的生态功能及在云南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3
4
作者 赵雪晴 田维逵 +3 位作者 赵秀兰 尹艳琼 李向永 谌爱东 《云南农业科技》 2018年第A01期11-15,共5页
文章在查阅前人研究报道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稻-鱼-鸭共育模式的应用现状和取得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稻-鱼-鸭共育模式的生态功能、控害机理、增值效应及其在云南省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云南省稻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文章在查阅前人研究报道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稻-鱼-鸭共育模式的应用现状和取得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稻-鱼-鸭共育模式的生态功能、控害机理、增值效应及其在云南省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云南省稻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为稻田实现农药化肥减投减量,提高稻田产出寻查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共育 生态 前景
下载PDF
“稻-鱼-鸭”共生模式的技术设计与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孟祥杰 邹紫茵 +3 位作者 梁玉刚 王忍 黄璜 陈灿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共4页
为解决稻、鱼、鸭共生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水稻种植下混养鱼鸭的技术方案,并于2019-2020年在湖南省长沙县路口镇实施。通过2年的观察发现,"稻-鱼-鸭"共生模式保证水稻生长发育的同时,也保持了鱼的水下生存环境及鸭的田间、水面... 为解决稻、鱼、鸭共生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水稻种植下混养鱼鸭的技术方案,并于2019-2020年在湖南省长沙县路口镇实施。通过2年的观察发现,"稻-鱼-鸭"共生模式保证水稻生长发育的同时,也保持了鱼的水下生存环境及鸭的田间、水面活动空间;通过鱼鸭的活动及捕食,能有效防控田间病虫草害的发生,减少除草剂的施用;同时鱼鸭的粪便能够直接还田减少肥料的施用,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减轻农田污染有着重要作用;稻田中的深水域还有蓄水、缓解灌溉水短缺等作用。"稻-鱼-鸭"共生模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 技术要点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的土壤微生物种类 被引量:8
6
作者 谌金吾 顾泽谋 +5 位作者 谌洪光 胡彦燕 杨占南 胡世然 刘业海 张显强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84-89,共6页
贵州省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被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具有1 200年的历史。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该系统,并深入发掘该系统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意义,也为稻鱼鸭高产技术在该系统保护区域内实施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采用GC-MS方... 贵州省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被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具有1 200年的历史。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该系统,并深入发掘该系统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意义,也为稻鱼鸭高产技术在该系统保护区域内实施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采用GC-MS方法测定土壤脂肪酸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对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土壤微生物的种类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代表细菌的16∶0和19∶0脂肪酸含量,非稻-鱼-鸭复合系统(以下简称"非系统")土壤比稻-鱼-鸭复合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土壤的分别高7.97~5.16倍和425.13~43.60倍;代表细菌的11∶0、12∶0和13∶0脂肪酸含量,系统土壤比非系统土壤的分别高80.90~63.17倍、1.90~1.65倍和5.86~5.26倍;代表细菌的其他脂肪酸含量,系统土壤和非系统土壤的差别不大。代表真菌的18∶1ω9c和18∶1ω9t脂肪酸含量,非系统土壤比系统土壤的分别高9.36~7.17倍和8.28~7.19倍;代表真菌的18∶2ω6,9脂肪酸含量,系统土壤比非系统土壤的高4.38~1.87倍。代表放线菌的10Me18∶0脂肪酸含量,系统土壤比非系统土壤的略高。代表线虫的20∶0脂肪酸含量,非系统土壤比系统土壤的高2.82~2.47倍。2)系统土壤和非系统土壤均以细菌为主。其中,主要是G-,放线菌次之,真菌、线虫和G+含量相对较低,G-丰度较高是稻鱼鸭复合系统的主要特征。结论:系统土壤中微生物丰度的大小依次为细菌〉G-〉放线菌〉真菌〉G+〉线虫,非系统土壤的依次为细菌〉真菌〉G-〉放线菌〉G+〉线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江 --复合系统 土壤微生物 脂肪酸 GC-MS方法
下载PDF
不同稻、鸭、鱼共生模式对土壤质量及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7
作者 张琴 孟祥杰 +1 位作者 陈灿 黄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58-67,共10页
稻-鸭-鱼共生模式是我国独特的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为探究不同稻、鸭、鱼共生模式对土壤质量、水稻生物量积累、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设计稻田-绿头鸭(R-WD)、稻田-番鸭(R-MD)、稻田-丁■鱼-番鸭(R-MDT)、稻田-丁■鱼(R-T)模式... 稻-鸭-鱼共生模式是我国独特的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为探究不同稻、鸭、鱼共生模式对土壤质量、水稻生物量积累、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设计稻田-绿头鸭(R-WD)、稻田-番鸭(R-MD)、稻田-丁■鱼-番鸭(R-MDT)、稻田-丁■鱼(R-T)模式与水稻单作(CK)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R-WD、R-MD、R-MDT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土壤pH值均降低,R-WD、R-MD处理的水稻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含量均有所提高。与CK处理相比,R-WD、R-MD、R-MDT、R-T处理在孕穗期至成熟期水稻的叶面积指数提高了14.68%~39.79%、5.11%~26.23%、7.75%~64.60%、8.84%~31.29%;在成熟期的SPAD值分别提高28.55%、11.88%、22.94%、17.79%;从分蘖期到成熟期的光合势提高了1.53%~22.67%、9.36%~27.57%、11.84%~40.61%、11.79%~50.24%;收获指数提高了8.53%、23.30%、11.05%、15.49%;水稻产量提高了5.24%、8.74%、12.61%、11.99%。综上所述,稻田-绿头鸭、稻田-番鸭、稻田-丁■鱼-番鸭、稻田-丁■鱼模式均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延缓水稻叶片衰老,促进水稻生物量的积累,提高水稻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光合势,并表现出较高的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鱼共生模式 土壤质量 生长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山区单季稻田鱼—鸭—稻共育生态系统中主要病虫害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连生 刘志龙 +2 位作者 李小荣 苏朝安 吴敏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183-187,共5页
依据生物多样性原理,构建、优化山区单季稻田鱼-鸭-稻共育生态系统,利用系统各生物因子的互作和生态链之间的关系,提高生态系统自身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通过尽量减少人为非生物因素的介入和干预,如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改变用药... 依据生物多样性原理,构建、优化山区单季稻田鱼-鸭-稻共育生态系统,利用系统各生物因子的互作和生态链之间的关系,提高生态系统自身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通过尽量减少人为非生物因素的介入和干预,如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改变用药组成结构,综合运用抗病(虫)丰产品种、垄畦栽培、应用竹醋液减量使用农药和穗期简化防治等技术,可有效提高生态系统本身鱼、鸭、蜘蛛等天敌对水稻虫害的调控能力,进而达到对水稻主要病虫纹枯病、稻曲病、二化螟、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无害化治理。引入单季稻田鱼-鸭-稻共育复合生态系统,可比常规稻田减少1—2次农药施用、防治费用降低24.6%-50.2%,增效306.2—414.5元/667m^2。鱼、鸭达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单季 --共育 生态系统
下载PDF
文山州高原特色农业稻鱼鸭稻田生态循环种养技术 被引量:5
9
作者 卢春玲 李丁未 +1 位作者 王文聪 何俊 《农业与技术》 2017年第10期153-154,共2页
文山州在稻田种养模式探索上做了许多工作,已由最初的平板式稻田养鱼,到辅以稻鱼工程设施(即加高加固田埂、开挖鱼沟鱼溜),发展到探索稻—鱼—鸭、稻—鱼、稻—泥鳅、稻—虾(小龙虾)、稻—鳝鱼等种养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并与有条件的种植... 文山州在稻田种养模式探索上做了许多工作,已由最初的平板式稻田养鱼,到辅以稻鱼工程设施(即加高加固田埂、开挖鱼沟鱼溜),发展到探索稻—鱼—鸭、稻—鱼、稻—泥鳅、稻—虾(小龙虾)、稻—鳝鱼等种养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并与有条件的种植大户及休闲农业相结合,成立合作社,开办休闲农庄,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有效提高综合效益。本文对文山州高原特色农业"稻—鱼—鸭"稻田生态循环种养技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山州 高原特色农业 -- 田生态循环种养技术
下载PDF
侗族“稻-鱼-鸭”农业模式及对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启示
10
作者 张森 蒋友财 欧婧 《当代畜牧》 2017年第11期55-56,共2页
"稻-鱼-鸭"农业生产模式是侗族地区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该生产模式在相同的资源下,能产出更丰富、更优质农产品,并且在保护生态环境、节能减排、促进文化发展等方面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对现代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很好的借鉴... "稻-鱼-鸭"农业生产模式是侗族地区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该生产模式在相同的资源下,能产出更丰富、更优质农产品,并且在保护生态环境、节能减排、促进文化发展等方面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对现代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 农业文化
原文传递
稻田种养模式生态效益研究 被引量:86
11
作者 王缨 雷慰慈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11-316,共6页
1991年在湖北潜江进行了一个包括 5个处理、3个重复的随机区组试验 :处理 A,普通稻田 ,不养鱼 ( CK) ;B,垄稻沟鱼 ,宽、深各 3 3 cm的小沟中养鱼 ;C,B+横沟或围沟 ,深 50 cm,宽 3 3 cm,或加一小坑 ,宽 1~ 2 m,深 1 m,长度以占小区 8%... 1991年在湖北潜江进行了一个包括 5个处理、3个重复的随机区组试验 :处理 A,普通稻田 ,不养鱼 ( CK) ;B,垄稻沟鱼 ,宽、深各 3 3 cm的小沟中养鱼 ;C,B+横沟或围沟 ,深 50 cm,宽 3 3 cm,或加一小坑 ,宽 1~ 2 m,深 1 m,长度以占小区 8%的面积为准 ,养鱼 ;D,B+大围沟 ,宽 2 m,深 2~ 2 .5m,占小区面积的 1 5%,养鱼 ;E,D+鸭。结果表明 ,在酷暑 7、8月份 ,宽而深的大沟的水温比窄而浅的更适于养鱼 ;水溶氧量、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量都以宽而深的沟为高 ,特别是加了鸭的。本课题组提出的“回”字型大沟鱼、鸭兼养模式还能大幅度提高土壤氮、磷、钾、有机质含量 ,且具防治稻田杂草、病、虫的作用。其对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益 种养模式 --体系
下载PDF
县域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中低碳高值农业技术研究——以韶山灌区在建生态循环农业园种养业发展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林杰 许振成 +5 位作者 罗琳 黄璜 李劲松 赵志彬 陈月华 何清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1668-11672,共5页
探索县域城乡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方略,以微观、宏观与动态视角三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韶山灌区湘乡湘潭等县市及其周边地区农村水质、土壤与大气污染的严重性;提出了城乡"四维污染"的控制对策——低碳高值农业及其技术创新;且... 探索县域城乡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方略,以微观、宏观与动态视角三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韶山灌区湘乡湘潭等县市及其周边地区农村水质、土壤与大气污染的严重性;提出了城乡"四维污染"的控制对策——低碳高值农业及其技术创新;且以韶山灌区在建生态循环农业园种养业产前、产中与产后深加工三部分低碳高值化技术创新产业化示范为驱动力,力求推进稻、草、树、药和猪、牛、鸡、鸭、鱼的低碳生态种养业,缓解以往种养业结构失衡、"谷贱伤农"与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短腿"问题的解决。结果表明,低碳高值农业体系是一个基于生态学的促进物质多层分级利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的多联产技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环境污染综合整治 城乡四维污染 低碳高值农业 生态循环农业 环境安全-城乡循环耦合模式 低碳高值化技术创新产业化示范 -----------游生态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