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周册命铭文的礼仪内涵及其文体意义——以文体要素“拜手稽首”为例
1
作者 陈彦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75-78,共4页
"拜手稽首"是在西周时期青铜铭文中经常出现的固定用语,成为册命、赏赐等类别铭文中比较重要的文体要素。"拜手稽首"具有较为浓厚的礼乐文化内涵,从夏至战国其使用场合和对象发生多次变化,对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结... "拜手稽首"是在西周时期青铜铭文中经常出现的固定用语,成为册命、赏赐等类别铭文中比较重要的文体要素。"拜手稽首"具有较为浓厚的礼乐文化内涵,从夏至战国其使用场合和对象发生多次变化,对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结合考察可以发现其发展变化的清晰轨迹。通过对西周青铜铭文中该词的使用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西周时代礼乐文化对铭文文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手稽首 册命 青铜铭文 文体 礼文化
下载PDF
古代跪拜礼——“稽首”新考
2
作者 祝昊冉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50-52,共3页
跪拜礼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传统礼节,其中对"稽首"古今学者均有考辨,然而众说纷纭,难有定论,尚有争议和讨论未尽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礼节动作上。本文不揣浅陋对稽首拜仪进行重新梳理,发现汉代注家只将"稽首"解释为&qu... 跪拜礼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传统礼节,其中对"稽首"古今学者均有考辨,然而众说纷纭,难有定论,尚有争议和讨论未尽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礼节动作上。本文不揣浅陋对稽首拜仪进行重新梳理,发现汉代注家只将"稽首"解释为"头至地",并未强调头至地后要稽留,而且"稽首"之"稽"的本字""也无"稽留"义,因而认为"稽首"应理解为"头至地",并未停留,只是头运动至地时的方式比较舒缓。此外,还利用相关图像资料找出头至地时手的具体姿势,从而将"稽首"解释为:行礼时双膝跪地,双手聚拢至膝前地上,头舒缓至于手前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跪拜礼 稽首 礼节动作
下载PDF
“稽首·顿首·空首”释
3
作者 尚志迈 《张家口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稽首 顿首 空首 释义 古代礼节仪式
下载PDF
周代拜赐礼仪研究三题
4
作者 于少飞 马金亮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4-34,共11页
周代拜赐礼仪包含受赐者的施拜情况和施拜后的相应礼节等,是君臣关系和尊卑意识在礼仪领域中的重要反映。西周赏赐铭文记载了一些看似有别于“拜稽首”的“变例”。实际上,“拜手页手”“拜手稽手”及单言“稽首”,皆与“拜稽首”同实异... 周代拜赐礼仪包含受赐者的施拜情况和施拜后的相应礼节等,是君臣关系和尊卑意识在礼仪领域中的重要反映。西周赏赐铭文记载了一些看似有别于“拜稽首”的“变例”。实际上,“拜手页手”“拜手稽手”及单言“稽首”,皆与“拜稽首”同实异名,而“拜手”主要用于受赐者答谢“右者”。关于受赐者行拜礼之后的“受令册佩以出”,“佩”当视作名词,指代命服。铭文载妇人拜谢天后行稽首礼,而《礼记·少仪》记妇人遇君赐当肃拜。由于妇人发饰繁重而难以叩头至地,故无稽首之拜,仅有用于吉事的“扱地”(拜手至地)重拜。铭文盖套用男子拜赐礼用语而作模糊处理,《少仪》所载盖为晚周礼家之说,皆与西周妇人拜礼实情不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拜赐 稽首 佩以出 妇人拜赐
下载PDF
《左传》中的稽首礼
5
作者 魏红玲 《寻根》 2022年第1期41-43,共3页
稽首礼是中国古代表示恭敬的重要礼仪之一,具体又可分为稽首、拜手稽首、再拜稽首三种形式。周代奠定了中国的礼仪基础,但乱世春秋使礼制走向衰竭。胡新生在《周代拜礼的演进》一文中指出从周代简单的稽首礼到春秋时期演变为再拜稽首,... 稽首礼是中国古代表示恭敬的重要礼仪之一,具体又可分为稽首、拜手稽首、再拜稽首三种形式。周代奠定了中国的礼仪基础,但乱世春秋使礼制走向衰竭。胡新生在《周代拜礼的演进》一文中指出从周代简单的稽首礼到春秋时期演变为再拜稽首,象征着既定礼仪系统的分裂与新型礼仪规范的形成。《左传》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间的纷争,诸侯国争霸意味着周王朝面临着分崩离析的重大挑战,而礼仪的变化犹如一面镜子映照着这一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国 《左传》 春秋时期 拜手稽首 礼仪规范 再拜稽首 周王朝
原文传递
稽首·顿首
6
作者 佳墅 《中国钢笔书法》 2013年第7期1-1,共1页
《周礼·春官·大祝》有九拜之说:"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凡拜,必跪。古人席地而坐,坐时双膝着地,臀部置于脚踵上。为表示对他人的尊敬,就直起上身,臀部... 《周礼·春官·大祝》有九拜之说:"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凡拜,必跪。古人席地而坐,坐时双膝着地,臀部置于脚踵上。为表示对他人的尊敬,就直起上身,臀部抬起。这是相当自然的动作,所谓"伸腰及股而势危者为跪"。因跪而益致其恭,则为拜。拜,又称拜手。既跪而拱手于胸前,身体微曲,头俯垂于两手之上,与心平。因头不至于地,故《周礼》谓之"空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顿首 稽首 《周礼》 空首 臀部
原文传递
稽首的稽首 熊抱的熊抱——古代等级制度闲谈
7
作者 乐天 《新前程》 2008年第9期65-66,共2页
中国历来就是一个大等级社会,哪儿都离不开等级。 等级制度堂而皇之地登上中国历史舞台要追溯到周朝,此前真正意义上的等级还是白板——也就是民主跟平等。传说中的尧舜禹诸王,实际上都是颇具民主精神的“包工头”,其职责在于带领人们... 中国历来就是一个大等级社会,哪儿都离不开等级。 等级制度堂而皇之地登上中国历史舞台要追溯到周朝,此前真正意义上的等级还是白板——也就是民主跟平等。传说中的尧舜禹诸王,实际上都是颇具民主精神的“包工头”,其职责在于带领人们和大自然PK。到了殷代,“殷人尊神,率民以示神,先鬼而后礼”,人类和鬼神之间先划了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制度 稽首 闲谈 古代 中国历史 民主精神 等级社会 包工头
原文传递
也論西周金文中的“拜手稽首”
8
作者 朱鳳瀚 《青铜器与金文》 2019年第1期1-16,共16页
一、文章的緣起西周金文中的"拜手稽首"或"拜稽首",其具體的語義,可見段玉裁《説文解字注》,段氏在"■(拜)字"下注曰:"何注《公羊傳》曰‘頭至手曰拜手’。……既跪而拱手,而頭俯至於手,與心平,是... 一、文章的緣起西周金文中的"拜手稽首"或"拜稽首",其具體的語義,可見段玉裁《説文解字注》,段氏在"■(拜)字"下注曰:"何注《公羊傳》曰‘頭至手曰拜手’。……既跪而拱手,而頭俯至於手,與心平,是之謂頭至手。……■首者何也,拜頭至地也。既跪而拱手下至於地,而頭亦下至於地。"在銘文中,"拜手稽首"常會省去"手"稱"拜稽首"。筆者之所以要再討論這一個詞語,緣起於十餘年前對士山盤銘文的討論。[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手稽首 西周金文 段玉裁 拱手
原文传递
周代拜礼的演进 被引量:12
9
作者 胡新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2-147,共16页
周代的拜手、稽首、拜手稽首、再拜稽首等拜礼,其形成和时兴有先后早晚之分。西周时期流行的最高礼节是相对简单的拜手稽首;春秋时期演变为更繁复的再拜稽首;到春秋战国之际,礼仪活动中又出现了"升成拜"即在堂下堂上重复进行... 周代的拜手、稽首、拜手稽首、再拜稽首等拜礼,其形成和时兴有先后早晚之分。西周时期流行的最高礼节是相对简单的拜手稽首;春秋时期演变为更繁复的再拜稽首;到春秋战国之际,礼仪活动中又出现了"升成拜"即在堂下堂上重复进行的再拜稽首之礼。周代拜礼由简趋繁不断升级,是君臣关系和尊卑意识的发展在礼仪领域的反映。理清从拜手稽首到再拜稽首、"升成拜"的演变脉络,可以为相关文献的历史断代提供一条新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拜礼 拜手稽首 再拜稽首 升成拜
下载PDF
周代“拜稽首”“拜手稽首”说略
10
作者 祝昊冉 《寻根》 2024年第3期11-18,共8页
“拜稽首”“拜手稽首”在西周史料中常见,一般认为二者是同一种礼节。如胡新生《周代拜礼的演进》:“西周时期流行的最高礼节只是‘拜稽首’(即‘拜手稽首’)。”张晶晶《“再拜稽首”刍议》:“‘拜稽首’和‘拜手稽首’是同一种礼节... “拜稽首”“拜手稽首”在西周史料中常见,一般认为二者是同一种礼节。如胡新生《周代拜礼的演进》:“西周时期流行的最高礼节只是‘拜稽首’(即‘拜手稽首’)。”张晶晶《“再拜稽首”刍议》:“‘拜稽首’和‘拜手稽首’是同一种礼节。”“拜”即“拜手”。《说文·手部》:“,首至手也。”段玉裁注:“《周礼》之‘空首’,他经谓之‘拜手’……详言曰‘拜手’,省言曰‘拜’。”张文指出,“拜稽首”和“拜手稽首”名称不同,“大概是出于补足音节的需要而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手稽首 《周礼》 周代 礼节 再拜稽首 胡新生 段玉裁
原文传递
《左传》中“跪拜”义同义词群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红丽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93-97,共5页
《左传》中出现表"跪拜"义的同义词语有"拜""揖""稽首""顿首""稽颡""拜稽首"6个。至少在《左传》所反映的时代里"跪"字还没有产生"跪拜"义... 《左传》中出现表"跪拜"义的同义词语有"拜""揖""稽首""顿首""稽颡""拜稽首"6个。至少在《左传》所反映的时代里"跪"字还没有产生"跪拜"义,而"拜"字的这一义项此时已经基本发展成熟。"拜"和"揖"、"稽首"和"顿首"、"稽首"和"拜",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不能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稽首 顿首 稽颡 稽首
下载PDF
古代跪拜礼摭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颜春峰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50-51,共2页
古人坐姿是双膝着地跪坐,表达礼敬即在跪坐方式上进行.凡拜必先拱手,即双手合抱在胸前,左手握住右手.“空首”又简称“拜”,动作是跪坐、拱手,再低头到手上,与心平衡.因为头低到手上,所以叫“拜手”;因为头不到地,所以叫“空首”.“稽... 古人坐姿是双膝着地跪坐,表达礼敬即在跪坐方式上进行.凡拜必先拱手,即双手合抱在胸前,左手握住右手.“空首”又简称“拜”,动作是跪坐、拱手,再低头到手上,与心平衡.因为头低到手上,所以叫“拜手”;因为头不到地,所以叫“空首”.“稽首”是跪而拱手下到股前地上,再慢慢伸头到手前地上.“顿首”是跪而拱手到地,头急遽伸下,以额头叩地,又叫“稽颡’、“颡’.“空首”是男子的常礼,“稽首”为拜礼中最恭敬的礼节,“顿首”表示哀恸之五和特别崇敬之意,用于凶丧非常之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跪拜 空首 稽首 顿首 拱手 礼节 中国
下载PDF
西汉上层社会中的“免冠、徒跣,稽颡”等请罪礼
13
作者 张维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56,共8页
"免冠、徒跣,稽颡请罪"与"免冠、徒跣,稽首谢"都是大臣向皇帝请罪的完整仪式,也可省称免冠谢、徒跣谢、免冠徒跣谢、稽颡谢和免冠稽首谢等;"免冠、徒跣,顿首谢"本是大臣之间请罪的完整仪式,也可省称免冠... "免冠、徒跣,稽颡请罪"与"免冠、徒跣,稽首谢"都是大臣向皇帝请罪的完整仪式,也可省称免冠谢、徒跣谢、免冠徒跣谢、稽颡谢和免冠稽首谢等;"免冠、徒跣,顿首谢"本是大臣之间请罪的完整仪式,也可省称免冠谢、免冠顿首谢、顿首谢和叩头谢等,由于顿首与稽颡、稽首在请罪时只是头触地的时间长短略有差别,便不再细分,顿首也可用于大臣向皇帝的请罪;"去簪珥,徒跣顿首谢"是公主向皇帝请罪的完整仪式,省称脱簪请罪、脱簪珥叩头等。这些请罪礼广泛应用于西汉上层社会,对缓和君臣以及大臣之间的关系起了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冠 徒跣 稽颡 稽首 顿首 叩头
下载PDF
《晋灵公不君》注释质疑
14
作者 张代会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4期23-63,共2页
中师小教大专教材是新编教材 ,其中《古代汉语》教材的注释有一些问题 ,为此进行探讨。本文只就《晋灵公不君》一文的部分注释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 宰夫 稽首 补过者
下载PDF
金文“对扬”历史观 被引量:6
15
作者 虞万里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4-95,共12页
"对扬"是一个结构稳定的复词,溯其历史,晚商铭文始用"杨",西周初始用"对",而后"对扬"连用。"扬"、"对"本义相同,均为"举"和"显明",于铭文中为显扬、... "对扬"是一个结构稳定的复词,溯其历史,晚商铭文始用"杨",西周初始用"对",而后"对扬"连用。"扬"、"对"本义相同,均为"举"和"显明",于铭文中为显扬、称扬或颂扬之义。"对扬"连用,为加重语气、增强感情,与其在铭文中的句式由简朴式?文饰式一样,符合人类思维的发展规律。"对扬"常出现于有关册命的铭文,因而被当作册命礼的一部分,说成是亡佚的古礼仪注。稽考所有有关对扬的铭文和有关古代册命制度的文献,可知"对扬"乃当时常用套语,因有称扬、颂扬义,故常用于记述册命礼的铭文,它本身与册命礼无必然联系。它之所以被解释为口呼王美、手举赐物的古礼,完全是铜器铭文省略而造成的错觉。时世推移,鼎彝沉埋,汉儒不明本义,又囿于汉代从口之对的"应无方"之说。将"对扬"释为"对答"或"答受称扬"。由于经学在历史上的地位,使"对扬"词义在一定程度上沿着汉儒的注释而引申。这便是"对扬"一词产生、发展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器铭文 两周金文 西周中期 稽首 句式 本义 词义 西周早期 人类思维 汉儒
下载PDF
欧苏相合于“道”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胜宽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37-42,共6页
苏轼有一篇叙述和欧阳修特殊关系的重要文章,即《祭欧阳公忠公夫人文》,兹将有关文字抄录于后: 轼自龆龀,以学为戏。童子何知,谓公我师。昼诵其文,夜梦见之。十有五年,乃克见公。公为拊掌,欢笑改容。“此我辈人,余子莫群。我老将休,付... 苏轼有一篇叙述和欧阳修特殊关系的重要文章,即《祭欧阳公忠公夫人文》,兹将有关文字抄录于后: 轼自龆龀,以学为戏。童子何知,谓公我师。昼诵其文,夜梦见之。十有五年,乃克见公。公为拊掌,欢笑改容。“此我辈人,余子莫群。我老将休,付子斯文。”再拜稽首,过矣公言。虽知其过,不敢不勉。契阔艰难,见公汝阴。多士方(讠华),而我独南。公曰“子来,实获我心。我所谓文,必与道俱。见利而迁,则非我徒。”又拜稽首,有死无易。(《苏轼文集)卷六十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苏 苏轼文集 再拜稽首 汝阴 子莫 诗文革新运动 祭欧阳文忠公文 公忠 龆龀 欧阳公
下载PDF
汉语同形对义词简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钟如雄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84-87,89,共5页
一、“美恶同辞”与“同形对义词” 1.0 “落”一词同形共居“降”“始”二义。《尔雅·释诂》:“落,始也。”《说文·艸部》:“落,凡艸曰零,木曰落。”这类词义现象,前人谓之“美恶同名”(词、辞)。在训诂史上最早采用“美恶... 一、“美恶同辞”与“同形对义词” 1.0 “落”一词同形共居“降”“始”二义。《尔雅·释诂》:“落,始也。”《说文·艸部》:“落,凡艸曰零,木曰落。”这类词义现象,前人谓之“美恶同名”(词、辞)。在训诂史上最早采用“美恶同名”来解释上述词义现象的是东县时期的注释家郭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义 美恶同辞 释诂 郑笺 草木黄落 词义发展 再拜稽首 反训 目逆而送 褚人获
下载PDF
无为有处有还无——谈谈古汉语中一种辩证的用词现象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望苏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49-53,共5页
“有”,“无”这一对语词反映了客观世界和人们意识中一对矛盾的概念:“有”表示拥有,具有及与之相类的各种具体意义,“无”表示不拥有,不具有及以之相类的各种具体意义。按理说来,有就是有,无就是无,二者是不相容的。但是,在丰富生动... “有”,“无”这一对语词反映了客观世界和人们意识中一对矛盾的概念:“有”表示拥有,具有及与之相类的各种具体意义,“无”表示不拥有,不具有及以之相类的各种具体意义。按理说来,有就是有,无就是无,二者是不相容的。但是,在丰富生动的语用实践中,“有”和“无”这一对语词却可以机动地发生意义上的转化:“无”可以越出其本来意义的范围,表示某种范围小,程度低的“有”(即“少”)。同样地,那些范围小、程度低的“有”(即“少”),也可以表示“无”的意义。与此相应,“有”则常常可以表示“多有”的意义。这种现象不属传统训诂学所讲的统言、析言,散言、对言。也不是夸张、饰伪、委婉等修辞格所能透彻解释的。我们从这种现象看到传统的二值逻辑在语言学上遇到的一种窘困,从而对语用实践中的辩证法有了一些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言 意义域 传统训诂学 二值逻辑 析言 样地 高诱注 郑笺 再拜稽首 毛传
下载PDF
“死且不朽”辨
19
作者 杨光 《语文知识》 1995年第1期55-56,共2页
《殽之战》:“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课本注:“[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如果)我们国君把我们杀了,(虽然)死了,也将不磨灭。表示当死,不冤。之,结构助词。”此注对“死且不朽... 《殽之战》:“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课本注:“[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如果)我们国君把我们杀了,(虽然)死了,也将不磨灭。表示当死,不冤。之,结构助词。”此注对“死且不朽”的解释,不确。《汉语大词典》注:“[死且不朽]犹言至死不忘。”此解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词典 结构助词 稽首 左传 国君 解释 孔颖达 恩惠 课本 正确理解
下载PDF
《文心雕龙·章表》考论(下)
20
作者 何靖 《文学与文化》 2018年第2期138-144,共7页
三 以蔡邕本人章体文为中心的研究和结论 蔡邕本人章体文创作的实际情形又如何呢?他的《戍边上章》首云"朔方髡钳徒臣邕稽首再拜上书皇帝陛下",末云"臣顿首死罪稽首再拜以闻",似是比较标准的章体文。但其《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 三 以蔡邕本人章体文为中心的研究和结论 蔡邕本人章体文创作的实际情形又如何呢?他的《戍边上章》首云"朔方髡钳徒臣邕稽首再拜上书皇帝陛下",末云"臣顿首死罪稽首再拜以闻",似是比较标准的章体文。但其《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上既不言"稽首上书",下复有"臣邕顿首死罪",则是章名而表体;《让高阳乡侯章》上则云"臣稽首受诏",下则云"臣邕顿首死罪""顿首敢固以请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考论 章表 稽首 顿首 死罪 本人 蔡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