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术与政治的内在互动:两汉春秋谷梁学的命运演替 被引量:3
1
作者 文廷海 《求索》 CSSCI 2004年第11期238-240,共3页
两汉春秋谷梁学经历了从私学———官学———私学这一演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西汉前期为私学 ,汉宣帝时为官学达到兴盛 ,其后至东汉一直处于私学地位。两汉春秋谷梁学私学与官学地位的制度性演替 ,源于学术与政治之间的紧密关联... 两汉春秋谷梁学经历了从私学———官学———私学这一演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西汉前期为私学 ,汉宣帝时为官学达到兴盛 ,其后至东汉一直处于私学地位。两汉春秋谷梁学私学与官学地位的制度性演替 ,源于学术与政治之间的紧密关联而形成的内在互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 政治 内在互动 两汉 春秋谷
下载PDF
多路并进、超越前代:清代春秋谷梁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文廷海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13-216,共4页
从中唐以后,春秋谷梁学的治学传统就已断绝,清代学者在整个学术界回归汉学的观照下,致力于重建春秋谷梁学的学统。学者们从回归汉唐的新注新疏、义例的归纳、义理的新诠释、校勘辑佚等路径,逐步展开对春秋谷梁学进行研究。清代春秋谷梁... 从中唐以后,春秋谷梁学的治学传统就已断绝,清代学者在整个学术界回归汉学的观照下,致力于重建春秋谷梁学的学统。学者们从回归汉唐的新注新疏、义例的归纳、义理的新诠释、校勘辑佚等路径,逐步展开对春秋谷梁学进行研究。清代春秋谷梁学呈现出"治学进路的多样性"、"学术成就的晚熟性"以及"返本开新,超越前代"、"扶微补绝,三传同辉"等特点,从而使春秋谷梁学在清代达到二千年的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春秋谷 多路并进 超越前代
下载PDF
廖平“谷梁学”体系研究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郑伟 《古代文明》 CSSCI 2013年第4期51-57,111,共7页
《春秋》三传之中,以《谷梁传》发展最为沉寂,虽然代有传授,却终未成为"显学"以行世,晋元帝称其"肤浅",梁启超谓之"微微不足道",历代评价甚低。然揆诸史实,清代中叶以后,"谷梁学"迎来了继西汉... 《春秋》三传之中,以《谷梁传》发展最为沉寂,虽然代有传授,却终未成为"显学"以行世,晋元帝称其"肤浅",梁启超谓之"微微不足道",历代评价甚低。然揆诸史实,清代中叶以后,"谷梁学"迎来了继西汉、隋唐之后发展的最高峰,在文献类型、种类、数量等方面,清代"谷梁学"呈现出井喷态势,而廖平"谷梁学"作为一种新的经学研究范式,它以遵循鲁学师法、家法为原则,以阐发"微言大义"为旨归,以"尊孔尊经"为基调,以"素王"说作为理论内核,系统总结出了14类书例,是一个内涵清晰,理论完备的经学体系,成功解决了"谷梁学"理论化和系统化的问题,使其成为能与"公羊学"、"左传学"比肩的专经之学。无论是从数量和质量,还是从体系完备程度和所涵盖的范围来看,廖平"谷梁学"所取得的成绩在清代谷梁学者之中,无人能出其右,成为谷梁学史上最为耀眼的明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平 大义 书法
下载PDF
晚清学术流变中春秋穀梁学的新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叶树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7-93,共7页
春秋穀梁学在汉代曾一度兴盛,后来渐以沉寂,迨至晚清时期,在新的学术格局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嘉道之际,伴随着今文经学兴起的风气,穀梁学出现了复兴迹象,以许桂林、侯康、柳兴恩等人为代表,对穀梁学义例进行整理归纳。道咸以降,穀... 春秋穀梁学在汉代曾一度兴盛,后来渐以沉寂,迨至晚清时期,在新的学术格局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嘉道之际,伴随着今文经学兴起的风气,穀梁学出现了复兴迹象,以许桂林、侯康、柳兴恩等人为代表,对穀梁学义例进行整理归纳。道咸以降,穀梁学愈发受到关注,阐发义例者有陈澧、王闿运、江慎中等人,致力于注疏者有钟文烝、廖平等人。在此过程中,穀梁学表现出以往所未见的新特点,一方面是以廖平为代表的对穀梁学进行体系化建构的努力,另一方面则是以江慎中为代表的结合西学对穀梁学做出新阐发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晚清 复兴 体系化 西学化
下载PDF
春秋谷梁学思想探研——关于经典文本的层累性解读
5
作者 文廷海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4-138,共5页
春秋谷梁学基于《春秋》的原典精神,通过《春秋谷梁传》、《春秋谷梁传集解》、《春秋谷梁传注疏》层累地解读了《春秋》的政治、伦理和史学思想,具体形成了倡导民本和贤君的“王道”政治思想,以三纲和忠孝为内核,家国同构但以尊君为“... 春秋谷梁学基于《春秋》的原典精神,通过《春秋谷梁传》、《春秋谷梁传集解》、《春秋谷梁传注疏》层累地解读了《春秋》的政治、伦理和史学思想,具体形成了倡导民本和贤君的“王道”政治思想,以三纲和忠孝为内核,家国同构但以尊君为“天道”的伦理思想,以及以实录和褒贬惩劝为“书法”的史学思想。由于春秋谷梁学的思想忠实地传达了孔子作《春秋》的真实意旨而成为《春秋》的解人,应值得后人研究和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谷 思想 层累性解读
下载PDF
私学与官学之间:汉至唐春秋谷梁学的反向互动
6
作者 文廷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8-82,共5页
汉至唐,春秋谷梁学经历了从私学———官学———私学———官学这一周期性演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西汉官学兴盛,东汉官学则不振,魏晋南北朝私学繁盛,至唐虽借重科举占有官学席位,但此时官学皆因学风的转捩而被抛出正常的学术轨道... 汉至唐,春秋谷梁学经历了从私学———官学———私学———官学这一周期性演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西汉官学兴盛,东汉官学则不振,魏晋南北朝私学繁盛,至唐虽借重科举占有官学席位,但此时官学皆因学风的转捩而被抛出正常的学术轨道,千年之间形成两个波峰和三个低谷的学术曲线。西汉官学之盛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学之盛有内在的区别,官学盛表现为政治地位的拔高,私学盛表现为民间学者注疏学的高涨,这一切源于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内在张力而形成的反向互动。因此,汉至唐代春秋谷梁学总的情形是官学与私学反向互动,形成了官学与私学之间的盛衰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朝 唐朝 春秋谷 私学 官学 《谷传》
下载PDF
汉代谷梁学礼法思想探析
7
作者 汪荣 《甘肃理论学刊》 CSSCI 2012年第6期150-155,共6页
在汉代,经学与政治、法律之间存在着紧密关联和内在互动。解释《春秋》经义的《谷梁传》是《春秋》三传之一。《谷梁传》"借事明义",强调礼制,重视宗法伦理等级秩序。随着汉代政治法律实践的展开,谷梁学终于走进了统治者的视... 在汉代,经学与政治、法律之间存在着紧密关联和内在互动。解释《春秋》经义的《谷梁传》是《春秋》三传之一。《谷梁传》"借事明义",强调礼制,重视宗法伦理等级秩序。随着汉代政治法律实践的展开,谷梁学终于走进了统治者的视野,忠孝、仁义、尊卑等汉代谷梁学礼法思想的精髓对西汉中后期的政治、法律运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礼法思想
下载PDF
柳興恩《穀梁大義述》述略 被引量:2
8
作者 許超傑 《中国四库学》 2019年第1期141-156,共16页
柳興恩《穀梁大義述》是第一部試圖建構一個完整的《穀梁》學體系的著作。柳興恩始撰《穀梁大義述》的時間存在兩説,自述與後人之説不合。通過梳理史料,可以發現《穀梁大義述》始撰于道光十八年居喪之時,而非道光八年劉寶楠等人約而治... 柳興恩《穀梁大義述》是第一部試圖建構一個完整的《穀梁》學體系的著作。柳興恩始撰《穀梁大義述》的時間存在兩説,自述與後人之説不合。通過梳理史料,可以發現《穀梁大義述》始撰于道光十八年居喪之時,而非道光八年劉寶楠等人約而治經之舉。而這一時間及其自述,也解决了柳興恩治《穀梁》的緣起,即始于對'《春秋》何以始乎隱'的考察,進而得出'《穀梁》善于經'的結論。而'《穀梁》善于經'的提出,也促使柳興恩進一步考察《穀梁》學史,建構《穀梁》學體系,這也是《穀梁大義述》的旨趣于核心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興恩 大義述》 》學體系 》學史
下载PDF
劉向“自持其《穀梁》義”考論
9
作者 鮑有爲 《中国经学》 CSSCI 2018年第2期111-130,共20页
劉向是西漢後期經學轉變時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不僅編纂了重要的目録學著作《别録》,還參與了宣帝年間平議公羊、穀梁的經學會議。劉向曾習公羊之學,也對左氏之學有所了解。但《漢書》記載他與其子劉歆的争辯中“自持其《穀梁》義”,這... 劉向是西漢後期經學轉變時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不僅編纂了重要的目録學著作《别録》,還參與了宣帝年間平議公羊、穀梁的經學會議。劉向曾習公羊之學,也對左氏之學有所了解。但《漢書》記載他與其子劉歆的争辯中“自持其《穀梁》義”,這種學術傾向,並非班固編造。通過結合傳世文獻中有關劉向的記載,可見劉向經學思想與穀梁學的密切關係,從而由此亦可管窺其中藴含的經學史意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劉向 穀梁學 公羊學 左氏學 今古文經學
下载PDF
《春秋谷梁传》风格论
10
作者 谢金良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9年第5期79-81,共3页
关键词 《春秋》 《谷传》 文学价值 《谷》学 对话描写 文章风格 详略得当 《论语》 公元年 经文
下载PDF
“漢學”典範下的清代《穀梁》學
11
作者 張素卿 《中国经学》 2009年第1期219-240,共22页
惠棟確立的“漢學”典範爲清代經學之主流,不泥於今、古文之分,關注範圍絶不限於“東漢古文學”。若聚焦於“漢學”的影響,可勾勒出清代《穀梁》學從“古義”到“新疏”的發展趨勢。惠棟之後,邵晉涵、洪亮吉、馬宗璉等乾嘉學者頗承其風... 惠棟確立的“漢學”典範爲清代經學之主流,不泥於今、古文之分,關注範圍絶不限於“東漢古文學”。若聚焦於“漢學”的影響,可勾勒出清代《穀梁》學從“古義”到“新疏”的發展趨勢。惠棟之後,邵晉涵、洪亮吉、馬宗璉等乾嘉學者頗承其風而考輯《穀梁傳》之兩漢古義,可惜未能成書傳世,因此迄道光九年《皇清經解》刻竣爲止,《穀梁》學尚無專書。經阮元呼籲,許桂林、侯康、柳興恩等相繼而起,累積出具體成果,鍾文烝、廖平兩家之新注新疏,尤具代表性。由於殘存的古訓遺説缺略鮮少,且“漢學”亦有其局限,鍾文烝乃轉而漢、宋兼採。廖平時,面臨晚清常州今文學的挑戰,致力於區分今、古文之學,治經又進一步逸出惠棟之藩籬,然而爲《穀梁》撰寫的新疏仍“志在復明漢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學 清代漢學 惠棟 鍾文烝 廖平
下载PDF
3-9世纪“春秋学”的整合与蜕变
12
作者 李福长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26-28,共3页
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的六个世纪里,儒家经学在少去了汉代利禄政治的喧闹环境下平静而自在地发展,"春秋学"表现尤为典型,它经历了恢复与发展、分离与整合、创新与蜕变几个不同的阶段。特别是中唐时期啖助等人颠覆汉魏注疏之言,... 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的六个世纪里,儒家经学在少去了汉代利禄政治的喧闹环境下平静而自在地发展,"春秋学"表现尤为典型,它经历了恢复与发展、分离与整合、创新与蜕变几个不同的阶段。特别是中唐时期啖助等人颠覆汉魏注疏之言,舍传求经,创"新春秋学派",为唐宋儒家文化的复兴开启了思想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学 左氏学 公羊学
下载PDF
汉宣帝时代的经学走向及其调整
13
作者 袁宝龙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37-43,108,共8页
汉宣帝亲政适值公羊学理论与现实政治矛盾凸显之际,极端化的公羊学思想借助灾异现象对汉武帝创设的“霸王政”大加批判,隐然有动摇汉室基业之势。汉宣帝审时度势,卒以宏大的视野、过人的智慧解决这一问题:他基于官方层面对阴阳学理论予... 汉宣帝亲政适值公羊学理论与现实政治矛盾凸显之际,极端化的公羊学思想借助灾异现象对汉武帝创设的“霸王政”大加批判,隐然有动摇汉室基业之势。汉宣帝审时度势,卒以宏大的视野、过人的智慧解决这一问题:他基于官方层面对阴阳学理论予以认可,通过祯瑞祥兆来化解灾异带来的惊惧心理,并且把阴阳学理论改造为施行帝国政治的有力武器。不过,此举并没有彻底解决前述危机,未求得理论与政治的最终和解。有鉴于此,汉宣帝有意识地通过扶持穀梁学来修正公羊学对大一统政权的潜在威胁,为孝宣中兴格局的开创提供了强大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宣帝 经学 公羊学
下载PDF
晚清江慎中的经学研究及其特色述论
14
作者 文廷海 《清史论丛》 2022年第2期202-217,共16页
晚清时期,在一些学者提出“废经”“烧书”的激进主张背景下,江慎中仍以“抱道复古自任”,绝意仕进,矢志于经学研究和学校教育。穷三十年之力,考论六经,尤专精于春秋穀梁学,著作成果丰富。研究《春秋》穀梁学,默会《穀梁传》微言,融贯... 晚清时期,在一些学者提出“废经”“烧书”的激进主张背景下,江慎中仍以“抱道复古自任”,绝意仕进,矢志于经学研究和学校教育。穷三十年之力,考论六经,尤专精于春秋穀梁学,著作成果丰富。研究《春秋》穀梁学,默会《穀梁传》微言,融贯中西学理,对《春秋》性质、三传特色、《穀梁传》“十指”进行探讨,形成“一家之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强调学派家法,反对经今古文之争,提出“但考家法,勿问今古”等学术主张;考论六经学术问题,主张以文献为据,反对穿凿臆说,体现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总之,江慎中对《春秋》穀梁学以及今古文经学文献问题的研究,成就丰硕多样、认识新见迭出,对近现代经学史研究方向的开拓、引领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慎中 《春秋》 默会知识 学派家法
下载PDF
九旨说与三临言:柯劭忞与“穀梁学”体系之建构
15
作者 许超杰 赵明 《原道》 2023年第2期69-88,共20页
历代“榖梁学”著作似乎未能提出具有提纲挈领意义的“榖梁”义法。柯劭态重论“三科九旨”之于“公羊学”“榖梁学”的意义,提出“九旨”为“榖梁学”、“三科”为“公羊学”,从而为“榖梁学”之体系化建构了第一个支点。在此基础上,... 历代“榖梁学”著作似乎未能提出具有提纲挈领意义的“榖梁”义法。柯劭态重论“三科九旨”之于“公羊学”“榖梁学”的意义,提出“九旨”为“榖梁学”、“三科”为“公羊学”,从而为“榖梁学”之体系化建构了第一个支点。在此基础上,柯劭态发掘《榖梁传》“三临之言”之于《春秋》的统摄意义,从而提出了“榖梁学”的第二个支点,即“三临之言”的不同批判视域意义。通过将“九旨”与“三临之言”建构为“榖梁学”的两大核心,柯劭态最终完成“榖梁学”体系之建构。这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最为合理也最为精练的“榖梁学”纲维,亦体现了“榖梁学”之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劭忞 九旨 三临之言 学”体系
原文传递
穀梁学:古文经学向今文经学的研究转向——兼评张之洞经学思想对巴蜀学风之影响
16
作者 郑伟 《求索》 CSSCI 2013年第9期81-83,共3页
"蜀学"是巴蜀学术的代名词与灵魂,在晚清更是与"湘学"比肩的中国两大学术中心之一。宋后,蜀学进入了沉寂期,随着清张之洞、王闿运等入讲蜀地,蜀学又开始了一个由宋明理学到古文经学,再到今文经学的嬗变历程,蜀学从... "蜀学"是巴蜀学术的代名词与灵魂,在晚清更是与"湘学"比肩的中国两大学术中心之一。宋后,蜀学进入了沉寂期,随着清张之洞、王闿运等入讲蜀地,蜀学又开始了一个由宋明理学到古文经学,再到今文经学的嬗变历程,蜀学从此得以复兴,成为中国经学史上的一座高峰。而在晚清蜀学这两次转向中,以廖平为代表的穀梁学研究成为承前启后的节点,它充分吸收了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清代正统汉学的有益因子,为晚清蜀学的第二次扬弃奠定了学理基础,同时也为晚清蜀学今文学派学风的形成及其最终的成功转型起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经学 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
原文传递
试析西汉学坛今文《春秋》内部公羊、谷梁两派势力的消长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维志 李华雍 《华中学术》 CSSCI 2016年第2期83-90,共8页
西汉两百年的学术因为与时政的密切关联而带有强烈的功利性,学界成为学坛。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学内部各派学说,为了取得统领优势地位,内斗激烈,战国诸子互斗争鸣的局面再次出现。本文研讨西汉儒学内部两大显学公羊学与谷梁学的势力消... 西汉两百年的学术因为与时政的密切关联而带有强烈的功利性,学界成为学坛。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学内部各派学说,为了取得统领优势地位,内斗激烈,战国诸子互斗争鸣的局面再次出现。本文研讨西汉儒学内部两大显学公羊学与谷梁学的势力消长,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认为自武帝确立儒学独尊的基本文化政策之后,虽然在宣帝时期取得了对公羊学一时的优胜,但事实是:公羊学作为西汉意识形态领域领导理论的地位并未受到根本性的触动。整体而言,公羊学是西汉的主要统治学说。相对而言,谷梁学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公羊学 消长
原文传递
刘向的春秋学思想新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蜜林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8-46,127,共10页
历代学者多认为刘向的春秋学为《春秋》穀梁学。从现存史料来看,刘向虽然提倡《春秋》穀梁学,但有兼用《公羊》《左氏》二传的情况。如何看待这种矛盾呢?刘向对于《春秋》三传虽然兼用,但目的并不相同。对于《左传》,刘向之使用仅仅出... 历代学者多认为刘向的春秋学为《春秋》穀梁学。从现存史料来看,刘向虽然提倡《春秋》穀梁学,但有兼用《公羊》《左氏》二传的情况。如何看待这种矛盾呢?刘向对于《春秋》三传虽然兼用,但目的并不相同。对于《左传》,刘向之使用仅仅出于史料方面的原因。对于《公羊》《穀梁》二传,刘向之探求则出于义理上的考虑。可以说,刘向虽然提倡穀梁学,但其目的并非是为了取代公羊学,而是为了补充公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学 《春秋》三传 公羊学
原文传递
在学术与政治之间——西汉今文学、古文学、小学的共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郜积意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0-81,共12页
本文从今文学、古文学、小学三个侧面论述当时意识形态与学术研究的相互关系。认为西汉今文学、古文学在为统治政权服务这点上并无实质性的分歧 ,而且 。
关键词 今文学 古文学 学术与政治 古文经学 《谷》学 独尊儒术 文化职能 意识形态 《公羊》学 今文经学
原文传递
汉代经学之争
20
作者 邓星盈 黄开国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75-82,33,共9页
关键词 今文经学 《左传》 古文经学 经学博士 董仲舒 汉代经学 《公羊》学 《谷》学 立于学官 《春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