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甜玉米春、夏季授粉后穗上叶对果穗性状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李协钟 林瓞文 +2 位作者 庄鸿浩 王蕴波 杨泉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56-64,共9页
试验在华南地区春、夏两季进行,以锦绣128、佛甜10号、银河366、金银131等甜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授粉后进行穗上去叶处理。结果表明:夏季甜玉米灌浆速度明显快于春季,且夏季穗上叶对果穗产量的影响更大,春季穗上叶保留2片及以上、夏... 试验在华南地区春、夏两季进行,以锦绣128、佛甜10号、银河366、金银131等甜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授粉后进行穗上去叶处理。结果表明:夏季甜玉米灌浆速度明显快于春季,且夏季穗上叶对果穗产量的影响更大,春季穗上叶保留2片及以上、夏季穗上叶保留3片及以上时,果穗产量减产不显著。另外,穗上去叶处理对甜玉米穗长、穗粗、轴粗、粒深有一定的影响,而对行粒数和秃尖的影响最大,不同品种的表现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功能 穗上叶 性状
下载PDF
玉米穗上叶间距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
2
作者 王铁固 马娟 +1 位作者 张怀胜 陈士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4-277,共4页
为了对玉米穗上叶间距进行遗传改良,以玉米PH6WC与7873杂交组合的6个世代P1、P2、F1、B1、B2、F2为材料,在春播和夏播条件下,研究了玉米穗上叶间距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规律。在春播条件下,玉米穗上叶间距的最适模型为E-0模型,检测到2对... 为了对玉米穗上叶间距进行遗传改良,以玉米PH6WC与7873杂交组合的6个世代P1、P2、F1、B1、B2、F2为材料,在春播和夏播条件下,研究了玉米穗上叶间距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规律。在春播条件下,玉米穗上叶间距的最适模型为E-0模型,检测到2对主基因,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在夏播条件下,玉米穗上叶间距的最适模型为E-1模型,检测到2对主基因,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因此,可以采用轮回选择和聚合回交的方法积累微效基因,对玉米穗上叶间距进行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上叶间距 主基因+多基因
下载PDF
玉米穗上叶与主茎夹角性状的数量遗传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丰光 景希强 +5 位作者 李妍妍 曹祖波 卢秉生 王秀凤 姚永祥 黄长玲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6,66,共5页
以两个株型不同的玉米自交系自330和PH4CV构成的6世代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量角器测定玉米穗上叶基部与主茎自然夹角角度。通过P1、P2、F1、F2、B1和B26个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玉米穗上叶与主茎夹角性状的基因遗传分离规律。结果表明,该... 以两个株型不同的玉米自交系自330和PH4CV构成的6世代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量角器测定玉米穗上叶基部与主茎自然夹角角度。通过P1、P2、F1、F2、B1和B26个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玉米穗上叶与主茎夹角性状的基因遗传分离规律。结果表明,该性状在F2分离世代群体呈多峰分布,B1和B2群体分离世代呈双峰分布,说明玉米穗上叶与主茎夹角性状遗传由多基因数量性状控制,且符合一对加-显主基因+加-显-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即D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27.55%~52.60%,多基因遗传率为47.40%~72.45%,两者在后代遗传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型 穗上叶夹角 遗传
原文传递
玉米穗上叶性状在不同密度处理下的数量遗传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梁前进 王辉 +5 位作者 王红武 胡小娇 李坤 吴宇锦 刘志芳 黄长玲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9,共8页
以中单909的两个亲本郑58和HD568构建的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穗上叶性状进行遗传特性剖析。通过P_1、P_2以及RIL3个世代联合分析发现,环境对穗上叶性状的表型有着显著影响,不同种植密度对穗上叶的表型呈现一定的规律,穗上... 以中单909的两个亲本郑58和HD568构建的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穗上叶性状进行遗传特性剖析。通过P_1、P_2以及RIL3个世代联合分析发现,环境对穗上叶性状的表型有着显著影响,不同种植密度对穗上叶的表型呈现一定的规律,穗上叶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对穗上叶叶面积进行联合分离分析发现,在中、高密度下两个环境的遗传模型一致,均符合E-9模型;在低密度下两个环境分别符合E-9和F-1模型,说明穗上叶叶面积的最优遗传模型是两对具有抑制性的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的加性遗传模型,但会受到密度效应的影响,不同密度下遗传模型的差异在后代育种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上叶性状 密度 遗传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玉米导入系群体的3个农艺性状QTL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郭晋杰 陈景堂 +3 位作者 祝丽英 胡利宗 张祖新 黄亚群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1,共5页
通过回交育种程序结合SSR标记构建以玉米自交系农系531为受体亲本、10个具有不同农艺性状的自交系为供体的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在该群体BC3F3世代,利用GGT32图示基因型软件和Windows QTL IciMappingv1.0对导入片段进行检测、并结合田... 通过回交育种程序结合SSR标记构建以玉米自交系农系531为受体亲本、10个具有不同农艺性状的自交系为供体的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在该群体BC3F3世代,利用GGT32图示基因型软件和Windows QTL IciMappingv1.0对导入片段进行检测、并结合田间调查对控制玉米穗位高、穗上叶夹角和株高的QTL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导入系群体的创建在遗传结构上改良了农系531穗位偏高、穗上叶夹角偏大的不足,并得到基本符合育种目标的改良株系。通过QTL分析,在具有相同性状改良的单株上,分别检测到4个包含穗位高、4个包含穗上叶夹角和6个包含株高QTL的共同的导入染色体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导入系群体 位高 穗上叶夹角 株高 QTL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