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DH群体穗下节间直径、茎壁厚及茎壁面积的QTL定位 被引量:11
1
作者 桑云 赵亮 +2 位作者 张坤普 田纪春 叶宝兴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7,共7页
由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杂交获得168个DH株系,连续两年在山东泰安种植,利用324个SSR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基于混合线性模型对控制穗下节间直径、茎壁厚及茎壁面积的QTL遗传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0个加性效应位点... 由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杂交获得168个DH株系,连续两年在山东泰安种植,利用324个SSR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基于混合线性模型对控制穗下节间直径、茎壁厚及茎壁面积的QTL遗传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0个加性效应位点和6对上位效应位点,其中3个加性位点参与环境互作效应。检测到位于染色体2D、3D和5D(2个)控制穗下节间直径的4个加性QTLs,与控制茎壁厚的3个加性位点相同或相邻,表现出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效应。两个位于染色体2D和5D控制茎壁厚和茎壁面积QTL有较大遗传贡献率,分别为11.37%和10.98%,适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聚合育种。6对上位性效应遗传贡献率较小、无环境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数量性状位点 茎壁厚 穗下节间 DH群体
下载PDF
玉米穗下节间与抗倒性相关的某些性状对增加密度的响应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胜群 宋凤斌 +5 位作者 朱先灿 张卫建 任军 宋振伟 郭金瑞 阎孝贡 《土壤与作物》 2013年第4期145-149,共5页
密度增加使玉米倒伏抗性降低。玉米穗下节间某些性状与倒伏抗性之间密切相关。为了研究玉米穗下节间与倒伏抗性相关的性状对密度的响应,以春玉米为对象,考察了低密(4.50×104·hm-2)、中密(6.75×104·hm-2)和高密(9.00... 密度增加使玉米倒伏抗性降低。玉米穗下节间某些性状与倒伏抗性之间密切相关。为了研究玉米穗下节间与倒伏抗性相关的性状对密度的响应,以春玉米为对象,考察了低密(4.50×104·hm-2)、中密(6.75×104·hm-2)和高密(9.00×104·hm-2)条件下玉米穗下节间(自茎节基部向上的伸长节间,依次为S1,S2,…)的直径、长度、茎粗系数、节间鲜质量与长度比以及茎节鲜密度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密度的响应。结果显示,玉米穗下节间直径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降低。S7-S9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其长度出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其它茎节的长度在不同种植密度之间的差别各不相同。灌浆期茎粗系数变化趋势是随着茎节数增加而下降,除S3、S4和S10外,其余各茎节均是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茎粗系数逐渐下降。从拔节期到完熟期节间鲜质量与长度比逐渐下降,从低密到高密其数值也下降。茎节鲜密度从拔节期到开花期,其茎节鲜密度升高,从开花期到完熟期则呈现降低趋势,不同密度比较,随着密度升高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下节间 密度 倒伏
下载PDF
基于SSSL群体的玉米穗下节间长QTL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海平 孙高阳 +6 位作者 张晓祥 闫鹏帅 刘坤 谢惠玲 汤继华 丁冬 李卫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2-532,共11页
穗下节间长决定着玉米的穗位高和株高,而株高和穗位高与产量、抗倒伏性等重要农艺性状密切相关。玉米穗下第7、第8、第9节间长对穗位高具有决定作用,与其他农艺性状相比,对穗下节间长的遗传基础了解甚少。因此,研究玉米穗下节间长的遗... 穗下节间长决定着玉米的穗位高和株高,而株高和穗位高与产量、抗倒伏性等重要农艺性状密切相关。玉米穗下第7、第8、第9节间长对穗位高具有决定作用,与其他农艺性状相比,对穗下节间长的遗传基础了解甚少。因此,研究玉米穗下节间长的遗传基础,对玉米育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lx9801为受体亲本,昌7-2为供体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和自交所构建的一套包含260份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的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两年两环境的表型鉴定,并结合基因型数据对第7、第8、第9节间长和穗位高的QTL进行定位。共检测到18个第7节间长QTL,23个第8节间长QTL和17个第9节间长QTL,其中8个QTL是为第7、第8、第9节间长所共有。穗位高定位到的20个QTL中,有12个(60%)与第7、第8、第9节间长QTL共定位。说明第7、第8、第9节间长与穗位高有着共同的遗传基础,节间长也是穗位高的重要构成因子,决定着玉米的株高和穗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单片段代换系 穗下节间 位高 数量性状位点
下载PDF
玉米杂交组合灌浆期穗下节间抗折特性比较研究
4
作者 唐海涛 张彪 +4 位作者 梅碧蓉 康继伟 陈洁 谭君 何文铸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43,共4页
通过对89个玉米杂交组合灌浆期穗下节间长、穗下节间直径、穗下节间茎皮厚、穗下节间抗折力等性状的比较,发现穗下节间抗折力相关性状呈现较强的多态性,并表现出数量性状的特点;玉米杂交组合灌浆期穗下节间长表现出偏态分布的特点;穗下... 通过对89个玉米杂交组合灌浆期穗下节间长、穗下节间直径、穗下节间茎皮厚、穗下节间抗折力等性状的比较,发现穗下节间抗折力相关性状呈现较强的多态性,并表现出数量性状的特点;玉米杂交组合灌浆期穗下节间长表现出偏态分布的特点;穗下节间直径、穗下节间抗折力表现出正态分布的特征。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对玉米杂交组合灌浆期穗下节间抗折力影响力大小依次是穗下第一茎节直径、穗下第一节间长和穗下第一茎节皮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组合 灌浆期 穗下节间 抗倒伏(折)性
原文传递
不同玉米品种吐丝后茎秆穗下各节间性状变化特征
5
作者 赵雪 李芳 +4 位作者 胡晗 梁效贵 申思 王欣 周顺利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共13页
为探究不同玉米品种茎秆穗下各节间性状随节位和生育进程的变化规律,2018—2019年,以‘京农科728’(机械粒收品种)、‘郑单958’(普通品种)和‘先玉335’(普通品种)为材料,分析从玉米吐丝至生理成熟后4周各节间形态、干物质含量、含水... 为探究不同玉米品种茎秆穗下各节间性状随节位和生育进程的变化规律,2018—2019年,以‘京农科728’(机械粒收品种)、‘郑单958’(普通品种)和‘先玉335’(普通品种)为材料,分析从玉米吐丝至生理成熟后4周各节间形态、干物质含量、含水率和髓变白面积占比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节位上升,节间长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一般第6或第7节间最长;横截面积逐渐减小;节间单位体积干重呈“先减小后稍增大”的趋势,第5—7节间最小;基部第2或第3节间的含水率最大,向上节间含水率逐渐减小;节间髓变白面积占比逐渐增大。吐丝至生理成熟后4周,节间单位体积干重随生育进程的变化受环境、品种影响较大,2018年3个品种灌浆后期的节间单位体积干重大幅度增加,2019年仅‘京农科728’和‘郑单958’灌浆中后期增大,其他品种和时期变化不大。各节间的含水率在灌浆前期无显著变化,灌浆中期至生理成熟后4周不断减小,‘京农科728’节间含水率降低主要在灌浆中期和后期,‘郑单958’节间含水率降低主要在灌浆后期,‘先玉335’主要在灌浆后期和生理成熟后第2—4周。髓变白面积占比随生育进程推进逐渐增大,但其变化受环境影响大,2018年各时期无显著变化,2019年各时期增幅较大,特别是生理成熟后第2—4周,吐丝后第4周时‘郑单958’和‘先玉335’所有节间髓完全变白。综上,节间性状从基部向上逐渐变长、变细、单位体积干重变小、含水率减小、髓变白面积占比增大;随生育进程推进,单位体积干重变化受环境及品种特性影响,节间含水率灌浆中期或后期开始快速减小,髓变白面积占比变化受环境影响较大,生理成熟后第2—4周快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下节间 形态 干物质含量 含水率 髓变白面积占比
原文传递
春小麦几个数量性状与穗粒重关系研究初报
6
作者 关耀辉 丁桂华 牛东方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7年第Z1期61-63,共3页
小麦穗粒重是受多基因控制的综合数量性状。这些数量性状间又彼此相关,对穗粒重形成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研究各性状与穗粒重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在穗粒重构成中的作用,以利于提高选择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春小麦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一、... 小麦穗粒重是受多基因控制的综合数量性状。这些数量性状间又彼此相关,对穗粒重形成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研究各性状与穗粒重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在穗粒重构成中的作用,以利于提高选择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春小麦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993年选择12个不同遗传特性的春小麦品种作试材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每个品种采用三点取样,每点10株,在倒三叶、倒二叶,旗叶未枯萎前测定叶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重 数量性状 春小麦产量 旗叶面积 粒数 关系研究 穗下节间 主要性状 正相关 品种比较试验
下载PDF
青稞植株抗倒伏遗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敬军 张静 +1 位作者 雷小利 马海财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第10期37-39,共3页
以2个抗倒伏有差异的自交系GMY-1和GMY-2为亲本,分别对双亲、F1和F2群体的株高、植株抗倒伏性、穗下节间长度和穗长4个性状进行了田间调查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GMY-2表现植株矮、穗下节间短、植株抗倒伏性高、穗较短;除穗长外,F1代其... 以2个抗倒伏有差异的自交系GMY-1和GMY-2为亲本,分别对双亲、F1和F2群体的株高、植株抗倒伏性、穗下节间长度和穗长4个性状进行了田间调查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GMY-2表现植株矮、穗下节间短、植株抗倒伏性高、穗较短;除穗长外,F1代其余性状均表现正向杂交优势,而F2代各性状明显衰退。株高、穗下节间长度和抗倒伏性的遗传力相对较高,均达60%以上,适合早代进行遗传改良;而穗长遗传力较低,仅为17.92%,适合晚代进行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株高 穗下节间长度 抗倒伏性 遗传力
下载PDF
超千斤大麦品种——西引2号的开发种植
8
作者 李殿武 《山东农业(农村经济)》 1995年第10期46-46,共1页
一、特征特性 西引二号大麦丰产性状良好,株高85厘米左右,茎基部节间粗而短,壁厚,弯曲呈塔形结构、高抗倒伏。穗下节间长达30~35厘米,茎叶夹角小,光合性能良好。穗部4楞小穗排列紧密,长芒。产量结构,穗粒数40~50粒,千粒重25~30克,适... 一、特征特性 西引二号大麦丰产性状良好,株高85厘米左右,茎基部节间粗而短,壁厚,弯曲呈塔形结构、高抗倒伏。穗下节间长达30~35厘米,茎叶夹角小,光合性能良好。穗部4楞小穗排列紧密,长芒。产量结构,穗粒数40~50粒,千粒重25~30克,适宜亩穗数50~60万,产量稳产千斤以上,可达650公斤。 抗逆性强,对土壤适应性广,粘、砂、壤各类土壤皆可种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品种 西引二号 土壤墒情 光合性能 产量结构 特征特性 生育期 土壤适应性 白粉病 穗下节间
下载PDF
冬小麦数量性状遗传差异及其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70
9
作者 毛盛贤 刘来福 +1 位作者 黄远樟 冯新芹 《遗传》 CAS 1979年第5期26-30,共5页
现在生产上应用的作物品种,绝大多数是通过有性杂交育种选育出来的。以这种方法选育出的新品种主要有两种类型:遗传基础比较稳定的品种(纯种)和比较不稳定的杂种第一代。要选育好的品种,无论是纯种还是杂种,都涉及合理选配亲本问题。而... 现在生产上应用的作物品种,绝大多数是通过有性杂交育种选育出来的。以这种方法选育出的新品种主要有两种类型:遗传基础比较稳定的品种(纯种)和比较不稳定的杂种第一代。要选育好的品种,无论是纯种还是杂种,都涉及合理选配亲本问题。而合理选配亲本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杂交亲本的遗传差异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 百粒重 穗下节间 多元分析法 合理选配 主成份分析 多元分析 杂交亲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