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穗花马先蒿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梁瑞 杨敏丽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研究了穗花马先蒿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的触杀、拒食和抑制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穗花马先蒿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较高的的触杀和拒食活性,浸渍法处理对小菜蛾3龄幼虫72h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4.663g/L,24、48h的拒食中浓度(AFC50... 研究了穗花马先蒿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的触杀、拒食和抑制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穗花马先蒿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较高的的触杀和拒食活性,浸渍法处理对小菜蛾3龄幼虫72h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4.663g/L,24、48h的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8.238、9.185g/L;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也明显,随施药剂量的增加,生长抑制率增大,化蛹率和羽化率降低,处理剂量为50.00g/L时,生长抑制率大于100%,化蛹率为41.11%,羽化率仅为12.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花马先蒿 小菜蛾 杀虫活性
下载PDF
穗花马先蒿提取物的杀虫活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郝凤霞 梁瑞 杨敏丽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9-360,共2页
采用点滴法比较穗花马先蒿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粘虫、枸杞蚜虫和白菜蚜虫的杀虫活性。结果发现,穗花马先蒿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相对最高,48h的LC50为4.663g/L,其次是粘虫、枸杞蚜虫、白菜蚜虫。因此,确定小菜蛾为穗花马先蒿... 采用点滴法比较穗花马先蒿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粘虫、枸杞蚜虫和白菜蚜虫的杀虫活性。结果发现,穗花马先蒿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相对最高,48h的LC50为4.663g/L,其次是粘虫、枸杞蚜虫、白菜蚜虫。因此,确定小菜蛾为穗花马先蒿的主要靶标试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花马先蒿 害虫 杀虫活性
下载PDF
穗花马先蒿对枸杞蚜虫的杀虫活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梁瑞 杨敏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12-1113,共2页
[目的]为穗花马先蒿的开发利用和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点滴法,研究穗花马先蒿乙醇提取物和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5种萃取物对枸杞蚜虫的杀虫活性。[结果]用95%乙醇作提取剂,料液比1∶10,提取穗花马先蒿杀虫... [目的]为穗花马先蒿的开发利用和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点滴法,研究穗花马先蒿乙醇提取物和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5种萃取物对枸杞蚜虫的杀虫活性。[结果]用95%乙醇作提取剂,料液比1∶10,提取穗花马先蒿杀虫活性成分为15.30%。随着乙醇提取物浓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枸杞蚜虫的校正死亡率升高,浓度50.00 mg/ml时,48 h的校正死亡率达96.38%,毒力回归方程为y=2.220x+2.859。5种萃取物对枸杞蚜虫的杀虫活性的顺序为石油醚>正丁醇>氯仿>乙酸乙酯>水,石油醚萃取物48 h的校正死亡率达96.38%。[结论]穗花马先蒿乙醇提取物对枸杞蚜虫有较好的杀虫效果,48 h的LC50为9.21 mg/ml。不同极性萃取物的活性比较得知,杀虫活性成分主要是酯溶性的弱极性物质,分布在石油醚所在极性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花马先蒿 枸杞蚜虫 杀虫活性
下载PDF
穗花马先蒿种子发芽影响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德芳 郑志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7421-7422,共2页
[目的]探讨提高穗花马先蒿种子发芽率的方法。[方法]以穗花马先蒿种子为试材,用H2SO4(浓)溶液处理、水浸处理和层积处理进行穗花马先蒿种子发芽试验研究。[结果]随着H2SO4(浓)浓度的增加,穗花马先蒿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穗花马先蒿... [目的]探讨提高穗花马先蒿种子发芽率的方法。[方法]以穗花马先蒿种子为试材,用H2SO4(浓)溶液处理、水浸处理和层积处理进行穗花马先蒿种子发芽试验研究。[结果]随着H2SO4(浓)浓度的增加,穗花马先蒿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穗花马先蒿种子在常温(20℃)水浸处理下发芽率最高,在10~50℃水浸处理下的发芽率差异不大,但在50~60℃下种子发芽率下降较大(37%) 在常温水浸处理24 h的发芽率最高,达73%,当浸水超过60 h时,发芽率明显降低 低温层积处理以60 d的效果显著,发芽率可达85%。[结论]H2SO4(浓)溶液处理效果不明显且操作有一定难度,水浸处理效果较大 60~90 d的层积处理发芽率可达85%~86%,是一种安全、有效、成本低廉且易操作的催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花马先蒿 种子处理 发芽率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探讨西藏麦地卡湿地5种植物对高海拔光照的适应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泰龙 姬亚丽 +3 位作者 刘怡萱 吴玄峰 陈飞飞 刘星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2-642,共11页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杉叶藻(Hippuris vulgaris L.)、云南黄芪(Astragalus yunnanensis Franch.)、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 Maxim.)、马先蒿(P.ikomai Sasaki.)以及穗花马先蒿(P.spicata Pall.)5种麦地卡湿地常见植物的转...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杉叶藻(Hippuris vulgaris L.)、云南黄芪(Astragalus yunnanensis Franch.)、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 Maxim.)、马先蒿(P.ikomai Sasaki.)以及穗花马先蒿(P.spicata Pall.)5种麦地卡湿地常见植物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影响麦地卡湿地植物光合作用的通路及基因,探讨高原植物在光合作用方面的适应性机制。结果显示,通过搜索GO和KEGG基因数据库,发现大多数基因被注释到细胞过程,且主要在代谢过程。在基因的GO富集分析结果中发现,较多基因富集在光系统Ⅰ、天线系统、光系统Ⅱ和光合作用;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5种植物中大多数基因均显著富集在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天线蛋白、卟啉和叶绿素代谢以及氧化磷酸化通路。推测麦地卡湿地植物可能通过卟啉和叶绿素代谢、氧化磷酸化等生物途径来抵御强光对自身照射的伤害,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证明在高原极端环境条件影响下,麦地卡湿地生存的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适应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地卡湿地 转录组 光合作用 杉叶藻 云南黄芪 甘肃马先 马先 穗花马先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