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不同穗重型水稻叶片保护酶活性及同工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朱雪梅 邵继荣 +1 位作者 杨文钰 任正隆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0-264,共5页
通过人工控温,对不同穗重型品种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歧化酶(SOD)的酶活性及同工酶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穗型品种Ⅱ优162、冈优527在适温(24℃)、次高温(29℃)和高温(32℃)下,叶片中的3种保护酶活性都呈... 通过人工控温,对不同穗重型品种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歧化酶(SOD)的酶活性及同工酶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穗型品种Ⅱ优162、冈优527在适温(24℃)、次高温(29℃)和高温(32℃)下,叶片中的3种保护酶活性都呈上升的趋势;而中穗型品种D优68和轻穗型品种E优540,在高温下其3种保护酶活性下降。从同工酶表达看,SOD的同工酶谱带在不同穗重型品种间无明显差异,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CAT表达则在重穗型与中穗和轻穗型品种间有明显不同,特别是高温胁迫(38℃)下,中穗型和轻穗型品种谱带C1消失,而重穗型品种则产生1条新的CAT谱带C0。POD表达研究发现,不仅穗重型间,且在同一类型的品种间也存在差异性,但前者间的差异显著大于后者,表明不同穗重型可能存在不同的高温应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水稻 穗重类型 保护酶活性 同工酶表达 同工酶谱带 水稻叶片 穗重 过氧化氢酶(CAT) 过氧化物酶(POD)
下载PDF
水稻顶部三叶与穗重的关系及其QTL分析 被引量:36
2
作者 王一平 曾建平 +5 位作者 郭龙彪 邢永忠 徐才国 梅捍卫 应存山 罗利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20,共8页
对水稻汕优63重组自交系群体顶部3张叶片的长、宽、重和单穗重等10个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QTL定位.穗重与9个叶片性状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中与倒2叶重的相关系数最大,剑叶重次之.所有性状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均存在双向超亲分离,接近... 对水稻汕优63重组自交系群体顶部3张叶片的长、宽、重和单穗重等10个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QTL定位.穗重与9个叶片性状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中与倒2叶重的相关系数最大,剑叶重次之.所有性状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均存在双向超亲分离,接近正态分布.共检测到44个主效QTL和43对双位点互作影响上述10个性状.主效QTL分布于水稻的除第8染色体外的其余11条染色体上,贡献率介于3.19%~26.23%;互作分布于水稻的12条染色体上,贡献率变幅为2.03%~8.93%.第2染色体的R2510-RM211标记区间同时检测到控制单穗重和倒2叶重的QTL,该QTL对超级稻株型育种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组自交系 数量性状位点 库源关系 叶片性状 穗重 QTL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棒三叶特征及其叶面积与单株穗重、粒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白永新 王早荣 +3 位作者 陈宝国 钟改荣 张中东 卢桂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2-35,共4页
通过 16个玉米组合棒三叶叶面积大小的比较及其与单株穗重、粒重的相关性研究 ,揭示了杂交种棒三叶的特征特性。初步说明玉米杂交种棒三叶、穗位叶叶面积与单株穗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结论可作为玉米育种工作者早期判断组合优劣的... 通过 16个玉米组合棒三叶叶面积大小的比较及其与单株穗重、粒重的相关性研究 ,揭示了杂交种棒三叶的特征特性。初步说明玉米杂交种棒三叶、穗位叶叶面积与单株穗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结论可作为玉米育种工作者早期判断组合优劣的重要依据 ,大大减轻工作量 ,减少优秀组合的遗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种 棒三叶 穗重 相关性 叶面积 玉米
下载PDF
不同穗重类型常规籼稻品种产量形成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董桂春 居静 +6 位作者 于小风 张燕 赵江宁 李进前 田昊 张彪 王余龙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4,共6页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88个、2002年122个)为材料,测定生育期、株高、干物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氮素、根系性状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单...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88个、2002年122个)为材料,测定生育期、株高、干物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氮素、根系性状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单穗重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6类,研究各类品种产量形成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①大穗型水稻品种生育期较长,植株较高;②大穗型品种最高茎蘖数少,成穗率低,单位面积穗数少,每穗粒数多,千粒重大;③大穗型品种穗长较长,一、二次枝梗数多,着粒密度大。在适当增加穗长的基础上,增加二次枝梗数的比例,提高着粒密度是提高籼稻品种单穗重的主要途径;④单穗重与个体(单穗)产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与群体产量呈极显著的抛物线型关系。选用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大且有足够穗数的偏大穗型品种较易获得高产与稳产的目标;⑤生育期较长、植株较高、穗重大是大穗型品种高产的基础,根系发达,氮素积累多,叶面积系数较大,光合能力强,是大穗型品种高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籼稻 品种 穗重 产量形成 差异
下载PDF
水稻穗重构成因子与根系性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周晓冬 董桂春 +5 位作者 张岳芳 陈培峰 杨连新 黄建晔 龚克成 王余龙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共4页
以有代表性的18个常规籼稻品种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的不同部位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根系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种二次枝梗数显著多于小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二次枝梗颖花数占全穗颖花数... 以有代表性的18个常规籼稻品种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的不同部位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根系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种二次枝梗数显著多于小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二次枝梗颖花数占全穗颖花数的百分率大于小穗型品种,中下部表现更明显;每条不定根根粗与根重、单位长度根干重、每穗根干重、每穗不定根长、每穗根条数、每穗根系总吸收面积、每穗根系活力与单穗重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发达的根系和较高的根系活性是大穗型品种穗大穗重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重 空间分布 根系性状
下载PDF
插秧量与行距配置对水稻分蘖及穗重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建林 徐正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01-405,共5页
通过插秧量与行距配置对杂交稻和常规稻分蘖及穗重的影响研究表明 ,不同插秧量对水稻茎蘖消长规律存在明显影响 ,插单苗的在整个分蘖过程中茎蘖量比插3苗的少 ,最终的成穗数明显要少。其茎蘖消长规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辽粳326和优418最... 通过插秧量与行距配置对杂交稻和常规稻分蘖及穗重的影响研究表明 ,不同插秧量对水稻茎蘖消长规律存在明显影响 ,插单苗的在整个分蘖过程中茎蘖量比插3苗的少 ,最终的成穗数明显要少。其茎蘖消长规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辽粳326和优418最高分蘖量和最终有效穗数高于辽优3225,而辽优3225分蘖力较低 ,则是由于该品种分蘖峰值提前 ,分蘖两极分化早所致。各种处理成穗率相近 ,但在不同蘖位的成穗机制上存在差异 ,插3苗的成穗蘖位较为集中 ,而插单苗的成穗蘖位分布分散 ,并造成插3苗的穗重分布比插单苗的分散。杂交稻的穗重变异性大 ,分布较常规稻分散 ,具有产生大穗的潜力 ,而插单苗更利于杂交稻大穗潜力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秧量 行距配置 水稻分蘖 穗重 杂交稻 常规稻 茎蘖消长规律 水稻产量
下载PDF
北方粳稻穗重指数及其与产量品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红宇 郑桂萍 +6 位作者 刘梦红 潘世驹 吕艳东 殷大伟 刘丽华 姜玉伟 周健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5-181,共7页
为研究北方粳稻穗重指数及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以东北地区近年来育成的水稻品种(品系)为试材,分别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进行比较试验,提出用穗重指数(PWI,单穗重与每穴穗数之比)反映穗数与穗(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试材平... 为研究北方粳稻穗重指数及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以东北地区近年来育成的水稻品种(品系)为试材,分别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进行比较试验,提出用穗重指数(PWI,单穗重与每穴穗数之比)反映穗数与穗(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试材平均穗重指数0.155 g/穗,99%置信区间为[0.109,0.200],据此将参试材料划分为穗重型、中间型和穗数型。穗重指数与产量、穗粒数及决定穗粒数的穗部性状(一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率)、穗颈及倒2节间大小维管束数、株高、叶面积指数、上部三叶长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单位面积穗数和剑叶基角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穗重型品种产量显著高于穗数型品种。穗重指数与加工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及相关指标显著负相关,与外观品质无明显关系,穗数型品种品质明显优于穗重型品种。穗重指数是综合反映穗数与穗大的明显指标。在稳定单穗重的基础上,适当降低穗重指数,可能是进一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粳稻 穗重指数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基于三维模型的水稻叶片对穗重贡献率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孟军 陈温福 王嘉宇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7-40,共4页
在应用水稻株形设计系统(rice plant type design system,RPTDS)进行虚拟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在非自然群体中进行的田间试验以及穗重模型,分析了水稻叶片对穗重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剑叶、倒二叶对穗重的贡献率相同,均为15%,倒三叶,倒四、... 在应用水稻株形设计系统(rice plant type design system,RPTDS)进行虚拟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在非自然群体中进行的田间试验以及穗重模型,分析了水稻叶片对穗重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剑叶、倒二叶对穗重的贡献率相同,均为15%,倒三叶,倒四、五叶对穗重的贡献率同为8%,但随着单位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中下部叶片对穗重贡献率的提升幅度更大。因此,可通过重塑株形,使光能在群体中相对均匀分布,进而通过促进中下部叶片光合能力而提升产量水平。其中,倒三叶的形态、位置可能在株形设计中处于关键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株形 冠层 三维模型 叶片 穗重
下载PDF
杂交水稻品种功能叶对穗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黄卫群 何沛 +1 位作者 魏芳勤 席志军 《中国稻米》 2010年第3期19-20,共2页
对杂交水稻出穗后同期穗标记,并进行不同剪叶处理后调查发现,在大田环境下功能叶对水稻灌浆结实贡献率只有50%左右,其中剑叶贡献率为30%左右,倒二叶贡献率为17%~20%左右,倒三叶在郁闭的环境下几乎无贡献率;叶鞘、茎秆储存物质运转约占50%。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功能叶 穗重
下载PDF
寒地水稻品种按穗重分类及栽培规律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那永光 陈淑洁 《中国稻米》 2002年第1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寒冷地区 水稻 品种分类 穗重 栽培规律
下载PDF
基于穗重对长江中下游水稻穗型分类及其与产量和品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房振兵 潘高峰 +4 位作者 汪本福 陈波 范兵 赵沙沙 田永宏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4期74-78,共5页
采用2017年湖北省中稻区试汇总报告中74个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产量、稻米品质等数据。首先以穗重进行聚类分析,并参考前人的分类标准,确定出穗重的穗型划分标准。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探究穗重与产量的关系,最后进行穗型与稻... 采用2017年湖北省中稻区试汇总报告中74个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产量、稻米品质等数据。首先以穗重进行聚类分析,并参考前人的分类标准,确定出穗重的穗型划分标准。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探究穗重与产量的关系,最后进行穗型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4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的穗部性状存在差异,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千粒重、穗粒数、穗重、有效穗、结实率、穗长;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以及参考前人的划分标准,74个品种按照穗重分为3类,穗重大于4.25 g的为重穗型,穗重小于3.60 g的为轻穗型,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穗型;重穗型的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重与轻穗型和中穗型差异显著;产量随着穗重的增大而增大,呈极显著线性相关(F=11.28);重穗型的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垩白度)、蒸煮品质(胶稠度、碱消值)优于轻穗型和中穗型。因此,为了保证选育的新品种高产且优质,需尽可能的提高穗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穗重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我国各麦区小麦品种穗重构成特点及生理成因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为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3期14-18,共5页
在陕西关中地区秋播条件下,对我国各麦区58个代表品种的穗重构成和有关生理性状的分析表明:在冬麦区中,穗粒重及其构成因素由北向南均表现出增大的趋势;西南和华南冬麦区、东北春麦区、西部和西北春麦区为我国小麦品种的大穗区域,而且... 在陕西关中地区秋播条件下,对我国各麦区58个代表品种的穗重构成和有关生理性状的分析表明:在冬麦区中,穗粒重及其构成因素由北向南均表现出增大的趋势;西南和华南冬麦区、东北春麦区、西部和西北春麦区为我国小麦品种的大穗区域,而且三个区域的大穗构成方式有所不同;灌浆速率、干物质积累量、生长率和绿叶面积是导致各麦区品种穗重差异的主要生理性状,这四个性状在麦区中的变化规律与穗重的表现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品种 穗重 生理性状
下载PDF
粳稻穗重及其构成因素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战 赵一洲 +2 位作者 路洪彪 倪善君 柳丹 《垦殖与稻作》 2005年第6期10-11,共2页
通过4×3不完全双列杂交对粳稻穗重及其构成因素的配合力、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性状中一般配合力比其特殊配合力重要;加性方差大于非加性方差;各性状遗传力均较低,不利于早期世代选择,同时对重穗型品种、组合的选育进行了... 通过4×3不完全双列杂交对粳稻穗重及其构成因素的配合力、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性状中一般配合力比其特殊配合力重要;加性方差大于非加性方差;各性状遗传力均较低,不利于早期世代选择,同时对重穗型品种、组合的选育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穗重 构成因素 配合力分析
下载PDF
高麦草生长及其结构与单株穗重关系的探讨
14
作者 沈禹颖 阎顺国 朱兴运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4-38,共5页
高麦草在河西走廊中段的生长条件下,播种次年可收获种子,通过分析各生长构件:叶、茎、叶鞘重量,第一节至第三节节长、第一叶片至第三叶片的叶片长、小穗数和穗长与单株穗重的关系,发现:在所有的生长构件中,穗重最重要的构成因素... 高麦草在河西走廊中段的生长条件下,播种次年可收获种子,通过分析各生长构件:叶、茎、叶鞘重量,第一节至第三节节长、第一叶片至第三叶片的叶片长、小穗数和穗长与单株穗重的关系,发现:在所有的生长构件中,穗重最重要的构成因素是叶鞘重(X_3),其次是茎重(X_2)和叶重(X_1),通过叶鞘重对穗重产生间接正效应;穗长和小穗数是穗重形成的影响因素,表明高麦草的种子产量与营养器官密切相关,同步增长。穗重由构成因素和影响因素共同决定的预测回归模型为:穗重(y)=0.1196-2.563茎重+1.076叶鞘重+0.0204穗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麦草 生长 结构 穗重
下载PDF
玉米局部密度与单株穗重的相关分析
15
作者 王雪征 李伟 庞建周 《河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期61-65,共5页
玉米精播智能设备特点是株行距控制较普通播机更为精准,但精准度提高后,成本随之增加。为控制设备成本,对单株穗重与平均局部密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随机选取田间小区测量了局部密度和单株穗重,以Vb控制excel对各单株不同半径圆内平均... 玉米精播智能设备特点是株行距控制较普通播机更为精准,但精准度提高后,成本随之增加。为控制设备成本,对单株穗重与平均局部密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随机选取田间小区测量了局部密度和单株穗重,以Vb控制excel对各单株不同半径圆内平均局部密度与单株穗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总体密度均匀的情况下,半径从5 cm增加到100 cm过程中,局部密度存在2个高峰,其位置分别对应平均株距和平均行距;局部平均密度与单株穗重的相关系数(r)在半径20 cm内相关不显著;于半径25 cm附近和50-100 cm区段,r表现至少2段低谷,r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认为,在制订智能化农机设计策略时,只需要控制总体密度和漏播、播深,不必刻意考虑精密的株距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局部密度 单株穗重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的粒数、粒重、穗重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玲瑛 钱强华 丁厚栋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2-26,共5页
育种工作的实践证明,合理利用原始材料是提高育种工作成效的关键。我省从五十、六十年代就开始广泛搜集整理农家品种,从七十年代初又从国外和省外大量引进小麦种质资源。如何正确评价这些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并且从大量的种质资源中筛... 育种工作的实践证明,合理利用原始材料是提高育种工作成效的关键。我省从五十、六十年代就开始广泛搜集整理农家品种,从七十年代初又从国外和省外大量引进小麦种质资源。如何正确评价这些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并且从大量的种质资源中筛选出适合我省利用的亲本材料,是目前品种资源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为此,本文选用了不同生态类型的小麦品种16个,综合5年的试验结果,对与产量有关的粒数、粒重和穗重3个性状作稳定性分析,以阐明我省气候条件下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的稳定性,明确适合我省种植的小麦生态类型,为高产、稳产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粒数 穗重
下载PDF
水稻穗重对高产育种的效应研究Ⅰ水稻穗重在产量构成中的作用及其与源、库、流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声函 雷雪方 朱普年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86-389,共4页
通过7个晚籼品种的通径分析和60个稳定株系材料在光照不已受遮荫与互有遮荫状态下的两种取样分析,证明稳重是影响单株生产力的最主要因素,而稳重又决定于源、库、流三能力的大小及三者关系的协调。阐明了水稻丰产性的选择拟在一定... 通过7个晚籼品种的通径分析和60个稳定株系材料在光照不已受遮荫与互有遮荫状态下的两种取样分析,证明稳重是影响单株生产力的最主要因素,而稳重又决定于源、库、流三能力的大小及三者关系的协调。阐明了水稻丰产性的选择拟在一定穗数的基础上,主攻穗重的提高,并注重源、库、流结构的改善,培育具有源足、库大、流强基础结构和多产、快运、满存产量形成机制的高产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重 育种
下载PDF
影响早籼穗重的主要因素与库、源、流结构关系浅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长桃 马彬林 +2 位作者 杨文珠 詹石安 彭宏 《福建农业科技》 1998年第1期3-4,共2页
为超高产育种提供选择依据,对23个早籼新品系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表明,直接影响穗重的主要因素是穗总粒数和千粒重。通过适度增加穗长来提高穗粒数;适当增加剑叶长度与宽度保证最佳叶面积;选择茎秆粗壮,节间较短的株形,以达到库... 为超高产育种提供选择依据,对23个早籼新品系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表明,直接影响穗重的主要因素是穗总粒数和千粒重。通过适度增加穗长来提高穗粒数;适当增加剑叶长度与宽度保证最佳叶面积;选择茎秆粗壮,节间较短的株形,以达到库、源、流三者相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 品种 穗重 库源流 结构
下载PDF
穗重型品种选育及粒重遗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碧贵 《绵阳农专学报》 1992年第2期1-4,共4页
试验研究和育种实践表明,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争取粒多、粒重,是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措施;提高穗重是选育穗重型高产良种的主攻目标。经遗传分析结果,千粒重遗传力相对较高,早代选择有一定效果。粒大饱满是良种的优良性状,也是... 试验研究和育种实践表明,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争取粒多、粒重,是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措施;提高穗重是选育穗重型高产良种的主攻目标。经遗传分析结果,千粒重遗传力相对较高,早代选择有一定效果。粒大饱满是良种的优良性状,也是适应环境条件的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遗传 穗重 育种
下载PDF
对燕麦穗重的直接及间接选择 被引量:2
20
作者 尹大海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993年第5期8-10,共3页
燕麦(A.sativa L)穗重是重要的籽产构成因素,但由于遗传力低,对其选择的可靠性较差.本试验以F_3代杂种为材料,依收获指数十株高的指数对穗重进行了间接选择,并和其直接选择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收获指数和株高的遗传力均较低,同... 燕麦(A.sativa L)穗重是重要的籽产构成因素,但由于遗传力低,对其选择的可靠性较差.本试验以F_3代杂种为材料,依收获指数十株高的指数对穗重进行了间接选择,并和其直接选择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收获指数和株高的遗传力均较低,同时它们同穗重的遗传相关也不够高,间接选择的效果不明显.另外,收获指数同株高呈高度负遗传相关(γ_g=-0.6392),把收获指数高和植株高两个特性结合在一起也是困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穗重 直接选择 间接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