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埋揿针联合己酮可可碱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凝血、免疫功能及内耳微循环的影响
1
作者 杨久梅 冯俊 +3 位作者 刘良蓉 苟浩铖 范丽 雷嗣鸿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8期1450-1454,共5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揿针联合己酮可可碱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凝血、免疫功能及内耳微循环的影响。方法突发性耳聋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穴位埋揿针联合己酮可可... 目的观察穴位埋揿针联合己酮可可碱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凝血、免疫功能及内耳微循环的影响。方法突发性耳聋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穴位埋揿针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眩晕消失时间、耳鸣消失时间、耳闷消失时间,检测听力损失程度、内耳道内听动脉、小脑前下动脉管径,检测免疫球蛋白G(IgG)、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内皮素-1(ET-1)、胱抑素C(CysC)、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眩晕消失时间、耳鸣消失时间、耳闷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听力损失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内耳道内听动脉、小脑前下动脉管径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D8+、ET-1、CysC、sVCAM-1、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gG、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揿针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突发性耳聋,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免疫功能与凝血功能,减少听力损伤,改善耳内微循环,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穴位埋揿针 己酮可可碱 血管内皮功能 免疫功能 耳内微循环
下载PDF
揿针穴位埋入护理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发生中的效果研究
2
作者 熊丹 胡星 桂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135-0139,共5页
探讨揿针穴位埋入护理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发生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住院并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循证护理总结预... 探讨揿针穴位埋入护理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发生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住院并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循证护理总结预防PGS的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辨证选取足三里穴和内关穴行揿针埋入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情况、心理状态、睡眠质量、满意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PGS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的两项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各项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的各项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穴位埋入护理可有效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PGS的发生,有助于优化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睡眠质量及患者满意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穴位 术后胃瘫综合征 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
下载PDF
穴位揿针埋针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3
作者 卢道珍 李丹 +1 位作者 韩梅 管群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0期1464-1466,1470,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揿针埋针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CINV)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CCINV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昂丹司... 目的观察穴位揿针埋针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CINV)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CCINV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昂丹司琼止吐,研究组同时应用穴位揿针埋针方法。治疗后评估患者呕吐、恶心临床疗效,评估患者呕吐恶心状况,并应用恶心呕吐生活功能量表(FLIE)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恶心呕吐评分、呕吐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首次呕吐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第1周、第2周和结束用药第3天FLI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穴位揿针埋针治疗妇科恶性肿瘤CCINV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恶心呕吐状况,缩短呕吐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妇科 恶性肿瘤 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
下载PDF
揿针穴位埋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奇芬 杨明敏 +2 位作者 熊燕 周海星 罗文秀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20期93-96,共4页
目的:观察揿针穴位埋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2月本院50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给予揿针穴位埋针联合二甲双胍... 目的:观察揿针穴位埋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2月本院50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给予揿针穴位埋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BMI、腰围、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HbA1c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BMI、腰围、TC、TG、LDL-C、FBG、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MI、腰围、TC、TG、LDL-C、FBG、HbA1c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高于对照组的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穴位埋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单纯性肥胖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体质量,改善血脂和血糖,值得适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 穴位 二甲双胍 体重指数 甘油三酯
下载PDF
揿针穴位埋针对社区H型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步 潘燕君 +3 位作者 都乐亦 陈亮 陆路佳 吴昆仑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1年第1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揿针穴位埋针对社区H型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临床疗效,为H型高血压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H型高血压痰湿壅盛证患者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0)。对照组给予含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依叶片)的降压方案进... 目的:探讨揿针穴位埋针对社区H型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临床疗效,为H型高血压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H型高血压痰湿壅盛证患者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0)。对照组给予含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依叶片)的降压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揿针穴位埋针法进行治疗,连续治疗28天后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cy水平、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治疗组证候积分比对照组显著减少;治疗组患者血脂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改善。结论:在依叶片降压方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揿针穴位埋针可显著改善H型高血压痰湿壅盛证患者的血压、Hcy和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对肝肾功能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H型高血压 痰湿壅盛证
下载PDF
穴位揿针埋针预防和缓解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胃肠道反应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何碧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9年第19期1220-1224,共5页
背景结肠镜检查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是临床上的常见现象,通过穴位揿针埋针预防性干预能减轻疼痛程度和缩短检查时间,预防和缓解胃肠道反应,简单、实用,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肠镜检查有很大的临床价值.目的观察穴位揿针埋针预防和缓... 背景结肠镜检查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是临床上的常见现象,通过穴位揿针埋针预防性干预能减轻疼痛程度和缩短检查时间,预防和缓解胃肠道反应,简单、实用,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肠镜检查有很大的临床价值.目的观察穴位揿针埋针预防和缓解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胃肠道反应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将2016-10/2018-10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中医院行无痛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时间顺序编号,按照随机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检查前常规护理,对检查后出现的胃肠道症状采用药物对症干预.观察组给予穴位揿针埋针预防性干预,选取神门穴、天枢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检查前先用5%聚维酮碘对选取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再用蘸有75%乙醇的棉球脱碘消毒后30 s,轻轻刺入所选穴区内,每穴2-3枚,待各穴埋针完毕,即予按压,每日按压3次,每次每穴30 s,一般留置24 h.观察2组检查者疼痛评分,检查时间及结肠镜检查后6 h、24 h的腹胀,恶心呕吐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疼痛评分为0.87分±0.26分,明显减轻(P<0.05),且观察组进镜时间和退镜时间分别为4.8 min±1.4 min、5.1 min±2.7 min,均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6 h、24 h腹胀、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穴位揿针埋针能有效预防和缓解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胃肠道反应,减轻疼痛程度和缩短检查时间,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电子结肠镜 胃肠道反应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膈下逐瘀汤加味联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玉婷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16期77-81,共5页
目的:评估膈下逐瘀汤联合揿针穴位埋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的临床疗效,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0月就诊于韶关市中医院妇科门诊的气滞血瘀型PD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 目的:评估膈下逐瘀汤联合揿针穴位埋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的临床疗效,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0月就诊于韶关市中医院妇科门诊的气滞血瘀型PD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对照组A、对照组B、对照组C,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膈下逐瘀汤加味联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对照组A组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对照组B采用单纯中药口服法(药物组成同治疗组),对照组C采用单纯揿针穴位埋针(取穴同治疗组)。四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高于对照组A、对照组B、对照组C;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中医证候积分、COX痛经症状量表(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前列腺素F2α(Prostaglandin F2α,PGF2α)水平低于对照组A、对照组B、对照组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与搏动指数(Pulsation Index,PI)均低于对照组A、对照组B、对照组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膈下逐瘀汤加味中药口服联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PD患者效果确切,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提高PGE2水平,降低PGF2α水平有关。此疗法同时还可改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情况,缓解疼痛感,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逐瘀汤 穴位 气滞血瘀型 原发性痛经
下载PDF
中药热敷结合小揿针穴位埋压运用于带下证病人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陆璐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2年第21期70-71,111,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热敷结合小揿针穴位埋压运用于带下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于本院妇科接受治疗的90例带下证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用中药热敷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研究中药热敷结合小揿针穴位埋压运用于带下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于本院妇科接受治疗的90例带下证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用中药热敷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热敷联合小揿针穴位埋压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盆腔积液消失时间和内分泌检查正常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相对较短,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经随访,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带下证的临床治疗上,采用中药热敷结合小揿针穴位埋压治疗的效果显著,更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治疗后复发率更低,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热敷 穴位 带下证
下载PDF
盆底超声评估浮针疗法联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王世帅 徐秋栋 陈凤娜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6期1047-1050,共4页
目的分析浮针疗法联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评估其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1月宁波市中医院治疗的11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5... 目的分析浮针疗法联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评估其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1月宁波市中医院治疗的11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和实验组(5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实验组应用浮针疗法联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观察2组患者静息状态下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超声参数,包括: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逼尿肌厚度(DWT)、膀胱尿道后角(RVA)及尿道倾斜角(UTA),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BND)、RVA、尿道旋转角(URA),统计尿道内口漏斗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及DWT、R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UTA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最大Valsalva动作时,其BND均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RVA和UR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尿道内口漏斗发生率为87.27%(48/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0%(5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2,P=0.019)。结论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浮针疗法联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疗效更佳,更有利于降低尿道内口漏斗发生率,且经会阴盆底超声对其康复效果的评估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超声 疗法 穴位 生物反馈电刺激
原文传递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钟素珍 翁文敏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分析揿针穴位埋针法对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的治疗效用。方法:对本院在2020年1~12月纳入的66例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对照组(膳食指导与穴位推拿按摩中医护理)与观察组(揿针穴位埋针法)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33例,... 目的:分析揿针穴位埋针法对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的治疗效用。方法:对本院在2020年1~12月纳入的66例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对照组(膳食指导与穴位推拿按摩中医护理)与观察组(揿针穴位埋针法)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33例,观察对比两组的排便、便秘症状改善、便秘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经过不同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两次排便间隔、每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便秘症状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便秘症状的治疗总有效率的66.66%,胃肠激素水平改善良好,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患者采取揿针穴位埋针法,可促进患者排便,患者胃肠激素水平与生活质量均能得到改善,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胸腰椎骨折 便秘
下载PDF
Postoperative pain of mixed hemorrhoid treated by embedding needles in rbái(二白 EX-UE 2) 被引量:11
11
作者 白岩 陈苏宁 +1 位作者 陈丽荣 王波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CSCD 2015年第1期59-61,共3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reating postoperative pain of mixed hemorrhoid by embedding needles in Erbai (二白EX-UE 2) and find possible ways for relieving postoperative pain of mixed hemorrhoids. Me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reating postoperative pain of mixed hemorrhoid by embedding needles in Erbai (二白EX-UE 2) and find possible ways for relieving postoperative pain of mixed hemorrhoids. Methods press needle (SEIRIN pyonexes) were embedded in EX-UE 2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pain of mixed hemorrhoid, once a day and totally 7 treatments.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values were adopted for evaluation. Results Complete remission of clinical pain was observed in 34 cases, accounting for 50.00%; significantly effective in 19 cases, accounting for 27.94%; effective in 13 cases, accounting for 19.12%; and ineffective in 2 cases, accounting for 2.94%;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06%. Conclusion The therapy of treating postoperative pain of mixed hemorrhoid by embedding press needle in EX-UE2 is effectively satisfac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bai (二白EX-UE 2) postoperative pain of mixed hemorrhoids press needle acupoint needle-embedd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