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局部分子靶点与艾灸作用机理 被引量:25
1
作者 余曙光 尹海燕 +4 位作者 罗玲 吴巧凤 吕鹏 张承舜 陈莎莎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1-5,9,共6页
穴位是接受针灸刺激的重要部位,穴位局部是接受刺激后出现应答响应的首要环节,从穴位局部分子靶点入手,是揭示艾灸作用机理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艾灸后穴位局部应答的整体分子事件、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家族分子、嘌呤信号分子、热休克... 穴位是接受针灸刺激的重要部位,穴位局部是接受刺激后出现应答响应的首要环节,从穴位局部分子靶点入手,是揭示艾灸作用机理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艾灸后穴位局部应答的整体分子事件、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家族分子、嘌呤信号分子、热休克蛋白家族分子、免疫相关分子的应答取得了一定研究进展,为回答艾灸作用原理提供了部分依据,也为未来继续深入研究提供了思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疗法 穴位局部 分子靶点
下载PDF
隔花椒饼灸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穴位局部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雷旭露 朱洪玉 +9 位作者 徐梦茜 贺琴 彭洪莲 程施瑞 刘利 王芹芹 张承舜 尹海燕 周奇志 余曙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2593-2596,共4页
目的:观察隔花椒饼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型大鼠穴位局部温度的影响,从温度角度探讨隔花椒饼灸对温热效应的影响意义。方法:用随机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隔花椒饼组)、对照组(隔附子饼灸组),用温度记录仪分别记录在隔... 目的:观察隔花椒饼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型大鼠穴位局部温度的影响,从温度角度探讨隔花椒饼灸对温热效应的影响意义。方法:用随机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隔花椒饼组)、对照组(隔附子饼灸组),用温度记录仪分别记录在隔花椒饼灸、隔附子饼灸刺激下,模型大鼠肾俞、足三里穴位局部的温度变化,并比较在同一穴位两种不同隔物灸法下穴位局部温度变化差异;同一种灸法下两个穴位间局部温度变化差异。观察3个疗程后4组大鼠的右足跖围。结果:隔花椒饼灸组的肾俞和足三里穴位表面温度上升最大幅值及升温幅度均显著高于隔附子饼灸(P<0.05);无论隔花椒饼灸组还是隔附子饼灸组肾俞穴位局部温度基础值和施灸后终末温度均显著高于足三里(P<0.05);隔花椒饼灸的抗炎效应强于隔附子饼灸(P<0.05)。结论:隔花椒饼灸的穴位局部温热效应显著高于隔附子饼灸组;同一灸法不同穴位的温热效应不同;温热效应与抗炎效应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花椒饼灸 隔附子饼灸 穴位局部 温度-时间曲线
下载PDF
电针对足三里穴位局部细胞外电离子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广健 高蕊 +3 位作者 刘群峰 崔红纓 崔延超 付军科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8期999-1003,共5页
目的观察生理状态下电针对穴位局部细胞外电离子浓度的影响,为探索电针穴位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20只,电针大鼠足三里穴60 min(1 m A,0.2 ms,2 Hz),同时采用微透析仪于足三里穴位局部以及非穴位部位收集组织液。分子... 目的观察生理状态下电针对穴位局部细胞外电离子浓度的影响,为探索电针穴位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20只,电针大鼠足三里穴60 min(1 m A,0.2 ms,2 Hz),同时采用微透析仪于足三里穴位局部以及非穴位部位收集组织液。分子探针膜部分采样共收集4 h,电针前生理状态60 min、电针时60 min、电针后60 min以及电针后120 min。对所得样品采用电解质分析方法进行即时分析,观察足三里局部Ca^(﹢﹢)、K~﹢、Na~﹢以及Cl~﹣离子的浓度变化。结果足三里穴位局部Ca^(﹢﹢)离子浓度在电针时出现显著升高(P=0.003 vs电针前),此后逐步上升,至电针后60 min时穴位局部Ca^(﹢﹢)浓度到达高峰(P=0.75 vs电针时)。至电针后120 min Ca^(﹢﹢)离子浓度出现下降,与电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穴位局部细胞外Na~﹢及Cl~﹣离子浓度在电针时亦出现显著升高(P<0.001,P=0.007 vs电针前)。电针后即逐步下降,至电针后60 min下降至(71.81±15.09)mmol/L与(57.42±14.30)mmol/L(P=0.09,P=0.07 vs电针时)。所测穴位处细胞外K~﹢浓度水平表现出与Na~﹢、Cl~﹣类似的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电针刺激可使非穴部位细胞外Ca^(﹢﹢)、Na~﹢、K~﹢以及Cl~﹣离子浓度出现轻度升高,但是同电针前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vs电针前)。结论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可诱导穴位局部细胞外Ca^(﹢﹢)、K~﹢、Na~﹢以及Cl~﹣离子浓度出现明显升高,电离子浓度在电针后不同时程出现下降。这为研究电针治疗生理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足三里 细胞外电离子 穴位局部
下载PDF
不同状态下艾灸对穴位局部细胞外钾离子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周新异 刘娟 +7 位作者 吴巧凤 田晓宁 范亚朋 刘奇 杜萍 唐勇 尹海燕 余曙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观察生理病理两种不同状态下艾灸对穴位局部细胞外钾离子的不同影响,为探索艾灸对穴位局部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灸组、模型组、模灸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模灸组采用弗氏完全佐剂... 目的:观察生理病理两种不同状态下艾灸对穴位局部细胞外钾离子的不同影响,为探索艾灸对穴位局部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灸组、模型组、模灸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模灸组采用弗氏完全佐剂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AA模型),其中空白组、模型组不予艾灸干预,空灸组、模灸组艾灸"足三里"30min。各组均用微透析仪于"足三里"穴位局部收集组织液,所得样品均用电解质分析方法进行即时分析,观察"足三里"局部钾离子的浓度变化。结果:①生理状态下(空白组、空灸组),空白组在150min内细胞外钾离子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空灸组细胞外钾离子浓度灸前为(1.21±0.31)mmol/L,灸后缓慢升高,60min时达到高峰(2.38±0.42)mmol/L(P<0.05),之后下降,至灸后150min时,钾离子浓度略高于灸前,也略高于空白组,在60min时空灸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病理状态下(模型组、模灸组),模型组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在150min内无明显变化,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灸组细胞外钾离子浓度灸前为(1.09±0.12)mmol/L,灸后即有明显升高(1.96±0.18)mmol/L(P<0.05),灸后60min、90mim时虽有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分别为(1.87±0.29)mmol/L、(1.59±0.16)mmol/L(均P<0.05);艾灸后的各个时间点模灸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理状态下艾灸能升高大鼠穴位局部钾离子浓度,但作用时间较短;在病理状态下艾灸大鼠"足三里"穴,局部钾离子浓度明显升高,并且维持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足三里 细胞外钾离子 穴位局部
原文传递
电针对大白鼠局部穴位肥大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高山 明彩荣 吴玉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1年第5期40-42,共3页
针刺治疗作用,是针刺人体的一定穴位,使其“得气”、“感传”来调整机体机能,而取得治疗效果。《灵枢》载有“灸刺之道,何者为定,………得气穴为定。”又曰“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现代临床实践也证明,在针刺治疗或针刺麻醉过程中,凡... 针刺治疗作用,是针刺人体的一定穴位,使其“得气”、“感传”来调整机体机能,而取得治疗效果。《灵枢》载有“灸刺之道,何者为定,………得气穴为定。”又曰“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现代临床实践也证明,在针刺治疗或针刺麻醉过程中,凡针刺得气、经络感传显著者效佳,反之则差。近年来,对针刺得气、感传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研究。1977年有报告提出,针刺得气、感传与局部肥大细胞有关。继而又观察到人体一些主要穴位的肥大细胞数量较多,且多分布于小血管、神经束、毛囊外根鞘等处。其后相继又有报告针刺或电针后用光学显微镜及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到穴位局部肥大细胞有脱颗粒的变化。本实验在光学显微镜观察的基础上,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电针刺激穴位后,局部肥大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为针刺得气、感传以及针刺效应过程中,肥大细胞的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超微结构 光学显微镜 经络感传 经络现象 穴位局部 针刺得气 电针刺激 肥大细胞脱颗粒 大白鼠 家鼠属
下载PDF
耳穴压籽法联合局部穴位按摩对青少年轻、中度近视屈光不正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郭翠玲 黄东勉 +1 位作者 任韩 吴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962-1965,共4页
目的:探讨耳穴压籽法联合局部穴位按摩对青少年近视性屈光不正的疗效。方法:选择海南省轻、中度近视性屈光不正的青少年114例,随机分两组,分别57例,对照组佩戴近视眼镜,托品酰胺滴眼液滴眼,1-2滴/次,1次/d;观察组给与耳穴压籽法联合... 目的:探讨耳穴压籽法联合局部穴位按摩对青少年近视性屈光不正的疗效。方法:选择海南省轻、中度近视性屈光不正的青少年114例,随机分两组,分别57例,对照组佩戴近视眼镜,托品酰胺滴眼液滴眼,1-2滴/次,1次/d;观察组给与耳穴压籽法联合局部穴位按摩,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记录裸眼远视力(ncorrectedvisual acuity,UCVA)、眼内压、屈光度及眼轴长度,评价中医证候积分,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2.46%低于观察组94.74%,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UCVA为0.60±0.15、0.71±0.14,眼内压为(16.47±0.70)mm Hg、(15.84±0.68)mm Hg,屈光度为(-1.18±0.37)D、(-0.85±0.30)D,眼轴长度为(24.12±0.37)mm、(23.79±0.35)mm,视物模糊为0.72±0.27、0.49±0.24,异物感为0.56±0.21、0.38±0.17,酸胀不适为0.60±0.24、0.35±0.21,干涩流泪为0.43±0.18、0.27±0.15,对照组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籽法联合局部穴位按摩对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视力,改善视物疲劳等症状,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压籽法 局部穴位按摩 近视性屈光不正 疗效
下载PDF
曲安奈德局部穴位注射引起女性月经紊乱2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金杰 任树军 石文军 《中国民间疗法》 2007年第4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月经紊乱 曲安奈德 女性患者 局部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治疗 软组织损伤 骨关节疾病 药物过敏史
下载PDF
捏脊联合局部穴位按摩改善复感儿体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明霞 《光明中医》 2020年第6期886-888,共3页
目的分析捏脊联合局部穴位按摩改善复感儿体质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4月收入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复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捏脊联合局部穴位按摩的方法)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的方法)各20例。对2组患儿在治疗前后年平均呼吸道感染情... 目的分析捏脊联合局部穴位按摩改善复感儿体质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4月收入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复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捏脊联合局部穴位按摩的方法)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的方法)各20例。对2组患儿在治疗前后年平均呼吸道感染情况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进行对比,以及2组患儿采用不同方法得出的不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儿在治疗前后年平均呼吸道感染情况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情况较对照组来看情况更好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患儿的相比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捏脊联合局部穴位按摩改善复感儿体质的效果良好,能够促进患儿身体情况的好转和恢复,减少患儿的发病次数,降低并发症状的发生,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儿科治疗部门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捏脊疗法 局部穴位按摩 复感儿体质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脉冲电流局部穴位刺激前后肝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均倡 王岭 +2 位作者 李红 李峻 张云 《湖北中医杂志》 2003年第10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的肝脏附近穴位脉冲电流局部刺激对肝硬化患者肝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图象处理系统对32例肝硬化患者脉冲电流刺激前后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图象进行单盲量化处理(采用肝脏血流的彩色象素总面积SCPA、平均彩色亮度值ACV和二... 目的:探讨经皮的肝脏附近穴位脉冲电流局部刺激对肝硬化患者肝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图象处理系统对32例肝硬化患者脉冲电流刺激前后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图象进行单盲量化处理(采用肝脏血流的彩色象素总面积SCPA、平均彩色亮度值ACV和二者的积分SCPA*ACV三项量化指标),对所得数据进行自身前后配对统计分析。结果:SCPA个体间脉冲刺激前后差值的差异稍大,脉冲刺激后数值增大的占多数,P<0.01;ACV个体间脉冲刺激前后差值略有差异,脉冲刺激后数值均数略低,P>0.05;综合两者因素的SCPA*ACV积分值刺激后明显增大,P<0.01。结论:适当的经皮肝脏附近穴位脉冲电流刺激可以改善肝硬化患者肝脏血流供应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脉冲电流 局部穴位刺激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头电针疗法联合局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晓委 李鹏程 陈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7期1275-1278,共4页
目的观察采用头电针疗法联合局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相应标准的78例ACI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与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 目的观察采用头电针疗法联合局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相应标准的78例ACI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与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头电针与局部穴位注射;两组治疗均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在综合性痉挛状态指数(CSI)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价(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等方面,观察组改善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采用头电针疗法联合局部穴位注射疗法治ACI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肌张力增高 头电针 局部穴位注射
下载PDF
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联合局部穴位针刺对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VAS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杜奎显 《亚太传统医药》 2018年第7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讨局部穴位针刺联合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对患者疼痛评分(VAS)及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 目的:探讨局部穴位针刺联合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对患者疼痛评分(VAS)及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及局部穴位针刺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VAS评分及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入院时及治疗1个月后关节活动度(桡偏、尺偏、背伸、掌屈)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VAS评分较对照组低,消肿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前桡偏、尺偏、背伸、掌屈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桡偏、尺偏、背伸、掌屈活动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穴位针刺联合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促进骨折快速愈合,提高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 局部穴位针刺 手法复位 小夹板固定
下载PDF
中药熏洗配合局部穴位注射治疗肛门瘙痒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赛尔格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22期87-87,共1页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局部穴位注射治疗肛门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肛门瘙痒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局部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局部用皮炎平软膏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局部穴位注射治疗肛门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肛门瘙痒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局部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局部用皮炎平软膏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局部穴位注射治疗肛门瘙痒疗效显著,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洗 局部穴位注射 肛门瘙痒
下载PDF
复方归秦液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100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奇秀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1989年第9期55-55,共1页
作者采用自制的复方归秦液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100例中,痊愈92例,显效8例。治疗方法:复方当归液4毫升,复方秦艽液4毫升,维生素B_i2毫升,10%葡萄糖15毫升,四药混合。主穴上环跳。配穴承扶、殷门、承山、阳陵泉。患者取俯卧位... 作者采用自制的复方归秦液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100例中,痊愈92例,显效8例。治疗方法:复方当归液4毫升,复方秦艽液4毫升,维生素B_i2毫升,10%葡萄糖15毫升,四药混合。主穴上环跳。配穴承扶、殷门、承山、阳陵泉。患者取俯卧位,臀部及下肢肌肉放松,在穴位局部常规消毒,使用6号封闭针头,20毫升大的注射器,取上述药液25毫升,快速刺入穴位,然后再向深部进针约7~10厘米,缓慢上下提插(不要旋转),以免损伤神经或肌肉纤维,待病人有针感后(针感直达足跟或触电样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注射治疗 坐骨神经痛 穴位局部 承山 殷门 环跳 提插 肌肉纤维 当归液 下肢肌肉
下载PDF
捏脊配合穴位推拿对小儿气虚体质干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米继强 《中医儿科杂志》 2010年第2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捏脊配合局部穴位按摩改善复感儿体质的疗效。方法30例复感儿给予捏脊配合穴位推拿为主的治疗,以连续10次后,休息1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愈5例,显效2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结论捏脊配合... 目的观察捏脊配合局部穴位按摩改善复感儿体质的疗效。方法30例复感儿给予捏脊配合穴位推拿为主的治疗,以连续10次后,休息1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愈5例,显效2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结论捏脊配合局部穴位按摩可以很好地改善复感儿体质,减少复发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捏脊 局部穴位按摩 复感儿体质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川芎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52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巧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川芎注射液 股外侧皮神经炎 局部穴位注射 治疗 疗效 感觉异常性股痛 中医学
下载PDF
局部振动结合悬吊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瑞平 陈卓 葛亚博 《中国民康医学》 2019年第20期112-114,共3页
目的:观察局部振动疗法(DMS)结合悬吊训练(SET)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效果。方法:选取58例CNL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对照组单纯采用SET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腰部相应... 目的:观察局部振动疗法(DMS)结合悬吊训练(SET)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效果。方法:选取58例CNL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对照组单纯采用SET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腰部相应穴位的DMS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6周后、随访1个月时两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地距离(FFD)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和随访1个月后研究组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FD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10%(27/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7%(1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振动结合悬吊训练能有效持续改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症状,其效果优于单纯悬吊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穴位局部振动 悬吊训练
下载PDF
微透析技术影响因素及其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思考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奇 邢文文 +5 位作者 杜萍 卢圣锋 吴巧凤 尹海燕 唐勇 余曙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54-1756,共3页
微透析是一种微创、在体、时间分辨率高的的生化取样技术,文章根据其操作流程,对微透析的影响因素以及规范性操作进行了论述。对国内外针灸研究领域微透析的使用现状和前景进行了总结与探讨,以期更科学、规范地将微透析应用于针灸研究... 微透析是一种微创、在体、时间分辨率高的的生化取样技术,文章根据其操作流程,对微透析的影响因素以及规范性操作进行了论述。对国内外针灸研究领域微透析的使用现状和前景进行了总结与探讨,以期更科学、规范地将微透析应用于针灸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透析 针灸 穴位局部 中枢机制
下载PDF
针刺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32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登旗 《广西中医药》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2-22,共1页
笔者采用针刺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小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32例中,男27例,女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2岁。病程1天以内10例,2~5天15例,6~10天7例。 2 治疗方法取人中穴。令患者采取仰卧位或仰坐位。穴位局部常... 笔者采用针刺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小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32例中,男27例,女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2岁。病程1天以内10例,2~5天15例,6~10天7例。 2 治疗方法取人中穴。令患者采取仰卧位或仰坐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以30号1寸毫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腰扭伤 穴位局部 玉龙歌 寸毫 仰卧位 捻针 经络理论 气血运行 法进 原法
下载PDF
针刺阿呛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35例 被引量:21
19
作者 马培锋 孟建国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72-472,共1页
关键词 临床治疗 吞咽困难 局部穴位 针刺 中风后 常见症状 脑卒中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消积利咽汤结合局部穴位电刺激治疗食积热证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魏伟 冷辉 《四川中医》 2021年第8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究消积利咽汤结合局部穴位电刺激治疗食积热证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94例食积热证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均由我院儿科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47例)西医... 目的:探究消积利咽汤结合局部穴位电刺激治疗食积热证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94例食积热证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均由我院儿科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47例)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47例)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消积利咽汤结合局部穴位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发热咳嗽、声音嘶哑、喉鸣、口臭鼻塞、面赤唇红、舌红苔黄厚等)积分、患儿症状与体征(发热、呼吸困难、咳嗽、声嘶、吸气性喉鸣等)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指标水平变化比较、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82.98%),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呼吸困难、咳嗽、声嘶、吸气性喉鸣等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发热咳嗽、声音嘶哑、喉鸣、口臭鼻塞、面赤唇红、舌红苔黄厚等中医症状积分、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等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儿发热咳嗽、声音嘶哑、喉鸣、口臭鼻塞、面赤唇红、舌红苔黄厚等中医症状积分、CRP、IL-6、IL-8、TNF-α水平等指标均改善,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发热咳嗽、声音嘶哑、喉鸣、口臭鼻塞、面赤唇红、舌红苔黄厚等中医症状积分、CRP、IL-6、IL-8、TNF-α水平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CD_(4)^(+)、CD_(8)^(+)、CD_(4)^(+)/CD_(8)^(+)等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儿CD_4^(+)、CD_(8)^(+)、CD_(4)^(+)/CD_(8)^(+)等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而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D_(4)^(+)、CD_(8)^(+)、CD_(4)^(+)/CD_(8)^(+)等指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D_(4)^(+)、CD_(8)^(+)、CD_(4)^(+)/CD_(8)^(+)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0.00%),P>0.05。结论:消积利咽汤结合局部穴位电刺激治疗食积热证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效果显著,患儿症状改善,恢复良好,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积热证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 消积利咽汤 局部穴位电刺激 西医常规治疗 疗效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