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按摩配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观察及护理分析
1
作者 梁潇煦 龚政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7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配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凝血功能、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并评估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80例TKA术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配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凝血功能、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并评估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80例TKA术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使用皮下注射那屈肝素钙,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穴位按摩,两组均持续干预14 d,期间接受相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并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凝血功能、股总静脉和股浅静脉血流速度,干预后下肢DVT发生情况,干预前及随访3个月后的膝关节功能,以及随访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与干预前比,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延长,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长,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患者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血流速度均加快,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快;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个月后两组患者美国膝关节协会(AKS)量表关节评分和功能评分较干预前均升高,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74(GQOL-74)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TKA术后患者穴位按摩配合低分子肝素钙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加快下肢血液流动速度,有效预防下肢DVT形成,并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按摩 低分子肝素钙 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穴位按摩联合微波理疗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梁微 李霞 +5 位作者 陈利冬 凌瑛 董有娣 蒋利香 冯小芳 黄江琼 《微创医学》 2024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微波理疗预防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常规导管护理基础上进行微...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微波理疗预防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常规导管护理基础上进行微波理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均长于干预前,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长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微波理疗应用于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能有效降低D-二聚体水平,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按摩 微波理疗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
下载PDF
穴位贴敷联合手法按摩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俞帆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25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穴位贴敷联合手法按摩对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7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接受下肢骨折手术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 目的探讨分析穴位贴敷联合手法按摩对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7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接受下肢骨折手术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穴位贴敷联合手法按摩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凝血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法评分和肿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VAS评分、肿胀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肺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骨折手术患者,采取穴位贴敷联合手法按摩方案,可有效调节患者的凝血指标,改善患者肢体疼痛、肿胀情况,预防DVT、肺栓塞发生,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手术患者 穴位贴敷 手法按摩 静脉血栓形成 凝血指标
下载PDF
按摩下肢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效率的Meta分析及序贯分析
4
作者 李志权 蒋慧琴 +1 位作者 彭韵芝 张瑞英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2期34-39,共6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按摩下肢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率。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考克兰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PubMed及CINAHL数据库,筛选符合条件的文献并进行评价分析,然后运... 目的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按摩下肢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率。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考克兰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PubMed及CINAHL数据库,筛选符合条件的文献并进行评价分析,然后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分析按摩下肢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总有效率并绘制森林图及漏斗图,再运用STATA15软件对漏斗图对称性进行Egger′s检验,最后运用TSA0.9软件计算样本量期望值和累计Z值。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按摩下肢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序贯实验分析显示,实际样本量远少于期望样本量,但累计Z值与TSA界值交汇,说明研究结果稳定可靠。结论按摩下肢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序贯实验分析虽然稳定可靠,但是仍需要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巩固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摩下肢 静脉血栓 META分析 有效率 序贯分析
下载PDF
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
5
作者 熊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6期815-817,共3页
目的 探究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干预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定向... 目的 探究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干预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对比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切口引流量、皮下瘀斑、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疼痛程度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患得下肢静脉血栓1例(3.23%)低于对照组7例(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引流量少于对照组,皮下淤斑发生率1例(3.23%)低于对照组7例(22.58%)(P<0.05);干预后两组髋关节功能均有改善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疼痛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穴位贴敷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有助于降低患者患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减少术后切口引流量、皮下瘀斑,改善髋关节功能,提升对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静脉血栓 穴位贴敷 中医定向透药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穴位按摩配合间歇式充气压力泵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
6
作者 吴荣辉 张志承 +1 位作者 苏城辉 吴志坤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4期596-598,共3页
目的:探究补肾活血方+穴位按摩配合间歇式充气压力泵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于我院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8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 目的:探究补肾活血方+穴位按摩配合间歇式充气压力泵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于我院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8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术后予间歇式充气压力泵治疗,研究组术后予补肾活血方+穴位按摩配合间歇式充气压力泵治疗。比较两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大腿周径差和小腿周径差及血栓弹力图参数、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14d,研究组下肢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大腿周径差和小腿周径差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凝血反应时间、凝血形成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而凝血块强度、凝固角、综合凝血指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L-6、IL-10、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穴位按摩配合间歇式充气压力泵能够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有效预防DVT,在改善下肢肿胀及血栓弹力图参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方 穴位按摩 间歇式充气压力泵 股骨粗隆间骨折 静脉血栓 预防
下载PDF
穴位贴敷联合手法按摩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临床观察
7
作者 国洪立 沈亚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5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究穴位贴敷联合手法按摩对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山东省单县中医医院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措施,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究穴位贴敷联合手法按摩对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山东省单县中医医院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联合手法按摩,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血流速度,肢体疼痛、肿胀程度及DVT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腘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下肢周径差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04%(1/49),低于对照组的16.33%(8/49)(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手法按摩能够改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凝血功能与下肢血流速度,减轻下肢疼痛、肿胀,有效预防DVT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痹 髋部骨折 静脉血栓 气滞血瘀证 穴位贴敷疗法 手法按摩疗法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体位干预、产后康复按摩护理联合预防剖宫产术后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8
作者 吕少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54-0157,共4页
分析剖宫产女性术后产褥的预防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体位干预联合产后康复按摩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南安市医院妇产科内收治的剖宫产女性共50例作为本次研究中所观察的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完成分组(主... 分析剖宫产女性术后产褥的预防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体位干预联合产后康复按摩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南安市医院妇产科内收治的剖宫产女性共50例作为本次研究中所观察的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完成分组(主要分为两组包括两种护理模式联合的观察组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每组各25例)比较分析不同管理方式下剖宫产女性在手术完成后的各项身体指标改变,尤其是与凝血相关的指标。结果 护理完成后需分析不同护理方式对血栓与满意度的影响,就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数据比较可见观察组满意度更高,血栓发生率更低(P<0.05);为保证护理资料的准确性需在护理前完成与血栓相关的指标与量表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护理前各项量表与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完成后对各项数据完成统计、分析后确定护理效果可见观察组护理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 在剖宫产后给予体位、按摩等的护理方式联合管理有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并且还能改善与凝血相关的指标,预防手术治疗后血栓的形成,较常规护理措施更能预防血栓形成,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干预 产后康复 护理 按摩 剖宫产 产褥期 下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体位干预产后康复按摩护理联合对剖宫产分娩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影响
9
作者 崔君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59-0162,共4页
探究体位干预联合产后康复按摩护理对剖宫产分娩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研究基于90例接受剖宫产的产妇资料,时间跨足2023年2月~2024年2月,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名)与实验组(45名)。对照组接受产后康复按摩,实验组在... 探究体位干预联合产后康复按摩护理对剖宫产分娩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研究基于90例接受剖宫产的产妇资料,时间跨足2023年2月~2024年2月,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名)与实验组(45名)。对照组接受产后康复按摩,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位干预,比较患者凝血指标、血流速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得出的凝血指标水平相较,护理前两组无差异(P >0.05),护理后前者PT、APTT高于后者,且FBG、D-D低于后者(P <0.05);实验组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产妇并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体位干预结合产后康复按摩可有效预防剖宫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促进产妇恢复,改善凝血功能,减少产妇的痛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干预 产后康复按摩护理 剖宫产 下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探讨
10
作者 黄书华 黄在萍 +1 位作者 苏彩虹 张渊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65-0068,共4页
探究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作用。方法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取自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共计6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4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采取中药穴位贴敷治... 探究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作用。方法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取自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共计6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4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采取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统计学数据。结果 观察组DTV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在术后第1dVAS评分及小腿周径差项目得出的数据无明显差异,经给予不同干预措施后,两组在第术后7dVAS评分及小腿周径差项目得出的数据均呈下降情况,但观察组所得数据均呈更低水平(P<0.05)。两组在FIB、FDP、D-二聚体水平均下降,但观察均更低(P<0.05)。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能够有效预防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小腿周径差,降低患者FIB、FDP及D-二聚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骨折 老年 中药穴位贴敷 下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预防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
11
作者 董芳芳 张林英 +3 位作者 贺艳 许曼 刘紫荆 熊秋婉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9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治疗联合穴位按摩预防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武汉某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疗科符合要求的80例老年住院患者(年龄≥65岁)为研究的对...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治疗联合穴位按摩预防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武汉某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疗科符合要求的80例老年住院患者(年龄≥65岁)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名。研究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护理及中药熏洗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DVT发生率、凝血功能中D-二聚体指标变化,评价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均未发生DVT。研究组D-二聚体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治疗联合穴位按摩通过改善下肢血流、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液中D-二聚体水平,预防下肢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洗 穴位按摩 内科医学 老年患者 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早期活动配合穴位按摩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12
作者 梁媛哲 白晓蔚 +2 位作者 国晓 王子辉 井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163-165,共3页
主要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前,选择进行早期活动配合学位按摩对此类病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本文主要选择本院100例妇科腹腔镜患者作出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 主要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前,选择进行早期活动配合学位按摩对此类病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本文主要选择本院100例妇科腹腔镜患者作出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选择使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选择使用早期活动配合穴位按摩的方式进行操作,以此有效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对比情况。结果 在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后发现血浆D-二聚体水平观察组较低,并且相关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此时细化分析观察组患者具体情况可以看出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在浅静脉曲张和DVT发生频率方面也有所降低,整体分析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早期活动配合穴位按摩可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流动,整体具备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可以预防DVT病症的发生,整体预防效果要比常规效果好,临床可结合患者需求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起活动 穴位按摩 妇科 腹腔镜手术 下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穴位贴敷与穴位按摩联合护理措施预防颅脑外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肖彩萍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5期139-141,共3页
目的:观察运用“通经散”穴位贴敷与穴位按摩联合护理措施预防颅脑外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江苏省丹阳市中医院收治的160例颅脑外伤患者,依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 目的:观察运用“通经散”穴位贴敷与穴位按摩联合护理措施预防颅脑外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江苏省丹阳市中医院收治的160例颅脑外伤患者,依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外科一般常规护理,采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通经散”进行穴位贴敷与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7、14天的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下肢不良症状(皮肤颜色改变、皮下瘀血、DVT)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第1、14天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入院第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第14天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入院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第1、14天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入院第1、14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第7天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入院第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皮肤颜色改变、皮下瘀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采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评估后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并联合“通经散”穴位贴敷、穴位按摩对DVT的形成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并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下肢静脉血栓 Caprini评估量表 通经散 穴位贴敷 穴位按摩
下载PDF
穴位按摩及踝泵训练预防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14
作者 张存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135-138,共4页
分析在预防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护理中给予药棒穴位按摩联合踝泵训练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重症患者65例分成两组,对参照组32例重症患者开展基础性护理干预,对观察组33例重... 分析在预防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护理中给予药棒穴位按摩联合踝泵训练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重症患者65例分成两组,对参照组32例重症患者开展基础性护理干预,对观察组33例重症患者加用药棒穴位按摩联合踝泵训练的护理干预,并对两组重症患者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重症患者护理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有效性、护理满意度评分相对于参照组显著更高(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针对重症患者实施药棒穴位按摩联合踝泵训练能最大程度上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促进患者预后及康复,增进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棒穴位按摩 踝泵训练 重症患者 下肢静脉血栓 重症医学 预防护理
下载PDF
下足部推拿联合穴位贴敷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霞 曹娜 +3 位作者 郭美凤 王迪 沈烨 许佳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8期61-64,共4页
目的考察下足部推拿联合穴位贴敷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在常州市中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考察下足部推拿联合穴位贴敷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在常州市中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其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下足部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比较2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DVT发生率(2.22%)低于对照组(13.33%,P<0.05)。2组在术后3 d和10 d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均低于术后1 d,患侧下肢血流速度均快于术后1 d(P均<0.05),且术后10 d均优于术后3 d(P均<0.05);观察组在术后3 d及10 d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2组在术后3 d和10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 d,舒适状况量表(GCQ)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高于术后1 d(P均<0.05),且术后10 d均优于术后3 d(P均<0.05);观察组在术后3 d及10 d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下足部推拿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DVT形成,改善其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加速下肢血液流动,减轻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和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下足部推拿 穴位贴敷 下肢静脉血栓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抗凝联合穴位按摩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29
16
作者 秦思 蔺红静 +1 位作者 张学丽 赵月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7年第9期601-604,共4页
目的:分析和比较抗凝联合穴位按摩应用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6年10月剖宫产术后发生LEDVT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 目的:分析和比较抗凝联合穴位按摩应用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6年10月剖宫产术后发生LEDVT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肢围、超声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出凝血指标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前膝盖以上15cm和膝盖以下10cm的肢围、血管内径、血流速度、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mier,D-D)、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PL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凝指标均有所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严重的出血事件。结论:抗凝联合穴位按摩可提高剖宫产术后LEDVT的治疗效果,可能与改善凝血指标和凝血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 剖腹产术 抗凝 穴位按摩
下载PDF
基于赋权理论的过渡期护理结合早期双下肢按摩对前列腺电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下肢局部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焕 田玉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6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赋权理论的过渡期护理结合早期双下肢按摩在前列腺电切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行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赋权理论的过渡期护理结合... 目的探讨基于赋权理论的过渡期护理结合早期双下肢按摩在前列腺电切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行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赋权理论的过渡期护理结合早期双下肢按摩。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的双下肢股浅静脉、股总静脉及腘窝静脉的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赋权理论的过渡期护理结合早期双下肢按摩应用于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中,有助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促进下肢局部微循环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赋权理论的过渡期护理 早期双下肢按摩 前列腺电切术 下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穴位刺激联合穴位注射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18
作者 孟小裙 季加富 +2 位作者 张维亮 迟永良 苏帆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12-316,共5页
目的:探讨穴位刺激联合穴位注射疗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关节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穴位刺激联合穴位注射组(S组),穴位刺激组(T组)... 目的:探讨穴位刺激联合穴位注射疗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关节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穴位刺激联合穴位注射组(S组),穴位刺激组(T组)和对照组(D组)各30例。对照组(D组)于术后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DVT;穴位刺激组(T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穴位刺激干预;穴位刺激联合穴位注射组(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穴位刺激及穴位注射高乌甲素联合干预。对比三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于术前及术后1 d、3 d、7 d,采集三组患者静脉血样本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于入室后麻醉手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采集患者静脉血样本检测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结果:三组间患者术前PT、APTT、FIB、Ddime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3、7 d,S组PT、APTT较T组及D组明显延长(P<0.05),且T组PT、APTT较D组延长(在术后第1天显著延长,P<0.05);术后1、3、7 d,S组FIB较T组及D组明显降低(P<0.05),且T组FIB较D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1、3、7 d,T组和S组D-dimer较D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1 d,S组较T组D-dimer明显降低(P<0.05),但术后3、7 d,S组与T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间患者入室后麻醉手术前COR、AC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即刻和术后24 h,S组COR、ACTH较T组及D组明显降低(P<0.05),且T组COR、ACTH较D组明显降低(P<0.05)。三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刺激联合穴位注射法能够显著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水平,改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对于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 穴位刺激 穴位注射 高乌甲素
下载PDF
抗凝穴位按摩复健操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一琼 史佳宝 施雁 《全科护理》 2017年第35期4421-4423,共3页
[目的]观察抗凝穴位按摩复健操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将166例DVT中度、高度危险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采用骨科围术期常规护理和无痛病房模式,观察组在骨科常规护理和... [目的]观察抗凝穴位按摩复健操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将166例DVT中度、高度危险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采用骨科围术期常规护理和无痛病房模式,观察组在骨科常规护理和无痛病房管理的基础上在手术不同阶段加以抗凝穴位按摩复健操康复锻炼及护理,比较两组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DVT发生率为2.41%,对照组为14.46%,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有DVT高风险病人采取抗凝穴位按摩复健操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DVT的发生率,促进病人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抗凝穴位按摩复健操 下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穴位按摩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渑霞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接受剖宫产术生产的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接受剖宫产术生产的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比较2组临床症状评分、下肢血流速度及血管内径、凝血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产妇术后下肢压痛、肿胀、酸胀、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血管内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7%,低于对照组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改善凝血指标,提高下肢血流速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 穴位按摩 低分子肝素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凝血指标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