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播种密度及插秧穴距对绥粳1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马玉玲 李佩林 +2 位作者 赵小智 赵海成 李红宇 《北方水稻》 CAS 2023年第1期27-30,37,共5页
通过钵盘育苗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和插秧穴距。大田栽培条件下,以绥粳18为材料,设置3个播种密度和2个插秧穴距,研究播种密度和插秧穴距对绥粳1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相同播种密度下株高、穗数表现B2>B1,随着插秧穴距的减小呈现增加趋势... 通过钵盘育苗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和插秧穴距。大田栽培条件下,以绥粳18为材料,设置3个播种密度和2个插秧穴距,研究播种密度和插秧穴距对绥粳1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相同播种密度下株高、穗数表现B2>B1,随着插秧穴距的减小呈现增加趋势;相同播种密度下结实率呈现B1>B2;理论产量表现B2>B1。在A1、A2播种密度下(1~3粒/穴、4~5粒/穴)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表现B2>B1,相同播种密度下垩白粒率和垩百度表现B1<B2,随着插秧穴距的增大外观品质越好;蛋白质含量在插秧穴距(14.1 cm)下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播种密度为6~8粒/穴、穴距14.2 cm时提高食味值更显著。理论产量以A3B2(6~8粒/穴、穴距13.2 cm)处理最高为10994.9 kg/hm^(2),较A3B1(6~8粒/穴、穴距14.1 cm)处理提高了6.49%;食味值以A2B1(4~5粒/穴、穴距14.1 cm)处理最高为77.95分,较A2B2(4~5粒/穴、穴距13.2 cm)处理提高了5.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粳18 播种密度 插秧穴距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等行距不同穴距对水稻病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朱艳琴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5期40-43,共4页
为探索小市镇机插秧水稻最适宜的穴距,本文进行了机插秧水稻同行距不同穴距的人工模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等行距不同穴距对水稻生育进程及全生育期长短没有任何影响;随着穴距的增加,稻曲病、纹枯病、稻瘟病发病株率均有随之减少趋势,... 为探索小市镇机插秧水稻最适宜的穴距,本文进行了机插秧水稻同行距不同穴距的人工模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等行距不同穴距对水稻生育进程及全生育期长短没有任何影响;随着穴距的增加,稻曲病、纹枯病、稻瘟病发病株率均有随之减少趋势,不同的穴距对倒伏没有影响。株高、茎基部2个节间宽度、剑叶长度、穗长随着栽插穴距的增加而增加;茎基部2个节间长度均随着移栽穴距的增加而减短;穴距对剑叶挺立情况没有影响,不同穴距田间剑叶都挺立,无披叶现象出现。穴有效穗数、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随着栽插穴距的增加而增加,总有效穗数、理论产量、实际产量随栽插穴距的增加而减少,稻谷产值、生产成本、纯收入随着穴距减小而增加。14 cm穴距产量最高,产值最多,纯收入也最多。在生产上应提倡在机插秧行距为30 cm时宜采用14 cm穴距,同时要注意加强水稻病害防治,可使水稻增产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穴距 病害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不同机械直播穴距与播种量对早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贾维强 谭雪明 +2 位作者 李木英 石庆华 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7,共9页
选用杂交稻品种株两优819和常规稻品种中早35,探讨4种穴距的2种穴播量对早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明确双季早稻机械穴直播合理的穴距和穴播量。结果表明,机直播穴距均以11 cm处理产量最高。穴距11 cm条件下,株两优819播种量3和5粒处理的产... 选用杂交稻品种株两优819和常规稻品种中早35,探讨4种穴距的2种穴播量对早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明确双季早稻机械穴直播合理的穴距和穴播量。结果表明,机直播穴距均以11 cm处理产量最高。穴距11 cm条件下,株两优819播种量3和5粒处理的产量分别为9 671.19 kg/hm^2和9 461.46 kg/hm^2;中早35播种量3和5粒处理的产量分别为7 942.47 kg/hm^2和8 786.0 kg/hm^2。株两优819的分蘖早、分蘖量大、分蘖峰值高;中早35分蘖力较弱,分蘖平均峰值比株两优819低40.15%。中早35平均成穗率比株两优819高9.45%。直播穴距为11 cm处理产量高,主要由于有效穗数多;其前期干物质生产量占全生育期的比重相对较小,中后期干物质生产量占全生育期的比重高于其它穴距处理。说明此机播穴距的群体发育相对更为合理。在平均行距25 cm条件下,减小穴距以提高基本苗数比提高播种量更利于高产。早稻的最佳直播穴距为11 cm;分蘖力强的品种适宜穴播量3粒谷左右,分蘖弱的品种适宜穴播量5粒谷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机械直播 穴距 播种量 产量
下载PDF
水稻精量旱穴播机穴距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3
4
作者 付威 罗锡文 +3 位作者 曾山 王在满 王传雯 袁琦堡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5-31,共7页
针对目前国内水稻精量旱穴播机普遍采用多组链轮或多组齿轮改变传动比,实现株(穴)距调节,但株距调节范围有限的问题,为了增加穴距调节范围,实现穴距的无级调节,研制了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针对目前国内水稻精量旱穴播机普遍采用多组链轮或多组齿轮改变传动比,实现株(穴)距调节,但株距调节范围有限的问题,为了增加穴距调节范围,实现穴距的无级调节,研制了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与触摸屏的电液比例控制系统,实时调整液压马达转速,实现播种作业的实时调节。液压系统主要由液泵、液压马达和比例流量阀等组成;控制系统通过Delt WPLSoft V2.37编程软件,编制PLC梯形图程序,采用监视与控制通用系统(monitor and control generated system,MCGS)组态软件开发出人机交互界面,可在交互界面上输入地轮直径大小和穴距,以及设定比例流量阀初始值和阈值,调整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PID)参数,并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现播种作业时的穴距调节和作业速度监测。通过台架试验和田间试验表明,在作业速度2.8~3.2和〉3.2~3.6 km/h时,台架试验穴距合格率和田间试验播种穴距合格率均为100%,满足播种要求;在作业速度〉3.6~4 km/h范围内,台架试验穴距合格率达到89%,田间试验穴距合格率为70%,根据NY/T987-2006《铺膜穴播机作业质量》农业行业标准,田间试验穴距合格率<80%,不能满足穴播机作业质量标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精量旱穴播机选用型孔轮式排种器,但田间播种作业成穴性效果受风阻、机架振动和种子下落速度等影响较大,作业速度应控制在2.8~3.6 km/h为宜,当作业速度增大对成穴性影响尤为显著。台架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都表明电液比例控制穴距系统的可行性,为播种机株(穴)距调节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播种机的相关设计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控制系统 电液比例 水稻旱穴播机 穴距控制 精量播种
下载PDF
行穴距配置对不同穗型粳稻抗倒伏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小朋 王术 +2 位作者 黄元财 贾宝艳 王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22,共8页
以辽宁稻区3种穗型常规稻品种及杂交稻为试材,设置3种行距、2种穴距,研究行穴距配置影响下蜡熟期水稻茎秆物理性状、力学性状及穗型因子与抗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行、穴距同时影响水稻茎秆物理性状和穗型性状,进而使不同穗型水稻品... 以辽宁稻区3种穗型常规稻品种及杂交稻为试材,设置3种行距、2种穴距,研究行穴距配置影响下蜡熟期水稻茎秆物理性状、力学性状及穗型因子与抗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行、穴距同时影响水稻茎秆物理性状和穗型性状,进而使不同穗型水稻品种表现出抗倒伏能力的强弱;20 cm穴距下弯穗杂交稻辽优52210株高显著升高且抗折力显著下降,是其倒伏指数较高的主要因素;沈稻47和沈稻6号在25 cm×20 cm配置下,植株株高、基部N2节间至顶长度和鲜质量、穗颈角、穗长、单穗鲜质量、穗重心明显下降,倒伏指数降低;在35 cm×15cm配置下,3个水稻品种植株横截面积和抗折力显著高于其他配置,倒伏指数较低。从穗型角度分析,沈稻47和沈稻6号植株抗倒性对行穴距配置变化的适应能力强于辽优52210。各品种在25 cm×15 cm、30 cm×20 cm、35 cm×20 cm配置下穗颈角显著增大,且后2种行穴配置下单穗鲜质量和穗长增加,穗重心升高,均会使倒伏指数显著增加。综合来看,在高密度和低密度行穴距配置下,抗折力和节间弯矩分别成为倒伏指数增加的诱导因子,水稻分别受到倒伏和单位面积穗数的限制而无法获得高产稳产。因此,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应以增加茎秆基部的抗折力为主攻目标;品种选择时,应选择节间弯矩适宜的品种,可以在保证较大生物量的同时提升抗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穴距 抗倒伏性 倒伏指数 穗型
下载PDF
玉米密度、行距和穴距对间作大豆光合速率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林绍森 唐永金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9-153,共5页
应用三因素五水平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了玉米密度、行距和穴距对间作大豆光合速率的影响,并建立相应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方程拟合程度较好,玉米密度、行距和穴距对间作大豆光合速率有显著的影响。玉米密度对间作大豆光合速... 应用三因素五水平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了玉米密度、行距和穴距对间作大豆光合速率的影响,并建立相应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方程拟合程度较好,玉米密度、行距和穴距对间作大豆光合速率有显著的影响。玉米密度对间作大豆光合速率的效应呈现倒抛物线曲线,玉米行距和穴距对间作大豆光合速率的效应呈现抛物线曲线。玉米行距和穴距对间作大豆光合速率具有交互效应。在玉米生产密度下,适当增加玉米生产的行距和穴距,可以提高间作大豆的光合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密度 玉米行距 玉米穴距 间作大豆光合速率 影响
下载PDF
播量与穴距配置对机插水稻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宇 隋鑫 +3 位作者 李旭 吕小红 任海 付立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64,共4页
为完善盘锦稻区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体系,探讨机插秧高产适宜播量与穴距,以盐丰47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设置不同播量与穴距配置,测定其对机插水稻群体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为100 g/盘、穴距为18 cm,播... 为完善盘锦稻区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体系,探讨机插秧高产适宜播量与穴距,以盐丰47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设置不同播量与穴距配置,测定其对机插水稻群体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为100 g/盘、穴距为18 cm,播量为120 g/盘、穴距为21 cm,播量为80 g/盘、穴距为14 cm这3个处理,本田群体生长量适宜,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产量较大,实际产量较高;其中,播量为100 g/盘、穴距为18 cm的处理5产量最高,为11.41 t/hm2,比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6、处理7、处理8、处理9分别高4.51%、6.75%、18.24%、5.89%、12.81%、9.23%、3.44%、5.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量 穴距 机插水稻 群体性状 产量
下载PDF
穴距与单穴株数对夏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延兵 秦岭 +5 位作者 高凤菊 王乐政 管延安 王海莲 张华文 刘宾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10期58-60,共3页
以济谷14为试验材料,2011年在济南和德州试点分别研究了穴距与单穴株数对夏谷产量和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济南试点留苗密度60万株/hm2,行距0.5 m,设置穴距10、13、16、19 cm,相应单穴留苗3株、4株、5株、6株;德州试点留苗密度75万株/hm2... 以济谷14为试验材料,2011年在济南和德州试点分别研究了穴距与单穴株数对夏谷产量和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济南试点留苗密度60万株/hm2,行距0.5 m,设置穴距10、13、16、19 cm,相应单穴留苗3株、4株、5株、6株;德州试点留苗密度75万株/hm2,行距0.4 m,设置穴距10、13、16.5 cm,相应单穴留苗3株、4株、5株。两试验点均以条播为对照。结果表明,在留苗密度一定的情况下,几种穴播方式和条播相比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他相关农艺性状差异较小。因此,可以设计适宜的穴播机械,实现谷子机械化精量穴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穴距 单穴株数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穴距机插秧对通禾899群体生长动态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彦利 金大伟 +3 位作者 孟令君 贾玉敏 王晓航 韩康顺 《北方水稻》 CAS 2019年第6期16-18,22,共4页
通过机插秧不同穴距处理对通禾899群体生长动态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禾899在12 cm穴距条件下产量最高,其次为16 cm穴距,食味品质最高出现在16 cm穴距条件下,综合产量、米质、抗性等因素,通禾899生产当中建议采用30 cm×1... 通过机插秧不同穴距处理对通禾899群体生长动态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禾899在12 cm穴距条件下产量最高,其次为16 cm穴距,食味品质最高出现在16 cm穴距条件下,综合产量、米质、抗性等因素,通禾899生产当中建议采用30 cm×16 cm行穴密度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秧 穴距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玉米密度、行距和穴距对间作大豆叶片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林绍森 唐永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460-4461,4463,共3页
采用3因素5水平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了玉米密度、行距和穴距对间作大豆叶片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并建立相应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叶绿素a含量的方程拟合程度较好。随着玉米密度的增加,间作大豆的叶片叶绿素a含量急剧增加,玉米... 采用3因素5水平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了玉米密度、行距和穴距对间作大豆叶片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并建立相应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叶绿素a含量的方程拟合程度较好。随着玉米密度的增加,间作大豆的叶片叶绿素a含量急剧增加,玉米行距和穴距曲线呈抛物线状。在低水平和高水平下,玉米穴距对间作大豆叶片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最大;在中等水平下,玉米密度对间作大豆叶片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密度 玉米行距 玉米穴距 间作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 影响
下载PDF
不同取秧量与穴距对机插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付立东 隋鑫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0-72,共3页
以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研究不同取秧量与穴距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降低取样量或增大穴距减少移栽基本苗数可促进水稻植株个体生长发育,增加单穴茎蘖数、收获穗数及每穗成粒数,提高成穗率及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 以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研究不同取秧量与穴距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降低取样量或增大穴距减少移栽基本苗数可促进水稻植株个体生长发育,增加单穴茎蘖数、收获穗数及每穗成粒数,提高成穗率及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增加个体干物质积累量与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及收获指数,但仍无法弥补因群体生长量与叶面积指数小、单位面积收获穗数及颖花量不足所造成的减产。行穴距30 cm×18 cm、取秧量4.0株/穴,移栽基本苗93万/hm2的B3处理群个体矛盾协调较好,获得单产10 728.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水稻 取秧量 穴距 叶面积指数 干物质积累量 收获指数 产量 精确定量栽培
下载PDF
定植方式和穴距对露地辣椒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崔聪聪 王秀芝 +3 位作者 曲宝茹 张晓梅 孟令强 李杰 《北方农业学报》 2018年第2期99-102,共4页
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北方赤峰地区越夏茬露地辣椒不同定植方式及穴距对辣椒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定植方式对辣椒产量影响不显著;单株定植与双株定植相比,株高显著下降,株幅有所增加;单果质量和单株商品果数... 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北方赤峰地区越夏茬露地辣椒不同定植方式及穴距对辣椒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定植方式对辣椒产量影响不显著;单株定植与双株定植相比,株高显著下降,株幅有所增加;单果质量和单株商品果数均显著提高。结论为单株定植更适于赤峰越夏茬露地辣椒生产,穴距以24 c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定植万式 穴距
下载PDF
机穴播“秀水114”不同穴距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洋阳 贾晴晴 +3 位作者 朱新春 汤剑平 刘章生 王雅凤 《上海农业科技》 2013年第4期42-42,44,共2页
为研究机穴播水稻不同穴距对"秀水11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特进行了不同穴距试验,探索了"秀水114"机穴播的适宜穴距。结果表明,行距为20cm、穴距为16cm时产量最高,其原因是在植株生长前期,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利... 为研究机穴播水稻不同穴距对"秀水11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特进行了不同穴距试验,探索了"秀水114"机穴播的适宜穴距。结果表明,行距为20cm、穴距为16cm时产量最高,其原因是在植株生长前期,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使最高茎蘖数适宜,成穗率提高,实现预期的穗数,且能够形成强壮的个体,得到较多的穗粒数,结实率也相对较高,为夺得高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穴播 秀水114 穴距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穴距对机穴播“秀水134”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新新 冯艳峰 +1 位作者 沈佳 赵苓妍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第1期46-47,共2页
为完善上海市金山区"秀水134"机穴播栽培技术,研究了不同穴距对"秀水134"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行距均为20 cm的情况下,随着穴距的增大,"秀水134"的有效穗数和实际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穴距为... 为完善上海市金山区"秀水134"机穴播栽培技术,研究了不同穴距对"秀水134"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行距均为20 cm的情况下,随着穴距的增大,"秀水134"的有效穗数和实际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穴距为12 cm时,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721.4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穴播 秀水134 穴距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穴距对水稻生育及产量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琼 付立东 《北方水稻》 CAS 2011年第2期17-20,共4页
以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不同穴距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穴距的加大,提高了植株分蘖发生率和成穗率能力,增强了植株抗病性。行穴距为33 cm×15 cm的X2处理,其单位面积收获穗数、... 以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不同穴距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穴距的加大,提高了植株分蘖发生率和成穗率能力,增强了植株抗病性。行穴距为33 cm×15 cm的X2处理,其单位面积收获穗数、成熟期干物质产量以及齐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占其籽粒产量的百分比均居首位,该处理产量为697.8kg/667 m2,比X3、X1、分别增产了2.3%和5.5%。X1、X2、X3处理的单株成穗数分别为3.9、4.5、4.8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穴距 叶龄 分蘖发生率 成穗率 干物质 产量
下载PDF
机穴播不同穴距对“秀水12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骏飞 吴炜 +1 位作者 杨芳凤 吴雄兴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第4期50-51,共2页
为研究机穴播不同穴距对"秀水12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秀水121"机穴播,在行距25cm、穴距16cm时产量最高,究其原因就在其生长前期,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使... 为研究机穴播不同穴距对"秀水12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秀水121"机穴播,在行距25cm、穴距16cm时产量最高,究其原因就在其生长前期,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使最高茎蘖数适宜、成穗率提高,实现了预期穗数,形成了强壮的个体,穗粒数较多,结实率相对较高,为夺取高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水121 机穴播 不同穴距 产量
下载PDF
杂交稻不同机插穴距及苗数配置对干物质生产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蒲石林 邓飞 +6 位作者 胡慧 钟晓媛 王丽 李武 李书先 廖爽 任万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30,共10页
为明确杂交稻机插不同穴距及苗数配置对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的影响,选用2个不同株型的杂交籼稻品种,采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基本苗42万苗/hm2,固定行距为30 cm,设置穴距为12、17、23 cm,每穴内苗数为1.5、2.1、2.9苗,比较分析田间配置对... 为明确杂交稻机插不同穴距及苗数配置对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的影响,选用2个不同株型的杂交籼稻品种,采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基本苗42万苗/hm2,固定行距为30 cm,设置穴距为12、17、23 cm,每穴内苗数为1.5、2.1、2.9苗,比较分析田间配置对水稻分蘖、干物质生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单穴茎蘖数和群体茎蘖数随生育进程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各生育时期单穴茎蘖数均随穴距的增大而增加,宜香优2115的分蘖成穗率在低穴高苗配置下最高;在不同田间配置下水稻单穴叶面积和干物质量均随穴距的增大而增加,宜香优2115在低穴高苗配置下具有较大的单穴叶面积和单穴干物质量;3种田间配置下的群体茎蘖数、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基本苗一致,单位面积穴数减少并不会影响最终有效穗的数量进而影响产量,减穴不减苗,低穴高苗也可以取得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间配置 穴距 穴苗数 机插 水稻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油菜旋耕移栽联合作业机穴距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汤庆 吴崇友 +3 位作者 吴俊 秦超 蒋兰 王刚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1-68,共8页
油菜旋耕移栽联合作业机以拖拉机为动力,由于拖拉机动力输出为定值,故栽植速度不能随拖拉机前进速度而变化,导致栽植穴距不稳定。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穴距控制系统,以STM32为主控制器,通过地轮测速编码器检测前进速度,通过电液比例液压... 油菜旋耕移栽联合作业机以拖拉机为动力,由于拖拉机动力输出为定值,故栽植速度不能随拖拉机前进速度而变化,导致栽植穴距不稳定。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穴距控制系统,以STM32为主控制器,通过地轮测速编码器检测前进速度,通过电液比例液压系统实时调节驱动栽植系统的液压马达转速,从而实现栽植速度与前进速度的实时匹配。穴距控制系统台架试验表明:液压马达转速与地轮转速变化趋势一致,滞后时间在600 ms内,左右两个移栽单元的液压马达同步性好,转速平均误差为0.7%。将穴距电液控制系统安装于油菜旋耕移栽联合作业机上,并进行了整机田间试验,4种理论穴距(150、160、170、180 mm)、4种作业速度(2、3、4、5 km/h)的对比试验表明:穴距稳定性好,理论穴距、作业速度均对穴距一致性变异系数影响显著,其中理论穴距影响最显著,在穴距160 mm和4种作业速度下,穴距一致性变异系数均能保持较小值,说明160 mm为最佳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旋耕移栽联合作业机 穴距 电液比例控制系统
下载PDF
穴距对夏播谷子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元刚 高凤菊 +1 位作者 王乐政 曹鹏鹏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3期61-63,67,共4页
以济谷14和济谷15为试材,研究了穴播条件下不同穴距对夏播谷子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条件下,与条播相比,穴播有效提高了谷子籽粒产量、生物产量、谷草产量和谷穗重,其中,13.0 cm和16.5 cm穴距处理显著高于条播(... 以济谷14和济谷15为试材,研究了穴播条件下不同穴距对夏播谷子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条件下,与条播相比,穴播有效提高了谷子籽粒产量、生物产量、谷草产量和谷穗重,其中,13.0 cm和16.5 cm穴距处理显著高于条播(CK)(P<0.05),不同品种间表现有所差异。因此,在生产上根据不同品种特点确定适宜的穴距穴播,有利于提高谷子产量,实现机械化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穴距 生长发育 产量形成
下载PDF
不同穴距对机穴播“南粳9108”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沈利平 蒋李健 +3 位作者 盛海安 郁海金 茅一平 顾远帆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第5期47-47,49,共2页
为在上海市崇明区推广应用"南粳9108"及其机穴播栽培技术,研究了不同穴距对"南粳9108"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行距固定为25 cm的情况下,"南粳9108"的有效穗数随着穴距的增大而减小,产量则呈先增... 为在上海市崇明区推广应用"南粳9108"及其机穴播栽培技术,研究了不同穴距对"南粳9108"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行距固定为25 cm的情况下,"南粳9108"的有效穗数随着穴距的增大而减小,产量则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以穴距为14 cm时产量最高,每667 m^2为700.31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穴播 穴距 南粳9108 产量 崇明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