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基模图的码率兼容广义稀疏随机码及空天通信应用
1
作者 章磊 陈钊 殷柳国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2-1143,共12页
空天通信信道时变性强且包含复杂干扰,而经典信道编码以高斯信道为假设设计,其直接应用将带来通信资源效率低、灵活性差、传输可靠性难以保障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基模图的广义稀疏随机编码构造及实现方法,通过在基于... 空天通信信道时变性强且包含复杂干扰,而经典信道编码以高斯信道为假设设计,其直接应用将带来通信资源效率低、灵活性差、传输可靠性难以保障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基模图的广义稀疏随机编码构造及实现方法,通过在基于基模图随机编码架构上引入高维代数约束,提升了在极低码率下的编码纠错性能;进一步通过动态调整高维约束阶次和维数实现码率兼容,支持对信道非高斯特征以及传输业务需求的适配.测试结果表明,该编码可实现码率范围1/40~1可变、信息位长度104~20000 bit可变、速率25 Kbps~10 Gbps可变的编译码,可在SNR=-37.1 dB(对应E_(b)/N_(0)=-0.79 dB)的低信噪比下实现误帧率优于1.0×10^(‒4)的高可靠通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天通信 广义稀疏随机码 非高斯信道 编码构造 码率兼容
下载PDF
面向6G空天通信的极化编码技术:需求、现状与展望
2
作者 邓雅静 尤俊铧 +1 位作者 周星宇 吴绍华 《移动通信》 2024年第5期99-108,共10页
6G空天通信复杂多样的业务、场景对信息的可靠传输及系统适应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第一种理论可达信道容量的高性能编码,极化码是未来6G数据传输的重要候选方案。简要介绍了6G空天通信系统信息传输的难点及对信道编码技术的需求。... 6G空天通信复杂多样的业务、场景对信息的可靠传输及系统适应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第一种理论可达信道容量的高性能编码,极化码是未来6G数据传输的重要候选方案。简要介绍了6G空天通信系统信息传输的难点及对信道编码技术的需求。对包括极化码编码构造、级联极化码、高性能译码算法在内的高可靠极化码增强技术,以及以速率适配、极化编码调制、极化编码混合重传为代表的高韧性极化码自适应传输技术等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结合6G关键技术,展望未来极化码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天通信 极化码 极化构造 级联极化码 极化译码 极化码自适应传输
下载PDF
空天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综述 被引量:11
3
作者 安建平 李建国 +1 位作者 于季弘 叶能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0-479,共10页
伴随信息社会向网络化、泛在化、智能化持续发展,现有地面通信网络已经无法支持日益增长的宽带业务需求、泛在海量的物联接入需求、隐蔽可靠的安全传输需求.未来通信网络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既纵深宽广又细致入微的全方位无线接入,其... 伴随信息社会向网络化、泛在化、智能化持续发展,现有地面通信网络已经无法支持日益增长的宽带业务需求、泛在海量的物联接入需求、隐蔽可靠的安全传输需求.未来通信网络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既纵深宽广又细致入微的全方位无线接入,其进一步演进亟需突破包括网络架构和空口技术等在内的底层技术.相比于地面通信网络,空天通信网络不受地形的限制,可实现包括海洋、森林、边远地区等的立体全覆盖,可在多维度多层次尺度实现全空间范围内的信息交互,将成为满足海量异构用户泛在连接需求的关键使能技术.本文综述了空天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首先给出了空天通信网络现有系统及未来智慧社会业务的多元化应用场景,然后从空-天-地三网、物理-网络-应用三层、有效传输-资源管理-安全防护三域出发,给出了一种空天通信网络的整体架构.本文随后从组网与接入、物理层以及资源管理与切换等角度出发分别总结了关键技术.最后,本文指出了未来空天通信网络的技术发展挑战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天通信网络 地一体化 组网接入 物理层技术
下载PDF
空天隐蔽通信技术综述 被引量:4
4
作者 于季弘 蔡雨庭 +2 位作者 刘家豪 王帅 马永锋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5-788,共14页
为满足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全覆盖、低延迟的通信需求,空天通信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6G通信的核心要素之一。然而,空天无线信道开放性更强、覆盖性更广,这使得空天通信系统更容易受到窃听等恶意攻击。从物理层隐蔽通信的角度,综述了保护... 为满足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全覆盖、低延迟的通信需求,空天通信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6G通信的核心要素之一。然而,空天无线信道开放性更强、覆盖性更广,这使得空天通信系统更容易受到窃听等恶意攻击。从物理层隐蔽通信的角度,综述了保护空天敏感信息免于被窃听攻击的隐蔽通信技术。首先,梳理相关概念的内涵,并给出了空天通信网络架构。然后,从代表天基网络的卫星隐蔽通信和代表空基网络的无人机隐蔽通信两个层次出发,按照时—空—频—能量等不同维域,分别分析并总结了相应的隐蔽通信实现方案与关键技术。最后,指出了未来空天地隐蔽通信面临的挑战以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天通信网络 无线隐蔽通信 物理层安全 无人机 卫星
下载PDF
空天一体化应急通信系统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又敏 郑凛 刘为 《移动通信》 2016年第11期45-50,共6页
大规模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快速组建一个高容量、稳定的应急通信系统对于及时、高效地开展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尤为重要,因此,利用无人机快速部署应急通信系统的研究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参考了相关文献资料,首先概述了无人机在应... 大规模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快速组建一个高容量、稳定的应急通信系统对于及时、高效地开展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尤为重要,因此,利用无人机快速部署应急通信系统的研究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参考了相关文献资料,首先概述了无人机在应急通信中应用的研究现状,然后提出一种新型空天一体化应急通信系统,最后总结了无人机在应急通信应用中尚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展望,为组建更好的应急通信系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通信 应急通信 无人机 卫星通信 设备到设备通信
下载PDF
From the Far Side of the Moon: Delay/DisruptionTolerant Networking Communications via Lunar Satellites 被引量:2
6
作者 Pietrofrancesco Apollonio Carlo Caini Vincenzo Fiore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3年第10期12-25,共14页
Delay/Disruption-Tolerant Networking(DTN) originated from research on Interplanetary Internet and still today space application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application field and research stimulu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 Delay/Disruption-Tolerant Networking(DTN) originated from research on Interplanetary Internet and still today space application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application field and research stimulu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DTN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he Earth and the far side of the Moon, by means of a lunar orbiter acting as relay. After an introductory part, the paper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DTN performance that can be achieved on the identified communication scenario. The focus is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stateof-the-art ability of Interplanetary Overlay Network(ION), the NASA DTN implementation of Bundle Protocol(BP) and Contact Graph Routing(CGR), to meet the many challenges of the space communication scenario investigated(and more generally of a future interplaynetary Internet): intermittent links, network partitioning, scarce bandwidth, long delays, dynamic routing, handling of high priority and emergency traffic, interoperability issues. A study of security threats and Bundle Security Protocol(BSP) countermeasures complete the work.The many results provided, confirm the essential role of DTN in future space commun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N Earth to Moon communications interplanetary Interact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space communications
下载PDF
6G信道新特性与建模研究:挑战、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建华 王珩 +7 位作者 张宇翔 唐盼 于力 许慧鑫 刘亚萌 刘西曼 巩汇文 田磊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4-1143,共30页
随着第六代移动通信(the six generation,6G)的前沿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陆续开展,工业界和学术界提出了多种新技术、新频段和新应用,如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天线阵列(extra-la... 随着第六代移动通信(the six generation,6G)的前沿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陆续开展,工业界和学术界提出了多种新技术、新频段和新应用,如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天线阵列(extra-large-scale 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XLMIMO)、多频段通信、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和空-天-地-海通信等,旨在提供更高速率、更低时延、更广覆盖的高可靠移动通信服务.信道是移动通信系统收发端之间信号承载的媒介,其深入的传播特性发现与精确的建模对6G系统的研发、评估和优化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首先回顾了第一代到第五代移动通信的信道研究发展趋势,指出了多频段、多场景和多种新技术趋势下6G信道研究面临的挑战.随后,详细总结了6G信道新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ISAC信道的共享性、XL-MIMO信道的近场和空间非平稳性、RIS信道的级联特性,以及多频段信道频率依赖性等.然后,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6G标准的扩展几何统计性信道模型,将所发现的信道新特性纳入统一建模框架,所提模型后向兼容主流的高精度5G标准模型,便于代际更迭的信道仿真器实现.最后,指出了面向6G演进的信道特性与建模方法研究有待深入的问题,并聚焦6G网络自治化的未来愿景,展望了一种基于环境感知重构和人工智能预测技术的信道数字孪生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 信道测量 信道特性 信道建模 人工智能 数字孪生 通信感知一体化 超大规模MIMO 可重构智能超表面 —地—海通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