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永明延寿对大乘空宗的判摄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延成 《五台山研究》 2011年第1期9-12,共4页
永明延寿禅师在其佛学巨著《宗镜录》中,汲取了天台、华严等宗祖师判摄大乘空宗为"不了义教"的思想主张,在承认空宗相对真理性的前提下,提出了以华严圆宗为理论依止的思想原则。
关键词 永明延寿 《宗镜录》 大乘空宗 华严圆宗
下载PDF
读《大智度论》——评介般若空宗六波罗蜜兼及大乘运动空密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世安 《五台山研究》 1987年第4期3-10,共8页
目次一、关于翻译及作者二大乘小乘、三、檀波罗蜜四、尸罗波罗蜜五、■提波罗蜜六、毗梨耶波罗蜜七、禅波罗蜜八、般若波罗蜜九。
关键词 六波罗蜜 大乘佛教 空宗 檀波罗蜜 辟支佛 中观派 声闻乘 大智度论 摩诃衍 龙树
下载PDF
读《大智度论》(续一)——评介般若空宗六波罗蜜兼及大乘运动空密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世安 《五台山研究》 1987年第5期3-8,共6页
四、尸罗波罗蜜4.1 大乘并不重视戒律:尸罗即戒律,大乘僧人并不太重视戒律。大乘初起时秘密撰造了许多所谓佛说经,又公开撰造许多论书,但是并不忙于订定自己的戒律条文。后来也有托名弥勒造《大乘菩萨戒本》,那是后来很久的事情。而大... 四、尸罗波罗蜜4.1 大乘并不重视戒律:尸罗即戒律,大乘僧人并不太重视戒律。大乘初起时秘密撰造了许多所谓佛说经,又公开撰造许多论书,但是并不忙于订定自己的戒律条文。后来也有托名弥勒造《大乘菩萨戒本》,那是后来很久的事情。而大乘初期,他们的僧众出家还必须到某些部派寺庙里受戒,才能正式取得比丘身份。大乘僧人所学习的戒律也是以某些部派戒律为课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没有自己独有的毗奈耶,足见很不重视。《论》对尸罗波罗蜜的说明是“尸罗好行善道,不自放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佛教 六波罗蜜 空宗 大智度论 菩萨戒本 毗奈耶 无生法忍 实相 禅定 持戒
下载PDF
诗学“清空”与佛学空宗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土林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42-47,共6页
关键词 诗学 "清空" 佛学空宗
下载PDF
读《大智度论》(续完)——评介般若空宗六波罗蜜兼及大乘运动空密关系 十二、空宗与密宗的关系
5
作者 王世安 《五台山研究》 1989年第1期15-19,共5页
12.1 农业巫术农业是妇女发明的,初期农业社会是母权制度.当时流行生殖崇拜,相信人类的生育与植物的繁殖之间有一种密切的联系,谷物播种,田间培育以至收割的过程当中,要举行各种巫术仪式,保证丰收。这些仪式一般在田地旁边由年轻妇女主持,
关键词 空宗 六波罗蜜 密宗 大乘佛教 大智度论 般若经 龙树 密教 五欲 佛教思想
下载PDF
读《大智度论》(续四)——评介般若空宗六波罗蜜兼及大乘运动空密关系
6
作者 王世安 《五台山研究》 1988年第2期7-13,共7页
9.1 总评: 在我们任何人看来,两个矛盾的命题,如S是P,和S不是P,一定有一个是真的,另一个是假的。决不能同时都真,或同时都假。在中观派的论证中,常看到这样的推论,既然S是P,所以S不是P。这看起来多么荒唐可笑。
关键词 六波罗蜜 空宗 大智度论 中观派 十二因缘 实相 一切法 菩萨摩诃萨 极微 原始佛教
下载PDF
读《大智度论》(续二)——评介般若空宗六波罗蜜兼大乘运动空密关系
7
作者 王世安 《五台山研究》 1987年第6期3-10,共8页
七、禅波罗蜜 7.1 初期佛教最重禅修: 初期佛教是专重修行实践的宗教,比较朴实,反对夸夸其谈追求那些与实践无关的玄学理论。修行的内容除了戒律是修身之外,其余都是修心。如果心不专一。
关键词 六波罗蜜 空宗 大智度论 禅定 禅修 六神通 禅法 修心 天耳通 宿命通
下载PDF
读《大智度论》(续五)——评介般若空宗六波罗蜜兼及大乘运动空密关系
8
作者 王世安 《五台山研究》 1988年第3期26-31,共6页
十、大乘运动 10.1 三藏真伪: 在大乘出现之前,印度的传统佛教已经分裂成为很多部派,一般称为十八部,实际有二十多个部派。他们在教义理论或修行实践上有各种分歧,常有争论。
关键词 大乘教 六波罗蜜 空宗 大智度论 原始佛教 释迦 释迎牟尼 辟支佛 善男子 十二因缘
下载PDF
读《大智度论》(续六)——评介般若空宗六波罗蜜兼及大乘运动空密关系
9
作者 王世安 《五台山研究》 1988年第4期3-7,共5页
11.1 群众心理: 我们暂时离开主题,谈谈宗教信仰的问题。对上帝的信仰恐怕是社会群众的一种心理需要,一两岁的小孩看到什么可怕的动物,听到雷声,躲到母亲怀里,心里就安稳了,就觉得不怕了。大人在危难的时候,在极端痛苦的时候,也时常喊皇... 11.1 群众心理: 我们暂时离开主题,谈谈宗教信仰的问题。对上帝的信仰恐怕是社会群众的一种心理需要,一两岁的小孩看到什么可怕的动物,听到雷声,躲到母亲怀里,心里就安稳了,就觉得不怕了。大人在危难的时候,在极端痛苦的时候,也时常喊皇天,也需要一个精神上的母亲,恐怕这就是上帝观念的心理根源。特别是在封建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波罗蜜 空宗 大乘佛教 大智度论 五欲 菩萨摩诃萨 一切智 三千大千世界 大众部 一切种智
下载PDF
读《大智度论》(续三)——评介般若空宗六波罗蜜兼大乘运动空密关系
10
作者 王世安 《五台山研究》 1988年第1期14-21,共8页
八般若波罗蜜 8.1 大乘空宗的玄学理论: 大乘空宗的玄学理论集中在般若波罗蜜。般若一词,梵文本义即知识、智慧之意,但是这里所说的般若智慧并非一般人的智慧,它是一种很神秘的宗教智慧。得到般若智慧,自然具有五神通、六神通等超越能力... 八般若波罗蜜 8.1 大乘空宗的玄学理论: 大乘空宗的玄学理论集中在般若波罗蜜。般若一词,梵文本义即知识、智慧之意,但是这里所说的般若智慧并非一般人的智慧,它是一种很神秘的宗教智慧。得到般若智慧,自然具有五神通、六神通等超越能力,前面五种波罗蜜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般若波罗蜜。单是实行布施、持戒、忍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波罗蜜 空宗 实相 十八空 六神通 摩诃衍 持戒 菩萨摩诃萨 禅定 毕竟空
下载PDF
熊十力对大乘空宗的解读和吸收——以“性相”与“体用”为核心
11
作者 丁铭 《宜宾学院学报》 2018年第8期18-24,共7页
熊十力对大乘空宗的吸收基于他对"空"的理解,认识到大乘空宗归于"寂灭"的理论后果,转而在大乘空宗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将"寂灭"义的"性"转化为"即寂即觉"的"体",将&... 熊十力对大乘空宗的吸收基于他对"空"的理解,认识到大乘空宗归于"寂灭"的理论后果,转而在大乘空宗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将"寂灭"义的"性"转化为"即寂即觉"的"体",将"性相"的隔绝关系转化为"体用不二"的本体论。这一转变与他早期对"真幻"问题的思考一致,"性相""体用"皆是"真幻"问题的延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大乘空宗 性相 体用
下载PDF
窥基《说无垢称经疏》探析
12
作者 杨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49,共7页
窥基《说无垢称经疏》是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维摩诘经》玄奘译本的注疏。该经疏从头至尾对照玄奘和罗什两个译本,对旧译本的阙误不足以及两译的辞别义同之处均予以了详尽分析。该疏依慈恩宗的判教理论把《维摩诘经》同时判摄于空宗和有... 窥基《说无垢称经疏》是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维摩诘经》玄奘译本的注疏。该经疏从头至尾对照玄奘和罗什两个译本,对旧译本的阙误不足以及两译的辞别义同之处均予以了详尽分析。该疏依慈恩宗的判教理论把《维摩诘经》同时判摄于空宗和有宗,批驳了该经唯属于空宗的观点,并以慈恩宗的四重二谛之说结合经文,给出了判摄该经于有宗的理由。《说无垢称经疏》另外一大特色在于窥基依清辨、护法二师的古注,同时以空有二宗的理论并行阐释大部分经文,这对于精研经义、探讨空有二宗的理论异同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各派对《维摩诘经》进行了判教,窥基也对中观唯识二宗义理进行了会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窥基 《说无垢称经》 判教 空宗 有宗
下载PDF
法相唯识学与船山哲学
13
作者 方光华 《船山学刊》 CSSCI 1992年第1期88-103,共16页
船山重视法相唯识学,近人时有发明。熊十力先生说,他早年十分崇拜船山学问,后读佛典,“始知船山甚浅。然考船山遗书目录,有《相宗络索》、《八识规矩赞》二书,自邓显鹤,曾国藩之伦,皆莫为之刊行。诸为船山作传者,亦置弗道。
关键词 法相唯识学 船山哲学 八识 佛性论 相宗络索 船山遗书 熊十力 圆成实性 大乘空宗 依他起性
下载PDF
“空”的美学意蕴浅析
14
作者 倪武业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16-119,共4页
大乘佛教的般若空宗讲求"空"观万象,认为诸相"无常"、无"自性",即是"空"。当然,这种"空"不是说外物是真的虚无或是要求人们彻底离开现象界,而是启悟众生保持清净本心,无须执著于现... 大乘佛教的般若空宗讲求"空"观万象,认为诸相"无常"、无"自性",即是"空"。当然,这种"空"不是说外物是真的虚无或是要求人们彻底离开现象界,而是启悟众生保持清净本心,无须执著于现象表层和人生诸名利得失,脱离时空的具体环境限制,超越原先固定的意义,从而达到对万物、诸相的真如体悟。深入地分析,这样的"空"观智慧也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意义。通过对"空"的细致解读和深入分析,结论认为:"空"体现了主客圆融、感性直观的审美特质;"空"彰显了真幻相即、有无相生的艺术与审美的辩证法;"空"蕴涵着虚境纳物、澄怀味象的审美体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空宗 般若 美学意蕴
下载PDF
熊十力的佛学观
15
作者 韩焕忠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熊十力一生学问与佛家渊源甚深。他早年以大乘义理破斥小乘教说,极力称赞空宗之手段、气魄,又为空宗终归空寂而深感可惜。他从多个方面罗列有宗之过,认定有宗“未能见体”。他对佛以缘生论代替外道神我说殊致赞赏,认为佛氏于人生黑暗的... 熊十力一生学问与佛家渊源甚深。他早年以大乘义理破斥小乘教说,极力称赞空宗之手段、气魄,又为空宗终归空寂而深感可惜。他从多个方面罗列有宗之过,认定有宗“未能见体”。他对佛以缘生论代替外道神我说殊致赞赏,认为佛氏于人生黑暗的方面体会最为深刻,足资猛省,并且常以佛氏之悲心切愿、真修实行相勉励。可以说,佛氏无反对佛家之心,有扶助佛学之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小乘 空宗 有宗 佛家
下载PDF
熊十力“体用不二”本心论哲学的逻辑建构
16
作者 张韶宇 《贵州文史丛刊》 2014年第2期14-17,共4页
现代新儒家之一的熊十力创造了以"体用不二"本心论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他通过科玄之辨,明示哲学为究体之学,且破立结合,通过批驳西学、道家和大乘空有二宗,最终构建起"体用不二"本心论这一哲学本体论。这样熊氏就会... 现代新儒家之一的熊十力创造了以"体用不二"本心论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他通过科玄之辨,明示哲学为究体之学,且破立结合,通过批驳西学、道家和大乘空有二宗,最终构建起"体用不二"本心论这一哲学本体论。这样熊氏就会通中外,熔融古今,揭橥其本体哲学的逻辑架构,昭示了其哲学缜密的思维逻辑论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用不二 本心 玄学 空宗 有宗
下载PDF
龙树论略——兼论龙树与《华严经》的关系
17
作者 桑大鹏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39-44,共6页
公元3-4世纪印度著名智者龙树是印度乃至世界佛教发展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龙树创立了大乘空宗,对佛教的理论和实际修行由小乘转入大乘起了决定作用。龙树的许多重要思想(如“八不缘起”、“实相涅架”等)都被后世佛教的显密各... 公元3-4世纪印度著名智者龙树是印度乃至世界佛教发展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龙树创立了大乘空宗,对佛教的理论和实际修行由小乘转入大乘起了决定作用。龙树的许多重要思想(如“八不缘起”、“实相涅架”等)都被后世佛教的显密各宗当作自己的理论渊源,被推为“释迦第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树 大乘空宗 《华严经》
下载PDF
藏汉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使者──评《中国藏传佛教名僧录》
18
作者 彭清深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50-53,共4页
关键词 僧录 藏汉 三大宗教 大乘教 大乘空宗 苯教 佛学思想 六祖慧能 佛教教义 丹白尼玛
下载PDF
释尊的中心思想与《法华经》的特色 被引量:3
19
作者 菅野博史 张文良 《佛学研究》 2013年第1期222-230,共9页
一、亚洲的佛教 佛教由印度的释尊(关于其生卒年代有公元前六世纪至五世纪,与公元前五世纪至四世纪两说)创立.释尊死后百年或二百年后的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基于对律的不同解释,佛教教团分裂为重视传统的上座部佛教和适应时代的大众部佛教... 一、亚洲的佛教 佛教由印度的释尊(关于其生卒年代有公元前六世纪至五世纪,与公元前五世纪至四世纪两说)创立.释尊死后百年或二百年后的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基于对律的不同解释,佛教教团分裂为重视传统的上座部佛教和适应时代的大众部佛教.之后,上座部、大众部各自又不断分裂,到公元前一世纪左右,一般认为大致形成了二十个部派.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开始,以部派的一部分出家者为中心,开始了编纂大乘经典的活动.大乘经典的编纂者认为历史上的释尊所说的法不是固定的、封闭的,而是应该因应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他们编纂大乘经典,就是为了在其中表达新的佛教思想以适应新时代的宗教需求.而反对编纂大乘经典的保守派则认为大乘经典非佛说而是魔说、外道的思想.围绕大乘经典的成立,部派佛教内部出现了保守派和进步派的对立,而在印度,一般认为其后两派逐渐和谐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华经》 中观派 大乘空宗 大乘 大乘佛教 部派佛教 四谛 转法轮 一佛乘 成佛
下载PDF
略论宗喀巴的缘起思想
20
作者 索南才让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4-70,共7页
宗喀巴提倡并修戒、定、慧三学,其理论观点主要来自中观应成派,为了摘清楚中观学派的发展线索,这里首先介绍一下中观学派在印度的产生发展和宗喀巴之前在西藏的传播过程。中观学派,亦称大乘空宗,约3世纪时(相当于中国东汉中叶)由龙树和... 宗喀巴提倡并修戒、定、慧三学,其理论观点主要来自中观应成派,为了摘清楚中观学派的发展线索,这里首先介绍一下中观学派在印度的产生发展和宗喀巴之前在西藏的传播过程。中观学派,亦称大乘空宗,约3世纪时(相当于中国东汉中叶)由龙树和提婆(圣天)师徒二人创立。当时佛教“正倾向于从分化而进入交流与综合的新机运,于是(龙树、提婆)综合南北、空有、性相、大小的佛教,再建佛教的中道”,根据《般若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喀巴 缘起论 中观学派 中观应成派 提婆 龙树 自性 大乘空宗 慧三 般若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