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方球形视网膜脱离术中行玻璃体内BSS注入与术毕空气充填效果比较
1
作者 魏新丽 吴桐 +3 位作者 龚敏 田超伟 惠延年 杜红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21-825,共5页
目的:观察巩膜外放液后术中行玻璃体内平衡盐溶液(BSS)注入适当升高眼压,再行巩膜外垫压(SB)治疗原发性上方球形视网膜脱离(SBRD)的效果,并与常规术式(无任何玻璃体内填充)及术毕玻璃体内注入消毒空气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病例... 目的:观察巩膜外放液后术中行玻璃体内平衡盐溶液(BSS)注入适当升高眼压,再行巩膜外垫压(SB)治疗原发性上方球形视网膜脱离(SBRD)的效果,并与常规术式(无任何玻璃体内填充)及术毕玻璃体内注入消毒空气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8-01/2022-12因SBRD在西京医院眼科行SB治疗的72例73眼患者被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术中均行巩膜外放液。根据放液后是否行玻璃体注射升高眼压和注射物不同,患者被分为三组:常规手术组不做任何玻璃体内注射24例24眼、术毕注入消毒空气组(空气组)23例23眼,以及术中注入BSS组(BSS组)25例26眼。所有患者至少随访至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比较各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早期眼压、视网膜复位、视网膜下液吸收、视力(LogMAR)和主要并发症等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常规手术组、空气组和BSS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3.17±13.22、61.65±15.55、57.30±11.70 min,三组间无差别(F=0.825,P=0.443)。术后1 d,常规手术组、空气组和BSS组平均眼压分别为13.69±2.69、16.40±2.86、18.35±2.88 mmHg,空气组和BSS组平均眼压高于常规手术组(F=17.18,P<0.001)。三组中单次手术的视网膜复位率分别为88%、96%和100%。术后1 d,常规手术组、空气组和BSS组平均BCVA分别为0.71±0.42、0.59±0.44、0.91±0.50,均较术前提高(均P<0.05),而三组间无差别(F=3.046,P>0.05)。手术后,常规手术组和空气组分别有1眼出现视网膜下出血,空气组1眼出现新裂孔而导致局限性视网膜脱离。结论:针对SBRD患者SB术中放液后出现的低眼压,采取BSS玻璃体内注射适当升高眼压再完成手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这种方法对经选择的SBRD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外垫压 低眼压 平衡盐溶液(BSS) 空气充填
下载PDF
白内障摘除空气充填前房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曾祥云 文为杰 +2 位作者 王辉 文道源 蒋贻平 《赣南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 :观察白内障摘除空气填充前房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应用的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除了截囊方法不同和不用粘弹物外 ,其余均按常规ECCE +IOL方法完成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146例 (152眼 )病人在术后一周内视力恢复至≤ 0 .... 目的 :观察白内障摘除空气填充前房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应用的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除了截囊方法不同和不用粘弹物外 ,其余均按常规ECCE +IOL方法完成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146例 (152眼 )病人在术后一周内视力恢复至≤ 0 .1者 3眼 ,占 1.9% ;0 .2~ 0 .5者82眼 ,占 54% ;0 .6~ 0 .8者 57眼 ,占 38% ;0 .9~ 1.0以上者 10眼 ,占 6 %。一个月后查视力结果 :≥ 0 .5~ 0 .9者 10 4眼 ,占 6 8% ;≥ 1.0以上者 2 4眼 ,占 16 %。常见的并发症是 :角膜水肿和内皮混浊 (71眼 ,占 4 6 % )、葡萄膜炎性反应 (4 5眼 ,占 2 9% )、前囊膜部分残留 (6眼 ,占 3.2 % )、皮质残留(10眼 ,占 6 .5% )、后囊膜破裂引起玻璃体脱出导致瞳孔欠圆 (7眼 ,占 4 .6 % )。结论 :用空气填充前房进行人工晶体植入术 ,是一种操作简便、经济实用的方法 ,它可以不用昂贵的粘弹剂 ,手术时间短、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 空气充填前房
下载PDF
无染色剂下视网膜内界膜剥离联合笛针吸引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培培 齐绍文 +1 位作者 尚亚南 胡长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4-546,共3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PPV)联合无染色剂下视网膜内界膜剥离(ILMP)、笛针吸引、空气填充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8-01/2019-01在我院确诊的IMH患者76例76眼,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38...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PPV)联合无染色剂下视网膜内界膜剥离(ILMP)、笛针吸引、空气填充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8-01/2019-01在我院确诊的IMH患者76例76眼,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38眼行PPV联合无染色剂下ILMP、空气填充术(A组),38眼行PPV联合无染色剂下ILMP、笛针吸引、空气填充术(B组)。术后随访6mo以上,观察两组患者黄斑裂孔闭合、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mo,A组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和BCVA提高率均显著低于B组(84%vs 100%,76%vs 95%,均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BCVA逐渐改善,且术后7、14d,1、3、6mo B组患者BCVA优于A组(均P<0.05)。术后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无染色剂下ILMP联合笛针吸引治疗IMH临床疗效确切,在裂孔闭合率及BCVA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单纯ILMP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孔特发性黄斑裂孔 内界膜剥离 笛针吸引 空气充填 染色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