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权法规则的空缺结构:认真对待实际物权
1
作者 陈朝阳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物权法规则存在着固有的空缺结构。依我国《物权法》第六条之规定,不动产的变更、取得均须登记始生效力。我国不动产登记主要采取形式审查,一般不涉及实质审查,这就可能造成不动产物权的登记权利人和真正权利人不相符,以致实际物权和名... 物权法规则存在着固有的空缺结构。依我国《物权法》第六条之规定,不动产的变更、取得均须登记始生效力。我国不动产登记主要采取形式审查,一般不涉及实质审查,这就可能造成不动产物权的登记权利人和真正权利人不相符,以致实际物权和名义物权的对立。鉴于此,应设立一种制度:物权虽经登记,但经真正权利人证明登记的名义物权不具有正当性,则其应获得实际物权,名义物权人和实际物权人理应重归统一。应允许司法者运用合理司法裁量权以使实际物权人获得司法审查的最终救济路径,从而填补物权法规则的漏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缺结构 实际物权 名义物权 物权正当性
下载PDF
哈特“开放结构”的语义学性质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小虎 杨桂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5-158,共4页
"开放结构"是哈特法学理论的核心,是哈特从语言学的角度讨论法律问题的一个基本点。哈特所坚持的"开放结构"的语言学性质,同时具有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特征。他从传统的语义学中抽取词义特征的内容,坚持法律语义的准... "开放结构"是哈特法学理论的核心,是哈特从语言学的角度讨论法律问题的一个基本点。哈特所坚持的"开放结构"的语言学性质,同时具有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特征。他从传统的语义学中抽取词义特征的内容,坚持法律语义的准确性。但是他并不固守这个语义特征。而是以这个特征为基础,使特征本身具有延伸的可能性,将词汇的语义特征与对实际的社会生活现实的考察结合起来。从而将语义学的内容延伸到语用学中。而这两者之间的桥梁,则属于人本身的认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缺结构 语义学 语用学
下载PDF
论法的不确定性与判例法之引进 被引量:8
3
作者 许江 罗勇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02-106,共5页
法律自身的空缺结构、法律思维的特点、语言的局限性等多方面因素导致了法的不确定性 ,进而妨碍了秩序的形成和正义的实现。出于对秩序和正义的渴望 ,人们寻求尽量减少法的不确定性的有效方案。司法解释是我国弥补法的不确定性的传统方... 法律自身的空缺结构、法律思维的特点、语言的局限性等多方面因素导致了法的不确定性 ,进而妨碍了秩序的形成和正义的实现。出于对秩序和正义的渴望 ,人们寻求尽量减少法的不确定性的有效方案。司法解释是我国弥补法的不确定性的传统方法 ,但是其相对于具体的个案而言仍是抽象的 ,加上语言的内在缺陷使得司法解释无法摆脱不确定性之弊端。而判例法以其自身的优越性 ,弥补了成文法之不足 ,也使得判例法在中国的引进势在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司法解释 判例法 弥补法 空缺结构 法律制度
下载PDF
“巴别塔”式的模糊性——法学与语言学语境下对语言“模糊性”认定差异原因简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姜廷惠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69,共8页
本文分析了法律语言中的一个核心议题:模糊性。法学中,无论是部门法学、法哲学(法理学)、法学方法论或法解释学,都有人把立法语言的模糊性看成是法律不完备或不成熟的一种表现,认为这种立法技术的不完备会影响法治的实现,会影响"... 本文分析了法律语言中的一个核心议题:模糊性。法学中,无论是部门法学、法哲学(法理学)、法学方法论或法解释学,都有人把立法语言的模糊性看成是法律不完备或不成熟的一种表现,认为这种立法技术的不完备会影响法治的实现,会影响"相同事项相同对待"的法治原则;而在语言学中,模糊性经常被认为是积极修辞的一种有效手段,两种学科对模糊性的态度迥异。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这种差异的表现以及原因:认定情境不同,所涵盖的内容不同,语言表述方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性 立法语言 对抗 合作 空缺结构
下载PDF
哈特的司法解释理论及其发展述评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奇耀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57,共2页
在西方法律哲学上,法律形式主义和规则怀疑主义所主张的司法理论多有争论,哈特在批判两者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司法解释理论,又在与富勒的论战中修正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哈特 司法解释理论 “核心地带” 空缺结构 英国 价值取向
下载PDF
“许霆案”的法理学思考
6
作者 彭德雷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70-73,共4页
法律是一种阐释性的概念,法的"空缺结构"特征必然会产生解释上的分歧。对个案来说,按照法不溯及既往原则,是不能求助立法的修正以图为案件树立新的法律依据。因此在个案中,和其他解释相比较,法院的解释无疑具有终局性和决定... 法律是一种阐释性的概念,法的"空缺结构"特征必然会产生解释上的分歧。对个案来说,按照法不溯及既往原则,是不能求助立法的修正以图为案件树立新的法律依据。因此在个案中,和其他解释相比较,法院的解释无疑具有终局性和决定性。文章以"许霆案"为背景,以案件争议的焦点为对象,以哈特"法的空缺结构"和德沃金"法律的整体性"解释理论为分析工具,对许霆案进行法理学思考。认为法官在解释法律时应该具有整体性的概念,将公平和正义怀揣于心中,将抽象的正义变成具体的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霆案 法的空缺结构 法律的整体性
下载PDF
论“食品”概念之界定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喜月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72-74,共3页
我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的概念界定与农产品、药品、保健品的概念存在冲突和重合,运用哈特的概念分析法,在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基础上,结合语言哲学分析法,分析"食品"这一概念的空缺结构以及与相关概念的关联性,从而分析其在... 我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的概念界定与农产品、药品、保健品的概念存在冲突和重合,运用哈特的概念分析法,在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基础上,结合语言哲学分析法,分析"食品"这一概念的空缺结构以及与相关概念的关联性,从而分析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完善"食品"概念提供科学方法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空缺结构 语言分析
下载PDF
规则差异:司法裁量与法律原则
8
作者 谢延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3-85,共3页
关于法本质的传统争论之一关涉到法的客观性和确定性问题。而有关法律的确定性或客观性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能够在关于法律解释所具有特性的论争语境下得到更好地理解和评述。因此,从规则模式,法律实证主义和规则怀疑论者,疑难案件的不... 关于法本质的传统争论之一关涉到法的客观性和确定性问题。而有关法律的确定性或客观性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能够在关于法律解释所具有特性的论争语境下得到更好地理解和评述。因此,从规则模式,法律实证主义和规则怀疑论者,疑难案件的不确定性和司法裁量权,规则和原则等方面论述了有关法律的确定性或客观性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可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概念 法律解释 疑难案件 规则模式 空缺结构
下载PDF
英语并列结构中的空缺
9
作者 黄衍 《外国语》 1988年第1期18-23,共6页
1765年5月,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家Patrick Henry 在Virginia Convention 慷慨陈词,痛斥英王乔治三世在北美的暴政。其中的一段,掷地有声,更有惊天地。
关键词 英语语法 助动词 主语补足语 语言现象 语境 歧义 直接宾语 谓语动词 空缺结构 并列结构
原文传递
空缺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10
作者 刘越莲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空缺理论是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空缺理论流派的研究成果。该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及时发现和认知"一种文化中有,但在另一种文化中没有"的文化空缺现象,从而有效地预防或避免由此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使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空缺理论是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空缺理论流派的研究成果。该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及时发现和认知"一种文化中有,但在另一种文化中没有"的文化空缺现象,从而有效地预防或避免由此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使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进行。本文拟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介绍空缺理论的研究方法,并且尝试着用该理论分析和探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文化空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缺理论 语言类空缺 文化类空缺 语篇结构空缺 跨文化交际
原文传递
论法律解释学视角内外的确定性命题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洪杰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39,共10页
自德沃金以降的理论方向代表了在法律解释学的向度内建构法律确定性命题的一种极致努力。但当我们把目光重新拉回到中国时,却又可以明显感受到法律解释论路向的限度,原因就在于我国法院判决所缺失的重要维度:权威性与终局性。在判决之... 自德沃金以降的理论方向代表了在法律解释学的向度内建构法律确定性命题的一种极致努力。但当我们把目光重新拉回到中国时,却又可以明显感受到法律解释论路向的限度,原因就在于我国法院判决所缺失的重要维度:权威性与终局性。在判决之终局性成为疑问的背景下,法院在实践操作中不再拘泥于法律解释论上立场的精确阐释,而是侧重于引导当事人达成纠纷解决之合意。在这个过程中,法律确定性命题已经不知不觉地被置换成了裁判的可接受性问题。这一基本事实足以促成我们进行理论视角的转换:由法律的解释论转向法律的商谈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现实主义 空缺结构 唯一正解 法律商谈
原文传递
法律实证主义视野中的自由裁量
12
作者 姜新东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69,共5页
以分离命题作为核心主张的法律实证主义理论,并非是针对法官审判实践的法律方法论,但是,分离命题面临着法官在审判中对法律进行道德解读的质疑。法律实证主义理论肯定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以区别于传统僵化的法律形式主义。法律实证主义... 以分离命题作为核心主张的法律实证主义理论,并非是针对法官审判实践的法律方法论,但是,分离命题面临着法官在审判中对法律进行道德解读的质疑。法律实证主义理论肯定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以区别于传统僵化的法律形式主义。法律实证主义认为自由裁量主要是由于语言的空缺结构和立法者的局限而产生。实践中法官通常遵循的论证模式对自由裁量构成一定的限制,但法官仍有广泛的裁量自由。自由裁量与法律实证主义的分离命题并不矛盾,在特定的法律体系中甚至是分离命题的必然结论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缺结构 限制 自由 分离命题
原文传递
寻求正当的裁判解释——中国司法当代语境下的探讨
13
作者 赵岩杰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6年第3期99-103,共5页
法官裁判案件的司法过程实质上就是裁判正当化的证明过程。裁判解释作为司法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裁判结果的正当化问题。本文在充分剖析裁判解释难题的基础上,指出恣意进入解释过程的途径,然后将目光锁定在中国司法当代图像下... 法官裁判案件的司法过程实质上就是裁判正当化的证明过程。裁判解释作为司法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裁判结果的正当化问题。本文在充分剖析裁判解释难题的基础上,指出恣意进入解释过程的途径,然后将目光锁定在中国司法当代图像下,从防范恣意、维护法治和实现“两个效果”相统一的角度,就当前正当性裁判解释的考量标准进行了追寻,最后把视野延展至正当性裁判解释的现实转化问题上,就正当性裁判解释的生成条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判规范 空缺结构 视界融合 不可公度性 合法律性 合情理性 常识正义 地方性社会伦理观念 法律思维方式 法律角色意识 法的议论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