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孕早期空腹血糖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韩文莉 陈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82-585,共4页
目的:探讨孕早期空腹血糖(FPG)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1044例单胎初孕妇的孕早期临床数据资料。根据是否诊断为GDM,分为GDM组(n=173)和... 目的:探讨孕早期空腹血糖(FPG)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1044例单胎初孕妇的孕早期临床数据资料。根据是否诊断为GDM,分为GDM组(n=173)和非GDM组(n=871),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孕早期FPG与GDM发生的关系。结果:1044例单胎孕妇中,173例诊断为GDM(16.6%)。GDM组年龄、孕前BMI、孕早期FPG均显著高于非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年龄、孕前BMI和血脂指标后,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FPG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当以FPG<5.1 mmol/L为参考,FPG≥5.1 mmol/L时GDM发生风险增加3.26倍(OR 3.26,95%CI 2.20~4.84,P<0.001)。结论:孕早期FPG是影响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早期FPG水平升高与GDM发生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空腹血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水平空腹血糖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功能结局的关系分析
2
作者 丁则昱 李光硕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298,共6页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与接受静脉溶栓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2020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静脉溶栓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发病4.5 h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与接受静脉溶栓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2020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静脉溶栓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发病4.5 h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相关研究数据(包括空腹血糖等)。研究结局设定为出院时功能结局良好,即mRS评分0~1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空腹血糖与功能结局的关联性。结果共入组20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3.21±11.67)岁,其中153例(74.63%)患者为男性,入院NIHSS评分为5(3~9)分。其中117例(57.07%)患者出院时功能结局不良,88例(42.93%)患者出院时功能结局良好。功能结局良好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低于功能结局不良的患者[5.10(4.46~7.06)mmol/L vs.6.33(5.09~7.79)mmol/L,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NIHSS评分后,空腹血糖水平与接受静脉溶栓功能结局相关(OR0.876,95%CI0.774~0.991,P=0.035);校正年龄、性别、NIHSS评分、桥接取栓后,关联性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OR0.891,95%CI0.791~1.004,P=0.058)。结论对于接受静脉溶栓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高水平空腹血糖可能会增加静脉溶栓后出院功能结局不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空腹血糖 功能预后
下载PDF
空腹血糖水平与高血压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朱亚军 刘子龙 +1 位作者 张冠乐 杨平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水平与高血压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的高血压患者共987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23年7月,依据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情况分为两组,其中260例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设为...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水平与高血压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的高血压患者共987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23年7月,依据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情况分为两组,其中260例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设为栓塞组,其余727例患者未发生血栓栓塞事件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分析高血压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据患者入组时空腹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n=627)、糖尿病前期组(n=107)、血糖控制严格糖尿病组(n=60)、血糖控制一般糖尿病组(n=43)、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组(n=150),比较不同空腹血糖水平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指标水平及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情况,并分析空腹血糖水平和高血压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相关性。结果栓塞组患者的年龄、男性占比、体质量指数、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脑卒中危险评分(CHA_(2)DS_(2)-VASc)、心房颤动抗凝治疗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血管疾病占比、心力衰竭占比、血栓栓塞占比、糖尿病占比、空腹血糖水平、血小板计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26 kg/m^(2)、空腹血糖≥6.1 mmol/L均为高血压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糖正常组患者的PT水平高于其他各组,APTT、FIB、D-二聚体水平低于其他各组,其中糖尿病前期组、血糖控制严格糖尿病组、血糖控制一般糖尿病组、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组患者的PT水平依次降低,APTT、FIB、D-二聚体水平依次升高(P<0.05)。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组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急性肺栓塞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空腹血糖水平与高血压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呈现正相关(r=0.912,P=0.007)。结论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水平均为高血压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且空腹血糖水平与高血压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呈现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栓栓塞事件 空腹血糖
下载PDF
1990-2021年东亚五国归因于吸烟和高空腹血糖的膀胱癌疾病负担分析
4
作者 张洁 路孟鑫 +5 位作者 文峻 栾航航 何韶华 訾豪 覃丽虹 罗丽莎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11期1199-1209,共11页
目的研究1990—2021年东亚五个国家归因于吸烟和高空腹血糖的膀胱癌疾病负担,为制定膀胱癌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基于死亡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指标采用Joinp... 目的研究1990—2021年东亚五个国家归因于吸烟和高空腹血糖的膀胱癌疾病负担,为制定膀胱癌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基于死亡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指标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评估归因负担的时间变化趋势,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APC)模型评估归因负担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的独立效应。结果2021年中国归因于吸烟的膀胱癌疾病负担最高,日本归因于高空腹血糖的疾病负担最高。1990—2021年东亚五国的吸烟归因负担均呈现下降趋势(AAPC<0),其中韩国下降幅度最大(死亡率AAPC=-1.87%,DALY率AAPC为-2.29%);中国因高空腹血糖所致的膀胱癌疾病负担呈下降趋势(AAPC<0),而朝鲜仍在上升(AAPC>0)。APC结果显示吸烟和高空腹血糖归因率的年龄效应均呈上升趋势,80岁以上年龄组最高;东亚五国吸烟归因率的出生队列效应均呈下降趋势,高空腹血糖归因率除朝鲜外也呈下降趋势。结论吸烟和高空腹血糖是东亚五国膀胱癌疾病负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在中国和日本。年龄是导致膀胱癌归因负担上升的主要原因,老年群体是其高风险人群,未来应针对高危人群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高居民对吸烟相关膀胱癌的认知度,有效降低糖尿病发生率,从而减少膀胱癌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吸烟 空腹血糖 趋势 疾病负担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与血尿酸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交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谢连凤 刘琳琳 +1 位作者 蒋贻平 谭述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与血尿酸(SUA)的交互作用对糖尿病(DM)患者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并接受全面眼科检查的DM患者306例。依据有无DR将所有患者分为DR组(178例)和NDR组(...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与血尿酸(SUA)的交互作用对糖尿病(DM)患者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并接受全面眼科检查的DM患者306例。依据有无DR将所有患者分为DR组(178例)和NDR组(1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栓子(LASSO)回归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M患者发生DR的独立影响因素,并计算危险因素比值比,使用E值法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相加交互模型分析FBG、SUA对DM患者发生DR的交互作用。构建DM患者发生DR的Nomogram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FBG、SUA及其交互作用对DM患者发生DR的影响进行评估。结果与NDR组患者相比,DR组患者的DM病程较长,有口服药物治疗史比例较低,有胰岛素治疗史患者比例较高,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素氮、血肌酐、SUA和FBG水平均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胰岛素治疗史、DM病程≥9.66年、甘油三酯≥2.07 mmol•L^(-1)、SUA≥297.73μmol•L^(-1)、FBG≥8.92 mmol•L^(-1)是影响DM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口服药物治疗史是影响DM患者发生DR的保护因素。利用以上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Nomogram模型在预测DM患者发生DR准确性良好。SUA和FBG对DM患者发生DR具有交互作用。SUA和FBG交互作用对DR的诊断价值大于二者单独对DR的诊断价值。结论SUA≥297.73μmol•L^(-1)及FBG≥8.92 mmol•L^(-1)是影响DM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FBG、SUA二者协同交互作用对DM伴DR的诊断价值大于二者单独存在对DR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 血尿酸 交互作用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血清白介素6、空腹血糖水平与冠心病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林小梅 祖姆热提·阿布都克依木 +3 位作者 马春晖 徐梦鸽 马巨星 李霞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6-292,共7页
背景冠心病(CHD)是全世界的主要公共卫生负担之一。虽然已经制订了相应治疗策略,但CHD仍然是全球人口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CHD诊断主要依靠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增强CT,然而基层医院设备不足,早期诊断及对预后的判断相对困难,故寻... 背景冠心病(CHD)是全世界的主要公共卫生负担之一。虽然已经制订了相应治疗策略,但CHD仍然是全球人口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CHD诊断主要依靠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增强CT,然而基层医院设备不足,早期诊断及对预后的判断相对困难,故寻找相对简便、易获得的实验室指标,有利于为基层医生诊治CHD提供依据。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6(IL-6)、空腹血糖(FPG)水平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临床分型、病变支数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9—11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与实验室检查结果。依据Gensini积分评分标准,将患者得分结果按中位数分为轻度狭窄组(A组,Gensini积分≤33.25分,n=40)和中重度狭窄组(B组,Gensini积分>33.25分,n=40)。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按照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n=28)、双支病变组(n=21)及多支病变组(病变支数≥3,n=31)。根据患者临床分型,将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n=34)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n=46)。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索血清IL-6、FPG与患者相关资料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究CHD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绘制IL-6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A组IL-6、FPG水平低于B组,多支病变组IL-6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FPG水平高于双支病变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IL-6、FPG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水平与临床分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性别、三酰甘油(TG)、FPG有相关性,FPG水平与临床分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年龄、IL-6水平有相关性(P<0.05)。按IL-6中位表达水平(45.8 ng/L)将患者分为IL-6>45.8 ng/L组(n=39)和IL-6≤45.8 ng/L组(n=41),FPG以参考值上限(6.1 mmol/L)作为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FPG>6.1 mmol/L组(n=36)和FPG≤6.1mmol/L组(n=44)。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IL-6>45.8 ng/L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IL-6≤45.8 ng/L组(76.9%与36.6%;χ^(2)=16.075,P<0.001)、FPG>6.1 mmol/L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FPG≤6.1 mmol/L组(69.4%与45.5%;χ^(2)=4.292,P=0.038)。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IL-6是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HR=2.396,95%CI=1.203~6.054,P<0.05)。IL-6预测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95%CI=0.658~0.880),最佳截断值为40.97 ng/L,灵敏度为0.867,特异度为0.683。结论血清IL-6、FPG水平与CHD及其不良预后相关,血清IL-6是CHD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不良心血管事件 白介素6 空腹血糖 影响因素分析 预后
下载PDF
妊娠早期血炎症指标、空腹血糖及血脂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联合预测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婕 任艳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孕6~13^(+6)周)孕妇血炎症指标、空腹血糖及血脂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产检的98例妊娠早期孕妇为研究对象,依据受试者妊娠中期(孕24~28周)的口服葡...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孕6~13^(+6)周)孕妇血炎症指标、空腹血糖及血脂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产检的98例妊娠早期孕妇为研究对象,依据受试者妊娠中期(孕24~28周)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将其分为GDM组(n=35)和糖耐量正常(NGT)组(n=63)。所有受试者于孕6~13^(+6)周时空腹8 h以上,于第2天清晨抽取肘正中静脉血,测定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C)、淋巴细胞计数(LC)、单核细胞计数(MC)、空腹血糖(FPG)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GDM组与NGT组孕妇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寻求联合预测因子并进行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危险因素预测GDM发生的效能。结果GDM组孕妇妊娠早期FPG、WBC计数、LC、TC、TG、LDL-C水平显著高于NGT组(P<0.05);GDM组与NGT组孕妇的NC、MC及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FPG、WBC计数、TC、TG升高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FPG=4.80 mmol·L^(-1)、WBC=9.35×10^(9)L^(-1)、TC=4.05 mmol·L^(-1)、TG=1.61 mmol·L^(-1)为截断值,预测GD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9、0.721、0.685、0.762,敏感度分别为0.886、0.514、0.857、0.543,特异度分别为0.587、0.857、0.524、0.873,四者联合预测GDM的AUC为0.876,灵敏度为0.857,特异度为0.810。妊娠早期FPG、WBC计数、TC、TG联合预测GDM的AUC高于FPG、WBC、TC、TG单独预测GDM的AUC。结论妊娠早期(孕6~13^(+6)周)孕妇血FPG、WBC计数、TC、TG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早期预测GDM发生的临床指标,且4项指标联合对GDM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早期 空腹血糖 白细胞计数 血脂
下载PDF
累积空腹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联
8
作者 李晨阳 刘芳超 +9 位作者 陈恕凤 李建新 曹杰 黄克勇 赵连成 李莹 黄建凤 吕滨 鲁向锋 顾东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4-450,共7页
目的:探讨累积空腹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关联。方法:选取来自北京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队列的1 113例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分别于1998年、2008~2009年、2013~2014年进行人体测量和血糖等生化指标检测,并于2013~2014年进行冠状动... 目的:探讨累积空腹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关联。方法:选取来自北京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队列的1 113例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分别于1998年、2008~2009年、2013~2014年进行人体测量和血糖等生化指标检测,并于2013~2014年进行冠状动脉CT检查。根据累积空腹血糖水平(至少两次空腹血糖的10年加权累积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50.0 mmol/L组(n=495)、50.0~55.9 mmol/L组(n=345)、56.0~69.9 mmol/L组(n=176)及≥70.0 mmol/L组(n=97)。CAC评分>0分定义为存在CAC。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累积空腹血糖水平对CAC的影响,并根据性别、年龄等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 113例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59.7±6.4)岁,其中男性523例(47.0%),478例(42.9%)存在CAC。随着累积空腹血糖水平升高,CAC比例逐渐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累积空腹血糖水平<50.0 mmol/L组相比,50.0~55.9 mmol/L组、56.0~69.9 mmol/L组及≥70.0 mmol/L组研究对象存在CAC的OR (95%CI)分别为1.43 (1.04~1.98)、1.92(1.24~2.99)和2.79(1.35~5.77)(Ptrend<0.05)。累积空腹血糖水平每升高10 mmol/L,CAC风险增加34%(OR=1.34,95%CI:1.12~1.59,P<0.05)。在各亚组中,累积空腹血糖水平每升高10 mmol/L的CAC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累积空腹血糖水平升高是CAC的危险因素,提示长期维持健康血糖水平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空腹血糖 冠状动脉钙化 冠状动脉钙化评分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赵丽娜 孙鑫 魏红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0期162-164,168,共4页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联合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2—9月潍坊市中医院进行产检孕妇的临床资料,选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共6...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联合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2—9月潍坊市中医院进行产检孕妇的临床资料,选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共6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本院做产前检查的正常妊娠妇女60名为对照组。所有孕妇均进行FPG、HbA1c等指标检测,根据口服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结果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比HbA1c检测、FPG检测、二者联合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bA1c、FPG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纯HbA1c和FPG检测方法的预测价值较低,而两者联合检测预测价值较高,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05、0.743、0.842。结论FPG和HbA1c联合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早期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与单一的FPG或HbA1c检测相比,联合检测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显著提高筛查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妊娠期糖尿病
下载PDF
上海市闵行区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对恶性肿瘤发病率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10
作者 刘蒲 李俊 许慧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8-343,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及空腹血糖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2004—2020年间上海市恶性肿瘤登记信息与闵行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系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及空腹血糖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2004—2020年间上海市恶性肿瘤登记信息与闵行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系统中信息进行整合。空腹血糖分类采用4分位数表示,<7.0 mmol/L为Q1组,7.0~7.9 mmol/L为Q2组,8.0~9.7 mmol/L为Q3组,≥9.8 mmol/L为Q4组。采用Cox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s,RCS)函数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70361名研究对象,男性占49.03%,女性占50.97%,建卡平均年龄(63.15±10.56)岁,人均随访时间(9.25±4.38)年,恶性肿瘤发病率为868.14/10万人年,男性939.87/10万人年,女性801.85/10万人年,随着病程延长恶性肿瘤发病风险降低(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与Q1组相比,Q3组空腹血糖对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影响最明显(OR=1.44,95%CI:1.33~1.56)。RCS结果显示,校正了年龄因素后,全人群以及不同性别、病程分组随着空腹血糖均数升高,恶性肿瘤发病均呈先上升后减缓或下降的非线性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非线性)<0.05)。结论T2DM患者恶性肿瘤发病风险较高,空腹血糖对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影响并非单纯取决于浓度的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T2DM) 恶性肿瘤 空腹血糖
下载PDF
妊娠早期空腹血糖值对妊娠期糖尿病预测价值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敏 孙港港 +1 位作者 吴桂清 李虹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343-1349,共7页
妊娠期糖尿病目前已成为危害孕产妇及胎儿安全的重大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的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对妊娠期糖尿病进行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降低其对母儿影响,已成为现代大多数妇产科医生关注的问题。在诸多早期... 妊娠期糖尿病目前已成为危害孕产妇及胎儿安全的重大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的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对妊娠期糖尿病进行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降低其对母儿影响,已成为现代大多数妇产科医生关注的问题。在诸多早期预测指标中,孕早期空腹血糖因为其可行性高、操作简单、经济及影响因素小等优点,成为目前预测价值较高的指标。本文就妊娠早期空腹血糖值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预测价值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孕早期空腹血糖 预测 早期诊断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单一及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瑛 张木林 +1 位作者 陈欣 郭琳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4期72-74,共3页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单一及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价值。方法以72例疑似有糖尿病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均接受HbA1c、FPG、2 h PG检验,以糖耐量测定为诊断“金标准”。比较HbA1c、FPG、2 ...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单一及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价值。方法以72例疑似有糖尿病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均接受HbA1c、FPG、2 h PG检验,以糖耐量测定为诊断“金标准”。比较HbA1c、FPG、2 h PG单一及联合检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72例受检者中有58例患者确诊为糖尿病。联合检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83%、92.86%、94.44%;HbA1c检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5.86%、28.57%、66.67%;FPG检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1.03%、35.71%、72.22%;2 h PG检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7.59%、42.86%、70.83%。联合检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其他HbA1c、FPG、2 h PG单一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1c、FPG、2 h PG联合检验相较单一检验诊断糖尿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血清糖化血红蛋白、C肽及空腹血糖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亚杰 魏晓霞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457-45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C肽、空腹血糖(FBG)联合检测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糖尿病肾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32例)和单纯糖尿病组(58例);另选取40例... 目的探讨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C肽、空腹血糖(FBG)联合检测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糖尿病肾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32例)和单纯糖尿病组(58例);另选取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入院时的血清HbAlc、C肽、FBG水平。分析血清HbAlc、C肽、FBG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糖尿病肾病组、单纯糖尿病组、对照组的血清HbAlc、FBG水平依次降低,血清C肽水平依次升高(P<0.05)。血清HbAlc、C肽及FBG联合检测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AUC为0.893,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HbAlc、FBG水平异常升高,血清C肽水平异常降低;血清HbAlc、C肽、FBG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C肽 空腹血糖 2型糖尿病肾病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精芪燕面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社区高血压合并空腹血糖受损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唐晓婷 张腾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3期2494-2496,共3页
目的:评价精芪燕面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社区高血压合并空腹血糖受损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于王港社区体检及门诊就诊肝肾不足证型高血压伴空腹血糖受损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 目的:评价精芪燕面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社区高血压合并空腹血糖受损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于王港社区体检及门诊就诊肝肾不足证型高血压伴空腹血糖受损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厄贝沙坦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精芪燕面方治疗。比较两组的血压疗效,空腹血糖,肝、肾功能及血脂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压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尿酸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芪燕面方联合厄贝沙坦可改善高血压合并空腹血糖受损病人的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及尿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空腹血糖受损 精芪燕面方 药食同源
下载PDF
健康体检人群慢性胆囊炎与血脂水平、体重指数及空腹血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奥奇 王庆雯 +1 位作者 杨正霞 何俊俊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77-583,共7页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不同年龄组健康体检人群慢性胆囊炎发生现况,分析慢性胆囊炎与血脂水平、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的相关性。方法从2023年1—5月在某三甲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对象中选取18岁以上,有完整的一般资料,各项生化指标齐全的29350...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不同年龄组健康体检人群慢性胆囊炎发生现况,分析慢性胆囊炎与血脂水平、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的相关性。方法从2023年1—5月在某三甲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对象中选取18岁以上,有完整的一般资料,各项生化指标齐全的29350名为研究人群。超声检测是否存在慢性胆囊炎,使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慢性胆囊炎与血脂、BMI、空腹血糖的关系。结果成人健康体检人群TC值为(5.13±1.03)mmol/L,TG值为(1.62±1.36)mmol/L,HDL-C值为(1.63±0.38)mmol/L,LDL-C值为(2.97±0.84)mmol/L,BMI值为(24.15±3.29)kg/m^(2),GLU值为(5.43±1.25)mmol/L。健康体检人群中慢性胆囊炎发病率为15.4%(4516/29350例)。18~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各年龄组慢性胆囊炎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率分别为3.6%、8.4%、15.1%、20%、24.4%,χ^(2)=2150.318,P<0.05),≥60岁人群中发病率最高为24.4%(1183/4834例)。TC、TG、LDL-C增高组慢性胆囊炎发病率均大于正常组,HDL-C正常组慢性胆囊炎发病率大于降低组,TC、TG、LDL-C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3.176、33.965、17.070,P<0.05),HDL-C正常组慢性胆囊炎发病率与降低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为2.12,P>0.05)。超重患者慢性胆囊炎发病率最高,为17.9%(1960/10948例),各组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292,P<0.05)。GLU升高组慢性胆囊炎发病率发病率最高为21.6%(849/3929例),各组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914,P<0.05)。各年龄组中:18~29岁,BMI各组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67,P<0.05),其余指标各组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0~39岁,TC、TG、HDL-C、LDL-C、BMI、GL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86、2.188、-2.791、2.302、8.294、2.657,P<0.05);40~49岁,TC、TG、HDL-C、LDL-C、BMI、GLU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33、3.205、-4.835、2.579、8.015、3.716,P<0.05);50~59岁,HDL-C、LDL-C、BMI、GLU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731、4.965、8.454、4.700,P<0.05);≥60岁,TC、HDL-C、LDL-C、BMI、GLU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27、-7.953、-3.277、6.048、2.520,P<0.05)。结论成人健康体检人群胆囊炎发病率高,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各年龄组中,慢性胆囊炎发病均与体重指数有关。除18~29岁外,其余各年龄组慢性胆囊炎发病与空腹血糖、血脂均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胆囊炎 空腹血糖 血脂水平 体重指数 健康体检人群 关联研究
下载PDF
年龄和季节对妊娠空腹血糖水平的影响
16
作者 袁志美 白杨 +1 位作者 帅杨 肖涵月 《当代医学》 2024年第7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年龄和季节对妊娠孕20~30周孕妇空腹血糖(FPG)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遵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就诊并筛查FPG的2395名妊娠20~30周孕妇的临床资料。筛查所有孕妇FPG水平,比较不同年龄孕妇及... 目的探讨年龄和季节对妊娠孕20~30周孕妇空腹血糖(FPG)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遵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就诊并筛查FPG的2395名妊娠20~30周孕妇的临床资料。筛查所有孕妇FPG水平,比较不同年龄孕妇及不同季节的FPG水平。结果2395名孕妇中,FPG<5.3mmol/L者2233名,占比93.2%;5.3~6.1mmol/L者130名,占比5.4%;>6.1mmol/L者32名,占比1.3%。随着年龄的增长,孕妇妊娠20~30周FPG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冬季孕妇FPG水平高于春季、夏季、秋季,秋季孕妇FPG水平高于夏季,夏季FPG水平低于春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和季节对妊娠20~30周FPG水平均有影响,且随着年龄的增加,FPG水平逐渐上升,而且冬天血糖水平相对高于其他季节,不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夏季血糖水平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空腹血糖 年龄 季节
下载PDF
山东省某大型社区体检人群空腹血糖检测结果分析
17
作者 裴如青 蒋培余 +3 位作者 崔金鑫 王艳 吴迪 刘泽华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45-46,共2页
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俗称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发病前的一个重要关注指标,早期对该人群进行干预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关键[1]。有研究指出,健康体检对早期发现糖尿病症具有重要作用[2]。本研究对2022年度2184例体... 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俗称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发病前的一个重要关注指标,早期对该人群进行干预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关键[1]。有研究指出,健康体检对早期发现糖尿病症具有重要作用[2]。本研究对2022年度2184例体检者的空腹血糖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了解本地区社区居民的血糖状况,为积极预防糖尿病和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检人群 糖尿病 空腹血糖
下载PDF
空腹血糖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胰腺炎持续脏器衰竭的早期预测价值
18
作者 李洁 高鑫 +5 位作者 潘阳 屠夏敏 罗小艳 路国涛 肖炜明 严明权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8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与淋巴细胞比值(glucose-to-lymphocyte ratio,GLR)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并发持续脏器衰竭(persistent organ failure,POF)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胰...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与淋巴细胞比值(glucose-to-lymphocyte ratio,GLR)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并发持续脏器衰竭(persistent organ failure,POF)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胰腺中心收治的677例AP患者,其中602例患者未发生POF(非POF组),77例患者并发POF(POF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入院24h以内的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P并发POF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GLR、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CT严重程度指数(computed tomography severity index,CTSI)、Ranon评分对AP并发POF的早期预测效能。结果POF组患者GLR、NLR、PLR、CTSI评分、Ranson评分显著高于非POF组(P<0.05),GLR为AP并发POF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最佳截断值为0.76时,GLR预测AP并发POF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45,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75.47%和59.80%。GLR预测AP并发POF的AUC优于PLR(z=2.868,P=0.004),与NLR、CTSI评分相当(z=1.304,P=0.183;z=0.538,P=0.588),而相较Ranson评分预测效能差(z=2.973,P=0.001)。结论GLR为AP并发POF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一种的用于预测AP患者早期发生POF的新型血液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 淋巴细胞 急性胰腺炎 持续脏器衰竭
下载PDF
血清C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效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玉宝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6期122-124,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C肽、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该院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肽、FPG、H... 目的:分析血清C肽、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该院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肽、FPG、HbA1c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C肽、FPG、HbA1c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效能。结果:研究组血清C肽、FPG、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肽、FPG、HbA1c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6、0.825、0.801、0.912,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各单项检测。结论:血清C肽、FPG、HbA1c水平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效能高于各单项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空腹血糖 C肽 糖化血红蛋白 诊断 效能
下载PDF
空腹血糖、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监测中的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苑卿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54-557,共4页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糖化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项指标在糖尿病(DM)监测中的意义。方法将我院2023年01月-2023年04月收治的150例DM患者与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选者是否患有DM分为DM组与健康组,各150例,...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糖化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项指标在糖尿病(DM)监测中的意义。方法将我院2023年01月-2023年04月收治的150例DM患者与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选者是否患有DM分为DM组与健康组,各150例,比较两组FBG、GA、HbA1c水平及升高率,并分析DM组不同FBG水平患者的GA与HbA1c变化情况。结果DM组150例DM患者的FBG、GA、HbA1c水平分别为(8.21±1.56)mmol/L、(17.55±2.57)%、(9.14±1.29)%,均高于健康组150例健康体检者的(5.84±1.18)mmol/L、(14.54±1.46)%、(5.45±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FBG、GA、HbA1c、FBG或GA、FBG或HbA1c升高率分别为:82.00%、79.33%、87.33%、85.33%、92.67%,均高于健康组的5.33%、4.00%、3.33%、6.00%、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FBG水平DM患者的GA与HbA1c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的FBG水平越高,其GA与HbA1c水平也相对更高。结论与健康人群相比,DM患者的FBG、GA、HbA1c等指标通常处于更高水平,且DM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GA与HbA1c水平也随之升高,因此,临床可以通过联合监测DM患者的FBG、GA及HbA1c水平,评估其病情变化情况,并为血糖控制方案的制定与调整提供更多科学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空腹血糖 糖化白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监测 红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