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不出的“铁笼”——《毛猿》中的“空间与社会” 被引量:1
1
作者 瞿杨春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31-32,共2页
奥尼尔在《毛猿》中安排了一系列"铁笼",作为主人公扬克活动的物质空间。在各个接替出现的铁笼里,扬克经历了一场"寻找自我"的精神之旅。这构成了扬克的精神空间。在扬克的文化身份与米尔德里德发生碰撞后,他试图... 奥尼尔在《毛猿》中安排了一系列"铁笼",作为主人公扬克活动的物质空间。在各个接替出现的铁笼里,扬克经历了一场"寻找自我"的精神之旅。这构成了扬克的精神空间。在扬克的文化身份与米尔德里德发生碰撞后,他试图在锅炉房以外的空间证明自己的价值,但他的冒险以失败告终。扬克的"空间之旅"反映了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社会中,不同阶级生存空间的异质性,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的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克 物质空间 精神空间 空间与社会
下载PDF
论布莱克纯粹法社会学及其理论限度
2
作者 罗冠男 王小刚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3-197,共5页
纯粹法社会学将可检验性、一般性、简明性、有效性和原创性作为理论科学性的判准。排斥心理学、目的论和人的因素的纯粹科学是其方法论上的核心追求。文章依据其理论逻辑,分析其理论建构过程,认为其对法的概念界定、法的类型区分及计量... 纯粹法社会学将可检验性、一般性、简明性、有效性和原创性作为理论科学性的判准。排斥心理学、目的论和人的因素的纯粹科学是其方法论上的核心追求。文章依据其理论逻辑,分析其理论建构过程,认为其对法的概念界定、法的类型区分及计量标准建构和运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理论限度。这些限度表明,纯粹法社会学片面强调科学性是值得商榷的。分析布莱克纯粹法社会学理论限度,对于将法规则和人的行动纳入法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粹法社会 理论限度 社会控制与社会空间
下载PDF
音乐民族志的“组合、聚合、隐喻”三维结构分析系统--《音乐民族志方法导论: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实例》教学与辅导之十一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民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4-210,共7页
民族音乐学/音乐民族志方法论可分为观念—思维—策略层、学统—制度—规范层与方法—体验—应用层三个层面,可大体归属并对应于“学术、学科、话语”三大体系。其中,观念层带有跨学科特点和超文化视野,为深隐范式层面;学统层和方法层... 民族音乐学/音乐民族志方法论可分为观念—思维—策略层、学统—制度—规范层与方法—体验—应用层三个层面,可大体归属并对应于“学术、学科、话语”三大体系。其中,观念层带有跨学科特点和超文化视野,为深隐范式层面;学统层和方法层更带有本学科视角和个体文化视野,为显表范式层面。在音乐民族志方法层,通过“学科实践”或“中国实践”产生、形成的“学科经验”“中国经验”乃至“中国范式”,无不获益于“观念—思维—策略层”学科方法论的引领和指导。21世纪以来,音乐民族志的研究思路产生了如下两方面明显的拓展:其一,在研究策略上,出现了由侧重定点个案课题研究转向关注多点比较研究以及同时兼顾共时与历时、空间与时间等时空交互关系和专注空间内部关系等不同的发展趋向;其二,在研究方法上更加重视去观察音乐文化施加于社会个体的内化、外化与客体化的社会化过程以及对象性(或实践性、演绎性)视角层面与归属性(或归纳性、理论性)视角层面的互动与交合。在此模式分析系统中,包含了“历时、共时、隐喻”(音乐学)、“时间、空间、隐喻”(民族音乐学)、“文化、社会、隐喻”(音乐民族志)和“模式、变体、隐喻”(音乐文化本位模式分析法)四个梯状次级分析方法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民族志 “组合、聚合、隐喻”三维结构分析系统 文化空间与社会空间 音乐文化本位模式分析法
下载PDF
国家意识与民间文化的传承——《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导言 被引量:11
4
作者 郑振满 陈春声 《开放时代》 2001年第10期62-67,共6页
本文通过对民间信仰和祭祀习俗的探讨,理解蕴含于仪式行为和周期性节日活动背后关于宇宙、时间、生命和超自然力量等问题的观念,从而认识潜伏于普通百姓日常行为之下的有关“世界观”的看法。作者的研究。对中国社会的内在秩序和运行“... 本文通过对民间信仰和祭祀习俗的探讨,理解蕴含于仪式行为和周期性节日活动背后关于宇宙、时间、生命和超自然力量等问题的观念,从而认识潜伏于普通百姓日常行为之下的有关“世界观”的看法。作者的研究。对中国社会的内在秩序和运行“法则”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 国家意识 民间文化 祭祀习俗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椭圆”文明圈:中华民族共同体社会结构的一种解释
5
作者 常宝 《前沿》 2023年第4期49-56,75,共9页
“圆”是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基本形态之一,“椭圆”是“圆”的一种类型,具有整体对称性、动态协调性、多元一体性、差异融合性等诸多属性,可以借用“椭圆”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征来认识、想象、解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演变的地理和社会... “圆”是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基本形态之一,“椭圆”是“圆”的一种类型,具有整体对称性、动态协调性、多元一体性、差异融合性等诸多属性,可以借用“椭圆”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征来认识、想象、解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演变的地理和社会结构的基本脉络。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宋辽金元、清朝四个历史时期是中华民族四大交融时期,通过核心区形成、中原与四夷的平衡交往、共生对转、新整合的过程和实践,构建了中华民族文明圈的社会结构,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椭圆”文明圈 中华民族 空间与社会结构
原文传递
Social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Urban Public Space Renewal: The Case of Lagarteiro Neighborhood in Oporto
6
作者 Paulo Tormenta Pinto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3年第11期1445-1457,共13页
In 1980, Giancarlo de Carlo wrote in the Perspecta: Yale Journal, "An Architecture of the Participation". Carlo, proposed a sequence of procedures: the problem definition, the solution and the results evaluation, ... In 1980, Giancarlo de Carlo wrote in the Perspecta: Yale Journal, "An Architecture of the Participation". Carlo, proposed a sequence of procedures: the problem definition, the solution and the results evaluation, in all the three steps, the social communities should be integrated in as part of a share and dynamic process. This text corresponds to a new way of understand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social communities in the architecture definition. From de Carlo's text, the main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the results of an intervention in public space renewal of the Lagarteiro neighborhood (in Oporto city) and the relation of this process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resident population. The urban context of Lagarteiro's neighborhood presented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 typical and classic signs of disqual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urban peripheral areas of resettlement. The term "disadvantaged areas" is associated with these areas in urban or peri-urban case, was framed in a specific Portuguese policy, called Initiative Critical Neighborhoods. Being a recent intervention, the renewal of the public space in Lagarteiro is a complete case study that allows comprehending the participation phenomenon in nowadays, at the same time that seduces a reflexion about technical and architectural solutions for "critical" neighborh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IPATION ARCHITECTURE public space Lagarteiro.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