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间空间化”:自然时间、社会时间与精神时间的空间隐喻
1
作者 田宏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5-72,共8页
“时间空间化”是一种隐喻,它借助“空间化”的方式来实现对时间的理解与阐释。“时间空间化”的隐喻方式主要有三种,方位隐喻下的时间空间化、结构隐喻下的时间空间化与本体隐喻下的时间空间化。方位隐喻作用于自然时间,它利用四方之... “时间空间化”是一种隐喻,它借助“空间化”的方式来实现对时间的理解与阐释。“时间空间化”的隐喻方式主要有三种,方位隐喻下的时间空间化、结构隐喻下的时间空间化与本体隐喻下的时间空间化。方位隐喻作用于自然时间,它利用四方之象实现对时间的体验,实现了时间空间化;结构隐喻作用于社会时间,它将物化理论的基本结构嫁接于社会时间,形成了社会时间的空间化;本体隐喻作用于精神时间,它借助本体投射的方法,用空间并置解释绵延时间,用核心意象投射主体认知,实现了精神时间的空间化。不同的“时间空间化”是自然时间、社会时间和精神时间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呈现。对它的解读有助于促进我们对美学艺术理论的反思,促成理论“中国化”的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空间 隐喻 方位隐喻 结构隐喻 本体隐喻
下载PDF
汉语“时间空间化”的生成与建构
2
作者 田宏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93-98,共6页
汉语空间特质的研究需要加入时间的维度。它并非没有时间,而是将时间“空间化”了,呈现出汉语“时间空间化”的特质:从“象”的角度看,汉语“时间空间化”表现为孕育性时刻的象的建构;从“意”的角度看,它表现为空间并置的隐喻诗性空间... 汉语空间特质的研究需要加入时间的维度。它并非没有时间,而是将时间“空间化”了,呈现出汉语“时间空间化”的特质:从“象”的角度看,汉语“时间空间化”表现为孕育性时刻的象的建构;从“意”的角度看,它表现为空间并置的隐喻诗性空间;从“情”的角度看,它是“现在时”的当下感和超越感。汉语的“时间空间化”与古代诗学形成了逻辑清晰的因果关系。这使得汉语本身天然就具有诗性和艺术性,也是古代诗学能够独步世界文学史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时间空间 隐喻 抒情
下载PDF
图像叙事:空间的时间化 被引量:223
3
作者 龙迪勇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9-53,共15页
如今,有关各类图像研究或者宣称"图像转向"、"图像时代"到来的文章越来越多,但很少有涉及图像叙事的理论文章,本文试图弥补这一缺陷。本文首先论述了图像的空间性与时间性,接下来对图像叙事的本质做出了探讨,认为... 如今,有关各类图像研究或者宣称"图像转向"、"图像时代"到来的文章越来越多,但很少有涉及图像叙事的理论文章,本文试图弥补这一缺陷。本文首先论述了图像的空间性与时间性,接下来对图像叙事的本质做出了探讨,认为图像叙事的本质是空间的时间化,即把空间化、去语境化的图像重新纳入到时间的进程之中,以恢复或重建其语境。最后,本文概括出了单幅图像叙事的三种模式:单一场景叙述、纲要式叙述与循环式叙述,并对每种模式的特点及其运作机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叙事 空间时间 单一场景叙述 纲要式叙述 循环式叙述
下载PDF
时间空间化概念隐喻认知研究新探 被引量:7
4
作者 陈仁凯 王晶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6,共7页
本文通过构建时间运动依赖性隐喻和主体运动依赖性隐喻,将过去时间空间化隐喻研究中的观察者等同于本理论框架中的认知主体或者具体事件的参与者,分析他们在时间本质认知过程中的不同地位和功能,避免传统研究中所提出的A-/B-序列区分,... 本文通过构建时间运动依赖性隐喻和主体运动依赖性隐喻,将过去时间空间化隐喻研究中的观察者等同于本理论框架中的认知主体或者具体事件的参与者,分析他们在时间本质认知过程中的不同地位和功能,避免传统研究中所提出的A-/B-序列区分,大大简化了时间空间化隐喻系统,同时阐释自然语言中有关时间的前-后空间关系形成过程,提出对时间本质的认识已由原来不同隐喻模型的选择转变为二级参考框架中不同参照物的选择,从而使我们对时间概念的本质及其形成过程有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运动依赖性隐喻 主体运动依赖性隐喻 时间空间概念隐喻 参考框架
下载PDF
空间的时间化:建构文本双重语法的策略——论王蒙小说的时间与空间形式 被引量:1
5
作者 金鑫 郭宝亮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28-132,共5页
空间时间化是王蒙小说的时间与空间形式的主要特征."在路上"、"两代人并置"、"循环式历史情景"等时空体形式是空间时间化的具体表现方式.由于空间时间化,王蒙建构了文本的双重语法,而这一语法的深层文化... 空间时间化是王蒙小说的时间与空间形式的主要特征."在路上"、"两代人并置"、"循环式历史情景"等时空体形式是空间时间化的具体表现方式.由于空间时间化,王蒙建构了文本的双重语法,而这一语法的深层文化涵蕴则是历史的断裂,空间时间化是王蒙试图弥合断裂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空间时间 时空体 断裂
下载PDF
别现代:时间的空间化与美学的功能 被引量:34
6
作者 王建疆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共5页
不同于西方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断代式发展,当下中国社会是现代、前现代和后现代共处,即别现代。别现代是时间的空间化,这导致了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和谐共谋与对立冲突,构成了别现代的多元并存、和谐共谋、内在张力、对立冲突、... 不同于西方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断代式发展,当下中国社会是现代、前现代和后现代共处,即别现代。别现代是时间的空间化,这导致了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和谐共谋与对立冲突,构成了别现代的多元并存、和谐共谋、内在张力、对立冲突、多变量及难以预测等属性。别现代来自对中国社会形态和历史阶段的概括,是一种中国的空间理论。现代、前现代、后现代既和谐共谋又内在分裂的结构功能和矛盾运动以及主导性力量的出现,构成了别现代的阶段性特征,这就是和谐共谋期、对立冲突期、和谐与冲突交织期、自我更新超越期。而在对立冲突期,中国式的冷幽默具有调节社会的美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现代 时间空间 和谐共谋 对立冲突 更新超越 美学的功能
下载PDF
时间概念空间化的认知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卢卫中 郝文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18-23,共6页
时间概念空间化的相关研究认为,隐喻是这一现象背后的唯一内在认知机制。本文认为,作用于时间概念空间化的认知机制除了隐喻机制之外,还有转喻机制和隐转喻协同机制。本研究表明,时间的空间化并不完全等同于时间的空间隐喻化;在某些情况... 时间概念空间化的相关研究认为,隐喻是这一现象背后的唯一内在认知机制。本文认为,作用于时间概念空间化的认知机制除了隐喻机制之外,还有转喻机制和隐转喻协同机制。本研究表明,时间的空间化并不完全等同于时间的空间隐喻化;在某些情况下,转喻认知机制不仅可以单独作用于时间的空间化过程,而且还可以协同隐喻机制,共同作用于此过程,从而使时间概念获得空间意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空间 隐喻 转喻 认知机制
下载PDF
路桥、水井与土地庙:一个苗寨的时间空间化与权力展演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君 李曼曼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8年第1期57-62,共6页
运用"时间空间化"这一概念,通过对一个苗寨内物质性空间的分析,揭示出时间的不断叠加和累积对于不同房族的现世居民的隐性心理影响,从而间接影响村落内权力结构。从乡村空间内遗存的具有代表性的"物化历史"事物—... 运用"时间空间化"这一概念,通过对一个苗寨内物质性空间的分析,揭示出时间的不断叠加和累积对于不同房族的现世居民的隐性心理影响,从而间接影响村落内权力结构。从乡村空间内遗存的具有代表性的"物化历史"事物——路、桥、水井和土地庙等,展现苗寨内不同房族的人们如何看待这些历史遗存,并如何利用这些历史遗存展开微妙权力展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 时间空间 房族 权力展演
下载PDF
宗白华论中国艺术的基本象征物:时间化的空间意识 被引量:5
9
作者 时宏宇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7-90,共4页
宗白华对中国艺术的空间意识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周易》和道家的思想中为其寻找文化的根源,认为《周易》的宇宙时空观和道家的空间意识是中国艺术时间化的空间观的根据,分析了中国绘画、书法、建筑等的空间意识,阐释了中国艺术的空间意... 宗白华对中国艺术的空间意识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周易》和道家的思想中为其寻找文化的根源,认为《周易》的宇宙时空观和道家的空间意识是中国艺术时间化的空间观的根据,分析了中国绘画、书法、建筑等的空间意识,阐释了中国艺术的空间意识是一种时间化的空间意识,这也正是中国艺术的基本象征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基本象征物 时间空间意识 生命 中国艺术
下载PDF
英汉时间隐喻空间化认知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梅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5期17-22,共6页
隐喻是英语和汉语中表达时间概念的重要手段。莱考夫提出的"时间流逝是运动"隐喻中,水平层面的"时间在动"和"自我在动"两个系统不仅存在于英语,同样也存在于汉语。在垂直层面上,汉语使用"上——下&q... 隐喻是英语和汉语中表达时间概念的重要手段。莱考夫提出的"时间流逝是运动"隐喻中,水平层面的"时间在动"和"自我在动"两个系统不仅存在于英语,同样也存在于汉语。在垂直层面上,汉语使用"上——下"空间隐喻模式表征时间概念的频率远高于英语。尽管如此,英汉语在使用空间概念理解和阐释时间方面共性远大于差异,说明时间的空间隐喻性思维在二者中具有普遍性及跨文化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时间隐喻空间 英汉对比
下载PDF
“时间空间化”批评术语辨异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聪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03-109,共7页
“时间空间化”这一批评术语为各类研究者所使用,但他们的理论来源与所指意义各不相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詹姆逊针对后现代社会时间体验的扁平化与空间化现象,提出“时间空间化”概念用来揭示后现代文化弊病以及对历史意识缺席... “时间空间化”这一批评术语为各类研究者所使用,但他们的理论来源与所指意义各不相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詹姆逊针对后现代社会时间体验的扁平化与空间化现象,提出“时间空间化”概念用来揭示后现代文化弊病以及对历史意识缺席的批判。第二,“时间空间化”是王建疆立足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建构的“别现代主义”美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涉一种杂糅共谋且有待超越的当代社会发展形态并兼有理论自觉意味。第三,“空间时间化”作为与“时间空间化”相对应的概念在叙事研究的批评絮语中创生,被借以描述一种独特的现代空间审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空间 詹姆逊 别现代主义美学 空间时间
下载PDF
纳博科夫——让时间驻足的“魔法师”——论纳博科夫小说《魔法师》中空间化的时间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灿 《中外企业家》 2016年第7Z期248-249,共2页
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以其先锋色彩的叙事手法,别具一格的故事结构以及丰富炫目、耐人寻味的细节刻画而闻名世界文坛,其流传最广的代表作《洛丽塔》更是饱受热议。热衷于纳博科夫的评论家们往往惊叹于他作品中深刻的时... 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以其先锋色彩的叙事手法,别具一格的故事结构以及丰富炫目、耐人寻味的细节刻画而闻名世界文坛,其流传最广的代表作《洛丽塔》更是饱受热议。热衷于纳博科夫的评论家们往往惊叹于他作品中深刻的时间意识,而发轫于20世纪末的文学批评领域的空间转向则呈现给了批评家和读者一个研读纳博科夫作品的全新视角——空间叙事视阈下的空间化的时间。短篇小说《魔法师》即是这样一部充分体现纳博科夫空间化叙事风格的作品。在这部蕴含了《洛丽塔》创作思绪的小说中,作者打破了线性的时间流动,将作为恋童癖者的男主人公的心理与记忆刻画得细致入微,在过去与现在的交织下展现了作家对人伦道德、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思考。小说的叙事风格完美体现了纳氏空间化的时间叙事思想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记忆的魔毯"和"玻璃小球中的彩色螺旋",需读者在对小说的反复研读和前后参照即空间化阅读中才能勾勒出作者所要呈现的完整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魔法师 空间时间 空间阅读
下载PDF
空间化的时间——评剧本《依旧安吉拉》
13
作者 叶宁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I0021-I0024,共4页
如何表达无形的时间,似乎是一个物理学的问题。而从文学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一命题的表现又是十分丰富和多元的。在戏剧这门空间艺术中,如何将时间诠释,向来是剧作家们不断挑战的话题。
关键词 空间时间 艺术的角度 物理学 戏剧 剧作家
下载PDF
“空间时间化”:儒家空间意识的意义悖论和诗性惆怅
14
作者 田宏宇 《枣庄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9,共9页
儒家空间意识的“空间时间化”着重体现为自然空间的时间化、生命空间的时间化和审美空间的时间化。其中,自然空间的时间化是儒家空间意识的理论基础,它表现为整体性和动态性并存,以及气态性和链条性共在;生命空间的时间化由前者推演而... 儒家空间意识的“空间时间化”着重体现为自然空间的时间化、生命空间的时间化和审美空间的时间化。其中,自然空间的时间化是儒家空间意识的理论基础,它表现为整体性和动态性并存,以及气态性和链条性共在;生命空间的时间化由前者推演而来,生命空间因为面临终结性,所以用规避、咏而归和价更高的方式维持着它的整体性,却因为意义本身的矛盾性陷入了意义悖论之中;当生命空间转向审美空间时,它一方面开辟了审美空间的大自在和大通畅,另一方面却因理性干预而陷入诗性惆怅,失却了真正的性情。儒家的“空间时间化”决定了其思想的统一性和矛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时间 儒家空间意识 自然空间 生命空间 审美空间
下载PDF
“时间空间化”概念溯源和美学探究
15
作者 田宏宇 孙宏新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80-84,共5页
“时间空间化”作为研究对象,目前研究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批判和肯定)的理解方向。两种冲突观念的背后反映了目前学术界对“时间空间化”的概念缺少具体的理论溯源。文章从东西方理论角度进行概念溯源发现,西方的“时间空间化”是人... “时间空间化”作为研究对象,目前研究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批判和肯定)的理解方向。两种冲突观念的背后反映了目前学术界对“时间空间化”的概念缺少具体的理论溯源。文章从东西方理论角度进行概念溯源发现,西方的“时间空间化”是人工空间对时间的改造和重塑,是导致城市生活图像模式和物化模式的渊源;而中国的“时间空间化”是自然空间对时间的修补和敞开,是回归和理解田园生活的重要关键。重新探索“时间空间化”过程,可以为推动城市生活的审美化进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空间 概念溯源 美学探究
下载PDF
时间空间化中的荒诞喜剧的文艺理论建构——以中国系列电影《唐人街探案》为例
16
作者 常珺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2年第7期133-136,共4页
时间空间化的荒诞喜剧是指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等物质基础和意识形态相互交融形成具有别现代特征的荒诞喜剧。时间空间化中的荒诞喜剧的文艺理论建构以中国系列电影《唐人街探案》为例,从其外部特征表现出混搭的别现代风、时间空间化... 时间空间化的荒诞喜剧是指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等物质基础和意识形态相互交融形成具有别现代特征的荒诞喜剧。时间空间化中的荒诞喜剧的文艺理论建构以中国系列电影《唐人街探案》为例,从其外部特征表现出混搭的别现代风、时间空间化的荒诞喜剧的内在特征以及对时间空间化荒诞喜剧的反思等多个方面对时间空间化中的荒诞喜剧进行建构,时间空间化的荒诞喜剧表现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现实与想象等不同异质文化和思想的混搭上,这是一种时空融合的开放多元的全球化文化形式。时间空间化的深层内涵呈现为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多重复杂关系,这一空间并不是静止不动封闭的空间,而是一个矛盾不断冲突又转换的动态空间。从时间空间化这一理论出发对《唐人街探案》这一独特艺术空间进行探讨,有助于丰富和发展中国当下的文艺创作和影视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现代 时间空间 荒诞喜剧 唐人街探案
下载PDF
大众文化的时间困境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力 蒋云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6-81,共6页
科学的兴起和主体的张扬,瓦解了信仰的基础,时间危机随即产生。作为大众精神食粮的大众文化,为了舒解普世人群的压力,通过对“现在”的神化、将时间空间化、遗忘人类整体性时间的三种策略,来消解和遗忘时间,它也因而充当了现代“... 科学的兴起和主体的张扬,瓦解了信仰的基础,时间危机随即产生。作为大众精神食粮的大众文化,为了舒解普世人群的压力,通过对“现在”的神化、将时间空间化、遗忘人类整体性时间的三种策略,来消解和遗忘时间,它也因而充当了现代“宗教”的角色。“现在”成了大众躲避危机、消费欲望与进行末世狂欢的场所。大众文化试图通过反时间来克服时间的危机,最终将人类推入时间的深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危机 大众文 现在 时间空间 人类整体性时间 时间深渊
下载PDF
刹那空间的后情感魅影——试论当代都市小说的影像化叙事倾向及其危机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钱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64-168,共5页
作为"视觉文化"历史图式中文学突围的现实策略,小说创作中的影像化叙事开始全面渗入当代都市书写之中。这样的小说具备鲜明的镜头感,将一个个瞬间的、现时的、片段的空间画面呈现于读者眼前,迎合了当下读者感官化、惰性的审... 作为"视觉文化"历史图式中文学突围的现实策略,小说创作中的影像化叙事开始全面渗入当代都市书写之中。这样的小说具备鲜明的镜头感,将一个个瞬间的、现时的、片段的空间画面呈现于读者眼前,迎合了当下读者感官化、惰性的审美心理。但在此类叙事文本中,艺术语言的模糊性、多义性、弥散性被淡化,作品的深度想象空间逐渐被类似影像叙事的直接的视觉感知所蚕食,从而遮蔽了读者对现实真正的感受,使其陷入"后情感"而不自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叙事 都市小说 时间空间 后情感
下载PDF
大众文化的时间困境
19
作者 姚力 蒋云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6-81,共6页
科学的兴起和主体的张扬,瓦解了信仰的基础,时间危机随即产生。作为大众精神食粮的大众文化,为了舒解普世人群的压力,通过对“现在”的神化、将时间空间化、遗忘人类整体性时间的三种策略,来消解和遗忘时间,它也因而充当了现代“... 科学的兴起和主体的张扬,瓦解了信仰的基础,时间危机随即产生。作为大众精神食粮的大众文化,为了舒解普世人群的压力,通过对“现在”的神化、将时间空间化、遗忘人类整体性时间的三种策略,来消解和遗忘时间,它也因而充当了现代“宗教”的角色。“现在”成了大众躲避危机、消费欲望与进行未世狂欢的场所。大众文化试图通过反时间来克服时间的危机,最终将人类推入时间的深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危机 大众文 时间空间 整体性时间 时间意识
下载PDF
从牛顿机械时间观的特性探求时间本质问题
20
作者 石艺 《西部学刊》 2023年第3期139-142,共4页
与牛顿经典力学伴生的绝对时间观,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机械时间观,其在现实生活中呈现为测度时间,自出现以来就被沿用至今。但对于机械时间观的特性分析却一直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通过对大量文献的解析和探讨,归纳出机械时间观的特性为:... 与牛顿经典力学伴生的绝对时间观,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机械时间观,其在现实生活中呈现为测度时间,自出现以来就被沿用至今。但对于机械时间观的特性分析却一直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通过对大量文献的解析和探讨,归纳出机械时间观的特性为:与空间、物质相分离的绝对时间,以同质性和可分割性为主要特征的空间化时间,过去现在与未来不作区分的对称化的时间。牛顿的机械时间观虽在科哲发展史上不断地被批判和重塑,但这并不妨碍人们从他的时间观中去窥见时间本质的一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时间 空间化时间 对称性时间 机械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