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行浅山都市空间区的生态因子保护与综合利用探索——以邢台太行山前生态湿地群规划为例
1
作者 韩娇林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1期203-210,共8页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自然资源系统成为规划的重点,尤其是在生态脆弱的北方山林地区。文章通过太行浅山都市空间区生态湿地群规划的实践案例,探索最大限度地保护与综合利用都市空间区的生态因子的同时,实现优化城市布局、扩大环...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自然资源系统成为规划的重点,尤其是在生态脆弱的北方山林地区。文章通过太行浅山都市空间区生态湿地群规划的实践案例,探索最大限度地保护与综合利用都市空间区的生态因子的同时,实现优化城市布局、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以及提升城市区域发展水平的新理念和新方法。通过深入研究太行浅山都市空间区生态湿地群的特点和功能,确定保护性建设的重点区域和方向,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分,设立生态控制区,夯实生态保护基础,合理配置资源,构建以生态优先为导向的邢台地区独特的绿色生态发展模式,并为浅山都市空间区转型发展的空间平台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因子 浅山都市空间区 生态湿地群 生态功能
下载PDF
空间区隔:上海居民文化消费的城乡差异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文明 袁宇阳 《上海城市管理》 2018年第3期56-63,共8页
城乡差异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布迪厄的文化消费理论,对上海城乡文化消费情况展开调查并进行了样本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城乡因素较性别、年龄、收入、职业和受教育水平等因素更能影响居民文化消费的倾向,而且影响深... 城乡差异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布迪厄的文化消费理论,对上海城乡文化消费情况展开调查并进行了样本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城乡因素较性别、年龄、收入、职业和受教育水平等因素更能影响居民文化消费的倾向,而且影响深远;二、城市居民更倾向于正统和准正统范围的文化消费,而农村居民对时尚消费的需求更高;三、地理空间位置区分了城市和农村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审美趣味,分割了城乡文化消费市场,造成了城乡文化差异,而这种区隔可能造成了"隐藏的社会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消费 城乡差异 文化趣味 空间区
下载PDF
空间区隔与边疆治理——以中国边疆贫困和国家扶贫行动探讨为中心 被引量:2
3
作者 罗静 《中国边疆学》 2020年第1期26-39,共14页
本文从中国地理空间的角度审视边疆的贫困成因以及国家扶贫如何作为边疆治理的举措在边疆开展。本文认为地理和气候等自然原因造成了边疆和内陆地区在农耕时代的生产力差异,从而造就了人口密度的"胡焕庸线"分布格局。此格局... 本文从中国地理空间的角度审视边疆的贫困成因以及国家扶贫如何作为边疆治理的举措在边疆开展。本文认为地理和气候等自然原因造成了边疆和内陆地区在农耕时代的生产力差异,从而造就了人口密度的"胡焕庸线"分布格局。此格局对边疆与东部发达区域之间的交通、信息、人才以及各类生产资料的流转和沟通形式阻隔,"胡焕庸线"由此变成了在边疆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空间区隔。空间区隔使得边疆很难依靠自身的内生动力来发展经济和社会生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广大的边疆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的扶贫举措。国家利用行政力量弥合了边疆和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等一系列整合矛盾,消弭了边疆与中心的空间区隔,推动了边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对边疆实施了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治理 扶贫 空间区 国家治理
下载PDF
“阶层的空间化”:青藏高原村落的人群分类与空间区隔 被引量:8
4
作者 邹礼跃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6期75-81,共7页
运用“阶层的空间化”这一概念,对西藏曲村的人群分类和空间区隔现象进行了分析,空间区隔表明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存在着阶序性的社会关系,空间和屠宰户的社会地位息息相关。旧西藏形成的“巴洞公”社区是屠宰户社会地位低下的表征,进而探... 运用“阶层的空间化”这一概念,对西藏曲村的人群分类和空间区隔现象进行了分析,空间区隔表明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存在着阶序性的社会关系,空间和屠宰户的社会地位息息相关。旧西藏形成的“巴洞公”社区是屠宰户社会地位低下的表征,进而探讨了屠宰户空间区隔现象的历史成因和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的空间 屠宰户 人群分类 空间区
下载PDF
形构与消解: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空间区隔
5
作者 崔加忆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5-17,共3页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逐渐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但城市内部空间的区隔却日益明显。表现为由行政规划、社会分层与污名化的引发过程,分别显示了进城农民与城市居民间居住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区隔状态,其背后是作为结构性力量的权力、...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逐渐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但城市内部空间的区隔却日益明显。表现为由行政规划、社会分层与污名化的引发过程,分别显示了进城农民与城市居民间居住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区隔状态,其背后是作为结构性力量的权力、资本与文化的强势操控。实践空间是结构与民众互相构建的开放与包容的空间,深深契合了城乡一体化多种属性空间资源平等的理念,因而能有效消解城市内部的空间区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空间区 实践空间
下载PDF
上海住区空间区位变化特征及其动因机制解析
6
作者 刘芳 《上海城市规划》 2007年第1期19-22,共4页
市场力和行政力是驱动城市住区空间区位变化的主导力量,在上海近年来的城市住区空间发展中,市场力、行政力及其合力作用更是得到了充分表达。结合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新现象、新问题,以“合力说”为理论基础,针对上海住区空间区位变化特征... 市场力和行政力是驱动城市住区空间区位变化的主导力量,在上海近年来的城市住区空间发展中,市场力、行政力及其合力作用更是得到了充分表达。结合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新现象、新问题,以“合力说”为理论基础,针对上海住区空间区位变化特征及其动因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市场力 行政力
下载PDF
基于住教平衡的西安城区小学学区空间评价
7
作者 王侠 吴培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共8页
城市小学学区空间服务水平对促进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住教资源匹配性、通学时空可达性、教育资源可获性”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安主城4区196个小学学区空间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多数学区的住教资源,如住... 城市小学学区空间服务水平对促进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住教资源匹配性、通学时空可达性、教育资源可获性”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安主城4区196个小学学区空间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多数学区的住教资源,如住教人口、通学范围以及生均用地指标等供需不匹配;主城4区小学学区通学可达性整体较好;学区之间优质教育资源空间不均衡,但是各区之间教育质量分异不显著,近一半学区学校建设水平和师资配置不达标。在空间上一环内小学学区空间整体服务水平相对较好。总结了8类学区空间特征,讨论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优化建议,以期为小学学区空间精准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空间评价 住教平衡 小学 西安市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视角下山东省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薄立明 尹力 +2 位作者 魏伟 赵浪 夏俊楠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6,共10页
从主体功能区视角判读国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是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及协调国土空间资源配置的重要抓手。该文以“主体功能”为标尺,运用空间转换矩阵、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分析2000—2020年山东省国... 从主体功能区视角判读国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是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及协调国土空间资源配置的重要抓手。该文以“主体功能”为标尺,运用空间转换矩阵、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分析2000—2020年山东省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山东省城镇空间剧烈扩张、生态空间稳步增加,农业空间大规模缩减,各主体功能区内国土空间格局不断向其主体功能定位演变;②农业空间转城镇、生态空间是山东省主导交叉转换类型,邻近中心城市的农产品主产区中城镇空间大规模退化为农业空间,沿湖沿海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填湖造田”“围海造地”导致“由水转地”演变现象显著;③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受社会经济政策、自然地理交通因素的综合驱动,主体功能区战略、政府财政投入、重大土地工程和第一、二产业发展诉求等因素尤其关键,不同因素对不同类型空间转换的驱动作用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 国土空间规划 空间 空间格局 影响因子 山东省
下载PDF
益阳市“三区空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9
作者 颜紫科 刘唱唱 +1 位作者 向云波 邓楚雄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0,共7页
揭示国土空间变化的规律及其生态响应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重要基础。以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益阳市为例,基于2000,2010和2018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三区空间”(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分类体系,采用转移矩阵、生态... 揭示国土空间变化的规律及其生态响应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重要基础。以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益阳市为例,基于2000,2010和2018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三区空间”(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分类体系,采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贡献率方法分析“三区空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益阳市生态空间波动减少,城镇空间持续增加,呈“核心+点状”空间扩张特征,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补偿生态空间的趋势增加;(2)生态环境指数呈“L”型变化特征,与“三区空间”的数量变化特征基本一致,生态环境质量呈现由西南的山地、丘岗向东北平湖梯次递减的空间分异特征;(3)耕地转化成林地、水域转化为未利用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导因素,生态环境退化的主导因素是林地转建设用地和林地转耕地,次要因素是耕地转建设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空间 生态环境效应 生态质量 益阳市
下载PDF
秦巴山区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10
作者 尹力 魏伟 +2 位作者 薄立明 张轲 夏俊楠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93,共16页
[目的]科学认知秦巴山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的时空演化过程与形成机理,是助力全国空间发展格局统筹协调和推动中西部崛起的关键,更是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方法]基于空间转移矩阵、地形位分析和随机森林回归等方法... [目的]科学认知秦巴山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的时空演化过程与形成机理,是助力全国空间发展格局统筹协调和推动中西部崛起的关键,更是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方法]基于空间转移矩阵、地形位分析和随机森林回归等方法,从“格局规模―地形位置”2个维度切入,研究2000-2020年间秦巴山区国土空间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1)近20年秦巴山区城镇剧烈扩张、农业和生态空间持续缩减,占比58.33%的县区人口减少的同时城镇用地依然呈扩张态势,“人口总量―城镇规模”出现严重两极分化;(2)城镇、农业空间“上山爬坡”、生态空间“下谷”现象明显,新增城镇和农业空间平均上移1~2个地形位,下游丹江口水库坝体加高工程对山区整体国土空间分布梯度产生显著影响;(3)“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动态调整置换是秦巴山区主导转换类型,财政支出的影响作用最为显著;农业空间是新增城镇的主要来源,同时秦巴山区城镇退化为农业、生态空间的规模显著;(4)国土开发政策、山地地形属性、交通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制约影响秦巴山区国土空间演化结果,各类型因素在不同转换方向上的作用强度和显著因子数量有明显差异。[结论]推动新增城镇向重点开发区集中,科学引导农业和生态空间顺应地形梯度布局,慎重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整体谋划区域“三区三线”布局,将对秦巴山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起到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空间 时空格局 地形梯度 驱动机制 秦巴山
下载PDF
住区老幼代际共享公共活动空间营造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若干典型住区为例
11
作者 张鹏 徐晓燕 《住宅产业》 2024年第8期51-54,共4页
当前,我国一老一小问题逐渐凸显,现有的住区公共空间忽视了老幼群体共同使用的活动需求。本文从住区老幼人群的时空行为出发,通过调研不同时期住区老幼人群在住区公共空间的代际交往行为,并从中分析老幼代际行为的类型特征和时空规律,... 当前,我国一老一小问题逐渐凸显,现有的住区公共空间忽视了老幼群体共同使用的活动需求。本文从住区老幼人群的时空行为出发,通过调研不同时期住区老幼人群在住区公共空间的代际交往行为,并从中分析老幼代际行为的类型特征和时空规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尝试构建住区公共空间老幼代际共享策略,旨在打造一个能促进两者代际共享的公共活动空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和儿童 代际共享 公共空间
下载PDF
浅谈极区空间物理学的科学革命
12
作者 宋璞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3,共4页
极区空间物理学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剖析南北两极的热层、电离层和磁层的耦合问题。本文简明扼要地描述了极区空间物理学的一场革命——即理论框架的革新。这场科学革命是用磁流体力学理论取代电机工程理论,目前进行得比较缓慢,但将在... 极区空间物理学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剖析南北两极的热层、电离层和磁层的耦合问题。本文简明扼要地描述了极区空间物理学的一场革命——即理论框架的革新。这场科学革命是用磁流体力学理论取代电机工程理论,目前进行得比较缓慢,但将在今后的30~50年彻底改变人们对于热层-电离层-磁层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层-电离层-磁层耦合 磁流体力学理论 电机工程理论 磁层亚暴 场向电流 空间物理学
下载PDF
住区临街边界空间的友好性研究--北京市展览路片区住区为例
13
作者 吴海宁 欧阳文 《华中建筑》 2024年第4期50-55,共6页
高密度城市的宜居性在规划设计领域成为现实困境,尤其是活力水平、可步行性和日常服务接入等方面。该文分析住区临街边界的属性及价值,提出住区临街友好边界的实现策略。结合调研展览路片区住区临街边界的现状分析,用类型学的方式对住... 高密度城市的宜居性在规划设计领域成为现实困境,尤其是活力水平、可步行性和日常服务接入等方面。该文分析住区临街边界的属性及价值,提出住区临街友好边界的实现策略。结合调研展览路片区住区临街边界的现状分析,用类型学的方式对住区临街边界衔接方式及边界空间形态进行归纳分类,初步筛选出具有潜力的友好边界。该方法使封闭式城市街道向友好街区转变,为边界公共空间开发利用和更新改造实践提供新模式与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空间 临街边界空间 友好性
下载PDF
利用瞬变电磁法测深采空区及破碎带空间位置
14
作者 赵英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21-24,共4页
通过地质调查、收集资料;确定勘查范围;合理布置勘探线;收集勘查区内围岩和矿体的电阻率;选择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备装置;确定发射线框和发射电流;基于该矿区地电阻率数值大小和勘探深度的要求;选择最佳发射频率进行噪音、频率、叠加次... 通过地质调查、收集资料;确定勘查范围;合理布置勘探线;收集勘查区内围岩和矿体的电阻率;选择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备装置;确定发射线框和发射电流;基于该矿区地电阻率数值大小和勘探深度的要求;选择最佳发射频率进行噪音、频率、叠加次数的测试;满足分辨率、数据质量、压制干扰和探测深度等的基本要求;然后利用瞬变电磁测量方法;严格按照物化探测量规范要求;科学合理布设野外测点和测网;对勘查区内地质体电阻率进行综合测定后;获取实验数据值;然后进行误差计算;得到矿体和围岩视电阻率差异;将采集得到的数据用软件进一步计算机处理并解析;按照比例尺绘制视电阻反演率断面图;对井下瞬变电磁勘测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后;根据不同岩性地电特征的差异使用由暖到冷的色阶填充等值线区域;可对采空区、破碎带、塌陷区和巷道空间位置等稳定性进行深入分析推测;为金属地下矿山下一步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提供物探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测深 测线布设 地质体导电性 视电阻率 采空 破碎带 塌陷空间位置
下载PDF
空间理论视角下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的结构困境与治理逻辑——以G省S社区为个案 被引量:5
15
作者 付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9-57,共9页
以G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S社区为个案,基于空间理论构建“空间分异-空间解构-空间区隔-空间赋权”的分析框架,探究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空间变迁导致的结构困境及治理逻辑。研究发现: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居民的空间分异,使其原有的物理、社会、... 以G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S社区为个案,基于空间理论构建“空间分异-空间解构-空间区隔-空间赋权”的分析框架,探究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空间变迁导致的结构困境及治理逻辑。研究发现: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居民的空间分异,使其原有的物理、社会、精神和治理空间解构,并催生新的空间区隔,使空间结构从血缘熟悉体到地缘陌生体转变,制约着安置社区共同体秩序的形成;应通过空间结构-空间关系-空间实践-空间发展的多重空间赋能逻辑,挖掘、整合和激活居民空间场域中的潜在动力,赋予空间流变基础上生产的物理、社会、精神和治理空间内在能量,化解易地安置社区共同体障碍并助力基层治理共同体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搬迁 空间解构 空间区 空间赋能 治理逻辑 共同体
下载PDF
东北地区“三区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9
16
作者 魏伟 尹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4-336,共13页
采用空间转移矩阵、景观格局分析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量变–形变”两个维度切入,研究2000—2020年东北地区“三区空间”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近20 a东北地区城镇空间剧烈扩张的同时常住人口不断减少,中小城镇... 采用空间转移矩阵、景观格局分析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量变–形变”两个维度切入,研究2000—2020年东北地区“三区空间”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近20 a东北地区城镇空间剧烈扩张的同时常住人口不断减少,中小城镇“人口-土地”失衡问题显著;农业空间、生态空间规模有所减少;(2)农业空间是城镇扩张的主要来源,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中农业空间流失严重;“生态-农业”空间的相互交叉转换现象明显,集中发生在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3)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内景观破碎化、异质化趋势明显,农产品主产区中农业空间作为优势类型的地位下降,重点生态功能区景观格局变化不明显;(4)国土开发政策是东北“三区空间”演化的关键驱动力;地理基础条件是基本动力,对形态变化的驱动作用更强;社会经济条件是重要驱动力,对交叉转换规模的作用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东北全面振兴 主体功能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体力活动促进视角下住区开放空间公共设施适老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贺轩 赵孜冉 +1 位作者 熊颖慧 高翔 《新建筑》 2023年第5期126-131,共6页
实现“积极老龄化”是目前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新挑战,住区开放空间作为大多数老年人的主要体力活动场地,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建设重点。选取江西省丰城市6个住区为样本,通过实地勘察法、行为注记法,对住区开放空间公共设施及老年人体力活... 实现“积极老龄化”是目前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新挑战,住区开放空间作为大多数老年人的主要体力活动场地,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建设重点。选取江西省丰城市6个住区为样本,通过实地勘察法、行为注记法,对住区开放空间公共设施及老年人体力活动特征进行研究,并运用SPSS相关性分析,探索两者之间的关联规律。结果表明:住区绿化环境、公共设施规模,以及开放空间单元形态、可达性与围合性,是影响老年人体力活动的关键因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优化建议,为住区开放空间及其公共设施的适老规划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策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力活动 开放空间 公共设施 适老化
下载PDF
基于儿童敏感期的住区亲子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策略探究
18
作者 李丽媛 李杨丹 《设计》 2023年第24期134-137,共4页
文章以儿童敏感期理论为基础,打造多元化、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住区亲子公共空间。分析现阶段住区亲子公共空间现状和问题。将儿童敏感期概念引入亲子空间设计中,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敏感期的心理及行为特征,总结儿童敏感期对住区亲... 文章以儿童敏感期理论为基础,打造多元化、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住区亲子公共空间。分析现阶段住区亲子公共空间现状和问题。将儿童敏感期概念引入亲子空间设计中,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敏感期的心理及行为特征,总结儿童敏感期对住区亲子公共空间设计的需求。提出相应设计原则和优化策略。为亲子提供趣味性、多样化的互动环境,增进亲子之间情感关系,同时让敏感期儿童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敏感期 亲子互动 公共空间 景观 设计策略
下载PDF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小区空间布局形态对能耗的影响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19
作者 周波 廖元培 +1 位作者 周玥姮 冯田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23年第3期80-88,共9页
居住能耗不仅与建筑单体设计相关,与小区布局、群体组织形态同样关系密切。为研究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小区空间形态与能耗的关系,以成都市44个居住小区为例,基于4个居住小区空间形态类型、12个居住小区内外形态指标及居住小区能耗软件模拟... 居住能耗不仅与建筑单体设计相关,与小区布局、群体组织形态同样关系密切。为研究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小区空间形态与能耗的关系,以成都市44个居住小区为例,基于4个居住小区空间形态类型、12个居住小区内外形态指标及居住小区能耗软件模拟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居住小区空间形态对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点式、行列式小区能耗较低;居住小区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平均楼层等10个指标会影响小区的制热、制冷能耗,其中,容积率、平均楼层、周边建筑与小区高度比、街道与小区宽高比等4个指标尤为显著。据此,从节能减排视角提出了居住小区空间形态优化策略,以不断推动城市低碳居住小区的建设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形态 能耗模拟 相关性分析 低碳住
下载PDF
住区绿地空间恢复性特征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路径与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杉 舒平 汪丽君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19,共9页
具有恢复性的各类城市绿地空间可以对老年人心理健康起到促进作用,对于住区绿地空间,老年人主观感知的恢复性特征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促进路径与效应还未得到充分探索。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老年人主观感知的空间恢复性特征;选取心理恢复... 具有恢复性的各类城市绿地空间可以对老年人心理健康起到促进作用,对于住区绿地空间,老年人主观感知的恢复性特征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促进路径与效应还未得到充分探索。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老年人主观感知的空间恢复性特征;选取心理恢复得分作为因变量,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解析不同维度主观感知的空间恢复性特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路径与路径效应。研究发现:(1)老年人主观感知的住区绿地空间恢复性特征包括景色优美、微气候舒适、设施易用、安全可达与熟悉依恋;(2)住区绿地空间微气候舒适特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促进路径效应最强;(3)健康行为强度发挥重要中介效应,其中,相比较于社交活动强度,体力活动强度的正向作用效应也更为显著。最后,对提升住区绿地空间适老健康品质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空间 恢复性特征 主观感知 老年人心理健康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