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产性服务业和工业空间协同集聚对中国工业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孙鹏博 葛力铭 杨晨 《环境经济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1-28,共28页
有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工业空间协同集聚是实现区域协调治理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构造了考虑上下游投入产出关联的空间协同集聚指数,并使用城市碳排放数据以及改进山脉指数和地理中心度两个工具变量,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 有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工业空间协同集聚是实现区域协调治理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构造了考虑上下游投入产出关联的空间协同集聚指数,并使用城市碳排放数据以及改进山脉指数和地理中心度两个工具变量,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空间协同集聚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和工业空间协同集聚与工业碳排放呈现倒“U”型关系,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使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此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空间协同集聚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实现了降低要素错配、提升技术创新和推动工业升级从而降低工业碳排放的作用,并且空间协同集聚也是现有碳减排政策发挥效用的关键路径;基于适宜性空间协同集聚视角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推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的模式能够释放出空间协同集聚的减排潜力;同时,扩大对外开放和推动市场化改革、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是未来通过产业空间协同集聚实现工业碳减排的重要抓手。本文丰富了产业空间协同集聚与碳排放的相关文献,为在新发展格局下通过协调生产性服务业和工业发展实现“3060”目标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协同集聚 工业碳减排 投入产出关联 适宜性空间协同集聚
下载PDF
基于集聚外部性理论的制造业与物流业空间协同集聚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建奇 《物流技术》 2017年第11期44-49,共6页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传统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及经济政策三个方面影响因素实证广东省及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空间协同集聚的形成机理,实证结果发现"两业"的集聚增长都会促进对方的集聚,而"两业"...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传统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及经济政策三个方面影响因素实证广东省及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空间协同集聚的形成机理,实证结果发现"两业"的集聚增长都会促进对方的集聚,而"两业"协同集聚彼此关联的程度在省域范围内明显小于珠三角地区。物流服务外包率增长对广东及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集聚都具有明显的正效应。消费者相对购买力对广东省域范围内的"两业"集聚具有明显正向效应,但这种效应只在珠三角地区物流业集聚中存在,而在制造业的集聚中则不明显。人力资本优势对全省范围的制造业集聚作用不显著,而对物流业集聚存在明显的正向效应,但这种效应在珠三角地区的集聚中并不显著。交通和通讯网络条件的改善能促进两个产业的空间集聚,但这对珠三角地区来说作用不明显。对外开放对产业空间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政府参与对产业集聚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传统经济地理影响因素-沿海与沿江城市的地理区位条件对广东省域范围的产业协同集聚作用不明显,而在珠三角地域则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外部性 制造业 物流业 空间协同集聚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机理和特征分析——以辽宁为例
3
作者 刘利超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6-20,共5页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对一个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机理,量化分析辽宁省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度和空间协同集聚度,结果显示两个产业在大连和沈阳两个有明显集聚现象...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对一个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机理,量化分析辽宁省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度和空间协同集聚度,结果显示两个产业在大连和沈阳两个有明显集聚现象,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产业关联度较强,但只有信息技术服务业和制造业空间协同集聚程度较高,应该优化辽宁省内产业布局,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空间协同集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