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拉理论在分析地理空间变动类问题中的运用探究
1
作者 李跃进 《地理教育》 2023年第7期56-61,共6页
高考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材料选取新颖典型,考查角度灵活多样,题目设问千变万化,因此,思维建模有助于学生跳出“题海”,从容应对不同类型的考试题目。推拉理论是解释人口迁移原因的重要理论,运用该理论可有效分析人口迁... 高考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材料选取新颖典型,考查角度灵活多样,题目设问千变万化,因此,思维建模有助于学生跳出“题海”,从容应对不同类型的考试题目。推拉理论是解释人口迁移原因的重要理论,运用该理论可有效分析人口迁移及其类似的空间变动类问题。从人口迁移、旅游活动、动物迁徙、资源跨区域调配、产业转移与国际合作六个方面,阐述运用推拉理论分析空间变动类问题的方法。推拉理论的运用实质是一种思维建模,对分析空间变动类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拉理论 空间变动 人口迁移 地理教学
下载PDF
1990年代以来中国人才分布的空间变动分析 被引量:45
2
作者 姜怀宇 徐效坡 李铁立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2-706,共5页
采用定性分析与GIS、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和路径分析等定量手段相结合,对1990年代以来中国人才分布的空间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基本结论是:在研究时段内人才分布的空间格局发生了根本转变... 采用定性分析与GIS、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和路径分析等定量手段相结合,对1990年代以来中国人才分布的空间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基本结论是:在研究时段内人才分布的空间格局发生了根本转变,分布重心由北方内陆地区向东南沿海地区转移。区域人才密度的相对变动主要受到城市化和区域高等教育培养能力的影响;制度和政策对人才分布的影响也比较明显;高工资对人才具有吸引作用;自然环境对人才分布有间接作用。人才对区域经济具有相当程度的直接影响;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它对区域经济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吸引人才间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教育对经济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人才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体现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 相对增长速度 空间变动 城市化
下载PDF
2000~2010年南京都市区人口空间变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曾文 张小林 +1 位作者 向梨丽 王亚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89,共9页
利用南京市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南京都市区2000~2010年人口空间变动及其规律。研究发现,1 10 a间南京都市区各地域人口均呈现增长态势,近郊区成为人口增长最为剧烈的区域;人口重心逐渐向南移动,同时人口分布的核心区域有向... 利用南京市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南京都市区2000~2010年人口空间变动及其规律。研究发现,1 10 a间南京都市区各地域人口均呈现增长态势,近郊区成为人口增长最为剧烈的区域;人口重心逐渐向南移动,同时人口分布的核心区域有向内收敛的趋势。2根据测定系数、F检验与图像分析的综合判断,对数正态模型能够较好拟合人口分布的单核心结构,两年份曲线的变化表明郊区化的主体仍然是近郊区,尚未发展到远郊化的程度。多核心模型的拟合表明南京都市区已初步形成多核心结构,且主中心对人口仍具有强大吸引力;而多核心与单核心模型同时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说明多核心结构尚未发育成熟。3南京都市区人口分布的空间异质性越来越高,人口分布趋于复杂,表明都市区正在向更加高级的阶段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空间变动 郊区化 南京都市区
下载PDF
城市化阶段和大城市地区不同区域人口空间变动——以上海静安区、浦东新区和南汇区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任远 张放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39,共5页
在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大城市的不同区域人口变动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研究根据20多年历时性数据的动态分析,对上海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在人口总量、迁移强度和迁移方向的不同特点进行定量研究和比较研究。在1992年前后,上海的郊... 在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大城市的不同区域人口变动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研究根据20多年历时性数据的动态分析,对上海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在人口总量、迁移强度和迁移方向的不同特点进行定量研究和比较研究。在1992年前后,上海的郊区化历程才正式开始,当前上海正处于从前期郊区化向深度郊区化的转折时期、从初期相对扩散向绝对扩散发展的时期。需要根据不同区域人口变动的规律性,实行分区域的人口发展对策:结合人口导出带来的城市问题引导城市更新;结合近郊区人口聚集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引导远郊区的人口聚集加强新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空间变动 城市化 前郊区化 深度郊区化
下载PDF
基于GIS的冬奥会竞技实力空间变动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郜红娟 郑建 李延武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58-63,共6页
采用定性分析与GIS等定量手段相结合,利用奖牌数量、奖牌项目、国籍等指标对第17届冬奥会以来各国家的竞技实力进行统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其竞技实力的空间变化特征的因素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研究时段内竞技实力... 采用定性分析与GIS等定量手段相结合,利用奖牌数量、奖牌项目、国籍等指标对第17届冬奥会以来各国家的竞技实力进行统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其竞技实力的空间变化特征的因素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研究时段内竞技实力的空间格局发生了重要转变,分布重心开始由欧洲向北美洲和亚洲转移,分布密度由集中向分散转变;从项目上看,传统冬奥会项目的竞技实力分布重心基本没有变化,而新兴冬奥会项目的竞技实力则由欧洲逐渐向亚洲转移;分布重心与分布密度的相对变动主要受到经济实力的变化和体育政策的影响,不同人种体质和自然环境也对竞技实力空间的变动有着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奥会 竞技实力 空间变动 经济变化
下载PDF
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空间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随机前沿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惠树鹏 张玉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21-25,共5页
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我国1995-2011年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整体较低,距离最优前沿面尚有近50%的改善空间。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东部地区最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及中... 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我国1995-2011年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整体较低,距离最优前沿面尚有近50%的改善空间。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东部地区最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及中西部地区较低,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进一步研究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动特征:一是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呈线性上升趋势,在不同空间上呈现特定的规律:东部地区按二次曲线规律增长,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按线性规律增长。二是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空间差异性呈线性收敛趋势,而东部地区、东北和中西部地区都按二次曲线规律收敛。运用技术无效率函数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空间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制度变迁、企业规模和市场结构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空间变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对各区域提升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研发效率 空间变动 随机前沿分析
下载PDF
台湾都会区人口空间变动模式及其原因探析——基于区域人口密度函数的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汤韵 梁若冰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8-44,共7页
通过构造区域人口密度函数,分析了台湾地区6个主要都会区近30年的人口空间变动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台湾中小都会区逐步取代大都会区成为吸引外来人口的新兴区域;而且,台北等大都会区城市中心人口增长已陷于停滞,并出现了郊区化现象,而... 通过构造区域人口密度函数,分析了台湾地区6个主要都会区近30年的人口空间变动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台湾中小都会区逐步取代大都会区成为吸引外来人口的新兴区域;而且,台北等大都会区城市中心人口增长已陷于停滞,并出现了郊区化现象,而中小都会区仍处于人口向都会区及其中心集聚态势。这样的人口空间变动模式主要与城市的集聚经济及大城市的规模不经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都会区 人口空间变动模式 区域人口密度函数
下载PDF
德州市德城区城市用地的空间变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璐 《衡水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3-57,共5页
德城区近年来在城市用地总量和人均水平快速增长的同时,土地利用类型变得越来越丰富,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文章阐述了德城区城市用地的结构、空间变动的特征,分析了德城区城市用地扩张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整改措施.
关键词 城市用地 用地结构 空间变动 德城区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省工业发展空间变动研究
9
作者 夏丽丽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110-118,共9页
以地级市为基本空间单元,选取15项工业发展指标,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1991和2003年广东省工业经济发展进行主成份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省工业发展空间的变动特点主要表现为:省内各地带间及地带内工业发... 以地级市为基本空间单元,选取15项工业发展指标,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1991和2003年广东省工业经济发展进行主成份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省工业发展空间的变动特点主要表现为:省内各地带间及地带内工业发展的不平衡态势日趋明显;除广州外,深圳成长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极核,地方性工业发展中心及节点城市发生了明显的更替;以珠三角为核心圈的工业经济北向扩散的态势逐渐清晰;各空间单元工业发展的实力对比发生了较大改变,工业发展的空间类群及其特征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发展 空间变动差异 广东省
下载PDF
德州市德城区城市用地的空间变动实证分析
10
作者 王璐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207-208,共2页
德城区近年来城市用地总量和人均水平快速增长的同时,土地利用类型变得越来越丰富,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文章阐述了德城区城市用地的结构、空间变动的特征,分析了德城区城市用地扩张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城市用地 用地结构 空间变动 德城区
下载PDF
影响福州市人口空间变动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敏敏 魏樊 《规划师》 2006年第9期60-62,共3页
福州市人口仍不断向中心集聚,但中心区人口已有向外扩散的趋势。影响福州市人口空间变动的有地理环境、文化环境、政府的政策导向、城市规划等宏观因素,产业调整、土地供给等经济因素,以及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因素。
关键词 人口空间变动 影响因素 福州
下载PDF
重庆市人口空间变动分析
12
作者 王庆 《市场论坛》 2014年第5期29-30,共2页
文章利用近10年的人口数据,对重庆市人口空间变动情况分2003~2007年、2008~2012年两个时段进行了分析。表明,重庆市2003~2007年中心区人口增长速度大于近、远郊区,处于霍尔的城市演变模型第三个阶段,即相对集中阶段,2008~2012年中... 文章利用近10年的人口数据,对重庆市人口空间变动情况分2003~2007年、2008~2012年两个时段进行了分析。表明,重庆市2003~2007年中心区人口增长速度大于近、远郊区,处于霍尔的城市演变模型第三个阶段,即相对集中阶段,2008~2012年中心区人口增长变慢,近郊区人口增长迅速,处于相对集中向相对分散的过渡阶段。进一步剖析了人口空间变动因素,并对重庆市人口空间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人口增长 人口空间变动
下载PDF
从人口空间变动中把握城镇化发展良机——以仙居县为例
13
作者 徐跃平 李立敏 赵青青 《浙江经济》 2012年第22期50-51,共2页
加快仙居现有乡镇“伤筋动骨”的组团整合,着力城乡统筹发展,就能产生“城镇航母经济”与人口变动的“人本”
关键词 城镇化发展 人口变动 空间变动 仙居县 城乡统筹发展 经济
下载PDF
德州市城市用地的空间变动研究
14
作者 王希明 《城市建筑》 2019年第7期115-116,123,共3页
随着德州市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方向发生转变,德州市城市用地的空间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德州市城市用地的布局现状和城市用地空间变动的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了德州市城市用地空间变动的特征,指出了德州市城市用地的... 随着德州市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方向发生转变,德州市城市用地的空间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德州市城市用地的布局现状和城市用地空间变动的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了德州市城市用地空间变动的特征,指出了德州市城市用地的空间变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用地 用地结构 空间变动
下载PDF
农民工初终务工地空间变动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更和 杨慧敏 +2 位作者 许家伟 罗庆 海贝贝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3-148,共6页
农民工流动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现象之一,而务工地空间变动决定了流动方向及其变化。基于河南省33个村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初终务工地对比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农民工初终务工地的空间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农民工流动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现象之一,而务工地空间变动决定了流动方向及其变化。基于河南省33个村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初终务工地对比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农民工初终务工地的空间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初终务工地的变动十分频繁,务工距离也随之发生明显改变,但在不同的务工年限区间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在务工地行政空间类型转换中,空间惰性特征明显,但出现了弱回归本地的现象。影响初终务工地距离变动的显著因子为务工年限、初次务工距离、务工地点数量、性别、教育程度、家庭人口规模、家庭抚养比、村区位等。目前,多数农民工的务工行为和空间选择机制依然是增加收入和务家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务工地 空间变动 流动性 河南省
原文传递
空间变动与“老漂族”的社会适应 被引量:46
16
作者 江立华 王寓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72,共5页
基于空间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分析了"老漂族"精神层面的社会适应问题,揭示了"老漂族"社会适应的本质和问题,以及"老漂族"自身如何在客观环境下能动地策略性地实现社会适应。迁居所导致的空间变动,给"... 基于空间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分析了"老漂族"精神层面的社会适应问题,揭示了"老漂族"社会适应的本质和问题,以及"老漂族"自身如何在客观环境下能动地策略性地实现社会适应。迁居所导致的空间变动,给"老漂族"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多重影响,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社会交往关系的断裂导致了"老漂族"的社会区隔,对原空间的依恋使得"老漂族"容易在精神上出现孤独、排斥、焦虑和无助等消极情感,严重影响了"老漂族"精神层面的社会适应。无法返乡的"老漂族"为实现精神层面的社会适应,依据自身的条件和需求再生产一个精神空间是其可能途径。由于"老漂族"社会适应能力有限,只有通过社会、政府和家庭的通力合作,才能帮助"老漂族"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漂族” 社会适应 空间变动 空间依恋 精神适应
下载PDF
武汉市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变动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耀彬 张云 《现代城市研究》 2004年第2期69-72,共4页
利用近32年的人口统计资料,利用汉森模型,对武汉市的人口空间变动进程分三个时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三个时段内武汉市的人口空间变动存在着显著差别,剖析了武汉市近32年来人口空间变动与郊区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武汉市 人口分布 人口空间变动 城市建设
下载PDF
高铁开通前后站区产业空间格局变动及驱动机制——以沪宁城际南京站为例 被引量:35
18
作者 王丽 曹有挥 仇方道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7,共9页
基于企业微观数据,定量刻画高铁开通前后站区产业空间格局变动,并诊断和确定在不同阶段的关键驱动要素及其贡献度。结果表明,高铁站区产业空间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但"以高铁站点为中心的向心集聚"在高铁开通初始阶段尚不明显... 基于企业微观数据,定量刻画高铁开通前后站区产业空间格局变动,并诊断和确定在不同阶段的关键驱动要素及其贡献度。结果表明,高铁站区产业空间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但"以高铁站点为中心的向心集聚"在高铁开通初始阶段尚不明显,开发强度并不随着与站点距离增加而降低,核心区的开发强度小于影响区。除了圈层空间分异之外,产业分层集聚态势凸显,与高铁乘客的商务特征相对应的商务服务业在高铁开通后空间集聚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几类产业;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与高铁开通相关性不明显;交通运输业和住宿餐饮业作为交通站区的基础服务产业,相关程度介于以上两类之间。从内外两方面驱动因素构建的高铁站区产业空间格局变动模型分析得出,除了交通条件、外部规模经济等传统区位因素外,产业属性、地价对高铁站区产业空间格局的变动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站区 产业空间格局变动 沪宁城际南京站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发展空间差异变动分析 被引量:74
19
作者 闫小培 林彰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37-445,共9页
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以及城镇体系开放性增强等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总体特征。以省级行政区为基本空间单元,选取25项城市发展指标, 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1990年和2000年中国城市发展进行主成份分析和聚类... 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以及城镇体系开放性增强等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总体特征。以省级行政区为基本空间单元,选取25项城市发展指标, 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1990年和2000年中国城市发展进行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发展空间差异的变动特征是:①城市发展水平的东西空间差异增大,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发展重心南移;②城市发展速度东部沿海地区快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南部大于北部,基础较好的城市集群发展速度较快;③东部沿海地区的北京和上海集聚性、外向性和创新性特点都很显著,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特征结构仍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国家目标、战略和政策的作用及其效果累积,城市发展动力机制和地理区位条件的差异是这一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空间差异变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 空间差异变动 中国 城市化 动力机制 主成份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北京常住人口空间分布变动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蕊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25,共12页
依据2006-2015年人口统计数据,综合利用传统数量和空间分析方法,从全市和四大功能区两个空间层次对北京常住人口空间分布的最新变动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就全市而言,常住人口数量和密度不断增加但增量趋缓;分功能区来看,常住人... 依据2006-2015年人口统计数据,综合利用传统数量和空间分析方法,从全市和四大功能区两个空间层次对北京常住人口空间分布的最新变动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就全市而言,常住人口数量和密度不断增加但增量趋缓;分功能区来看,常住人口数量变动差异较为显著;常住人口密度从首都功能核心区到生态涵养发展区呈递减趋势;常住人口重心相对稳定;常住人口分布离散趋势不太明显。同时探讨了北京常住人口空间分布变动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外来人口聚集、住房价格、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总体规划导向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北京调控人口空间分布的思路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人口空间分布变动 思路和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