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各向异性两体势与液晶定向排列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志东 李志广 +1 位作者 孔浩 王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35-239,共5页
基于分子场理论,研究一种新的空间各向异性两体作用势。对于该两体势,分子质心固定在简单立方晶格的格点上,而势参数依赖于液晶的弹性常数。通过函数迭代方法解分子取向分布函数满足的自洽方程。在大块液晶内部,存在3组单轴解,它们的指... 基于分子场理论,研究一种新的空间各向异性两体作用势。对于该两体势,分子质心固定在简单立方晶格的格点上,而势参数依赖于液晶的弹性常数。通过函数迭代方法解分子取向分布函数满足的自洽方程。在大块液晶内部,存在3组单轴解,它们的指向矢分别沿x,y和z轴方向并且具有相同自由能。通过表面作用势描写摩擦后基板对液晶分子的作用,对20个分子层构成的5CB液晶薄层进行了数值计算。仍存在三种指向矢不同的状态,指向矢沿着摩擦方向的状态具有最低自由能。另外,讨论了表面作用在界面分子层中诱导的双轴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各向异性 液晶 定向排列 分子场理论 弹性常数 函数迭代方法
下载PDF
基于向列相液晶形变研究空间各向异性两体势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艳君 张志东 +1 位作者 崔建坡 魏怀鹏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1-205,共5页
基于分子两体势研究向列相液晶的形变。该两体势是空间各向异性的并且依赖于液晶的弹性常数。理论处理中假定具有理想向列序,这意味着分子长轴取向方向与液晶指向矢是重合的,而总自由能等于总相互作用能。通过解析形式研究3种基本的弗... 基于分子两体势研究向列相液晶的形变。该两体势是空间各向异性的并且依赖于液晶的弹性常数。理论处理中假定具有理想向列序,这意味着分子长轴取向方向与液晶指向矢是重合的,而总自由能等于总相互作用能。通过解析形式研究3种基本的弗雷德里克兹转变,得到了势参数与弹性常数的又一关系。通过MonteCarlo模拟方法研究了新两体作用势所描写向列相的热力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形变 空间各向异性 理想向列序 弗雷德里克兹转变 MONTE Carlo 模拟
下载PDF
空间各向异性色散两体势向列相液晶形变研究
3
作者 王英涛 张艳君 +1 位作者 吴建海 张志东 《现代显示》 2009年第10期49-52,共4页
基于空间各向异性色散力势能,用简单的立方格子模型研究具有n层液晶分子所组成的向列相液晶形变。理论处理中假定具有理想向列序,这意味着分子长轴取向方向与液晶指向矢是一致的,而总自由能等于相互作用能。文中以解析形式研究了三种基... 基于空间各向异性色散力势能,用简单的立方格子模型研究具有n层液晶分子所组成的向列相液晶形变。理论处理中假定具有理想向列序,这意味着分子长轴取向方向与液晶指向矢是一致的,而总自由能等于相互作用能。文中以解析形式研究了三种基本的Fredericksz转变,给出了三个弹性常数,在近似下它们是相同的,且与连续体理论比较可以得到k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散力 空间各向异性 理想向列序 Fredericksz转变 液晶形变
下载PDF
空间各向异性势扭曲向列液晶盒的Fredericksz转变
4
作者 常春蕊 张志东 张艳君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1-597,共7页
基于格点模型空间各向异性两体势研究扭曲向列(TN)液晶盒的Fredericksz转变。该作用势不仅是空间各向异性的并且依赖于液晶的弹性常数。理论处理中假定具有理想向列序,这意味着分子长轴取向方向与液晶指向矢是重合的,而总自由能等于... 基于格点模型空间各向异性两体势研究扭曲向列(TN)液晶盒的Fredericksz转变。该作用势不仅是空间各向异性的并且依赖于液晶的弹性常数。理论处理中假定具有理想向列序,这意味着分子长轴取向方向与液晶指向矢是重合的,而总自由能等于总相互作用能。分别对指向矢的倾角和方位角进行傅里叶展开,通过二阶导矩阵方法确定TN盒的阈值磁场。该磁场依赖于总扭曲角和液晶的弹性常数,并与连续体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通过平衡态下系统自由能取最小,得到指向矢满足的平衡态方程。基于平衡态方程,对TN液晶盒中指向矢在磁场作用下的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数值结果验证了液晶指向矢所满足的平衡态方程的正确性。进一步证实了文献中最近提出的两种从弹性能到两体作用势的映射方案之一(即模型Ⅰ)可以给出与连续体理论相一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盒 空间各向异性两体作用势 傅里叶级数展开 Fréedericksz转变 阈值磁场
下载PDF
Monte Carlo模拟空间各向异性势向列相液晶微滴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艳君 张志东 朱礼智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5-322,共8页
基于分子两体势,用Monte Carlo方法计算向列相液晶微滴.两体势基于格点模型,是空间各向异性的且依赖于液晶的弹性常数.假定向列相液晶微滴具有自由表面,引入切向内禀强度定量描写表面引发的分子内禀易取向的强弱.通过各向异性势的两种方... 基于分子两体势,用Monte Carlo方法计算向列相液晶微滴.两体势基于格点模型,是空间各向异性的且依赖于液晶的弹性常数.假定向列相液晶微滴具有自由表面,引入切向内禀强度定量描写表面引发的分子内禀易取向的强弱.通过各向异性势的两种方案,在低温下计算切向内禀强度和二阶序参数在微滴内不同区域的变化,与Lebwohl-Lasher模型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一种方案在微滴表面产生内禀易取向,且内禀强度值的大小与K33/K11值有关;空间不完整的向列相液晶使得微滴由内层到外层有序度越来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各向异性 MONTE CARLO方法 向列相液晶微滴 自由表面
下载PDF
空间各向异性两体势向列相液晶形变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志东 张艳君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670-2675,共6页
基于分子两体势研究向列相液晶的形变 .该两体势是空间各向异性的并且依赖于液晶的弹性常数 .理论处理中假定具有理想向列序 ,这意味着分子长轴取向方向与液晶指向矢是重合的 ,而总自由能等于总相互作用能 .以解析形式研究了三种基本的F... 基于分子两体势研究向列相液晶的形变 .该两体势是空间各向异性的并且依赖于液晶的弹性常数 .理论处理中假定具有理想向列序 ,这意味着分子长轴取向方向与液晶指向矢是重合的 ,而总自由能等于总相互作用能 .以解析形式研究了三种基本的Fr啨edericksz转变并对混合排列向列相液晶盒中的指向矢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 .检查了文献中最近提出的两种从弹性能到两体作用势的映射方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各向异性 理想向列序 液晶形变 Fréedericksz转变
原文传递
量子力学中的几个两体问题
7
作者 余勇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5期34-36,共3页
本文介绍了一维空间中具有δ相互作用势的两体系统,以及具有强相互作用的两格点系统的解,注重说明波函数的对称性和反对称性,以及自旋单态和三重态这些概念对两体以及多体系统的重要性.
关键词 量子力学 问题 δ相互作用 波函数 自旋
下载PDF
高温高密度氩物态方程研究
8
作者 孟川民 孙悦 +4 位作者 杨向东 焦荣珍 施尚春 董石 经福谦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用Exp - 6有效两体势模型和液体变分微扰理论计算了液Ar冲击压缩曲线 ,在 35GPa以下的压力范围内计算的冲击压缩曲线与Thiel及Nellis等人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液体分子间Exp - 6有效两体势参数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优选出最佳值 ,计算结... 用Exp - 6有效两体势模型和液体变分微扰理论计算了液Ar冲击压缩曲线 ,在 35GPa以下的压力范围内计算的冲击压缩曲线与Thiel及Nellis等人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液体分子间Exp - 6有效两体势参数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优选出最佳值 ,计算结果表明得到的优选参数较为准确地描述了液Ar分子间相互作用。由理论结合实验数据可以认为液氩体系在冲击压力 36GPa以下无相变现象。对较高冲击压力下理论计算的冲击曲线和实验结果之间的偏差作了分析 ,结合不透明度实验的结果 ,得到当压力超过 35GPa ,温度在12 0 0 0K以上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压缩 液氩 有效 高温 高密度 物态方程 分子间相互作用
下载PDF
液Ar冲击压缩特性的理论计算
9
作者 孟川民 孙悦 《爆轰波与冲击波》 2001年第3期103-106,共4页
用exp-6有效两体势模型和液体变分微扰理论计算了液Ar冲击压缩曲线,在35GPa以下的压力范围内计算的冲击压缩曲线与Thiel及Nellis等人的实验数据及其它理论的计算结果符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文中所选的势较为准确地反映了液体分子间的... 用exp-6有效两体势模型和液体变分微扰理论计算了液Ar冲击压缩曲线,在35GPa以下的压力范围内计算的冲击压缩曲线与Thiel及Nellis等人的实验数据及其它理论的计算结果符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文中所选的势较为准确地反映了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也对较高冲击压力下理论计算的冲击曲线和实验结果之间的偏差作了分析,结合不透明度实验的结果,我们认为当压力超过35GPa,温度在12000K以上时,液Ar体系电子激发对系统热力学状态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压缩 exp-6有效 变分微扰理论 WCA状态方程 惰性气分子 液态氩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